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我國最早的銅錢論,晉·魯褒《錢神論》賞析


錢,我國最早的銅錢論,晉·魯褒《錢神論》賞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錢,我國最早的銅錢論,晉·魯褒《錢神論》賞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錢神論》

魯褒·西晉

有司空公子,富貴不齒,盛服而遊京邑,駐駕平市裡。顧見綦毋先生,班白而徒行。公子曰:“嘻!子年已長矣,徒行空手,將何之乎?”先生曰:“欲之貴人。”公子曰:“學《詩》乎?”曰:“學矣。”學《禮》乎?”曰:“學矣。”“學《易》乎?”曰:“學矣。”公子曰:《詩》不云乎:‘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禮》不云乎:‘男贄玉帛禽鳥,女贄榛慄棗脩。’《易》不云乎:‘隨時之義大矣哉!’吾視子所以,觀子所由,豈隨世哉。雖曰已學,吾必謂之未也。”先生曰:“吾將以清談為筐篚,以機神為幣帛,所謂‘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者已。”

公子拊髀大笑曰:“固哉!子之雲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異俗。富者榮貴,貧者賤辱。而子尚質,而子守實,無異於遺劍刻船,膠柱調瑟。貧不離於身名,譽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昔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教民農桑,以幣帛為本。上智先覺變通之,乃掘銅山,俯視仰觀,鑄而為錢。故使內方象地,外圓象天。大矣哉!”

“錢之為體,有乾有坤。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難朽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僕。君長者豐衍而有餘,臣僕者窮竭而不足。《詩》雲:‘哿矣富人,哀哉煢獨。’豈是之謂乎!”

“錢之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匱。無遠不往,無深不至。京邑衣冠,疲勞講肆。厭聞清談,對之睡寐。見我家兄,莫不驚視。錢之所祐,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後富貴。昔呂公欣悅於空版,漢祖克之於贏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繡,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官尊名顯,皆錢所致。空版至虛,而況有實。贏二雖少,以致親密。由是論之,可謂神物。無位而尊,無勢而熱。排朱門,入紫闥。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諍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問笑談,非錢不發。”

“洛中朱衣,當途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執我之手,抱我終始。不計優劣,不論年紀。賓客輻輳,門常如市。諺雲:‘錢無耳,可闇使。’豈虛也哉?又曰:‘有錢可使鬼。’而況於人乎?子夏雲:‘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吾以死生無命,富貴在錢。何以明之?錢能轉禍為福,因敗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長短,相祿貴賤,皆在乎錢,天何與焉?天有所短,錢有所長。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錢不如天;達窮開塞,振貧濟乏,天不如錢。若臧武仲之智,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可以為成人矣。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夫錢,窮者能使通達,富者能使溫暖,貧者能使勇悍。故曰:君無財,則士不來;君無賞,則士不往。諺曰:‘官無中人,不如歸田。’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何異無足而欲行,無翼而欲翔?使才如顏子,容如子張。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歸,廣修農商。舟車上下,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塵和光。上交下結,名譽益彰。”

黃銅中方,叩頭對曰:“僕自西方庚辛,分王諸國,處處皆有,長沙越嶲,僕之所守。黃金為父,白銀為母,鉛為長男,錫為嫡婦。伊我初生,週末時也,景王尹世,大鑄茲也。貪人見我,如病得醫,飢饗太牢,未之逾也。”

錢,我國最早的銅錢論,晉·魯褒《錢神論》賞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譯文

有位司空公子,家道富貴卻被人鄙視。他穿戴著華貴的衣冠到京城遊歷,住在平市裡,看見綦毋先生,頭髮斑白,徒步行走。公子說:“呀!您年紀這麼大了,不坐車子,又空著兩手,要到哪裡去呀?”先生說:“想去拜訪貴人。”公子問:“您學過《詩》嗎?”先生答:“學過了。”問:“學過《易》嗎?”答:“學過了。”公子說:“《詩》不是說了嗎?用筐篚裝幣帛作為禮品,獻給貴人表示敬意,然後主人、客人才能都盡遂心願。《禮》不是說了嗎?男子初到女家要獻上玉器、絲帛、大雁等作禮品,女子初到男家要帶上榛子、板栗、大棗、乾肉作禮品。《易》不是說了嗎?順應時世太重要了!我看您這樣的行事,觀您所用的方法,難道能算順應時世嗎?儘管您自己說都學過了,我卻以為您實際上沒有學過。”先生說:“我將用清談當作筐篚,用玄理當作禮品。難道禮物僅是指玉帛等禮品嗎?”

