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级在部队相当于什么级别?

samyasa


别走题。

科级在部队相当于营级,

股级在部队相当于排级,

处级在部队相当于团级,

市级在部队相当于师级,

省级在部队相当于军级,


A晋商儒续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上一张图,看了这张图后,相信大家对我国行政职务,级别和军队里的职务,军衔的对应有一个大体了解了吧,看下图


这张图很明显的显示了我国地方行政级别,职务与军队级别,职务的对应关系,题主所问“科级”,可以理解为“地方科级对应着部队里什么级别”,图中显示的是,正乡科级对应的是正营级,即营长,县武装部科长,军衔对应的是少校,中校;副乡科级对应的是副营级,即副营长,县武装部副科长,军衔对应的是少校,上尉。

在我国的军队里,现役军职干部大体就是这种情况,基本是没有偏差的,但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那就是前面所说的是“现役”,那么对于那些“转业”的军官来说,他们转业后是否也能得到同等的待遇?答案很显然是不能。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我们国家制定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的相关规定,全部内容就不写了,大家自行了解,这里只摘抄一段:

担任师级领导职务或者担任团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一般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其他担任师,团级职务或者担任营级领导职务且任职满最低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参照上述规定,合理安排。



根据这段规定,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国家的现役军官中,只有团级及以上的军官才会在转业到地方后给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而从营级开始往下的军官退役后只能是地方政府视情况“合理安排”,这种“合理安排”的结果就是“降级使用”,国家虽然没有出台任何相关政策来规定转业军官降级使用,但已经默认了地方政府的这一做法,毕竟转业军官需要安置,而地方政府机构也需要正常运行,政府每年接受大批转业军官,若都给他们安排相应的级别职务,压力是很大的,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空缺,还有就是,转业到地方的军官很多都无法胜任当地行政机构的工作,尤其是领导工作,这种情况下,当地有关部门也只能给予他们待遇而不会给予他们实职。

所以,就拿营长来说吧,营长在部队中的级别相当于行政正科级,但转业到地方后也就是一个享受副科待遇的科员了,是的,这种降级使用是普遍存在的。

说实话,营长是一个比较尴尬的级别,上不去下来了就是个科员,有时候到了地方上后连一个毕业参加了几年工作的大学生都不如,所以说才会有:“当兵当到营长回家等于零”的说法。



不过这也都是外人的看法,也可以看成是普通人对这些低级军官转业现状的同情,但是当过兵的人都明白,他们入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前程,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介怀这种事。


咸鱼闲聊


本人罗列总结了以下。请参照对比。

一、军队级别与行政级别对比:

军委主席——是国务院总理

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

军委委员。一——国务委员

正大军区职(战区)——原“六大行政区”正职(已撤销)

副大军区职(战区)——原“六大行政区”副职(已撤销)

正军职——省部级正职(省军级)

副军职——省部级副职

正师职——厅局级正职(地师级)

副师职——厅局级副职

正团职——县处级正职(县团级)

副团职——县处级副职

正营职——乡科级正职

副营职——乡科级副职

正连职——股所级正职(科员级)

副连职——股所级副职(科员级)、科员(本科)

排职——普通科员级(大专)、办事员级(中专)

二、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三“军队级别”是1952年3月正式评定的,全军从毛泽东的军委主席级到战士级,共设置了十一等二十四级。



扩展资料:

1、军队干部转业回地方,有部分人行政上会降半级,但其行政职级任职时间应从干部原在部队担任的与地方干部相对应职级的时间计算。

2、中央部委的等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省)、司、处、科”五级。除国家级以外,其他四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


狼里格郎


科级含副科级,属于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都有的干部级别,处于干部中有级别的最垫底位置,一般国家干部编现在称公务员体制有国家级正职(简称正国级)、国家级副职(简称副国级)、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等。

官场上关于级别,历来非常敏感,不同的级别,意味着不同的待遇,许多退下来但是仍然在单位的领导,什么调研员、巡视员等,都是没有实权的闲职。

典型的正处级领导干部退休前升不上去了,就会让出正处级岗位,在单位内部担任一段时间的巡视员,在职时享受副局级待遇,退休以后尽管不是副局级,但享受的却依然是副局级待遇,套路很多不便展开,就怕本文章不过审。

至于科级含副科级,貌似在有职务的公务员队伍中垫底,但不知道有多少普通公务员千方百计地要获此科级或副科级待遇,有了科级哪怕是副科级,才有了晋升的空间,随之而来的是不同的待遇。

