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有何异同之处?

亘古怀念说史


宋朝和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封建王朝,二者同是汉族政权,年代也接近,相似点比较多,甚至连生死巨变也非常相似:

北宋在经济发达,国势比较强的时候突遭了“靖康之变”的厄运,明朝在国家蓬勃发展的时候同样突遭了“土木堡之变”。这两件事过程颇有相似性,但性质结果却大不同。

时间上的不同:靖康之变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土木堡之变是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

性质和过程上的不同:靖康之变是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汴京,北宋方面几乎不战而降,被金军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

土木堡之变是明英宗亲征瓦剌,前线兵败,大军后撤至土木堡时被包围,最后英宗兵败被俘。

结果上的不同: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加上朝中皇族基本上被俘走,最后赵构南迁建立偏安朝廷——南宋。

土木堡之变后,只有英宗一人被俘,明臣于谦临危受命,景帝登基,召集民兵,经过殊死抵抗保住了首都北京,也保住了大明江山。


历史TOP榜


以个人观点说一下靖康之变与土木堡之变的区别

个人觉得靖康之变与土木堡之变都是笑话,都是当时皇家的笑话,这种事说出来都让人抹不开脸。但是靖康之变的性质又不一样,靖康之变更像是丢了民族的脸面,使得当时国家缓不过劲来,加快了历史的进程,使得国家沦陷更进一步。土木堡之变就是皇帝不听劝告,狂妄自大,不识自己几斤几两,好在朝中大臣鼎力相助,使得国家根基没有动摇,更加稳固,抵抗外敌。所以我自己觉得靖康之变是民族耻辱,土木堡之变是皇家耻辱,比起民族耻辱更加丢人。


吃裸裸


靖康之变直接导致了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大批皇族妃嫔、公主被掳惨死他乡的最严重的后果、毁灭性重创。土木堡之变虽是明英宗被俘受辱、大批忠臣良将战死、三十万明军阵亡,损失惨重元气大伤,但终究没覆灭明朝江山,且以英宗获释归明告终。靖康之变灾难性更大,直接葬送了王朝。土木堡之变是一国之君的耻辱,危害性没那么大。


小龙女5505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历史事件。
靖康耻和土木堡之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以下几点:

1、相同:都是把皇帝俘虏走了。

不同:靖康耻中俘虏了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土木堡之变是俘虏一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

2、相同:都是以北方少数游牧民族的胜利而告终

不同:靖康耻是金国的胜利;土木堡之变是瓦剌的胜利

3、相同:都是朝代兴盛的转折点

不同:靖康耻以后,宋朝皇室后裔南迁偏安一隅形成了南宋,丢失了大量国土;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积极备战,并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虽然损兵折将但维持了国家的统一。


4、相同:都是把皇帝俘虏到了少数民族的阵营

不同:皇帝的命运不同,靖康耻中钦徽二帝最终也没有回归中原王朝;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的明英宗在数年后便被大臣赎了回去,又几年后重新当上了皇帝。

除了这些还有其他方面:

  1. 靖康耻发生在宋朝的都城东京,也就是今天的开封,是被动防御状态;土木堡之变发生在长城防御战线,在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是明朝主动攻打瓦剌,处于主动攻击状态。

  2. 靖康耻后,宋朝就像汉朝一样,仿佛被从中间掐断了,新形成的朝廷向入侵的少数民族政权称臣;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统治者坚持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政策,成功抵御并打退了入侵的瓦剌,维持了主权的完整。

  3. 靖康耻的形成是宋朝长久以来军备软弱和统治者的无为造成的;土木堡之变的形成主要是明英宗身边的太监王振,要借明英宗的威名荣归故里并临时改道,还有明英宗好大喜功没有军事才能造成的。


八零后爱做梦


都是中华帝国,和汉民族的不幸,丛此,大明王朝走上了下坡路,后来,给边外蛮族,野蛮者机会,因为他的存在,使我中华民族大明朝,内忧外患,丛而,走向了,败忘,怀念大明王朝,中华民族的,伟大朝代,[流泪]



大汉顺哥


宋朝的“靖康之变”与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从表面上来看,两次事件有着同样的结果,当朝皇帝被生擒,这是对宋朝,明朝的极大羞辱!但深究起来,宋朝与明朝却有着天渊之别的不同,

“靖康之变”对宋朝的负面影响太过巨大,不但皇帝被俘,在押往金国的路上,金兵还带着宋朝的皇室,后宫佳丽,臣子,各种工匠杂役等一万余人,

宋朝也被分成两段,(靖康前的北宋,靖康后的南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被迫逃离到淮河以南(建立南宋),高达百万的臣民流离失所,无奈跟随赵构逃离,

经济上,纺织业,手工业,铸钱、采矿、冶炼等行业的原材料及设备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北宋经济损失严重,

宋朝国土变小,南宋面积只有北宋时期的三分之二,仅有秦岭淮河以南的江南地区,且偏东南,完全丢失了传统农耕地区的黄河中下游,田赋收入大量减少,财政只能倚重与非农产业。

相对于宋朝的“靖康之变”,发生在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影响可以说是,好处,大过于坏处,

在“土木堡之变”之变中,明朝第一任掌握实权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被斩杀,这位太监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可谓是臭名昭著,若不是他极力主张“明英宗”御驾亲征,而把自己推向断头台,明朝的寿命可能会更短!

