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国人对莫言都是怎样评价的?

醉心创作


多数国人没想到莫言会得诺贝尔奖,多数国人认为屠呦呦应该得诺贝尔奖


LUOYANGXINGKONG53226


节选自五龙人二零一三年元月十六日日记《不干净的诺奨》。瑞典人给莫言的授奖词:“莫言用荒诞和讥讽攻击历史的谬误、贫乏及政治的虚伪。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最黑暗的一面,不经意间找到具强烈象徵意义的形象。……他笔下的英雄、情人、施暴者、强盗,尤其是坚强不屈的母亲们,令20世纪中国的残酷前所未有如此赤裸地呈现,向我们展示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怜悯的国度,以及那里鲁莽、无助和荒唐的人们。”看看这颁奖词的一角,正直的国人还用评价他吗?


素一居士


诺贝尔奖,物理化学医学,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可以说是为全人类做的贡献,唯独文学奖和和平奖,却是带有政治色彩的,看看莫言获奖时的颁奖词,是不是对他卖丑卖国卖祖宗的褒奖?还有那个和平奖,美国建国以来把战火烧遍全世界,他们竟然有五个总统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包括刚上台一年的奥巴马,现在特朗普又在觊觎这个奖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为了获奖,竟然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发泄内心的肮脏,讨好西方政客,还要让国人为他唱颂歌?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那些跟在莫言屁股后边,喜欢闻他放的臭屁,还说香的,也不过是些香臭不分的小人而已。


81950103


莫言的书我看过两本《生死疲劳》、《四十一炮》。我是40年人,中国从49年建国到现在,祖国的发展及各种运动亲自参加和目睹的见证人。莫言在这两本书里所讲的中国故事的素材或者是原形都是取于当时社会的反面。这些负面在当时社会确实存在,但在莫言的笔下有点失真实,对中华民族的抹黑的嫌疑很大。我是个知识不多的老百姓,看了莫言的作品,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当然我也看了几个专家学者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因为我是老百姓,我的水平实在达不到你们的水平呀,就没有话说了。不过我这里也有个想法,一本作品总是传递作者爱什么,反对什么,也就是说你的作品告诉读者什么,达到作者与读者共鸣,这恐怕就是作者的目的吗?。也有人说鲁迅也写过这样的文章,莫言为啥不能写?这个观点我也不能苟同,大家去理解。莫言的其他作品我没看过,就是我看过的这两本,我相信我们普通老百姓看了后,不会有什么好感。

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不一定对,我愿和大家交流。


夕阳红148722574


莫言的作品,文笔粗俗,思想偏激,观念狭隘,人品卑鄙,其内心阴暗晦涩,是个丑化中国人并抹黑中华民族的最丑陋的人。莫言的作品迎合了西方人的腐朽观念,是地道的西方代言人,就是一个得到西方赏识的流氓而低级趣味的文人。其文笔腐烂,趣味低下,情操萎靡,在他的笔下,中国人就只是丑陋,下流,残忍,龌龊…说穿了,莫言得的奖就是西方对他卖国,卖祖宗,卖丑,卖下流的褒奖,迎合了西方人的政治需要。現在评论莫言文章贬低多于褒扬,只能说明此人不是什么伟大的作家,只是一个低级的下三滥的文渣而已。


春晓琴韵674


看到悟空问答中如此多对莫言先生的负面评价,我诧异了。

今日头条部分读者眼界真够高的,竟对一名百年难遇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嗤之以鼻?诺贝尔奖真的如某些人认为的只要丑化国人就可以随便拿?

我认为,当代作家中能达到莫言先生的文化、艺术高度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并不多,这反应出网络时代部分读者对文学作品鉴赏、评论的浮躁。

第一,莫言作品表现手法大多与我们常见小说表现形式不同。虽然是对现实的描写,却极具夸大、魔幻化。

如《丰乳肥臀》采用魔幻现实主义表现形式,对其中人物、场景魔幻化,如小说主人翁,一个恋乳癖患者,一直到40岁只吃人乳,吃别的食物就呕吐,相信真实世界不会有这种可能,这就是典型的将人物魔幻化,以表现主人翁不同寻常的一生;再如,小说中对饥饿年代的描写,一名食堂炊事员张麻子,为了诱奸一名医学院毕业的美女乔其莎(主人翁七姐),采取一根铁丝吊一个馒头作诱饵,饥饿的人为了得到那个馒头,只会麻木地盯着馒头追,没有尊严,没有廉耻,没有贞操观,即使被人奸污也会不管不顾。这种魔幻化的场景与人物,只会让人惊悚,真实世界有没有、会不会发生?让读者惊悚的同时,是不是会加深印象,是不是会思考人性,是不是对处于温饱年代的年轻一代对饥饿有更加刻骨铭心的记忆与思考?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效果。

第二,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印象深刻,能让读者对人性、对社会、对时代警醒、反思,必将流芳百世。

有人认为莫言政治倾向有问题,为获奖把国家、民族丑陋、肮脏一面展现给西方,哗众取宠。那我要问,日本作家山崎朋子写《望乡》,日本主流社会一直不承认的慰安妇问题 ,就是会丢日本人的脸吗?鲁迅先生的“人血馒头”,也是把中国人愚昧、麻木的一面揭示出来了;还有先生笔下的阿Q,“阿Q精神不仅不会死,而且将永久存在”,我们不能因鲁迅先生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从而怀疑鲁迅先生的政治倾向吧?