公子聽了,拍著大腿大笑道:“您這麼說,實在是太固執了。您既不懂古人的教誨,又不瞭解現在的實際。當今的急務,哪裡用得上清談呢!時代改了,世道變了,古今風俗不同了。現在有錢的人光榮尊貴,貧窮的人低賤恥辱。可是您卻崇尚質樸,謹守真誠。這無異於刻舟求劍、膠柱調瑟。一個不能擺脫貧窮的人,他的名聲便出不了家門,這本來是合情合理的啊!”

“從前,神農氏逝世了,黃帝、堯、舜教導人民種田織布,就開始以幣帛作禮物互相贈送,當作禮儀的根本。後世先知先覺的人加以變通,開掘銅山,仰觀蒼天,俯視大地,根據天地的形象鑄造了銅錢。使銅錢內呈方形象徵地,外呈圓形象徵天。這個創造真是偉大啊!”

“錢的形體,有天有地。內仿地之方,外效天之圓。它堆積起來能成山,流通時候如同川。或動或靜有時序,使用儲藏有規則;便於市場交易,不必耽心磨損;難於朽壞象徵長壽,週轉不窮象徵自然。故而,錢能夠天長地久,成為世上神奇之寶。世人待它親如兄長,送它綽號叫‘孔方’。失去了它就貧弱,擁有了它便富強。它沒有翅胯可以飛,沒有腿腳能夠跑。它能讓板著的面孔舒展開,能使難辦的事情變容易。錢多的人位居前列,錢少的人排在後面;位居前列的人做高官,排在後面的人為奴僕。高官們豐足富裕,吃用不盡;奴僕們窮困貧乏,缺吃少穿。《詩》上說:‘好了富人們,可憐可憐這些窮苦無依的人。’不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

“錢之所以又叫做泉,是因為百姓日常所用,如泉水般源源不絕,再遠的地方也能去,再深的去處也能到。京城的達官貴人,疲於去學堂聽講,討厭聽那些空談,而寧願打瞌睡。可是,只要一見到我家兄,沒有一個人不驚喜膜拜。錢所保佑的,必然大吉大利,何必先去辛苦讀書,然後再去尋求富貴!當年,呂公為劉邦的空頭禮帖而欣喜歡愉,劉邦對蕭何多送兩百錢的舉動銘刻在心,卓文君脫去布裙而重著錦繡,司馬相如棄卻圍腰而乘坐華麗的車子,官位高,名氣大,這都是錢所造成的。騙人的禮帖尚且能令人高興,更何況實實在在的錢呢!多送兩百錢雖然為數不多,如能使人關親親密。由此看來,錢可謂神物。有了錢,不居官位卻能夠尊榮,沒有權勢卻有人巴結,可以進權門,入宮廷。錢所到之處,危可以轉安,死可以化生;沒有了錢,貴可能變賤,生可能轉死。因此,官司糾紛,無錢不能勝;孤弱困頓,無錢不能超脫;怨仇嫌恨,無錢不能化解;奉承之言,無錢不能生髮。”

“京城的顯貴,當道的權臣,亦無休止地鍾愛我家兄。他們拉著錢的手,抱住錢不放,不計較資質的優劣,也不問新鑄還是舊有。只要有了錢,家中就能賓客如雲,門庭若市。俗話說:‘錢沒有耳朵,可以暗地裡授受。’這話還有假嗎?俗話又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更何況人呢?子夏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我卻以為死生無命,富貴在錢。何以證明這一點呢?試看,錢能轉禍為福,轉敗為成;錢能使危者得安,死者得生。可見,性命長短、仕途貴賤,都取決於錢,天又何嘗參與過什麼意見呢?天有天的短處,錢有錢的長處。使四時交替運行,讓萬物生長繁衍,錢不如天;讓困窘者得通達,讓貧窮者得賑濟,天不如錢。古時候,若有臧武仲的智慧、卞莊子的勇力、冉求的才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就可以算是一個完人了。現在要成為完人何必如此費事,只要有錢就行了。”