而这时朝廷并未因为“英宗”被俘,而受制于人!明代宗“朱祁钰”被“于谦”和“孙太后”赶鸭子上架,开启复兴明朝之路,代宗继位后:清缴阉官势力,重用贤臣,广开言路 ,招贤纳才,同时减免受灾地区的税负,宫廷内外全部节流开源,全力赈济灾民,得以民安,对“瓦刺”态度强硬,命“于谦”统兵整肃军队,不但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在之后的对战中,也多次击败瓦剌,瓦刺主动与大明义和,并送英宗回朝,“景泰八年”被软禁多年的英宗,趁“代宗”重病的机会,制造“夺门之变”成功复位,斩杀“于谦”等兴邦之臣,不久后“代宗”逝世!明朝中兴之路也就此终结!

总结,“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也体现了宋朝与明朝在处理挫折上的态度,宋朝君臣在挫折面前选择了“逃避”来化解危难,而明朝君臣却积极面对危难,并在自身寻找错失,努力进行整改,彻底消灭威胁,明朝的做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奔腾Li


两者的过程完全不同,前者属于野战、后者属于守城站。

“靖康之变”属于两个糊涂的皇帝,在一大群奸臣、骗子、神棍的忽悠下,进行的一场在“敌强我弱”下还要破罐子破摔的战斗。

“土木堡之变”则是,一个糊涂皇帝,在一群太监的忽悠下,进行的一场表演,结果,演砸了。从五十万人这个数字就可以看出,在众多军人的保护下,皇帝、太监、文武官员都带了许多女眷、随从进行“亲征。

“靖康之变”则是两位皇帝被抓、整个皇族大部分被端、皇子只留下一个赵构,当时的北宋政权大部分当政大臣被抓。

也就是说,大明经此一劫,朝廷根基未产生天崩地陷的触动;北宋政权经此一劫则可以说灭亡了。日后赵构的那个南宋,和东汉不同,南宋只是地方政权而已,与北宋不是一个层次。从这个意义说,宋朝经过“靖康之变”就已经没了。

历史就是这样,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从不一样的历史获得不一样的经验!


点滴见证


导读:北宋靖康二年金军长驱南下,攻破开封掳走徽钦二帝。这场导致北宋亡国的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大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亲率几十万精锐亲政瓦剌,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这场战斗大明王朝精锐尽失导致明朝由盛转衰的事件史称土木堡之变。两者都对中原王朝带来了重大打击,北宋亡国、大明王朝由盛转衰。

虽然宋明两朝都有以文驭武的情况存在,但是现任天子守国门的明朝君臣更刚烈一些。所以北宋一战亡国,赵构逃到南方建立偏安政权史称南宋;而大明王朝则不受要挟,皇帝被俘虏就再立新君;在瓦剌即将濒临城下时不妥协、不迁都,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并在此基础上延续了将近两百年的国祚。所以大明还是大明,而不是偏安的南明。下面我们详述一下两个事件的异同。


两次事变成因类似,但是事后两朝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无论是靖康之变还是土木堡之变都来源于统治者大局观不够才酿成的苦果。也许大辽给予了北宋太多痛苦的记忆,所以在辽国晚期迫不及待的跟金国签订了海上盟约。PS:北宋与金国并不接壤,只能通过海上保持往来。其实自从澶渊之盟以后,宋除了定期缴纳保护费岁币以外宋辽两国已经保持了将近百年的和平。宋朝君臣想收回魂牵梦绕的幽云没有错;找个帮手也可以,但是难道就看不到女真比大辽更生猛?

就不怕前门驱狼后门进虎?大辽已经式微,按照兴衰的规律也差不多了。所以就该让这样的政权衰败下去,按照耶律大石说的那样联合起来抵御凶狠的金国才是正理。但是北宋错误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童贯20多万的北伐军被耶律大石2万军队打的丢盔弃甲。最后收复幽云还是从金国手里赎买得来,北宋在盟友金国的面前彻底暴露了自己的虚弱。对于金国来说大宋比辽国更富庶、更软弱怎么可能遵守盟约,南下灭宋也就成为了必然。

大明王朝在朱元璋、朱棣时还有着积极的国防政策和宽阔的全局视野,所以即便没有能力彻底征服蒙古各部也会采取扶弱抑强的策略。所以朱棣时代多次亲征蒙古,鞑靼部阿鲁台、瓦剌部马哈木都曾经是征伐对象。总之一个政策,就是就是保持蒙古势力均衡防止一家做大。但是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开始在文官的影响下国防政策变的保守,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十余年对草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对于春风吹又生的草原来说,十年的时间足以诞生一代霸主。所以草原上从鞑靼、瓦剌彼此制衡变成了瓦剌一家独大。而大明对于瓦剌的蔑视使明英宗亲政如同儿戏,最终酿成苦果。