当然,责任也更加重了,现在,公务员考核也是非常严格的,反正公务员并非外界想象中那么轻松自如,每月按时发放薪水。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本文作者在杭州某家有1万人的大型国企劳资处任职时,那时国企干部就有12级,企干12级就是普通科员,本单位属于县团级,是市棉纺局定的级别;偶有营级包括副营级军队干部转业分配进来,对应于企干10级、11级,一般分配到分厂担任科长或副科长。

严格来说,地方上的公务员级别,与军队中军官的级别,是不能简单划等号的,从军官到地方上担任公务员,本身分配时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能说科级含副科级在部队相当于正营级和副营级

但现在的军队正营级副营级军官,转业到地方上工作时,像八十年代那般对等分配的情形不会再出现了,绝对不可能将其安排为正科级和副科级,少校营长甚至极个别中校营长、少校副营长一般到地方上,都是降格使用的,地方能接受安排成为普通公务员编制,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国平军史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因为我父亲就是军人出身,所以对这方面知识还是比较感兴趣。

大家都知道,一般在军队当中的人有两种身份,一种身份就是自己部队中本身的职位,比如说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司令员这样的。另一种身份就是军衔,比如说少尉、中尉、上尉、少校等等。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职位对应着相应的军衔等级,而且这种对应关系一般来说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正营长职位,一般对应的基准军衔就是是少校,而地方上的乡科级正职,对应部队中的一般就是正营职,而乡科级副职对应着副营职。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军队中的连级应该对应的才是地方的科级吧?但其实,我们不能单纯从工作角度或者权利范围来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从哪里看呢?

比如我们可以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任职的这个情况来看。很多人都知道,一般从部队转业当地方任职一般会降半级甚至一级使用,也就是说,即便理论上看来地方科级相当于部队的连长,但其实部队连级专业到地方,有可能直接转为地方科级正职吗?应该没多大可能。

而最常见的,比如部队正营职转业到地方,安排为地方正科级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很难直接对应级别安排为正处级或者副处级。所以我们就以这种形式来划分,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地方科级其实大致相当于部队营长级。

当然,这种理解我觉得本身还是比较牵强的,要知道部队和地方本身就不是同一序列,那么在干部使用方面的标准以及要求自然就不相同。所以,要严格比照地方标准套用部队职务级别,这本身就不够严谨。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欢迎有不同意见的朋友继续交流。


九品职麻官


地方的科级相当于部队什么级别?这真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个能让我等军转干部想哭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讲,地方的科级应该相当于部队的营级。按照建国后党政军干部级别设置及对应关系,部队的团级相当于地方的县级,大家耳熟能详的“县团级”即是源于此,而部队营级自然是与地方科级相当。

注意,这只是理论上的。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的科级至少相当于部队的副团级。因为,部队副团级干部转业后基本定职定级为正科级或者副科级,这也意味着两者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说出来有点残酷哦,但现实确实如此,还是莫要自欺欺人的好。

讲个真实的事例。3年前,战友以副团职务转业到海洋局成为了光荣的海警,因任副团不满3年,安置定职为副主任科员。去年,机构改革后,海洋局海警全部转为武警建制序列,武警属于现役,战友再次参军入伍,不过是由解放军军官变为了武警警官。按照地方干部与军队干部的级别对应关系,于是战友这个副主任科员套转为了副营职武警警官。看起来有点滑稽可笑哦,但按规定就该如此,两个单位不过是严格执行了相关规定。

再讲讲我的亲身经历,20年前我从地方大学毕业,选择了特招入伍,当然身份是干部。1年见习期满后,任命为副连级排长,入伍3年半破格提拔为正连级指导员,入伍6年破格提拔为副营级组干股股长,入伍9年后提任为正营级教导员,入伍11年后因与妻儿两地分居主动申请转业,后安置到某省直单位,因任正营职务不满3年,任职定级为科员。

真可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偏偏大学睡我下铺的同学,本科毕业后即考上了省直机关公务员,1年试用期满后任职定级为科员,毕业4年后晋升为副主任科员,毕业7年后晋升为主任科员,毕业12年后提拔为副处长。同学聚会,下铺还不无遗憾地说,在省直机关里他提副处长还算慢的,任正科5年才得到提拔。他说得好有道理,我这小科员竟无言以对!要知道当年在大学里,哥也是响当当的风云人物,大二入党,系学生会副主席,连年拿奖学金,也是出类拔萃的优秀青年学子啊!