“錢,能使困窘者通達,能令富有者溫和,能讓軟弱者勇悍。所以說,君主沒有錢,士人就不來;君主不行賞,士人就不往。俗話說:‘做官而朝中無人,不如回家種田。’其實,即使朝中有人,而你自己沒有錢,這與無腳要行走、無翅要飛翔又有什麼不同?即使你有顏淵那樣的才華,有子張那樣的容貌,可是你兩手空空,又有什麼希望呢?倒不如趁早回家,多方務農經商,不怕舟車往來勞頓,努力賺取錢財。須知,所有的君子,都是與各方面的人打交道,順應時世,隨俗浮沉,上交下結,才使自已的名聲更加顯揚。”

黃銅中方,聽此宏論,叩頭回答說:“我們來自西方,分在各國為王,到處都有我們的形跡。長沙、越嶲,都歸我管轄。黃金是我父親,白銀是我母親,鉛是我大兒子,錫是我大兒媳。貪心的人見了我們,就像病人到了醫生,飢餓的人享受三牲之獻,也不會超過對我們的感情!”

註釋

錢神論:選自清嚴可均《全晉文》卷一一三。《晉書》卷九四、《藝文類聚》卷六六、《初學記》卷二二、《太平御覽》卷八三六均有節錄,異文頗多。

司空公子:作者假託的人名。

不齒:不與同列,表示極為鄙視。

平市裡:作者假託的地名。

“顧見”二句:綦(qí)毋(wú)先生,作者假託的人名。班白:即斑白,頭髮花白。徒行,步行。

幣帛:繒帛,古人饋贈用的禮品。筐:方形盛物的竹器。

篚(fěi):圓形盛物的竹器。“幣帛”四句出《詩經·小雅·鹿鳴》小序。將:行。

“男贄”二句:贄(zhì),古人初次進見尊長者所持禮品。

榛(zhēn):其果似慄而小。

脩(xiū):乾肉。今本《禮記》無此二句。

“隨時”句:隨時之義,隨時勢而變通。

“吾視”二句:所以,所為,指言行舉止。所由,所從,指經過的道路。

清談:清雅的言談。

機神:高妙的玄理。

“禮雲”二句:禮難道僅是指玉帛等禮物而說的嗎?語出《論語·陽貨》。

拊(fǔ)髀(bì):手拍大腿。

固:固執,頑固。

遺劍刻船:即刻舟求劍,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講實際。

膠柱鼓瑟:用膠把弦柱粘住,則鼓瑟者無從調節聲音。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

本:根本。

“內方”二句:古人認為地方天圓。象:象徵。

體:形狀。

有乾有坤:《易經》八卦的乾、坤二卦。乾之象為天,坤之象為地。

行藏有節:指錢幣的流通和貯藏有一定的法度。

市井便易:在市場上做買賣便於交易。

耗折(shé):消耗虧損。

難朽象壽:像長壽難以衰老。

不匱(kuì)象道:像大自然運行不息,不會缺乏。

親愛如兄:《晉書》作“親之如兄”,此據《藝文類聚》。

嚴毅:嚴厲剛正。

“哿(gě)矣”二句:富人猶可,孤苦伶仃的人就十分可哀。

泉:古代錢幣的名稱。謂其“流行如泉”(《漢書·食貨志》顏師古注)。

京邑衣冠:京城裡的士大夫。

講肆:講學的地方。《晉書》作“講肄”。此據《藝文類聚》。

”昔呂公”句:呂公,漢呂后之父。版:進見時用的名帖。劉邦為亭長時,不持一錢往賀呂公,名帖上卻寫“賀萬錢”。呂公迎為上賓,並把女兒嫁給他。事見《史記·高祖本紀》。

“漢祖”句:克,同“刻”,銘記。贏:多。劉邦為小吏時奉差咸陽,吏皆送三百錢,獨蕭何送五百錢。劉邦銘記蕭何多贈二百錢,稱帝后多封蕭何食邑二千戶。事見《史記·蕭相國世家》。

“文君”句:文君,卓文君,西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之女。她夜奔司馬相如,同馳歸成都。相如家貧,文君久之不樂,遂返臨邛,與相如賣酒,文君當壚。卓王孫以為恥,不得已分財產與之,文君有錢百萬,又穿上錦繡衣裳。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相如”句:相如,即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辭賦家。高蓋:高車。犢鼻:犢鼻褌,短褲,或謂圍裙,狀如犢鼻。相如與文君同返臨邛賣酒,文君當壚,相如著犢鼻褌,與保傭雜作,滌器於市。卓王孫分財產與文君後,遂回成都買田舍,致富。

