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國飛機飛行員基本是精英階層?

雨點的悲傷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老鷹航空從民國時代的航空公司創建歷程說起吧。

萊特兄弟發明“飛行者一號”雖然是1903年,但是1919年時候世界上就成立了第一家航空公司——荷蘭皇家航空,也就是現在的KLM。之後的歐美各國都紛紛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早期的航空運輸市場開始形成。

在這種趨勢的作用下,民國時代的1929年民國政府決定成立自己的航空公司,不過考慮到技術、人才和運作毫無基礎,因此就決定和美國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一個合資航空公司,這就是中國航空公司。

美國合作方是寇蒂斯公司,佔45%的股份,負責提供飛機、維修保養,以及培養中方飛行員、空乘、機務;中方佔據55%的股份。當年這一合同對於寇蒂斯公司而言可謂是救命稻草,可以將其從大蕭條的困境之中解救出來。因此, 在中國航空公司運營過程中,寇蒂斯公司可謂是下足了功夫對中方進行大範圍的技術培訓。同時還投資建設了兩個民航機場——上海虹橋機場和南京明故宮機場,並首先開通了上海直飛南京的航班,之後慢慢的覆蓋全國。

不過當時機票價格極貴極貴,不僅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的,就是大學教授這樣的高收入職位也不能進行一次說走就走的飛行。因為滬寧之間的票價高達200大洋,三十年代初期,幾乎是普通人家好幾年的生活費了。多說一句,徐志摩貌似愛坐飛機出行。

最初中國航空公司的飛行員主要都是來自美方,算是清一色的美國人,之後寇蒂斯公司開始與民國交通部合作進行中方空勤人員的培養(主要是用美國飛行員薪水太貴了)。其中培養飛行員方面:要求大學學歷,理科專業,英語口語流利,身體健康,年齡在24歲以下。空乘人員方面:女性、專科學歷、20-25歲、160-170cm、50-59kg,國語、粵語、英語流利。飛行學員全部前往美國進行飛行訓練,考核合格之後返回中國航空公司入職。


另外一家航空公司就是——歐亞國際航空,這是民國政府和德國漢莎航空合資建立的航空公司,大體情況和中國航空公司類似,都是由中方佔據大股份。

中國航空公司和歐亞國際航空兩家航空公司在民國時代可謂是民航界的雙雄,前者專攻國內航線,尤其是長江流域沿線城市;後者專攻國內飛往歐洲的航線,兼顧內地飛往西北方向的航線。

抗戰期間,歐亞國際航空被民國政府進行改組,剔除德方因素之後改組成中央航空,而中國航空美方變成了泛美航空。

說了這些,就是為了強調一下,民國時代的航空產業都是屬於高級技術領域,政府自己是沒有能力玩得轉的,往往需要外國的支持,從飛機採購到運營無不如此。在這種情形之下,飛行員的培養必然是提高到公派出國留學的標準,在國內的大學生中進行擇優選拔。

而民國時代,能就讀大學的學生,尤其是南京、上海、武漢、北京(當時叫北平)四個城市的國立大學,其家境可想而知,非富即貴。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為什麼民國飛機飛行員基本是精英階層?

任何時候,飛行員的報考條件都很苛刻,除去身體條件,文化程度至關重要。


民國時期,我國國民文化水平低,文盲率達百分之八十。而能上的起學的,大多是家裡財富不錯的。而上的了清華北大這些大學的,更是家境殷實。


1927年以後,國軍建立中國第一隻正規空軍,聘請了17個美國軍官在軍校工作,買了90架教練機,分3個飛行階段,分科訓練,淘汰率超過50%。國軍空軍一開始,就是模仿美軍訓練模式的,起步比較高,沒有系統學習過知識的人根本沒辦法完成學習任務。


所以當時能成為飛行學員的,他們大都是一些民國時期的官宦子弟,幾乎個個都出身名門望族,文化水平很高,許多清華的學生成了我國第一批飛行學員。


林徽因的弟弟林恆、蔣介石的遠親毛邦初、中國的“兵工之父”俞大維的兒子、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兒子……他們都是當時的飛行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保衛國家,他們這些精英們懷著愛國之情,抱著必死之心,走上了一條壯志凌雲的人生路。


蟠桃和葡萄


飛行員在民國乃至到現在都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職業。民國時曉得飛機為何物的人也只有上層階級瞭解點,農民和市井小民會對一個不瞭解的事物而直接進去這個世界嗎?況且門檻費也不低,一般的家庭也承受不起。所以導致了門閥和高級階層的獨攬。


大內密諜之張小小


你以為學飛行員不要錢嗎?我舍友有的好朋友就是飛行員,家裡就沒聽過是窮的,都是父母很有錢的那種。

飛行員大多家裡條件是不錯的,個別會有不好的,但這個比例佔的很少的。飛行員那個時代比較緊缺,國內有沒有這方面的技術,只能去國外學習,或者聘請外教。還有開學校,買飛機,各種花費,普通人哪裡承受的起?

再說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普通人只想著怎麼活下去,吃飽飯有條命就不錯了,哪裡有空想這個?精英階層家裡有大量資金人脈,人家想學太容易了。


淺憶微涼96472876


幾方面,一是時至今日飛行員的綜合素質要求都極高,尤其學習的時候需要用到英文,這就有了門檻。

二是從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角度看,人在解決了溫飽並得到社會認同後,開始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飛行員這麼光榮的使命,對精英階層來說可謂是無上的榮光。

三是身體素質,生活條件好的上層階級更注重運動,比如那時候的歐美國家的上流社會喜歡各種運動,運動使的他們的綜合身體素質很優秀,而不是簡單的因為勞作而壯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