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上随处可见,为何欧洲战场却太不用?

Right^岸


这取决于交二战时战双方所使用的武器。

对于东方战场。

东方战场主要是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战争前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之后由于日本军队战线拉得过长,军力不足,战争陷入僵持阶段,此时战争主要是国民党的正面防御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不得不说的是日本军队的武器远远强于中国军队,尤其是强于共产党军队,所以为了有效防御中国军队的反击,日本建立了许多的炮楼,碉堡。这种炮楼,碉堡防御力强大,普通手枪机关枪手榴弹对其毫无伤害力,而中国军队最多的便是上述武器为了夺取一个据点,中国军队往往要牺牲众多士兵去爆破炮楼碉堡,才能取得胜利。



对于东方战场的其他两个战场。首先是东南亚战场,然后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场爆发,由于东南亚战场的落后,日军也在其修筑了大量炮楼碉堡。正如题目所说,炮楼的作用极大,可攻可守,并且日军可借此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在占据地区后,也可以凭借少量兵力便防守好。太平洋战场则完全不同,地形的不一样,导致炮楼碉堡这种东西没有太多用处,所以少见。

对于西方战场。

这里我们直接来谈论交战双方。交战国家都是像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工业基础相当发达的国家。他们之间作战的大部分都是机械式作战,坦克,装甲车,卡车,战斗机那都随处可见。根据记录,哈尔科夫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反击战役等大型战役,苏德双方都调集了数千门大炮,数百辆坦克进行极其激烈的较量战和闪击战。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那种用人数堆积来的胜利早就在战场上消失了。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看炮楼。一般来说,干掉炮楼的方法也很多,一些平射炮,甚至大火力的迫击炮都可以达到目的,更不用说经过不断改造的炮火了。而且在作战飞机的轰炸下,炮楼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在欧洲战场上,双方都财大气粗,科技发达,炮楼早已失去了它在东方战场的威力。而聪明的指挥者自然不会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说到底,是我们的落后,才会导致日本的一个炮楼都很难被我们拿下。不过,到了现在,可没谁敢说凭借一个军事炮楼或碉堡就可以拦住我们的军队。


肖尘


出现这种场景,其实得“感谢”满清政府。

当年老外打到北京城的时候,慈禧匆忙出逃,外国人就把京城笑纳了,结果很意外地发现一批库存的明代火炮,比他们用的威力还大。为了保证在马背上统治天下的优势,清朝让中国的火器就此停滞了三百余年。在当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指导下,日本顺利从甲午战争里拿到了发动侵华战争的资本!

长时间的奴性统治,老百姓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了,更不用提最初列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时候,战场上死的人居然还没有因为水土不服生病而死的人多,就知道民间和官方的武装力量是什么样了。

二战时期,国内被列强搜刮得差不多了,艰难困苦前所未有。小鬼子的碉堡炮楼只需要有人在高处看守,并且同时提供火力压制就能统治一大片区域,根本原因在于当时连枪支都稀缺,更不用提重武器了。这种模式也就在国内能作威作福,搬到欧洲战场必死无疑!先不说二战,看下一战时期的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21日,为了不暴露主要突击方向,德国军队用1200门大炮对40公里的战线进行了8个半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一百万发炮弹!这是什么概念,鬼子的炮楼能抗住如此密集的火力覆盖?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是拿重炮对轰了,前线盖这种炮楼,估计砖头还没运到,已经被炸成一片焦土了。

