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

超悅玩具


導讀:怎樣管教愛發脾氣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從一剛出生都是一張白紙,他們的喜怒哀樂與其他所有的小朋友都是一樣的,他們會順著一樣的情緒發展規律一樣的去成長,慢慢孩子大一點了之後。為什麼有的孩子性格會很好?沉著、冷靜、寬容、大方,有的孩子偏激、暴躁、易怒、不安,其實這跟家庭教育有著很大的關係。

之前,我也曾是一個非常焦慮的媽媽,因為兒子的暴脾氣,讓我很是頭疼,幾乎是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會惹他生氣,而孩子一生氣,要麼就是哄,要麼就是吼,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都讓我很不開心。哄了他,我怕把他嬌慣壞了;吼了他,我又覺得自責傷害了他。直到我開始走上學習育兒這條路,像撥開雲霧般,一層一層地去找原因。



孩子的暴脾氣一切來自於哪幾個方面?

父母的管教方式

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父母如若是因為一點小事就會對孩子發脾氣,嚴厲斥責、打罵或懲罰孩子,不僅會嚴重的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能、沒用、做不好事情。

《挑戰》中有一句話說:一個行為不良的孩子,是個氣餒的孩子。

都說孩子是“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怎樣對待孩子的,孩子會很自然的學父母的方式來對待身邊的人。



夫妻關係

夫妻關係的好壞也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夫妻關係不好,孩子的內心也很難安寧,他們會時刻警惕,把用來發展自己能力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關注父母的身上。

家庭環境

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安寧的家庭氛圍中,家庭中總是有爭吵,這無疑也會讓孩子變得缺乏安全感,並變得暴戾。

曾聽到過一個朋友的傾訴,家庭中由於婆媳關係和,經常為各種大小事開戰,造成的結果就是不僅孩子很暴躁,甚至出現了自殘現象。

以上不管哪一種,對孩子的傷害都是極大的。那麼面對孩子的暴躁,父母該怎麼做呢?

首先: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從調整自己的心態開始

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孩子這樣做太不合理了,太不聽話了,我得好好教訓他。於是,語氣變成了命令式,聲音音量提高了好幾倍,臉上的表情滿是憤怒,孩子面對這樣父母這番模樣的時候,內心既會有恐慌,行為上又會想極力與父母對抗,親子之間的拉鋸戰就這樣開展了,大家都不願好好說話了。



面對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先讓自己保持冷靜,放下急躁和焦慮,平靜地指出孩子哪裡做錯了,並建議孩子應該要怎麼調整過來。

當父母情緒穩定的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次數也會減少。

其次:夫妻關係保持和諧,儘量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寧的成長環境。即使有問題要爭論,也應該告訴孩子:因為爸爸與媽媽之間有事情觀點不一樣,我們在討論,與你們無關,但我們都愛你。

要相信一句話: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對的,當父母抱著這樣的心去看待孩子的時候,會發現,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映射出來的根源都是來自父母,父母改變了,孩子自然也就好了。


樂歡爸媽


大家好,我是愛答問題的大一羊。

這個問題,我想很多家長都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這麼乖巧聽話,自己的孩子難道是上天派來折磨自己的嗎?

很多家長或許迫切想要一個立竿見影的辦法,能將自己的孩子管教得服服帖帖,即懂事又聰明好學,成為自己的驕傲,

但擁有這樣的孩子,做父母的你們又做了什麼?

想起從前的一件小事,一件很小卻讓我很後悔的事。

那一次我帶著侄子,和幾個朋友出去玩,當時一共帶了四個孩子,都是男孩,我侄子在裡面最大,十一歲,那幾個孩子分別是九歲七歲和五歲。

到了公園,我侄子開始瘋跑,我拼命叫他並且嚇唬他,如果再亂跑,我就把他扔在公園裡,還說,如果他不聽話以後絕不帶他出來玩。

公園裡的人特別多,我怕他跑丟了,這樣的話我說了不下於十來次,每次我都叫得嗓子要啞了,直到最後終於惱了。

我揪著他耳朵問他,為什麼他一點話都不聽,什麼時候才能像另外幾個孩子那樣乖乖的聽話呢!

我侄子翻著眼睛看我,說了一句:“你對我,像對那三個孩子那樣時,我就會聽話!”

