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文化最經典的都是什麼?

道法自然佛法無邊194


四大名著,二十五史,易經,四書五經,資冶通鑑,中華成語故事,說文解字。中華上下五千年等





黃玉常


中國古代文化有很多經典著作,中國古典文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細讀。

真希望能培養孩子們從小學習國學文化,國學經典著作裡隱藏著思想、品格、人生哲理。

中國傳統文化從最基礎的去讀,循序漸進,環環相扣才能讀懂,才能讀出中國國學的發展進程。

《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幼學瓊林》—《千家詩》—《聲律啟蒙》—《大學》—《論語》—《孟子》—《中庸》—《詩經》—《諸子文選》等等。

只要有人一看它,會上癮,越看越喜歡看,彷佛自己置身入歷史文化中。

總之,我是這麼認為的,我非常喜歡看國學。

經常讀國學的人思想品德一般都很正。


人文漫劇


國學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文化。一般來說,以儒釋道三家為主體。三者之中,又以儒學為中心。本人研習傳統文化多年,以下重點從儒學角度談談國學最經典的著作都有哪些?提前要說明,佛教和道家道教核心經典也很重要。佛教大藏經部頭很大,道教也有道藏,《老子》、《莊子》都是國學經典。但我下面重點只談國學中儒家的經典著作。

我覺得儒家最主要的經典是十三經。十三經分別是:《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孟子》。

稍微瞭解儒學的人可能都知道“四書五經”。四書五經其實和十三經關係非常密切。四書是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大學》和《中庸》只是《禮記》裡面的兩篇文章,篇幅很小。

五經則歷史悠久。五經有時候也叫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樂經》在傳承中失傳,所以只剩下了五經。十三經大多數都是從五經裡面分出來的。禮有三禮,《周禮》《儀禮》《禮記》,《禮記》是對《儀禮》一書的解釋。《春秋》有三傳,傳就是對《春秋》這本書的解釋,《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

儒家十三經形成過程如下:漢代立《詩》、《書》、《易》、《儀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唐代加《周禮》、《禮記》,並將《春秋》分為《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為九經;至開成年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南宋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

當然,沒有列入十三經的儒學經典還有一些,例如《荀子》等等。因為孔子、孟子講人性善,荀子講人性惡。孔孟儒學成為儒學主流後,《荀子》一書長期得不到重視。清代學者才開始重視。我們現代人應該兼容幷包。

最後再說一下,因為十三經都是文言文的,現代人閱讀起來有困難。所以,如果不是專業的研究者,可以看一些文言原文和現代翻譯對照的翻譯著作。這就要選擇權威的出版社。目前,中華書局的翻譯最為權威。同時,各省的古籍出版社的翻譯,也不錯。例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我們陝西的三秦出版社等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多年前出版過《十三經辭典》,這個主要是解釋十三經裡面的每一個字。市面上買不到,只能到圖書館看。

《論語》《孟子》的翻譯,都是楊伯峻的翻譯比較好,中華書局出版。咱們西安小寨附近的漢唐書店、大興善寺旁邊的萬邦書城,都能夠買到。噹噹網、京東也可以買到。如果給中小學生看,也不錯。購買時要注意有繁體字版本和簡體字版,非專業人士當然要買簡體字版本了。歡迎大家留言討論。這是我在今日頭條寫的第一篇專業性比較強,字數比較多的系統性文章,也請大家多斧正。




8136哈哈


國學經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國學教育主要注重責任和擔當,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信、義、仁、德、忠、孝、勇、智”,這些都是我們前輩所提倡的做人準則。這些優秀的思想傳承了5000多年,對我們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氣磅礴、大義凜然的愛國主義傳統,培養了個人的優秀品格。那麼國學經典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呢?

《易經》為國學經部的重要典籍之一。“易道之廣,無所不包”,它對後世各個層面的文化都有影響,奠定了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基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源流所在。

《三字經》被稱為“蒙書之冠”,是國學中的重要典籍。全文三字成句,句句押韻,朗朗上口,幷包含生活常識、傳統道德、歷史知識等內容。它用極其簡潔樸實的語言傳播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華,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是我國古代兒童首選的啟蒙讀物。

《百家姓》

足國學三大蒙書之一。書中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韻文,雖無文理,但通順流暢,方便背誦,能幫助幼童快速認字,因此流傳十分廣泛。觀存多作為國人尋根溯源、追蹤家族出處的依據而廣受歡迎。