这还是一战,二战的发动者希特勒不是法尔肯海恩,对胶着的阵地战根本没兴趣。埃本埃玛尔要塞何其坚固,易守难攻,比鬼子的炮楼不知道坚强多少倍,结果德国人84名伞兵乘坐滑翔机,在空心炸弹和各种武器的强攻下,一夜激战就攻克了当时有600多人防守的阵地。这一战直接开了空降突击作战的先河。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确实坚如磐石,可惜德国人一开始就根本没打算死磕,直接给绕了过去。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部队效率极其低下,经常对前线的战事一无所知,无线电数量匮乏,坦克之间居然还靠旗语沟通。德国人的高效和严谨在战场上占尽了优势,一个不对劲就直接无线电呼叫炮兵,坦克支援,或者斯图卡空中轰炸,整个法国战役期间制空权都被德国牢牢掌控,法国连个像样的防御工事都没有。不是不会盖,是盖了也没用,面对着坦克装甲集群和空中轰炸组合,估计你还没盖好已经被炸成平地了。
回头再来看炮楼,国内弄的那种建筑搬到欧洲战场,会被坦克炮,突击炮,火炮,飞机直接炸毁,甚至后期的重型坦克都不用开炮,直接撞上去就塌了,岂不是更省事。

所以,看起来威风凛凛的炮楼,也是东方特色的产物,换到欧洲就和棺材没两样,根本没用。


化蝶逐雪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炮楼放在欧洲,分秒就被干掉。

也许大家不知道欧洲军队火炮多到什么地步。

二战德军75毫米 le. IG 18 步兵炮,一共生产了8266门。

这只是德军多款步兵炮的一种而已!

战争初期,步兵炮属于团一级支援火炮,但中后期往往直接配属步兵营。


再说德军步兵师一级,有多少可以干掉炮楼的武器。

步兵师的反坦克营:75毫米反坦克炮36门。

步兵师的炮兵团:10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火炮4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

每个步兵团:75毫米leIG18型轻步兵炮6门,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2门。

所谓的炮楼,用以上的跑,随便几炮就干掉了。

欧洲的要塞尚且三下五除二被搞定,何谈这些炮楼。



日寇在中国的炮楼,很多都是土木砖石结构,勉强可以防弹防手榴弹碎片,遇到任何平射炮都会完蛋。

只要有炮兵,干掉日寇的炮楼并没有问题。



其实在红军时代,第五次围剿国军也是使用碉堡战术,用简易碉堡打垮了五大苏区。

但这些碉堡并不难对付。

在解放战争中,锦州、长春、沈阳、天津这些城市都被修建为复杂的防御工事体系,包括很多半永久性要塞工事,比炮楼强悍百倍。它们一样被解放军大炮轰的稀烂。

天津攻坚战,解放军22个步兵师34万人,配属山炮、野炮、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538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


在这些火炮攻击下,天津国军只坚持了39个小时。


萨沙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炮楼?还可攻可守?俺就问你一句,炮楼防炮吗?不防!

好吧,斯大林之锤听说过吗?二百零三毫米口径,那都赶上大腰子粗!15.8吨的体重,哎!用的还是榴弹炮!

就鬼子那炮楼,打中了一炮一个,打不中,震也能把他震塌了。

就这榴弹炮,苏联人前前后后就整出了一千二百一十一门,你就更加别提其他大炮,小炮,外加野战跑,一场战斗下来,光炮弹壳子就能铺一条公路出来。

所以炮楼?这搁欧洲的地界那都是过时的物件,一战的时候,经过实践证明,已经没几个国家整这玩意,一修还那么高。

见过工厂那大烟囱吗?这要是位置瞅好了,几个眼,外加几颗炸药丸子,直接就让你爬下。

咋说呢,越高,不仅那比大腰子还要粗的炮管子喜欢,就连天上煽动小翅膀的飞机,也特别喜欢搁上边下蛋蛋,就一秒,一秒钟就让你那炮楼变成渣渣,啥都不会给你剩下来。

当然德国人修的那防空塔和小鬼子修的炮楼不是一个东西。毕竟德国人修的防空塔仅仅修了八个,用来对付英国人空袭的,火力超猛,这个不在炮楼的行列,毕竟那玩意压根就是一超大个的堡垒,不能用炮楼来形容。

所以欧洲战场上,人家一般都修地堡,建筑是往下修的,很少有往上修的,这东西修的费劲不说,战斗一开始第一个到下的一准是他,没跑。

那么亚洲这块为嘛炮楼就有了生存的土壤?

