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提六髒六腑,為什麼有人會說五行、五臟與六經不一個系統?

上ccCC面CCcc脫單


據我所知,中醫基礎分髒像和經絡兩部分,在髒像這部分是五行五臟的提法,而在經絡中按經絡走向相配而有六經六腑的提法。和前面的髒像理論並無衝突。


語舟心語


中域中域今天來簡單說下中醫辨證的兩大體系,不管是什麼門派,中醫辨證的基本思路,主要有兩:五臟陰陽辨證體系,六經三陰三陽辨證體系。

五臟陰陽辨證體系,主要來自《黃帝內經》,內經的學術所構建的以五臟系統為中心的臟腑經絡理論是中醫學認識人體生理病理的基礎,

五臟是人體功能活動的中心,臟腑與臟腑之間,臟腑與全身各部分之間,通過經絡相互聯繫,

人體之氣血津液通過經絡得以敷布全身,循環周流,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任何致病因素都必須作用於人體,才能產生疾病,也就是說,任何疾病都是以人體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失常為基礎,脫離了臟腑經絡,就脫離了疾病產生的客觀基礎。

用五臟陰陽分類思路來分析疾病,可以很好的使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工具,任何疾病最後都可以從五臟(心肝脾肺腎)上找到疾病根源。

疾病的分類方法,要結合格子理論來理解,就會更加清晰,有方向感。

這個可以理解為一個五維度思維模式。

眾所周知,人體也有很明顯的六維特徵,比如一天十二小時對應十二經絡,一個月有十二個月,從時間的演化規律來看,按照六律--十二類分法作為疾病的一個格子分法,也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其實,古代的先賢早就注意到這一點,張仲景的《傷寒論》以及相關書籍,就是採用六經的分類模式來給疾病做分類處理的。

六經分別為:厥陰,少陰,少陽,太陰,陽明,太陽,

結合,手足兩大類別,結合五臟六腑和三焦,人體的十二經絡分類就出來了,

很多時候,五臟陰陽的五維辯證體系和六經三陰三陽的六維辯證體系,都不是互相孤立的,他們是互相聯繫的。

他們都分陰陽,五臟陰陽辯證體系在和六維靠攏看齊的時候,會引進一個命門的概念,或者引進一個三焦的概念,

而六經三陰三陽在分配五行屬性的時候,是這樣調濟的,

厥陰配風木,少陰配君火,少陽配相火,太陰配溼土,陽明配燥金,太陽配寒水,這個時候就引進了君火相火的概念,把火分成兩種類型。

對應:風,熱,暑,溼,燥,寒,六種自然狀態。

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這兩打來辯證思維,其實是從天地兩端各自作為起點來分析事物,分析病症。

他們並不衝突,要理清他們之間的關係。


中域中醫


《四庫全書》黃元御的書籍都是六藏六府,你看到的與所理解的都是西醫物形概念的臟腑,藏府與臟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科學理論,藏府是象形的意識形態,臟腑是物形的概念。黃元御的六藏六府對應是天道以六六為節的、標本三陰三陽,是玄學象數地文在上的理論,標本的三陰三陽有手足之分,手足不是物形的西醫的手足,是“0”形天道的上半圓為手,下半圓為足,並內陰者為藏,外陽者為府,把這些綜合起來:手足藏府十二經。也就是你說的“是生十二經”。至於六藏六府之名的來源於陰陽象數五行(音hang),五行“化生五運”,“五運終天”是天道之體,在天道之體中,火分君相,而有六藏六府。如此生命的過程是五運六氣,六氣來源於“司令”至此……這些與物形臟腑的概念沒有一點關係。面對中醫西醫化,你還能笑嗎?醫者之錯,血流成河!


哈大叔3


這個我瞭解少一點!針灸我遇到民間師傅多,有時我也用畫符的方法處理疾病!最後一招風水,風水是我的強項!


孫啟志


六髒六腑十二經,陰陽相對成體系。五臟應地對五行,金木水火土生形。內形外象大一統,心包虛象混元中。六腑感天對六氣,溼熱燥寒風火循。五行六氣十二辰,十二時辰十二經。感天應地成體系,地系循環大自然。


時空開悟


人體總之是一個系統來完成生命的運動和生存。五臟六腑只是名字名稱。


用戶8965162326679



水凝塵


跑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