无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我并不后悔,毕竟参军入伍圆了我的绿色梦,毕竟军营的锤炼让我也收获许多,毕竟不是军转安置政策或许我还当不上公务员。所以,自己选择的路,怨天尤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爬着也要走完。

转业回到地方已有多年,从科员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如今我也提拔为了副处长,而我大学的下铺依然还是副处长,只不过他是资深副处长,我才新鲜出炉不久。仕途就是这样,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时时顺心如意,省直机关先快后慢是常态,其大多数的公务员到了退休前,职级差距不过一两级。关键还是要保持好心态,工作之余莫忘锻炼身体,只要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多活10年就能多领10年的退休金,任何职级上的差距都弥补了!这话自我安慰成分很大,但世道艰难、活着不易,没点阿Q精神,真扛不住压力山大!

欢迎关注职场李论,更多职场精彩故事和思悟解析,期待与您分享!


职场李论


题主这里提到的科级应当指的是我国公务员体系中的乡科级干部,简单点来讲,科级分为正科级和副科级,正科级一般在乡镇一级担任书记、乡长以及人大主席;副科级一般被称为副职干部,主要包括副乡长、组宣员等。到了县里,正副科级干部大都担任各局的正副局长,当然还有其他机构的正副负责人。那么,正科级与副科级与部队里哪些级别的干部相似呢?一般来说,正副科级干部与部队里的正副营职军官处于同一个级别。个别情况下,正科级也可以和一部分副团级军官“平起平坐”。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部队军官和公务员干部的对应情况,我们在上面已经做了大致解释,我个人倾向于从部队转业来分析,正副科级干部与正副营级军官之间的关系。建国初期,我们很多地方的行政干部大都从部队转业而来,那个时候,军官很有可能被随时调到地方,而一旦军队有需要,这些转业的干部也会重新回到部队当中。1952年3月,我国正式设置了11等24个级别的军官体系。随后,又建立了地方行政的24个级别这样的体系。根据规定,正科级干部当时大致被评为16---22级,而副科级的标准则大致在17---24级之间。这样的话,公务员干部只少可以在部队中找到级别相似的位置。

不过,发展到现在,所谓的24级体系感觉已经没有那么严格,部队军官转业往往遵循一定的“对应规则”,某些时候还会考虑一些约定俗成的因素。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文开头提到的正科对正营,副科对副营这样的说法。

话虽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正副营军官转业到地方后就可以担任正副乡长或者是正副局长。按照传统,军官转业经常会降半级,你在部队是正营级军官,到了地方或许只能担任副乡长、副局长或者是副书记。即便有些人好像是平级对调,但是,正营军官其实转业到地方也只能担任类似正科级调研员这样的职务。其所有待遇均与正科级干部无异,只不过正科级调研员没有像乡镇一把手那样大的行政权力。

当然了,军人毕竟值得尊敬,其待遇也相对不错,即便从部队到地方要降一级,但是,在实际计算其任职时间的时候也有另外标准,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军官,其任职副科级干部的时间要从部队担任副营级军官算起,担任正科级干部的时间要从其在部队担任正营级军官的时候算起。具体到军衔,正副科级干部应该与部队的少校或者少校军官差不多。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小时候经常听到父辈讨论什么“正科调”的待遇,长大了明白那叫“正科级调研员”,就是没有实际领导职务的级别待遇。家父是县武装部的作训科长(正营职)转业,到地方上当了个副局长,应该是降了半格,事实上,地方行政级别和军队级别之间的转换,本身就是很复杂的一件事。

(第一次授衔时的少校)



先要准确理解“科级”的定义,它跟某单位的“科长”职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在各种不同级别的单位都可能设有很多科室,所以用“科长”职务来界定级别是没有结果的。“科级”是我国行政级别中“乡科级”的简称,是一个国家统一标准的行政级别。

经过多年的演变和调整,目前我国公务员体系分为十级:分别是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股级应该不算了),所以科级还要分为正职和副职两级,如题所问显然是不够严谨的。



(第一次授衔时的大尉)

“乡科级”也有很多对应的职务,最常见也容易理解的乡科级职务,是县里的普通局(公检法现在提格了)书记或局长、县辖各乡的书记或乡长等等,再往上就是地级市所辖各区里的局长,以及等同于这些局的职能单位,比如某某办、某某机构的负责人。当然,这些干部可能是乡科级正职,也可能是“乡科级副职”,这就要看资历等具体情况了。

在建国初期地方行政级别和部队级别转换比较准确,一方面是地方干部很多是由部队干部转业而来,毕竟刚刚解放嘛,两套系统的干部经常发生忽换情况。另一方面是两边各有24级的准确划分,1952年3月正式评定军队级别共设置了十一等24级,随后才有的地方行政的24级,其中规定“乡科级正职”为16到22级,“乡科级副职”为17到24级,这样与军队干部一一对应就很直观简单了。

(早期公安部队的大尉)