这事,说起来就心酸。

炮楼说白了,就是有一大烟囱,高的有四层楼房那么高,矮的也有两层楼高,每一层怼一圈窟窿眼,用来观察和进行射击。

好一点的炮楼用水泥加砖头瓦块修建,差一点也有用木头板子搭的。

当年抗战的时候,咱对这炮楼还有一个顺口溜:“炮楼炮楼你真牛,人送绰号鬼见愁,爷们有了炮管子,一炮给你剃平头!”

从这顺口溜当中,咱不难发现,炮楼这东西对咱抗战的伤害。就这么一个一个的炮楼形成网格状的防御体系,将咱抗日根据地硬生生的切开了。

那个时候,咱大华夏的装备差,这是不争的事实。家里边别说火炮了,能有个迫击炮这都算正规军的装备了。

现在,咱老说小米加步枪,小米加步枪的。其实说实质的,小米有,但步枪就不见的了,有好些部队大刀长矛都成了标配,有支康熙年间流传下来的鸟铳就不错了。

拉线的火炮就更加不必说了,压根就没有,那点火的土炮有一门撑撑场面就很好了。

更多的时候,咱是拿着大刀长矛,迎着小鬼子的子弹冲锋,拿肉脑瓜子当防弹衣。弄死眼前的小鬼子,他手里的三八大盖就是咱的,身上的香瓜雷就是咱得,咬着牙也得干下去。大不了十八年之后咱再来一次,除了心酸和无奈,咱还能咋样?

落后的太久了,满清就给咱拉了小三百年,要想追上去,也只能这样了。

咱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咱也不能蛮干不是。

就这炮楼,咱强攻,压根不行。咋办?智取呗!

挖地道,从地下靠近炮楼,给你整几个炸药包,等着小鬼子坐土飞机。或者化妆一下,装扮成老百姓给炮楼送吃的送喝的功夫,弄死你,要么混进去,来个里应外合啥的,也不错嘛?

这不到了后期,小鬼子也不那么猖狂了。他就害怕不知道啥时候,咱的人就杵到他背后冲他乐呢?

那些个二鬼子,就算瞅见了,就当俩眼珠子看不见。

话说炮楼这东西,小鬼子也就是在敌后耍耍就得了,他压根就不敢搁正面战场上放肆。

毕竟正面战场上大炮还是有几门的,修炮楼,找死!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因为中国军队没有重武器,特别是八路军、新四军手里,只有步枪和土制手榴弹,很难进行攻坚作战。如果有德国克虏伯大炮,有美国榴弹炮,用不着攻打,一炮把炮楼轰轰了,炮楼不仅不能保护日本军人,反而会成为埋葬他们的坟墓。

日军在占领区,用铁壁合围战略,修公路,挖壕沟,建炮楼,专门对付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战。但是,随着八路军、新四军的逐渐壮大,在战场上缴获了一些迫击炮、山炮,就可以进行攻坚战了。更多的是用炸药包摧毁了日军的许多炮楼。特别是在百团大战时,破路,炸桥,摧毁的炮楼不计其数,从而在敌后地区大大扩展了根据地解放区,日军只好退缩到大中城市。

其实,国军手里是有克虏伯大炮的。一战结束后,1919年,中德恢复双边贸易,中国出口钨砂、蚕丝、桐油、瓷器和棉麻等等,德国向中国出口克虏伯大炮、重迫击炮、步枪、电台、医药和医疗器械械等等,一直到1937年,18年时间里,双边贸易额超过30亿马克。

蒋介石的嫡系黄埔党军,装备了65个德械师,每个师配置炮团、工兵营、通讯连和野战医院。但这些嫡系部队,在日军大举进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投入战场。却调遣各地方杂牌军队与日军对阵,此即攘外必先安内之削藩剿共之策。到战争末期,各地方军队早已经打残了 ,被收编为中央军。西北军、东北军、川军、粤军等等,连编制都没有了。

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实际上是指望美国人帮忙打日本人。结果丧失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等半个中国土地和80%以上的主要城市。国军精锐尽数退到西南地区,留着抗战结束之后打内战。