我聽得心裡特別不是滋味,是的,一路上我在不停的罵他吼他,而對別人的孩子卻是溫言甜語,甚至他們犯了錯誤,我也是柔聲勸說,再不曾有半點惱意。

冷靜下來才發現,儘管他比別人大上一兩歲,但他也還只是個孩子。

接下來,我努力剋制住自己,不再吼他,而我發現,侄子竟然真的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懂事而又聽話!


知心小楊姐


我女兒現在就是正在經歷這個可怕的三歲,動不動就不高興繃著臉叫了也不理,一點小事就嘰嘰歪歪,尤其是上了幼兒園之後感覺這種情況更甚,不過在幼兒園也學到的很多好的東西,孩子的情況有時搞得我很火大,求助該怎樣做


三葉草151563152


孩子愛發脾氣,父母可以先判斷一下,他為什麼而發脾氣。找到原因,對症下藥,就方便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一般來說,孩子發脾氣可能是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1.他想要的東西沒有得到。

症狀:平時,孩子想看電視,想玩手機,想買玩具,想買零食……家長不同意,孩子就因此哭鬧、發脾氣。

家長被鬧的不行了,就滿足了孩子的慾望,給了他想要的東西。從此以後,但凡孩子有想要而沒有得到的東西,他就會通過哭鬧、發脾氣來向家長索要。

藥方:孩子習慣已養成的話,試著用“七兩”忽視+三“兩安慰”來解決。讓他先哭鬧上一陣,冷處理一下,再送上著暖心的語言安慰他的情緒。

記得千萬得狠狠心,多忽視幾次,當他知道發脾氣是沒法滿足他的慾望的時候,這個藥方就發揮了應有的效果。

2.他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

症狀:很多父母平時忙,沒有什麼時間和孩子相處。即便有時候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在打著電話,或者是刷著手機,並沒有全身心陪著孩子。

孩子希望父母陪他,但是得到回應,這是孩子就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哭鬧。

藥方:要讓孩子從哭鬧和發脾氣中停下來,只需要父母“十分”的陪伴。當你放下手機,放下工作,跟他玩一小會親子游戲,例如枕頭大戰那一切的脾氣都會煙消雲散。

3.他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

症狀:他搭好的積木被弟弟一腳就踢壞了;他畫的一幅畫塗顏色時有一點兒塗壞了;他在學習的時候,明明沒有做這件事,可是老師以為他參與了……

孩子也有孩子的小煩惱,孩子也有孩子的小委屈。沒有人理解,他只好用憤怒的脾氣來表達。

藥方:“九分”的同情心糅合“一分”的擁抱,理解和支持的感受,他在發洩完之後就能夠安靜下來。

下次再遇到事情的時候就知道找父母來傾訴。

任何人都有可能情緒失控、發脾氣的時候,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家長要知道這是正常的表現。

當孩子出現情緒波動的時候,只有我們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就有可能幫孩子解決他總愛發脾氣的毛病。



放飛的香片


孩子愛發脾氣,是常見的。

而這,也是優秀父母的必修課之一,怎麼修煉呢?我有好方法。

孩子發脾氣的對面,一定是我們,那麼我們是否也發脾氣呢?這就會產生四種情況:

1、孩子發脾氣你發脾氣;
2、孩子發脾氣你不發脾氣;
3、孩子不發脾氣你發脾氣;
4、孩子不發脾氣你不發脾氣。

仔細一看,這四種情況下,我們都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而影響孩子的。


同時,孩子發脾氣可是有對象意識的哦,什麼意思?

就是指,孩子不會對著空氣發脾氣,如果你看到孩子對著空氣大發雷霆,你第一反應是害怕,這娃是怎麼了?

他有情緒要發脾氣時,一定會對著你來發,想想看,這什麼會是這樣呢?

這是因為,他希望你能看到他的需求和想法。

第二點,孩子發脾氣是隨性的,並且與年齡有關。

在一歲時,鬧情緒的背後,是餓了渴了困了不舒服了,或者只是需要抱抱;

二歲時,他需要你的關注和關心,對你的忽略和情緒會特別敏感;

三歲時,他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小大人,所以他要做證明自己的事情,因此兩至三歲時,他是小魔頭,總是“莫名奇妙”的發脾氣,背後是自我意識在成長;

四歲時,他開始有了跟同學之間的煩惱,入園後有了很多心事和情緒,這些也會在家裡表現出來;

六歲時,適應了幼兒園的他,因為接下來要上學,產生了壓力和擔心,也會有這方面情緒;

七歲到12歲時,他是小學生了,知道不能無理由的發脾氣,任性的發脾氣,這時候更多的精力是跟媽媽一樣,投入在學習上,往往也會因為學習上的問題而發脾氣。

12歲以後,進入青春期,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就更加複雜,我們可以回想我們在那個叛逆期裡,都會因為什麼而發脾氣呢?


