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丨在酒泉,每一個你我他都在抗擊疫情的故事裡

抗擊疫情丨在酒泉,每一個你我他都在抗擊疫情的故事裡

最近一段時期,全國各地官方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均作了實時通報,一個個醒目的數字,一幅幅醫務工作者“逆行”的畫面,無不牽動著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來勢兇猛的疫情,讓口罩、消毒液、防控疫情等詞彙成了2020年新春的“關鍵詞”。

抗擊疫情丨在酒泉,每一個你我他都在抗擊疫情的故事裡

“沒想到今年口罩成了最熱銷的年貨。”酒泉市民屈生偉說。他一直在關注媒體關於疫情的報道,瞭解了很多防疫知識,並經常提醒家人勤洗手、出門必須戴口罩。“還好,家裡老人都比較聽我的。”他笑著說。

2月3日,在肅州區商聯超市附近的一家藥店,店員馬曉飛正忙著補貨。受疫情影響,連日來,口罩、酒精、消毒液、抗病毒藥都成了緊俏貨。“口罩有嗎?”“消毒液有嗎?”幾乎進店的每個人都會這樣問。

“所有進店顧客必須佩戴口罩,憑身份證購買退燒藥、感冒藥。”馬曉飛說。每天,她都會記錄下每一位購買藥品的顧客姓名、身份證號碼、詳細住址及聯繫電話等信息,並測量體溫,一旦發現有發熱、咳嗽等異常情況的,她還會及時報告給相關部門。

在藥店門口,記者看到一個“桶”,那是專門設置的回收廢棄口罩的垃圾桶。馬曉飛告訴記者,所有被丟棄的舊口罩將嚴格按照醫療廢物處置流程進行集中無害化處理。

抗擊疫情丨在酒泉,每一個你我他都在抗擊疫情的故事裡

不止是藥店,記者還發現城區各社區、辦公場所、公共場所和賓館、酒店、超市、商店都設置了廢棄口罩回收設備,用來防止病菌的二次汙染。

中午12時30分左右,記者來到位於盤旋路西側的成林超市。在超市入口處看到前來購物的市民都自覺佩戴了防護口罩,有序地接受超市工作人員的體溫檢測。超市裡,購物的人不多,略顯冷清。在果蔬營業區,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蔬菜區的售貨員正忙著整理擺放剛剛運來的新鮮蔬菜,貨架上擺滿了新鮮的土豆、韭菜、青椒、芹菜等菜品。

“價格跟春節前沒有什麼區別,總的來說還不貴。”正在獨自挑選蔬菜的市民賀治科告訴記者,他家裡米麵油囤積得比較充足,今天在做好了防護工作後,來超市採購一些新鮮蔬菜,他打算多買一些,儘量減少出門購物的次數。

抗擊疫情丨在酒泉,每一個你我他都在抗擊疫情的故事裡

據該超市經理何萬中介紹,為了保障市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他們積極與供應商聯繫,確保各類商品充足供應。最近又通過多種渠道採購了油菜、豆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目前完全能夠滿足城區市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嚴禁2人以上一起上街採購物品,每戶家庭每兩天可指派1名身體健康的家庭成員上街採購生活物資……”在肅州區商聯超市西關店內,超市的廣播正在播放著2月2日發佈的《肅州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告》(第6號),反覆向市民宣傳疫情防控要點。超市內市民購物井然有序,貨架上米麵糧油、果蔬等商品種類、價格基本與成林超市一致。

眼下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對來自疫情高發區的人員進行必要的排查、隔離,是阻絕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

抗擊疫情丨在酒泉,每一個你我他都在抗擊疫情的故事裡

1月28日,肅州區陽關路社區幹部陳彩霞從深圳趕回酒泉,她第一時間與同事取得聯繫,自覺在家進行自我隔離。而對於日常工作繁忙的陳彩霞來說,能有整整14天的時間陪伴在家人身邊就是莫大的幸福。

隔離在家,陳彩霞每天堅持兩次測量全家體溫,並把情況向社區報告,做到“無瞞報、不見人、不出門”。回家8天,她身體正常,無咳嗽、無發熱。

不擔心在家“沒意思”,就是看著身邊的同事都在忙,心裡過意不去。為此,她特意委託朋友,為在崗的同事送去了泡麵、零食等,為同事們加油打氣。

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是控制人際傳播,儘量減少人群流動。走親訪友少了,家庭“親子時間”多了;看電影、走親戚的安排取消了,安心“宅”在家裡追劇、健身同樣也很充實。就像陳彩霞所說,儘量別給其他人添麻煩,響應號召,宅在家裡也是一種應對疫情的方式。

隔離觀察不是隔絕交流,也不是隔絕愛心和溫暖。在肅州區的基層社區,面對居家隔離者,社區工作人員有求必應、有難必解。為了抗擊疫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共同目標,市民在疫情面前,守望相助,彰顯社會治理溫度,令人倍感暖心和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