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為何突然停筆?是江郎才盡了嗎?

1972年,金庸先生在寫完《鹿鼎記》後,突然宣佈封筆,退出俠壇。

對此,許多人說是江郎才盡。因為金庸先生還在世時,各種場合,經常有熟捻或陌生的人問他:“你為什麼不寫了?”

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為何突然停筆?是江郎才盡了嗎?

金庸總是長嘆一聲:“真的寫不出來了!”

你們也太小看金庸先生了吧?

如果是在《鹿鼎記》之前封筆,或許你還能有些說道。但是《鹿鼎記》出來後,完全就說不通了。很明顯,金庸先生如果想寫,他完全可以從《鹿鼎記》開啟一個新的創作高潮,用這種反武俠精神,在當時那個混亂不堪的香港,去掀起一股新的的潮流。但是他沒有,因為他覺得夠了。

其實我覺得用功成身退這樣一個詞來形容更為恰當。金庸從來都是以一個時評人自居,這是他創辦明報的初衷,而寫“武俠連載”的舉動只是為了拉動報紙銷量。

倪匡曾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

《鹿鼎記》的時代,金庸已經功成名就,他覺得已經夠了。他應該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為何突然停筆?是江郎才盡了嗎?

1955年,金庸先生用一部《書劍恩仇錄》成功地打開了“武俠小說市場”。

當時,《書劍恩仇錄》被刊登在《新晚報》的“小說板塊”上,此書一經問世便取得了極大的反響,《新晚報》的銷售量極速攀升,“金庸”這個筆名也被廣大武俠愛好者們所熟知。

4年之後(1959年),金庸先生與好友沈寶新合資創辦了《明報》。

金庸先生創辦《明報》的初衷並非是為了刊登武俠小說,而是以報紙的形式向社會大眾發聲。金庸先生利用《明報》宣揚民族精神、樹立民族形象、用文字和思想淨化社會大眾的心靈。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一個充斥著“混亂思想”的年代,市民們並不願意接受所謂的“民族思想教育”,他們只尋求感官上的刺激,金庸先生所創辦的《明報》並不被社會大眾所接受,《明報》的銷量慘淡,瀕臨倒閉。

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為何突然停筆?是江郎才盡了嗎?

金庸先生為了拯救《明報》的銷量不得不“棄文從武”,在《明報》上刊登武俠小說。《明報》幾次面臨破產,完全依靠金庸的武俠小說連載艱難支持。當時金庸每天晚上熬夜寫武俠小說,但銷量始終不佳,銷最差時只有五六千份。

即便只有五六千份,大部分購買者也是為了看金庸的武俠小說連載。

所以,當時金庸沒有辦法不寫。一旦他停筆,明報就完了,這麼多年的心血和巨大投資就打了水漂。

金庸先生創作的武俠小說中不僅僅有“快意恩仇”,更有“民族大義”。

後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金派”武俠小說一經刊登,必然大火,《明報》的銷量從最初的幾十份賣到了幾萬份,甚至幾十萬份。1962年,在金庸先生的努力下《明報》被上流社會的精英階層、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中國香港市報刊文化的風向標。

1969年,金庸先生執筆《鹿鼎記》,當時的《明報》已經成為了香港市民們人手一刊的現象級讀物。此時的《明報》已完全擺脫財政窘境,平均日銷量是5萬份,隨後越來越壯大。金庸已經成為香港有名的富人,還頗有聲譽,金庸先生不必在用刊登小說的形式來提升《明報》的銷量,說通俗點他已經沒有必要通過寫小說來維持事業。

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為何突然停筆?是江郎才盡了嗎?

所以金庸先生開始在小說中抨擊社會現象,利用“韋小寶”來諷刺當時的香港是一個“小人得志”的病態城市。

《鹿鼎記》並不是一部單純的武俠小說,它是一把驚醒世人的戒尺。書中韋小寶這個人物的出現,顛覆了以往所有武俠小說中的主角形象,而整部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反武俠”模式。從中也可以看出金庸先生創作的心路歷程,“武”和“俠”的極致是悲涼,在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身上反映的是俠義精神那一曲最後的輓歌,而“俠“與”義”最終也敗給了蠅營狗苟。

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為何突然停筆?是江郎才盡了嗎?

《明報》靠著《鹿鼎記》的口碑走向了創報以來的巔峰,《鹿鼎記》完結後,金庸先生認為《明報》已經不需要依靠武俠小說來維持銷量了,功成名就的金庸先生決定就此封筆。封閉以後的金庸先生重新提起了他時評人的那支筆,重新拾起了他追求知識的學問之心,武俠世界之外的查良鏞,同樣精彩。

或許此後,金庸先生有著復出的想法,但他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精力。金庸先生是一個對自己的文字抱著精益求精的態度。所以後期,金庸先生為了使自己的作品成為一個邏輯嚴謹的體系,做了大量的修訂工作。對每部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做了刪減、增加、或者改動,這也耗費了他大部分的時間。不誇張地講,金庸先生幾次修訂小說所耗費的精力可以輕輕鬆鬆寫幾部長篇小說。

道家有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金庸正是深諳其中之道,才在頂峰時期急流勇退,讓金庸和他的武俠一起,塑造了一個與現實完全不同的快意恩仇的世界,並且每個人又能從相同的小說中讀出不同。

金庸在寫完《鹿鼎記》之後,為何突然停筆?是江郎才盡了嗎?

這正是金庸出世與入世的大智慧。“功成、名遂、身退”,這六字就是何以金庸在寫完《鹿鼎記》後便封筆的答案。

所以,金庸先生絕對不是什麼江郎才盡,他只是有其他的事情要做,功成身退而已。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與世長辭,為世人留下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的絕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