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关于二十四节气,你还知道哪些?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二十四节气,必须知道它是我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

我们中国号称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目前唯一仅存的文明古国。

而且我们不仅仅只是历史悠久、时间跨度长,还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题主所说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其中一个。


每个中国人,应该知道怎么记住二十四节气

读过小学初中的的人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有个顺口溜歌诀,方便我们记忆的,身为中国人记住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很应该的,重要的是不难,对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老实说,这句我原来是不懂的。后来才搞明白:说的是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上半年一般在每个月的六号和二十一号,下半年一般在每个月的八号和二十三号,就算有变动也就是相差一两天。

老祖宗的东西还是不错的,这是他们花了无数心血总结而来的。我们今天不能说很轻易就能查到,以为是微不足道的东西。


知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及。

真正确定则是在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实话说,我对这里面提到的“太阳从黄经零度起”也不是很懂。不过我前些时候帮初一儿子复习地理的时候,好像有些类似的内容,我就去翻阅了一下,从他复习的资料拍了一个图:

大概意思应该是:太阳每年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12月22日),大概是我们北半球的冬至,然后太阳直射点向着赤道往北半球移动,直至3月21日左右直射赤道,这时就大概是我们的春分,中间经历了三个月,也就是六个节气。

其他可以以此类推。

例如:今年的立春是昨天2月4日,前面和冬至之间就经历了1月份的小大寒。那么2月份还有一个雨水,然后是3月5号的惊蛰,接着就是太阳直射赤道的时间,也就是3月20日,我们国家的春分了(和3月21相差一天)。

也就是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时间和由于太阳直射点移动造成的气候冷暖变化,是划分二十四节气的依据。

(不知是是不是正确的,这里仅供参考)


意义,由于和太阳直射造成的气候变化有关,所以二十四节气的名字基本能体现当时气候天气。

直接引用吧: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太阳到了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北回归线)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太阳到了南边太阳能到的最及至的地方(南回归线)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由于我们独特的中国历法,尤其和农业耕种有密切联系,所以随着中国特色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所以,关于二十四节气我们还要知道它的来历,原理,含义,意义,我们还要知道怎么记住它,因为它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不对地方,请指出我改正,我也是学习中,谢谢)


文药书生


你好,今日是立春,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之首,我想关于题主问的二十四节气还知道那些应该是指知道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知识,而不是简单的指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所以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知道的一些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小知识,本人才识疏浅,如果有不对的欢迎条友们指正。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咱来夸一夸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为啥夸它呢,因为它是咱们劳动人民的结晶,不过你还别说这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啊并不是简单的人民智慧的结晶,而是和我们的一位皇帝有关,来猜一猜是哪位皇帝呢?当然是我们的康熙皇帝啦,怎么样没想到吧,我们的康熙皇帝不光是理科天才还对二十四节气有研究呢。至于为何说今日的二十四节气更多是康熙皇帝所改革形成的呢,大家可以自己动动小手查查资料呦,也可以关注下我,会在之后写一篇关于我们康熙皇帝这位农业上也有研究的文章的。

话不多说,再来讲下一个关于二十四节日之一的冬至小知识点,这冬至大如年是为啥大家肯定都知道,冬至吃啥大家也知道,所以在这里就不说关于这些的知识了,我要说的是啥呢,就是冬至这一日会有的独特景观了,是不是博学的条友们都知道呢?没错,就是冬至这一日故宫一年里独有的奇观了,这就是每年只有冬至这日太阳光照亮的乾清宫里写着正大光明四字依次被点亮扁额的这一奇观了,是不都挺像见下这个奇观呢,下面就为大家奉上这一图片,请看。在这还奉上我们的颐和园十七孔桥这一美美的景观呦。是不冬至这天很奇特呢,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景观自然就是与冬至这一日是白昼时间最短的一天,北京的日照角度,故宫的设计者有关了。

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满满的智慧结晶,还有许多小知识就不细讲了,希望大家动动小手宅在家里翻翻书本从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汲取更多的营养知识呦。






文化知识趣味谈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仁义之川


  2020年二十四节气交节具体时间

  立春:2020年02月04日,17:03:12

  雨水:2020年02月19日,12:56:53

  惊蛰:2020年03月05日,10:56:44

  春分:2020年03月20日,11:49:29

  清明:2020年04月04日,15:38:02

  谷雨:2020年04月19日,22:45:21

  立夏:2020年05月05日,08:51:16

  小满:2020年05月20日,21:49:09

  芒种:2020年06月05日,12:58:18

  夏至:2020年06月21日,05:43:33

  小暑:2020年07月06日,23:14:20

  大暑:2020年07月22日,16:36:44

  立秋:2020年08月07日,09:06:03

  处暑:2020年08月22日,23:44:48

  白露:2020年09月07日,12:07:54

  秋分:2020年09月22日,21:30:32

  寒露:2020年10月08日,03:55:07

  霜降:2020年10月23日,06:59:25

  立冬:2020年11月07日,07:13:46

  小雪:2020年11月22日,04:39:38

  大雪:2020年12月07日,00:09:21

  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02:12

  小寒:2021年01月05日,11:23:17

  大寒:2021年01月20日,04:39:42




9527知识杂货铺


😄😄😄我来晚了!见到大家早已踴跃发表,讲得很好很祥细,我再补遗拾缺漫谈一点。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小麦种植,江北、黄河流域多在秋分至立冬前播种。立冬后播种的小麦虽然当时不发芽,等来年开春发芽,照样能结籽粒。而立春后播种小麦,大多是不结籽实的。这就是科学上说得“春化“阶段。