“排朱門”二句:朱門,指富豪之家。紫闥(tà):指帝王宮廷。

諍:同“爭”,爭執。

幽滯:指失意不得進仕的人。

令問:問候。

洛中:洛陽。朱衣:泛指權貴。

當途:當道,當權。

輻輳(còu):指四方賓客聚集到一處。

闇(àn):同“暗”。

“子夏”三句:孔子的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死生”二句:出自《論語·顏淵》。

相祿:享有福祿的面相。

與(yù):參預。

臧武仲:春秋時魯國大夫臧孫紇,有智謀。

卞莊子:春秋時魯國大夫,以勇力著名。

冉求:孔子的學生冉有,有才藝。

文之以禮樂:用禮樂來加以修飾。

成人:德才兼備的人,即完人,語出《論語·憲政》:“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窮:困厄,不得志。

貧:貧弱,軟弱。

中人:君主身邊有權勢的人。

顏子:即顏回,孔子的學生,孔子屢稱其有才德。

子張:即顓孫師,孔子的學生,貌美。

空手掉臂:空手搖動臂膀,指空手無錢。

上下:指來往。

同塵和光:即“和光同塵”,語出《老子》:“和其光,同其塵。”這裡指與塵俗混同,隨波逐流。

黃銅中方:銅錢,這裡指錢神。

庚辛:古時把天干與五行相配合表示方位。庚在五方中屬西,庚、辛在五行中屬金,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故錢自稱來自西方庚辛。

分王諸國:分往諸國稱王。

越嶲(xī):地名,故地在今四川西昌市。

嫡(dí)婦:嫡長子妻。

伊:句首語氣詞。

景王:周景王姬貴。尹世:治世。

大鑄茲也:周景王時,患錢輕,更鑄大錢,事見《國語·周語》。茲:此指錢。

太牢:古代宴會或祭祀時並用牛、羊、豬三牲,稱太牢。

創作背景


《錢神論》見於《晉書·隱逸·魯褒傳》《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和《初學記》等書,但皆為節錄,互有詳略,嚴可均的《全晉文》雖綜合各書,但仍非全璧。《錢神論》作於公元299年(晉惠帝元康九年),時惠帝愚呆,賈后淫虐專政,綱紀敗壞,賄賂公行,時風日下,魯褒寫了這篇《錢神論》加以譏諷。

錢,我國最早的銅錢論,晉·魯褒《錢神論》賞析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賞析

錢幣由社會發展進步,上智先覺者創造出它的形制,在商品交易中優越於幣帛,作為流通媒體永存。這都是對錢幣“為世神寶”的積極意義的闡發。

然而,錢幣會造成以它為價值標準的貧富兩極分化的社會狀態,金錢能使人眉開眼笑,能使人說出最難啟齒的話,能賦予人們不同的地位和命運。文中富人歡樂窮人愁的思古傷今慨嘆,含有作者惶惑和對煢獨者的哀憐之情。

文章通過虛構的情節,推出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兩個假設的人物,以二人在集市邂逅為紐帶,以其問答詰難的框架結構成篇。篇中主要描寫錢的神通廣大和無孔不入,寫了錢在某些人心目中的神聖形象,寫了錢在現實生活中的無邊力量,並引用歷史典故加以說明,徵引《詩經》以為佐證,強化作者的觀點。全文在寫法上以鋪敘為主,層層展開,鋪張揚厲,淋漓盡致,並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增強了文章的效果。歷史上有人把《錢神論》歸類於寓諷刺鞭撻於嬉笑嘲謔的俳諧文,而該文諧中有莊,是很嚴肅的,它對金錢的描繪,對時風的諷刺、揭露都非常深刻。

作者假託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的對話,揭示當時社會風氣大變,指出當時“時易世變,古今易俗”,作為錢神產生的背景。而後借司空公子之口,敘述錢的歷史,交代金錢的來歷;描述錢的形體,交代名為孔方的原由;分述錢的特性,交代人的貧富、強弱在於錢之有無、多少,以此作為揭露金錢神力的引子。

接著,作者就集中筆力,對金錢的巨大神力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揭露。

其一,學優則仕原是儒者傳統的人生道路。但自金錢來到人間後,做官就不靠知識了。文章列舉了大量的史實,說明如今“官尊名顯,皆錢所致”。金錢主宰著一切:危安、死活、貴賤、生殺等等,都取決於錢。它可以“排朱門,入紫闥”,通關節,買人情,使人“無位而尊,無勢而熱”,辦任何事情,都非錢不可。金錢成了萬能的神,知識貶值,已一文不值。因而作者憤激地說:“何必讀書,然後富貴!”