這麼一梳理,你發現了嗎?隨著年齡的增長,成長所帶來的發脾氣越來越少,而外界影響(學校、學習、同學)等帶來的情緒問題就越多。

以上都是輔墊,接下來說說做法吧。

1、在孩子幼兒時期,發脾氣更多是一種成長的過程,是一種對父母理解的需要。這時候的我們,一是理解:原來你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啊。二是接納:你有情緒可以說出來,把你的想法告訴我,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處理。

在孩子少年時期,我們需要的是良好的溝通:簡單粗暴的責罵不能解決問題,明白他的原因更加重要。


2、調整好自己,明白孩子有情緒並非與我們對著幹

所以我上面為什麼會列出四個象限,很多時候,我們甚至比孩子還生氣:你個小屁孩,有什麼好生氣的,老媽我還沒發動呢?

似乎孩子小,就不能生氣,就不應該生氣,你個臭脾氣對著誰呢?

如果你不把自己放在孩子的對立面,而是認可他能發脾氣,同時我們一起看看背後是什麼原因,那麼我們的角色就從對抗,變成了合作。


3、以我們的情緒,去帶動孩子的情緒

如果我們不先入為主:孩子就是故意來搗亂的,我們知道他一定是有什麼需求和想法。那麼我們有很大機會保持平和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能更好的引導他,安撫他。而不是相反,因為他發脾氣,結果我們也跟著發脾氣,甚至發更大的脾氣去壓制他。

4、使用EQ情緒處理法

這個方法建立在上面的幾個前提上,比如相信孩子是有需求的,同意孩子有表達自己情緒的權利,也能讓自己有平和的情緒。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運用好EQ情緒處理法。

這個方法關鍵點在於,先接納,再描述,最後是安撫。

看到孩子因為玩具不見了而大發雷霆,媽媽這樣說,寶貝,媽媽看到你非常生氣,你是因為玩具找不到了而生氣嗎?(平和的看著孩子,眼神對視),

媽媽小時候玩具要是丟了,也會這樣呢!真的好擔心小熊啊!(孩子這時候往往會聽我們繼續說,情緒緩和很多)

不過媽媽可不喜歡你這麼大叫大嚷的哦!你可以跟我說,媽媽,我的玩具小熊丟了,我好難過。(指出孩子不應該這麼做,正確的做法告訴他)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去找到丟失的小熊呢?(引導他關注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你願意嘗試,這些方法是有效的,關鍵一定是要多用,多實踐,並且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不斷的調整。

如果這方面有興趣,可以關注我,或者留言討論。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庭爸談育兒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也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但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隨性而來,這就不屬於個性了,而是“壞脾氣”了。孩子脾氣不好表現是多方面的,比如不講道理,動不動就吵架,習慣打人,不明原因的哭鬧,究其原因,除了孩子因為生病等生理因素外,大部分還是和家庭教育有關。

1. 家長過分的疼愛。

我們常說慣子如殺子,家裡所有的人都以孩子為中心,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如果孩子的無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發脾氣,而如果家長此時為了安撫孩子答應他的要求,那麼以後,他就會習慣以發脾氣的形式來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是最糟的情況,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問題,尤其是爺爺奶奶等隔代人對孩子更為溺愛。

2. 教育觀點不一致。

在我們孩子沒出生時,我和愛人就達成了一致,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必須意見一致,如果對某件事父親鼓勵,母親阻止,爺爺同意,奶奶不讓,就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剛容易做的事卻又被阻止,這種挫敗感會讓孩子心理煩躁。

3. 父母要求太高。

望子成龍的心態使很多父母都寄予孩子過高的期望,如果達不到要求輕則訓斥重則動手,這種不僅會讓孩子感到不滿,而且你的行為也會被孩子模仿,自己作為父母如果都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如何指望培養出良好脾氣秉性的孩子呢。

話說回來,如果孩子的脾氣不好,從小處說可能對人際關係有影響,往大了說,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人生,因此,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來管教孩子的脾氣。

