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御提六脏六腑,为什么有人会说五行、五脏与六经不一个系统?

上ccCC面CCcc脱单


据我所知,中医基础分脏像和经络两部分,在脏像这部分是五行五脏的提法,而在经络中按经络走向相配而有六經六腑的提法。和前面的脏像理论并无冲突。


语舟心语


中域中域今天来简单说下中医辨证的两大体系,不管是什么门派,中医辨证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五脏阴阳辨证体系,六经三阴三阳辨证体系。

五脏阴阳辨证体系,主要来自《黄帝内经》,内经的学术所构建的以五脏系统为中心的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的基础,

五脏是人体功能活动的中心,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全身各部分之间,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人体之气血津液通过经络得以敷布全身,循环周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任何致病因素都必须作用于人体,才能产生疾病,也就是说,任何疾病都是以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失常为基础,脱离了脏腑经络,就脱离了疾病产生的客观基础。

用五脏阴阳分类思路来分析疾病,可以很好的使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工具,任何疾病最后都可以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上找到疾病根源。

疾病的分类方法,要结合格子理论来理解,就会更加清晰,有方向感。

这个可以理解为一个五维度思维模式。

众所周知,人体也有很明显的六维特征,比如一天十二小时对应十二经络,一个月有十二个月,从时间的演化规律来看,按照六律--十二类分法作为疾病的一个格子分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其实,古代的先贤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相关书籍,就是采用六经的分类模式来给疾病做分类处理的。

六经分别为:厥阴,少阴,少阳,太阴,阳明,太阳,

结合,手足两大类别,结合五脏六腑和三焦,人体的十二经络分类就出来了,

很多时候,五脏阴阳的五维辩证体系和六经三阴三阳的六维辩证体系,都不是互相孤立的,他们是互相联系的。

他们都分阴阳,五脏阴阳辩证体系在和六维靠拢看齐的时候,会引进一个命门的概念,或者引进一个三焦的概念,

而六经三阴三阳在分配五行属性的时候,是这样调济的,

厥阴配风木,少阴配君火,少阳配相火,太阴配湿土,阳明配燥金,太阳配寒水,这个时候就引进了君火相火的概念,把火分成两种类型。

对应:风,热,暑,湿,燥,寒,六种自然状态。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这两打来辩证思维,其实是从天地两端各自作为起点来分析事物,分析病症。

他们并不冲突,要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


中域中医


《四库全书》黄元御的书籍都是六藏六府,你看到的与所理解的都是西医物形概念的脏腑,藏府与脏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理论,藏府是象形的意识形态,脏腑是物形的概念。黄元御的六藏六府对应是天道以六六为节的、标本三阴三阳,是玄学象数地文在上的理论,标本的三阴三阳有手足之分,手足不是物形的西医的手足,是“0”形天道的上半圆为手,下半圆为足,并内阴者为藏,外阳者为府,把这些综合起来:手足藏府十二经。也就是你说的“是生十二经”。至于六藏六府之名的来源于阴阳象数五行(音hang),五行“化生五运”,“五运终天”是天道之体,在天道之体中,火分君相,而有六藏六府。如此生命的过程是五运六气,六气来源于“司令”至此……这些与物形脏腑的概念没有一点关系。面对中医西医化,你还能笑吗?医者之错,血流成河!


哈大叔3


这个我了解少一点!针灸我遇到民间师傅多,有时我也用画符的方法处理疾病!最后一招风水,风水是我的强项!


孙启志


六脏六腑十二经,阴阳相对成体系。五脏应地对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形。内形外象大一统,心包虚象混元中。六腑感天对六气,湿热燥寒风火循。五行六气十二辰,十二时辰十二经。感天应地成体系,地系循环大自然。


时空开悟


人体总之是一个系统来完成生命的运动和生存。五脏六腑只是名字名称。


用户8965162326679



水凝尘


跑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