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延毅的書法,從感性到理性再到自然

沈延毅的書法,從感性到理性再到自然

沈延毅(1903—1992)

原名沈延蓉,字劍津,又字公卓,號述菊、天行健齋主,晚號攻昨老人。遼寧人。出生於遼寧省蓋平縣(現蓋州市)城東古臺村。

自幼從父親讀經學史,作詩臨帖。先生學書早年從唐代諸家入手,尤其對柳體、歐體、顏體下足功夫。早年就讀於民國大學、北京大學。畢業後在吉林道尹公署任職,後任遼寧鐵路督辦秘書。日本投降之後任東北生產管理局秘書處處長。

曾任中國書協名譽理事、遼寧省書法協會會長、遼寧省書協主席、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瀋陽市文史館館長、遼寧省政協常委、瀋陽市政協常委、中華詩詞學會顧問等職。

出版有《沈延毅先生紀念集》《沈延毅書法選集》,主編《瀋陽文史研究》。


藝術觀點

<strong>●關於寫字

“追求一門藝術,要根據自己的性格、修養、情趣、天資各方面決定”,而不是盲目地學習、模仿。

<strong>●傳道授業

其學生評論沈老是“‘小師傳藝,大師傳道’,小的老師傳的是技藝,而沈老他不在一點一畫、結字、篇章上講解,他講的是路徑,是追求的方向,為你選擇了一條最符合你的正確的學書之路”。

沈延毅的書法,從感性到理性再到自然

行書自作七律一首中堂


<strong>沈延毅總結自己的書法心得:

“與古人之合,先求法合,得其形似;繼求貌似神合,形神兼備;最後要求貌離神合,推出新意,自成風格。”

<strong>沈延毅的書學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時期:

即從9歲到18歲,為他的啟蒙基礎期;

18歲到40歲,為他的準備待發期;

40歲到75歲,為他的探索形成期;

75歲到逝世前,為他的發展成熟期。

他師古不泥,最終形成自己的個人面貌,以魏體行書聞名當代。

啟功贊沈延毅書法曰:“白山黑水氣蔥蘢,振古人文大地同。不使龍門擅伊洛,如今魏法在遼東。”

沈延毅的書法,從感性到理性再到自然

沈延毅52歲作品

沈延毅的書法,從感性到理性再到自然

沈延毅82歲作品

沈延毅的書法,從感性到理性再到自然

沈延毅84歲作品

沈延毅的書法,從感性到理性再到自然

沈延毅87歲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