还有大葱,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秋社“,秋社前种的大葱来年四、五月间会出花(俗称葱波萝),而过“秋社”后播下的葱种,来年一年都不长波萝(开花),就相差这几天,事情就有质的不同。还有麦茬种黄豆,一定要赶在“夏至”前出苗,否则只长豆棵不结籽。这就是“不误农时”。另外,在养生和中医方面,二十四节也有很大的参考值。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病机,也都与二十四节气有关。

二十四节是太阳黄经运行的节点,它对大地上的动、植物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要大家留心,会有更多的发现。


青林223646642


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正月 岁朝蒙黑四边天 大雪纷纷是旱年

   但得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 惊蛰闻雷米似泥 春分有雨病人稀    月中但得逢三卯 到处棉花豆麦佳 三月 风雨相逢初一头 沿村瘟疫万民忧    清明风若从南起 预报丰年大有收 四月 立夏东风少病遭 时逢初八果生多    雷鸣甲子庚辰日 定主蝗虫损稻禾 五月 端阳有雨是丰年 芒种闻雷美亦然    夏至风从西北起 瓜蔬园内受熬煎

六月 三伏之中逢酷热 五谷田禾多不结

   此时若不见灾危 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 立秋无雨甚堪忧 万物从来一半收

   处暑若逢天下雨 纵然结实也难留

八月 秋分天气白云多 到处欢歌好晚禾

   最怕此时雷电闪 冬来米价道如何

九月 初一飞霜侵损民 重阳无雨一天晴

   月中火色人多病 若遇雷声菜价高

十月 立冬之日怕逢壬 来岁高田枉费心

   此日更逢壬子日 灾殃预报损人民

十一月 初一有风多疾病 更兼大雪有灾魔

   冬至天晴无雨色 明年定唱太平歌

十二月 初一东风六畜灾 倘逢大雪早年来

   若然此日天晴好 下岁农夫大发财

 

 

社日雨 春社日雨年定丰 秋社日雨年丰稔

甲子雨 春甲子雨 地赤千里

夏甲子雨 撑船入市

秋甲子雨 禾生两耳

冬甲子雨 牛羊冻死

图文均来自网络


初丿燕食记


今天立春,才正式进入了庚子年,好多人以为正月初一就进入庚子年了,其实这是不对的,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明清官方历书中被归入正月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叫春节(到民国后被易名)。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庚子年进入之前,新冠状病毒的肆虐,让我们这个年过的都是胆战心惊,立春后,希望新的气息带来新的面貌,全国人民大团结共同抵御病毒,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沉睡冬眠的大地不断苏醒,目前国家的各项举措都是在抑制病毒的扩散,我相信,这场战役,我们会很快取得胜利,加油中国!




王炳森易理


24节气是中国人祖先的智慧的发现。24节气很好,只是它只适合中国这块地方,或者更确切说只适合黄河流域华北这片土地。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季节的概念,最初发生时是很朴素的,根据人钔的直接感受。当人们要定四季的准确概念,并想把四季概念纳入历法的时候,人们认识到不能仅仅根据气温来定四季。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不相同,不同年的同一历时,气温也不总相同。因此必须找到最稳定的普遍适用的定四季的标准。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这个标准,那就是太阳的南北位置。这个标准是天文标准。太阳的南北位置虽不能唯一决定一个地方的气温,但它能大体上有规率的影响一年中的温度变化。因此按太阳的南北位置来定四季是有实际价值的。当然这样定的四季必须与按气温来定的直感四季有区别了。通常把直感的四季称气象四季。气象四季不能作历法四季。而刚才说的天文四季才能作历法四季。气象四季通常比天文四季有些滞后,中国的黄河流域大概滞后三个期。24节气中上述八个所定的四季,正是天文四季,也是历法四季。

2 4节气是按太阳在天空走过的大圆的24个等分角度来定义的,不是按一年24个等分时间来定义的,所以时间间隔并不相等,按近似的天数说,有的近似15天,有的近似16天。所以一年的月怎样分才能让既简明,又足够准确的表现24节气,使它们排列得有最简单的规律,让人容易记忆掌握,这是设计历法的重要任务。

现在种庄稼依然用!!!


草莽先生


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善的,最早记录的节气,《吕氏春秋》,只有八个,两至两分,四季四立: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两至两分,天文意义的节气。立竿见影,中午时的日影,冬至最长,夏至最短,春分、秋分均分。两个冬至日的时间为一个太阳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

四季四立,气候意义的节气,一年分四季。一年四季,适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古人没有地球的概念,也不知地球自转又绕太阳公转,只是通过立竿见影的方法确定太阳年的时间。


赵日金141


今日立春,是二十四节之首。

身为农民,对二十四节气了如指掌,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半月一个节气,春播夏种秋收冬藏,就是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按时令而作,按节气而行。并且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署。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二来。

有很多谚语就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

立春晴一日,农夫耕田不费力。

二月里清明老了花,三月里清明不开花。

立夏点瓜豆。

立秋下雨,哪里下雨哪里收。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冬至天晴无雨色,明年立唱太平歌。

二十四节气,是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