復旦大學藍斐/樊嘉等人發現2019-nCoV損害肝功能的機制

自2019年12月以來,新鑑定出的冠狀病毒2019-nCoV已對公共衛生構成重大威脅。
ACE2是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的宿主細胞受體,最近已在介導2019-nCoV感染中得到證明。除呼吸系統外,大量的SARS和2019-nCoV患者還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肝損害跡象,其機制和意義尚未確定。

2020年2月4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藍斐,樊嘉等人在bioRxiv 在線發表題為“Specific ACE2 Expression in Cholangiocytes May Cause Liver Damage After 2019-nCoV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兩個獨立隊列的單細胞RNA-seq數據對健康肝臟組織中ACE2的細胞類型特異性表達進行了評估,並鑑定了膽管細胞中的特異性表達。

結果表明,2019-nCoV可能直接與ACE2陽性膽管細胞結合,但不一定與肝細胞結合。該發現表明SARS和2019-nCoV患者的肝異常可能不是由於肝細胞損傷,而是膽管細胞功能障礙和其他原因,例如藥物誘導的和全身性炎症反應引起的肝損傷。研究結果表明,應在住院期間和治癒後不久對2019-nCoV患者進行肝功能異常特別護理。



復旦大學藍斐/樊嘉等人發現2019-nCoV損害肝功能的機制


2019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暫時命名為2019-nCoV。新型冠狀病毒是從肺炎患者的呼吸道上皮細胞中分離出來的,該病毒在流行病學上與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關。 在兩個月內,2019-nCoV從武漢迅速傳播到中國所有省份以及全球20多個國家。截至2020年2月3日20:00,中國確診17,335例,疑似21,559例,死亡人數為361。不幸的是,在沒有臨床上認可的有效藥物的情況下,感染患者和死亡人數的數量仍在迅速增長。 2019-nCoV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SARS-CoV)密切相關,並提出與SARS共享相同的受體,即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


肝臟是脊椎動物體內最大的器官之一,位於門靜脈和體循環之間。它經常暴露於具有發炎潛能的飲食抗原,病毒和細菌中。肝損傷可由多種因素引起,例如接觸毒素,過量飲酒,膽管阻塞和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中國肝細胞癌(HCC)的主要病原體。


最近的一項研究還發現,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急性感染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肝損傷。據報道,感染SARS的患者存在肝損害。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韓國發生的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CoV)感染引起肝酶升高,這意味著感染MERS-CoV的患者肝功能受損。最近的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在99名2019-nCoV感染的初始患者中,有43名患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異常。作為呼吸系統中最常見的器官損傷,目前尚不清楚2019-nCoV患者的肝損傷是直接由肝細胞的病毒感染還是由藥物毒性引起的。


該研究使用兩個獨立隊列的單細胞RNA-seq數據對健康肝臟組織中ACE2的細胞類型特異性表達進行了評估,並鑑定了膽管細胞中的特異性表達。結果表明,病毒可能直接與ACE2陽性膽管細胞結合,但不一定與肝細胞結合。該發現表明SARS和2019-nCoV患者的肝異常可能不是由於肝細胞損傷,而是膽管細胞功能障礙和其他原因

,例如藥物誘導的和全身性炎症反應引起的肝損傷。研究結果表明,應在住院期間和治癒後不久對2019-nCoV患者進行肝功能異常特別護理。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證明了單細胞分辨率分析的高度敏感性,並促進了對2019-nCoV感染患者肝功能衰竭機制的理解。此類信息要求關注2019-nCoV患者的肝臟反應,尤其是與膽管細胞功能有關的反應。


參考消息: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3.931766v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