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连续三天发放30万只口罩 你抢到了吗?


“我预约到了。”2月5日上午9:02分,家住贵阳市花溪区的廖女士在群里发了一张她在“贵阳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预约到口罩的截图。连续预约口罩三天的她,觉得不可思议,“我都没想到我能预约到!”


贵阳市连续三天发放30万只口罩 你抢到了吗?

自2月3日9时起至2月5日18时止,连续三天,贵阳市每天面向全体市民供应10万只、共计3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

市民每天上午9时至12时通过微信搜索登录“贵阳市场监管”手机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购买。预约成功后,市民于当日13时至18时凭手机预约成功信息和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药店线下付款提取。该批医用外科口罩按低于进货价、每只1.70元进行销售,每人每日限购5只。

自2月3日9时起至2月5日18时止,连续三天,贵阳市每天面向全体市民供应10万只、共计3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

市民每天上午9时至12时通过微信搜索登录“贵阳市场监管”手机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购买。预约成功后,市民于当日13时至18时凭手机预约成功信息和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药店线下付款提取。该批医用外科口罩按低于进货价、每只1.70元进行销售,每人每日限购5只。

“我要从花溪跑到贵阳去领口罩,出门还要冒着风险,而且现在公交很少。”惊喜之余,烦恼也伴随而来。廖女士的预约记录显示,她需要到南明区都司路省乡镇企业贸易城裙楼1层4号的顺安堂二十分店领取。

记者注意到,2月3日上午,预约通道开放后,大量预约成功的市民前往指定点门店领取口罩,造成了人员集聚的现象。

贵阳市连续三天发放30万只口罩 你抢到了吗?

考虑到预约之后,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贵阳市市场监管局紧急发出取消口罩现场提货的通知:广大市民朋友,为避免人员聚集,面向全体市民投放的医用口罩取消现场提货 , 预约成功的市民请勿自行前往药店。药店将及时与预约成功的市民联系配送,配送不收取任何其他费用。请保持预约时已验证的手机畅通,便于配送人员与您电话联系。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一个小时前药店工作人员打给我了,但是却说不给配送,说他们就只有三个人要通知一百多人送不了。”4日预约到口罩的一位网友发出质疑:为避免排队可以送货上门这不形同虚设吗?人员配备不齐无法配送,送货上门的善举最终可能会落为走走过场、喊喊口号。

群里的人提醒廖女士,预约成功后,可以送货上门,不用到现场领取。

“真的吗?但我收到的通知就是自己去领,没说送货啊。”廖女士说,贵阳到花溪有一段距离,而且现在是特殊时期,送货上门的可能性不大。

贵阳市连续三天发放30万只口罩 你抢到了吗?

与廖女士的烦恼相比,很多人的烦恼则来自于根本预约不上。

“一点进去就预约完了。”“一分钟就能全部预约完毕。”“特意调了预约闹钟,结果根本点不动。”有网友戏称,除了拼手速,还要有运气。

记者注意到,2月3日开放首日,因市民关注度高,预约端口访问量激增,导致系统运行慢,出现部分群众无法登录的情况。但随后,“贵阳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便紧急增加了两个预约通道。

“好不容易抢到且显示预约成功,等到晚上都没有短信和电话,去药店,人家药店的人说通道2的没有名单,领不到!”一网友说,自己通过新增的预约通道预约到口罩后到店领取,却被告知不在名单内。

“系统老火,预约成功了,结果说物资有限,失败!十一点开通,又约,不行了不说,显示还在排队。”“我从早到晚就没点进去过,不是404就是502。”“页面根本刷不开。”很多网友表示,预约端就没有正常过,根本打不开,等打开了啥都没有。

对此,有网友发出质疑,贵阳号称大数据之都,但这个负荷承载能力,让人感到失望。也有网友用戏谑的口吻说到,“嘘!不要让别人知道大数据之都的服务器爆了。”

贵州一树连锁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方正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天有近两万个市民预约到了口罩,由69家店的工作人员和公司员工上门配送。从平台开放以来,已陆续收到了大量市民预约的信息,目前后台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统计,随后将联系市民沟通领取方式。只要市民填写信息清楚、完整,预约成功,后台都会有详细的记录。由于此次活动将持续三天,后台工作量巨大,因此,有可能出现今天预约的市民,没能及时接到领货电话的情况,还望市民理解并耐心等待。后续将会根据采购筹集情况,向广大市民通过现有投放渠道进行投放。

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贵阳市常驻人口约472万。2月3—5日贵阳市共计发放口罩30万个,每日发放10万个口罩,每人最多预约5个口罩。按此计算,每日有2万人可以预约到口罩,3日共计6万人可以领到口罩。

据悉,2月5日上午9时是行最后一次预约,预约名额满后即关闭预约通道。


写在最后

疫情下,口罩成为奢饰品。连日来,记者和身边的朋友一直关注口罩预约事件,虽然大家都明白能够预约到口罩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依然没有放弃,每一天都在努力的进行预约。贵阳市向市民提供口罩预约购买本是好事,但通过这几天的观察,如何把细节考虑得更细,让好举措落实到位,把好事做好,仍值得思考。


(中华工商时报贵州站 兴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