《中庸》也是宋人分離《禮記》中的一篇成書的,書中主要闡發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論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養的理論方法。它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是歷朝歷代選宮的考試用書,也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祖壇經》是禪宗的主要經典之一,也是中國人撰寫的佛教典籍中,唯一稱“經”的

佛教著作。書中強調人人都有佛性,只要迴歸本心,“見性”就可“成佛”,從中清晰可見儒

道思想的影響,是佛教中國化的標誌性著作。《千字文》與《三字經》、《百家姓》統稱為“三百千”,是中國古代私塾教育的三大啟蒙經典之一。全文涉及自然、社會、歷史、倫理等多方面知識,四言押韻,行文流暢,頗行氣勢。它是中國古代童蒙書中的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影響極為深遠,現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流傳海外。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其內容涉及政治、教育、禮樂、處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礎所在。它不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東亞乃至歐洲也有重大影響,是中外人士研究認識中國文化的必讀之作。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時獨立成書,是重要的儒家國學經典。文章開篇明義,提出“三綱八目”,討論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對個人學習、提高修養具有指導性

的意義。全書教義深刻,思路明晰,是“四書”學習的入門之作。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道家最精耍的書”。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其中的辯證法和“無為而治”的思想,既為後世君主提供了一種治國方案,義與儒、釋思想一起構架了傳統士大夫的豐體心理,是與《論語》並立的一部國學典籍。

《弟子規》成書於清朝,傳誦之廣不亞於《三字經》,也是國學中一部重要的蒙書。它以《論語·學而》中的名句開篇,並以之為綱提出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行文三字一句、兩句成韻,淺顯易懂,對清代以後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孟子》是戰國時期孟軻的講學語錄。它繼承了《論語》的仁政思想,強凋“民心”的

重大作用,提出了“民為貴,君為輕”的千古名理。全書思想深邃,發人深省,且行文氣勢

磅礴、詞鋒犀利,魁中華無數國學典籍中獨具風采的一部作品。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兵書的奠基之作。全書十三篇,內容博大精深,邏輯縝密嚴謹,對古今中外軍書家及其軍事活動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不僅如此,它還滲入現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商業競爭中,成為人們的成功指南,是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國學寶典。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說書將軍


國學經典主要包括一根六經八典九要十四蒙。

一根,指的是《易經》。之所以把《易經》歸為國學經典的根,是因為她太重要了,怎麼強調也不為過。《易經》有“三易”之說。夏朝的時候有《連山》,商朝的時候有《歸藏》,到周朝的時候,周文王和周公共同完成了《周易》。《連山》、《歸藏》的主要作用是占卜。因為《周易》足以包括其中的思想,所以到孔子的時候,他只保留了《周易》,孔子說:“鬱郁乎文哉!吾從周”。所以孔子認為學習《周易》就足夠了。

的確,《易經》是群經之首,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六經,指的是《詩經》、《孝經》、《道德經》、《黃帝內經》、《金剛經》、《孫子兵法》。

八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莊子》、《墨子》、《荀子》、《韓非子》。

九要,指的是《尚書》、《禮記》、《春秋》、《史記》、《國語》、《資治通鑑》、《傷寒論》、《難經》、《神農本草》。

十四蒙,指的是《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與德育啟蒙》、《千字文與朱子治家格言》、《增廣賢文》、《笠翁對韻》、《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幼學瓊林》、《神童詩》、《中國古典長詩精選》、《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夜孤城Sun


詩歌風格,如曹丕的【燕山行】如張衡【長恨歌】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讚譽:古今無二,傾絕天下。




耐嚼妙手


首先要定義什麼是國學。

國,是中國。學,是學問。中國古代的學問統稱為國學。要說經典,應該是流傳極廣也極久的。單論文學作品來說就有:四書五經,這是比較早的經典作品。從春秋戰國到民國,其實還誕生了很多無比優秀的作品。



任南1994


四書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又稱為四子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 “四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包含內容極其廣泛、深刻,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


歸來依舊少年123


詩經吧,孔子云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事父事君,識草木蟲魚認識大自然。而且後世很多詩詞也都濫觴於此。啟發個人情志和文化,而情緒又是人發展進步不可或缺的動因,它的文化教育意義無窮無盡……


雄心銳鋒


《周易》、《尚書》、《周禮》、《禮記》、《儀禮》、《詩經》、《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