第三,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需细读细思,而不能只看表象,作者描写一些所谓“丑恶”也许是一种表现手法,也许另有深意。

《红高粱》中描写的强抢民女、野合反应的是那个时代,动荡中的国家,无政府主义状态,也反映高密东北乡彪悍、古朴的民风,敢爱敢恨真性情,这为后来的英勇顽强的抗日做好了铺垫。



《丰乳肥臀》中描写一位坚毅、顽强的母亲,经历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土改、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直至改革开放等时代。当然,为了对付婆婆、丈夫的逼迫,为了生存下去,她不惜借种,9个子女有8个父亲;为了养活孩子,不惜偷窃,生吞黑豆,回家再反刍吐出再喂养孩子。难道读者会因为这位母亲借种、偷窃而怀疑母爱的伟大?这才是莫言要表达的真实的人性。

第四,如果还是有人怀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靠哗众取宠、丑化中国人,以搏西方反华势力的眼球,那莫言在国内获得的奖项及取得的认同地位又从何解释?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2019年,创作的《等待摩西》获得第15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同年8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获得迭戈·波塔莱斯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思无邪88


我看过电影《红高樑》,很反感,除了觉得电影在卖巩利的那对大奶子以外好像没别的东西!七六年以后我对大陆的电影已经失去信心!大陆七六年以前的电影有一股阳光向上的激情!是鼓舞人们向上的文化作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是要死人的,周毛红军的长征死了多少人?那毛泽东为什么说不怕呢?讲到这里我还想讲一个事情,那是陈赓长征路上的故事,话说陈赓在长征路上碰到一个红军小战士,所谓的小战士其实就是未成年的小孩。当时陈赓是骑着马去追赶部队的路上碰到一个掉队的小战士,陈赓马上下马去问这位小战士是哪个部队和为什么掉队?但小战士装作什么事都没有,而且他的背包是鼓鼓当当的,陈赓问他有吃的吗?小战士说有,陈赓以为放心了,就骑马往前奔了,因他有事急着要处理不能停留,可等他把事处理完后很不放心,觉得不对劲,所以沿路返回去找那位小战士,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当在返回的路上看到那位小战士已经死在路上,孤零零的死在茫茫的草地上,再查看他的背包里什么吃的东西都没有,是活活被饿死的!


理呜


我对莫言的作品看的很少。就其公开发表的言论来品评,如“我只爱生养我的和我所生养的人“。作为一位作家其思想境界之低下,以及其部分作品中文笔之粗俗下流,足以说明其思想之偏激,观念之狹獈,人品之卑鄙庸俗。所获之诺奖不能证明其文学造诣的深厚高明。却反映出诺奖的政治色彩太浓而让诺奖也失去了太多光辉!


万里长征6860


有人真是倒了血霉,写了一部书,获得了一个大奖,获得的不是人的点赞,而是汹涌而来的口诛笔伐,搞得自己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灰头土脸。

这不能怨别人,只能怨自已。谁让他三观不正呢?也许他代表了某个时代。那个时代逆历史潮流而动,专以揭历史伤疤为能事,还有一个文学种类流行一一伤痕文学。这个文学专以揭伤疤为能事,赢得一部分人同情和喝彩。伤疤文学再往前走,就是低俗文学。并且还与人性教育结合起来。因此说,低俗文学也是个流派吧?

对于这类文字我向来是不看的。过去只听说《红高梁》,看了一部电影,吐了半天。后来就不看了,免得再呕吐。现在国人批判他,说明大部分国人还是有羞耻感的。这很好!

至于这个人就让他保留着吧!在以后的学校教育中做做反面教员也不错!


阳城导航


本人觉得莫言的写作之路,逐渐让国人不屑,让外人赞同。中国与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文化差异很大,由此带来价值观亦非常差异,如果用中国人的价值观写出作品,诺贝尔文学奖怕这辈子都无缘,那么,用西方人的价值观写出作品,诺奖才有希望,于是丑化中国文化,道德,政治,越丑越好,越丑的狠越好,诺奖边来了。这不正符合某些人的愿望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