其二,“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原是儒家傳統的觀念,但由於錢的法力無邊,作者提出了“死生無命,富貴在錢”。錢是萬物的異化形式,它可以使萬物互相轉化:禍轉為福,敗轉為成,危轉為安,死轉為生。甚至“性命長短,相祿貴賤”,也在於錢,而不在天。作者把錢和天的力量作了一番比較,認為“天有所短,錢有所長”,結論是“天不如錢”。錢的力量超過了主宰一切的上天,成了宇宙間至高無上的神。人格的完美,依照儒家觀點,必須具有仁、義、智、勇、禮、樂等條件。現在由於錢可使醜變成美,使卑賤變成高貴,使罪過變成正義,因而完人的條件,亦“唯孔方而已”,錢成了左右人格的動力。

其三,俗話說:“朝中無人莫做官”,但時至西晉,朝中有人而無錢也仍然做不到官。“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何異無足而欲行,無翼而欲翔?”即使此人才貌超群,空手搖臂,無錢送禮,也仍然做不到官。但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權勢,做上高官。可見錢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了。這些論述對金錢的神力是大膽的揭發,是犀利的解剖!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與此同時,作者還對世人追逐金錢的醜態作了形象的描繪。一些清高的讀書人聽儒者講學或玄學清談,都深感無味,昏昏欲睡,而“見我家兄”則“莫不驚視”,精神振奮:唯一能刺激他們神經的只有一個“錢”字。至於那些當朝權貴更是嗜錢如命,“愛我家兄,皆無已已。執我之手,抱我終始”。“執”和“抱”,活畫出這夥錢癖的醜惡嘴臉。西方諺語說:“金錢無臭味。”他們對錢也是“不計優劣,不論年紀”,只要是錢,就如蠅逐臭,唯錢是求。文章結尾作者通過錢神的自白,揭示錢之為神,“處處皆有”;愛錢之癖,古已有之。回應前文,收束全篇。

《錢神論》除開頭司空公子和綦毋先生的對話運用散體,句式長短參差不齊,而後則以簡短的四字句為主,在工整的四字句中,亦間雜以三、六、九字句,句式排比整齊而又有變化,駢散相間,錯落有致。文中用韻,也形式多變,或兩句一押韻,如“使才如顏子,容如子張。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歸,廣修農商。舟車上下,役使孔方”;或四句一換韻,如“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難朽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讀來韻律和諧,鏗鏘有力。

突然之間想起來唐朝還有一篇《錢本草》說“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能利邦國,能汙賢達,能役神靈,能通鬼氣……”《世說新語·規箴》篇記,名士王衍,“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王衍字)晨起,見錢礙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阿堵物”是當時口語,即“這個東西”。後世便成為錢的代稱。這個故事形象地反映出清高的士大夫對物慾盛行的厭惡和鄙視。但還只是感性的表露。用理性思維對金錢進行剖析的則有晉初成公綏的《錢神論》6。成公綏(231—273),字子安,活動期約比魯褒早二十餘年,少時家貧,故對金錢作用尤有體會。其《錢神論》僅有69字。全文如下:

路中紛紛,行人悠悠,載馳載驅,唯錢是求。朱衣素帶,當塗之士,愛我家兄,皆能無已。執我之手,說分終始。不計優劣,不論賢否。賓客輻湊,門常如市。諺言:“錢無耳,何可諳使?”豈虛言哉?

前四句脫胎於《史記·貨殖傳》:“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朱衣素帶”是達官貴人的服飾。“當塗”即當權。“家兄”是錢的代稱。成公綏此文以第一人稱手法,刻畫錢為眾人特別是統治者所耽愛。雖然簡略,但卻首次提出“錢神”的名稱。

這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金錢的作用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似乎在冥冥之中操縱著社會活動,以致在人們心目中逐漸被人格化甚至神化。