1. 先溝通再開導。

孩子不像大人顧及那麼多,只要不開心想發脾氣,馬上就會釋放,而很多時候這種“壞脾氣”對人傷害很大,既包括心理也包括身體上的,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避免和正面衝突,訓斥責備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先冷靜下來問題孩子原因,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然後再進行慢慢開導。

2. 向孩子表明立場。

父母在平時的生活中,就要給孩子慢慢滲透你對他的所作所為的立場,這裡並不是說要跟孩子動武,而是要告訴孩子,你這樣做我是喜歡的,你那樣做,我是反對的,我很生氣,同時,你要給孩子講明道理,為什麼我會這樣,這樣做一是可以告訴孩子你對他的行為的態度,二是讓孩子漸漸體會到“壞脾氣”對別人的傷害和別人對“壞脾氣”態度。

3. 分享“壞脾氣”

剛剛提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多是因為需求得不到滿足,我們經常在商場裡會看到孩子想要買玩具,而當家長不給買時,就在地上打滾兒、哭鬧,如果此時為了面子滿足了一次,就還會有下一次,如果孩子的要求確實是無理取鬧,可以先利用他感興趣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當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明確告訴他你的態度,當然,如果答應過孩子而沒有兌現承諾導致孩子發脾氣就是家長的問題了。

同時,作為家長,尤其是當孩子逐漸長大後,經常會有不順心的時候,在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溝通疏導孩子的壓力,避免激化矛盾,一旦養成“壞脾氣”,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會受到影響。


您的關注與點贊,是觀察號最大的收穫和感動,也是觀察號進步最大的動力!


教育觀察號


孩子經常發脾氣,遇事不冷靜,性情暴躁等等行為,對家長的確是一種考驗。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習慣呢,個人建議如下:


一,從父母做起,審視自身的行為

有的時候,可能會存在父母一方有脾氣或性情比較急躁的行為,那麼對孩子確實會產生影響。所以我們首先先審視下自己,是不是平時會容易在家裡發脾氣。可能是對孩子的一些行為,也可能是夫妻之間經常會有拌嘴不理智等行為。有的孩子雖然他表面不說什麼,但是在自己遇到問題時,也會效仿成年人的處理方式。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就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脾氣了。


  • 如果父母喜歡催促孩子,孩子多數都會性情毛躁,做事不穩重;


  • 如果父母喜歡貶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可能會不自信,有自卑感;

  • 如果父母經常在家裡吵架打鬧,孩子可能也會有思想暴力傾向等等


當然,題主家裡也許不存在這種情況。但是孩子愛發脾氣,我們還是首先從自身出發,看看哪些事情的處理上,有失妥當。


二,讓孩子學會交流和溝通

喜歡發脾氣的孩子,大部分是不擅長正常的交流和溝通。當孩子為一件小事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生氣,然後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慢慢的養成遇事溝通的習慣,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學著和人交流。


三,適當的心理疏導行為

我孩子的班級,從一年級到現在,一直有一位女生顯得與眾不同。一年級新生報道的第一天,家長老師都在場。就聽見這個女孩嚎啕大哭,沒有原因,就是很大聲的一直哭。她的爸爸也在場,但是無法勸說。後來這名同學從一年級到三年級,動不動就哭。哭的原因都小的讓人無法相信。比如同桌不小心碰到她的筆盒了,比如人家來問她考試成績了,比如自己東西掉了找不到了,完全不知道處理辦法,行為非常幼稚就只會大哭或鬧脾氣。


後來學校安排心理輔導老師給她,老師專門在心理輔導室給她買了很多好看的氣球,每次她哭的不可控的時候,就讓她去弄破那些氣球發洩下,當然這也只是一些應急的情緒緩解方法。


所以適當的,可以瞭解一些心理疏導的方法。有的孩子需要發洩排解自己的情緒,那麼在成長過程中,給他適當的疏導,隨著年齡增長,慢慢就會好一些。


泥鰍裡的香草


孩子在成長階段,會有許多莫名其妙的情緒,加上不善言談,缺之自控力,遇事容易衝動,發脾氣。作為家長要設身處地的幫孩子緩解情緒,等到心平氣和在慢慢教導。

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多是心中不滿,會以咆哮,摔東西,大哭等方式來宣洩,有些父母會以爆治爆,打罵來恐嚇孩子,儘快來結束這場戰爭,這些都是暫時的,治標不治本。還有下次,下下次,恐嚇多了,也就不靈驗了。