华中小隐


欧洲战场不用炮楼一是没需求,二是不适合欧洲战场的实际情况。

在抗战中,日军确实修了很多炮楼,这些炮楼结构很简单,通常两到三层,用砖石、三合土和木料搭建而成,大部分分布在主要交通干沿线和大的村镇周围。炮楼里守军不多,一般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日军,另外加强10-20名伪军。

日军修建炮楼的原因很简单,由于日军兵力有限,在侵占了大量土地以后,兵力严重不足,只能集中在城市和大的镇子上。而当时中国经济比较落后,城市化程度很低,仅靠城市难以完全控制广大的农村地区。而当时的游击队就利用这一点,在农村发展壮大,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为了对付游击队,日军不得不分散兵力,加强远离城市地区的防卫。不过兵力分散的话很容易成为游击队的攻击目标,因此日军不得不修筑炮楼,用于防范游击队的攻击。炮楼虽然防御能力一般,只能抵御中口径子弹,但是一般游击队中连机枪都不多,所以很难对炮楼构成威胁。

有些炮楼非常简陋

而且炮楼一般不大,目标小,八路军很多部队也只有迫击炮,对付炮楼时也很难打中。炮楼的四周一般还很空旷,加上壕沟、铁丝网等障碍物,要在炮楼火力威胁下冲上去搞爆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一旦炮楼遭到攻击,周边的日军就会马上赶来增援,敌后武装攻打炮楼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否则的等鬼子援兵一来,这就算失败了。

所以敌后武装攻打炮楼一般是智取,比如说化妆成伪军或者平民,混进炮楼,或者是做炮楼内伪军的工作,让他反正做内应等等,硬攻很难奏效。

但是也有大型的炮楼,这个沈阳铁路线日伪时期的炮楼规模就很大

但是炮楼只是欺负一下敌后武装没重武器而已,其防护力很差,不要说平射炮,就是大口径机枪都防不住。像江浙的新四军游击队曾经协助营救美国飞行员,在他们的帮助下,游击队把美国轰炸机上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拆下来。后来在打炮楼时用过,效果极好,十来发子弹打过去,炮楼就千疮百孔了。

而在欧洲战场,一来欧洲城市化程度高,德军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在城镇上驻扎军队就行了,并需要分散到农村去。而如果驻军多的话,肯定是修一个兵营更合适,或者是征用现成的建筑物,比如《老枪》里德军就驻守在一座城堡里,用不到炮楼。

二来欧洲战场的重火力多,即使是游击队,也可以从盟国的空投中拿到一些武器援助,远比国内的敌后武装火力强劲,修炮楼也没什么用。在一些军事要地,少股德军也是修筑比较坚固的碉堡进行防御,不会用炮楼这种鸡肋。

所以对于德军来说,炮楼毫无用处,自然也不会修建了。


不沉的经远


因为欧洲的战况和日本面对的战况不一样,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主要的都在欧洲,而欧洲又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土地,所以像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在进攻的时候会比日本容易一些,它们在欧洲也是人口大国,可能动用的比欧洲某些国家人口还多,兵力相较于日本来说比较够用。



可日本面对的亚洲战场不一样,日本打的国家人口加在一起在十亿以上,一块足够十几亿二十几亿人口生活的大片土地你几百万军队能占领多大地方,无非就是占领一些点,可能就算占一些点你都占领不全。



日本的炮楼四面都能射击,不像欧洲一些国家修的碉堡和工事一样,对准一面就可以了,因为敌人就从这面来,日本占领一块土地,四面八方都有抵抗你的,你保证不了你身后的所谓的已经占领的土地被牢牢地控制住了。要用这种炮楼,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控制一大片区域,要不怎么修得那么高呢,过去日本人搞封锁不就没少用炮楼吗,炮楼可以看做一种被动的进攻方式,它本身不能挪动,但是日本人用它蚕食那些被侵略国家的领土。