魯褒的《錢神論》,把成公綏的題目接過來,並吸取文章的部分內容,加以發揮擴展,形成一篇汪洋恣肆的大文章。

魯褒說明了貨幣的起源。他認為,“黃帝堯舜,教民農桑,以幣帛為本。上智先覺變通之,乃掘銅山,俯視仰觀,鑄而為錢。故使內方像地,外圓像天。”目前已知中國最早的貨幣是商代的貝幣,乃取海中齒貝殼為幣。商代晚期出現銅貝。春秋戰國時期的金屬貨幣,有鏟形(布幣)、刀形(刀幣)、方形( 金)、圓形(圜錢)、橢圓形(蟻鼻錢)等。戰國後期出現外圓而中間有圓孔的環錢。秦始皇統一全國貨幣,以方孔圓錢為中國銅幣的固定形式,一直沿用至清末才廢除。中國古代哲人認為天圓地方,魯褒把這種宇宙觀與錢的形狀相聯繫,是為了說明其取法天地的權威性。其實,以外圓為定形乃因便於錢的使用;中心的方孔,乃工匠加工時為將許多錢疊在一根軸上,以便銼磨緣周而形成的。由於這個小小的方孔,魯褒便把它當作錢的名字,“字曰孔方。”並說人們視之“親愛如兄”。“孔方兄”於是成為錢的謔稱,不但廣泛流行於中國,還傳到了日本。

魯褒分析了貨幣的流通與交換功能。“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宜,不患耗折。……錢之為言泉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匱,無遠不往,無深不至。”

魯褒,西晉文學家。生卒年不詳。字元道。南陽(今屬河南省)人。好學多聞,以貧素自立。隱居不仕,人莫知所終。《晉書·隱逸傳》謂:“元康之後,綱紀大壞,(魯)褒傷時之貪鄙,乃隱姓名,而著《錢神論》以刺之。”今所見《錢神論》、系嚴可均《全晉文》據《晉書·魯褒傳》、《藝文類聚》、《初學記》合抄而拼成的。此文雖名曰“論”,其實仍然沿襲辭賦問難之體。文中虛擬司空公子與綦毋先生的問答,極論錢之妙用如神,而語帶諧謔,揶揄笑罵,恣肆酣暢。文中精彩之處頗多,如司空公子訕笑綦毋先生不知權變一段,其語本出自典籍;以世俗口吻而唐突聖典,實寓諷世之深意。又如“公子拊髀大笑”,論述錢的價值及功用一段,尤為生動辛辣:“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顯然都是憤世嫉俗之語。據本傳稱,此文一出,即為當時痛疾時世者所傳誦。

讀《錢神論》有感

對於今天的人們,大家都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有了錢可以解決很多很多的問題,但是又不能解決很多很多問題。金錢,可能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因為金錢可以使大部份具體事物的價值得以體現,也為人類的文明作出重大的貢獻,原來以物換物到古幣到金銀,到貨幣,到數字貨幣……這全是金錢的功勞……

一個人即使有很多錢,但他的精神世界如果是空虛的,或者生活並不自由,那麼就決不會有幸福。

可是,今天的社會中我們常常看到或聽到,因為錢公司內鬥,兄弟反目,夫妻反目,父子成仇……

錢很重要能給人快樂;能讓人過得富足和安逸,同樣也使人墮落和兇殘……

今天錢可以買到婚姻, 但是不是真愛不知道。

錢可以買到奢侈的手錶, 但時間不可能買到比別人多一秒。

錢可以得到貴族的學校,但不一定就知識淵博

錢可以住醫院的單間,錢可以找醫院的專家,但不一定就能獲得健康。

錢可以讓我們衣著華麗,但不一定就氣質軒昂。

錢可以讓生活富足,但不一定就內心安詳……

錢是一把雙刃劍,對待金錢,1000個人的心目當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

對待錢有愛,有恨,有嚮往,有期盼,有崇拜,有畏懼,有輕視, 有瘋狂、有婢膝,有嫉妒有不平衡, 有厚顏無恥,有瘋狂……關於金錢的各種累、 各種負擔,關於金錢的各種焦灼、煩惱、忐忑、不安、恐懼、驚惶、苦惱、憤怒、緊張、 疲勞,……

在社會中有多少人在金錢問題上毫無疾病的人非常之少。對待金錢是平常心對待呢。

在金錢問題上又有誰做到不亢不卑?國家的反腐倡廉運動,老虎要打蒼蠅也要拍,太多太多位高權重的高官在金錢面前卑躬屈漆,在金錢面前讓他們變態,瘋狂,罪惡……在錢的問題上普通大眾,日夜操勞,夜不能寐,辛辛苦苦,奔波操勞……

金錢是一種文化存在,是一種社會存在。

金錢同樣在自然之中,又不在自然之中。

金錢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