其實,在孩子慢慢成長中心智越發成熟,遇到事情用發脾氣來掩蓋自己的不足,比如,自卑,尷尬,嫉妒,忽略,自尊心強等;不等因素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家長們又沒有及時給予疏導,發脾氣是孩子認為唯一可以捍衛自己的武器。

心裡學研究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的渴望的“評價”,希望別人能瞭解,並給予讚美。所以家長不妨用“放大鏡”觀察孩子言行中的閃光點,給孩子一個超過事實的美名,讓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找回自信。


當孩子發脾氣時,如何巧妙引導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裡。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自帶光芒,有著自己獨特的性格。當脾氣大於性格時,家長要正確的引導。以下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放低狀態,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 學會溝通

放低姿態走進孩子的心裡,瞭解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是因為什麼。要讓孩子覺得你很願意聽他講話,很重視他的感情。很快他也會吐露心聲,這樣你就可以慢慢的做引導,教他講道理,孩子也願意聽。

拒絕打罵,給孩子創造快樂的天空多做一點引導

當孩子做錯事不要一味指責和抱怨。要平靜的對待,把握尺度有針對性的指導,比如:孩子吃飯把碗掉地下了,飯灑了一地。媽媽指著地下的碗說:你的手是幹嘛的,端個碗也會掉,飯都掉了,你還想不想吃了。一頓責罵後,孩子沒有吃飽也不敢再吃了。並非說錯了就算了,而是要給予糾正,你可以輕聲細語的說:寶貝,把地掃乾淨,我們接著吃飯。到時候在慢慢的來個獎罰分明,孩子很樂意接受的。

給孩子高質量的愛

當孩子情緒低落時,我們給他一個擁抱;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耐心的指導;當孩子委屈時,我們要給予安慰;當孩子和我們分享喜悅時,我們一起傳播快樂。 再不好的的脾氣,只要有愛包圍著,也會釋然。


總結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發脾氣,作為家長要走進孩子的心靈,探索孩子心聲,疏導孩子的情緒,給予陪伴和關愛,讓孩子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尊重,感受到重要。孩子會越發的勤奮和努力,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向著美好的方向出發。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喜歡分享生活,分享寶寶的點點滴滴,喜歡的點個贊,關注。歡迎下方評論,一起探索。


我和萌寶有個約會


1.情緒不穩定,愛哭、暴躁,情緒不好時愛摔東西;
2.容易情緒失控,做一些破壞性的事情,嚴重還打人自殘;
3.動不動就愛發脾氣、鬧情緒,還愛唱反調、頂嘴;
4.只要遇上不滿意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使性子,家長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5.特別情緒化,遇到一點點高興的事,就手舞足蹈,如果別人有一句不經意的話刺激了他,就情緒化,摔東西,哭鬧;

出現以上情況,說明孩子情緒控制出現問題,家長要引起重視!!!


小晨5歲,幼兒園中班,前段時間小晨媽媽說他越發的任性,不給買玩具就鬧的不行,別人送給他的麥當勞麥樂雞,不喜歡吃非要蛋撻,好心的飯店老闆給他看看咳嗽,他拿腳踢人家,在幼兒園做麵點非要吃做麵點的巧克力豆,吃不到就鬧,孩子越來越不懂事,都不知道怎麼教了,就送來艾方,現在小朋友來艾方一個月了,變得聽話懂事了,懂得體貼家長啦,也能和別的小朋友友好相處啦



北京新艾方


孩子愛發脾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教育、孩子的性格、家長的方式方法、孩子的健康等。家庭教育的因素主要是家長對孩子平時的嬌慣太多,對待孩子比較溺愛和寵愛,導致了孩子不正確的思維和認知,養成了小皇帝或者小公主的意識,這種情況就需要做家長的要有正確的三觀,然後逐步改變孩子。孩子的性格問題,有一些人天生性格比較急躁,也容易遇事喜歡發脾氣,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多陪孩子聽音樂和讀書,逐步陶冶孩子的性情。家長平時處理事物的方式方法,家長作為孩子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影響非常大,比如現在很多家長在家裡的時候,夫妻雙方遇到事物或者家務活方面都比較喜歡發火,特別是相互爭吵甚至打罵等都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孩子的潛意識中就形成了暴力傾向,當孩子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就開始發火了。最後就是孩子的健康,現在由於多種原因特別是汙染(水汙染、食品汙染和空氣汙染等),使得很多孩子身體內的重金屬超標了,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比較喜歡發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