金国、瓦剌在事变过程中收获类似,但是事后长远来看两个政权的收益不同

金国攻破汴梁后烧杀掳掠后,带着无数财富和徽、钦二帝北归;瓦剌俘虏明英宗后通过敲诈从孙太后那里也获得不少财富。似乎女真和瓦剌收获类似,但是从中长期看女真获得的收益远大于瓦剌。

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王公宗室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只剩下一个赵构勉强在北方称帝后迅速南逃,都被吓破了胆子。甚至在金国的追兵之下,继位称帝的赵构害怕的都逃到海上一段时间。虽然大宋有岳飞等坚决的抵抗派,但是也无法抵御来自高层赵构的畏惧与妥协。虽然称呼临安为行在(临时首都),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放弃了北方领土默认偏安。恢复故土、还于旧都就只停留在口号上,公元1141年签订的《绍兴和议》明确把淮河以北的领土割让给金国。所以南宋就是偏安政权,算是大宋的延续都勉强。

明朝虽然以非常儿戏的方式输掉了土木堡战争,但是大明朝臣可远比赵构等人呢刚烈。即便瓦剌包围北京城后用明英宗的性命要挟,但是以孙太后和于谦等大臣佁然不动。迅速立英宗弟弟朱祁钰为帝,然后调兵遣将囤积粮草积极应战。大明君臣抵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让瓦剌无功而返被迫撤退,大明打赢了京城保卫战。大明君臣没割地、不赔款,坚守国门。所以大明王朝还是大明,没有南迁都城成为南明。从这一点来说大明不愧刚明之称。

也先虽然也完成称帝建立瓦剌帝国但是很快被刺杀,强大的帝国也轰然倒塌。此后大明延续了将近两百年,但是强大的瓦剌如同一岁一枯荣的野草逐渐枯萎。当俺答汗东道诸王部称雄时,瓦剌只能退回大漠西部默默恢复元气直到百余年后准噶尔部再次崛起与大清争夺天下。


小结:

综上所述,土木堡之变、靖康之变的成因造成的灾难都是相识的。但是后人的态度与对策决定了王朝下半场的不同结果。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靖康之变和土木堡之变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宋朝和明朝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两者又有何异同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相同之处:

①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大规模入侵。靖康之变是金朝对北宋的入侵,土木堡之变则是蒙古瓦剌部对明朝的入侵。

②都对中原王朝造成巨大损失,而北方少数民族获利颇丰。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北宋王公贵族和无数财物被金人洗劫一空。土木堡之变导致明朝精锐部队和高级官员将领损失殆尽,粮草辎重财物损失自不必说。

③都导致中原王朝最高统治者成为阶下囚。宋徽宗宋钦宗被掠去北方苦寒之地并死在异乡,明英宗也是被瓦剌活捉成为阶下囚。

④都导致中原王朝转向保守。靖康之边后南宋对金称臣,在战略上从此处于守势。土木堡之变后,明朝也失去了初期的勇猛进取,再无下西洋和北征蒙古的壮举,只能寄希望于长城的阻挡。

其次是不同之处:

①从时间上看,靖康之耻发生在北宋末年,国家已经腐朽不堪,这是北宋难以有效抵抗金人入侵的一大原因。而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朝强盛时期,国家强大,民心所向,所以才能迅速组织北京保卫战并取得胜利。

②从变乱后续影响看,靖康之耻的影响比土木堡之变影响深远。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但是南宋统治者在心里留下了对金人的恐惧,议和从此成为对金政策的主流。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虽有大的损失,但也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明英宗也得以回到北京,国力后期还有所恢复,出现了孝宗中兴和万历中兴,变乱对明朝未造成根本性打击。

③此外,对经济格局和人口结构的影响不同。靖康之变后,北方被金人占领,南宋偏安江南,大量人口转移到南方,所以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人口也开始超过北方,中国经济中心从此完全转移到南方。而土木堡之变未对经济格局和人口结构造成大的改变。





夜泊湖口


1.都是少数民族把中国的皇帝给掠走了,华夏人民的悲哀啊;

2.靖康之变发生在北宋宋钦宗和微宗,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朝朱祁镇明英宗;

3.一个主战听了宦官王振的建议,一个是直接放弃把汴梁大臣和皇帝后宫都掠走了;

4.朱祁镇比宋朝那两皇帝有骨气,蒙古人对朱祁镇还不错,他懂得在敌营求生存;宋朝那两皇帝软骨头。

5.明朝环境总体比宋朝尚武,两相对比宋朝面对兵临城下的金军,内部矛盾重重,主和派一心求和,卖国割地,搜刮百姓无所不做,皇帝在金营做人质,受到百般屈辱,北方大地山河破碎,皇帝及宗室成员被掳,半壁江山沦丧敌国;明朝在经历大败,皇帝被俘之后,迅速稳定内部,主战一派把握住朝政,立新君、调部队进京、操练军队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在北京保卫战胜利之后,更是把握住了话语权,经此一战,虽有损伤但坚守北京,决意一战,把战线控制在京城一带,保住了北方大部分的国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