但是地方上实行的这套24级体系现在不那么严格了,因此部队干部转业到地方,只能以一种近似的对应方式。按照早年的原则,正营职转业到地方应该是“乡科级正职”,副营职转业到地方应该是“乡科级副职”,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浮动的,一般会降半格安排职务。

按照2015年国务院的政策,正营职转业干部到地方首次确定为副科级,其任副科级的时间应从干部在部队任副营职的时间计算。当又在地方晋升正科级时,其任正科级时间应从干部任正营职的时间计算,安排到其他行政单位的转业干部也适用于这个政策。



(第二次授衔的少校)

所以说,地方级别和军队级别的对应只是理论上的,不能完全划等号,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也有很多正营职军官转业回地方直接安置为正科级调研员的,副营安置为副科级调研员,他们的职务可能未达到县、区的“局长或者乡长”,但行政级别并没有降半级,这就是级别和职务的两重性。

如果考虑到军衔的话,则与“正科级”对应的正营职,在建国初期可能是少校或者大尉,1988年第二次授衔以后可能是中校或者少校。


度度狼gg


正常情况下,如果单纯从级别考虑的话,科级干部相当于部队的营级干部,正科相当于正营,副科相当于副营。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与部队的行政级别并不完全对应,也不对称。三十年前,部队的干部级别和地方还是基本对应的,团级干部转业可以在地方安排到处级岗位。即便不能安排正职,也会享受正处待遇。慢慢地,正团到地方就只能安排一个副职了,副团则要看担任职务年限,考虑是否安排实职或者副职。而现在,基本是这样的,担任正团三年之内,到地方安排正科,三年以上,安排副处,就此类推。

这也意味着,部队和地方在级别方面,已经存在一定差距,部队转业到地方,会在职务安排上下调近两级,而工资待遇等则保持不变。而随着地方职级并轨,很多方面也在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地方担任了正科,如果到部队去,也不可能给予其正团或副团,而可能需要通过岗位锻炼后才能获得晋升。


谭浩俊


前段时间我回答了一个题目,军队当中不同的级别,对应地方上什么样的行政级别?其实这个题目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和之前相反罢了。
▲这张图对应的不是很准确,但是勉强凑合看一下。

一般在军队当中的人有两种身份,第1种身份是本身的职位,比如说排长、营长、师长这样的。第2种身份就是军衔,比如说中尉、上尉、少校。

一般情况下来说,不同的职位对应着相应的军衔等级。而且通常情况来讲,这种对应关系是固定的。正营长职位,一般情况下对应的基准军衔是少校。

而当兵来说总会有个头,基本上很多人都是两年义务兵,两年之后选择退伍或者是升一期士官。当然之后如果不能升迁,仍然要面临着退伍或者转业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地方上的乡科级正职,对应着军队当中的正营职。乡科级副职,对应着副营职。既然说到这里,不妨给大家多说其他几个点。

其实反过来更好理解,军队里面的营长或者副营长的职务,对应的是科级,但是如果说再具体点呢。

其实正营长职位,具体可以对应到乡镇长、市局科长、县局局长。副营长职务,可以对应副乡镇长、市局副科长、县局副局长。(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一地步,说明部队里面的组织是非常非常照顾了。)


另外国务院总理对应军队的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对应军队的中央军委副主席或者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对应中央军委常委或者是军种司令。

而大行政区主席和副主席,对应军队当中的中央军委委员,或者大军区司令(副)政委。

省长或者部长对应军长政委或省军区司令政委。副省长和副部长,对应着上述的副职。市长、厅长一般对应师长政委或市军分区司令政委。副市长、副厅长对应着上述的副职。

县长和处长对应着军队当中的团长政委或者县武装部部长政委,同样副县长副处长对应着上述的副职。下面就是我们题目所说的正副科级了,对应着军队当中的正副营长。

再往下面的乡镇所长就是对应军队的连长了,同样的是副职对副职。再往下就是一般干部,也就是办事员,只能对应排长了。

基本上从部队转业之后,都会降职使用。比如说在部队当中的团长,本来是相当于地方上的县处级。但是真正转业到地方之后,只能给他安排副处级。


凡是副团级以下的人,一般不安排实职。因为基本上每个地方领导的实职都已经确定好了,没有这么多的空闲职位给别人。

更何况在部队工作的人,无论是工作性质还是其他方面,都和地方上有所不同。

所以在安排职务的时候,基本上都会降职使用。或者说有的地方也会安排一些虚职,不过相对来说待遇还是不错的。

另外还有一点,不同地方使用的政策不一样。有些地方政团职务,到地方上只能担任市主任科员。但是有些地方正营长转业,到地方就能安排上主任科员了。当然这个比较早,九几年才是这样安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