日本的炮楼确实让日本把有限的兵力发挥了更大的效果,那时候亚洲国家还没有发展起来,工业底子薄,在与日本人作战的过程中缺乏重武器,日本炮楼里很少的人就能控制很大一片区域,给那些反抗侵略的人们造成很大麻烦。欧洲战场,像德国,其大量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动起来才有更强的战斗力,法国用马奇诺防线把大军固定住了,就败给德国人了,欧洲有些国家是有重武器的,面对飞机坦克大炮,孤立的炮楼在一片大平原上基本就是白给。


鍋盖頭司令


炮楼可攻可守,亚洲战场随处可见,为何欧洲却不太用。因为在亚洲根本没有一个国家能大批量制造普及重炮的能力。工业革命最早开化于欧洲,所以欧洲工业发达。而反观亚洲还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基本为零。后期中国虽然通过一系列骚操作,例如洋务运动等,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下,开始学习西方大力发展工业,但是朽木不可雕也,气候已尽。紧接着日军开始大肆入侵中国,夺得中国半壁江山。当时日军开始大量在亚洲占领区修建炮楼。这种防御工事非常坚固,步枪、手榴弹,甚至是小口径的火炮,都不能对其构成威胁。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专门将碉堡建在一些战略咽喉要地上,大大阻碍了我军的行动。对于资源匮乏的八路军来说,非常难摧毁。

你要是换到欧洲,欧洲的工业能力分分钟教你做人。战线太长了,炮运不过来?直接用飞机就解决了,不管你是飞机还是大炮,炮楼可一直在那杵着,就是一活靶子。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欧洲的工业革命的圈地运动,造成大量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造成欧洲的乡下人烟稀少,战略价值不高,并不值得占领军花费人力物力修筑炮楼,所以欧洲一般战争多发生在城镇。


长安城不良人


环境不一样啊,老大!

拿中国来说吧,炮楼这玩意也就出现在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几乎没有。

为什么?

因为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游击队的武器装备落后,没有重型武器,很难打掉鬼子的炮楼。

可在正面战场,国军能得到美国、苏联源源不断的武器支援,坦克、大炮、飞机都有,虽然不像欧洲战场、北非战场上多,但对付鬼子的炮楼绰绰有余。

如果鬼子将炮楼这玩意弄到欧洲战场上,它和纸糊的房子没什么区别。指不定人家连炮弹都懒得浪费了,直接开着坦克撞过去都能将它撞毁了。


血染战旗红


因为两个战场的战争烈度,战争思维完全不一样

欧战是典型的机械化战争,动辄就是以大纵深,装甲战理论为代表的运动战和坦克战,双方普遍是利用坦克装甲的高度机动性而采用大规模地迂回包抄,分裂包围的战法。而炮楼这种一战堑壕战的产物,早已经在欧洲战场上被淘汰,(没错,我说的就是劳民伤财,还没有任何用的马奇诺防线),再退一步讲,面对德军的多拉大炮,强如苏军的白崖仓库,列日要塞也无法抵挡住大口径穿甲弹的轰击,再别说日军那薄如蝉翼的炮楼,两三发德制榴弹炮就给你分分钟夷为平地。

炮楼的大规模的应用还是日军对根据地的围剿时,日军抓住八路军缺乏重武器的弱点,大兴土木,建成了以炮楼为核心的封锁线,以此逐步吞食缩小八路军的活动范围,如同一个套索一般,一点一点地扼住八路军地脖子,直至他死亡。

由于缺乏重武器,因此在拔掉日军据点时,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大部分是用爆破的方式解决的,这种采用人力传送的方式固然可敬,却也是一个落后农业国的悲哀,没有能够制造重型火炮的工业,自然面对这种又高又坚固,火力还不弱的大型水泥工事,只能是用人命去填。

除了中国战场外,如东南亚战场,缅甸战场,则少见有炮楼出现,这是因为其地形为雨林,植被茂密,无法发挥炮楼的瞭望预警作用,反而因为其周边皆为雨林,则容易被成为游击队潜伏抵近攻击的目标。而中国的华北平原多开阔地,设置炮楼,有利于瞭望和预警,这对擅长游击战的八路军是一个很大威胁,所以其在侵华战争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