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連續三天發放30萬隻口罩 你搶到了嗎?


“我預約到了。”2月5日上午9:02分,家住貴陽市花溪區的廖女士在群裡發了一張她在“貴陽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預約到口罩的截圖。連續預約口罩三天的她,覺得不可思議,“我都沒想到我能預約到!”


貴陽市連續三天發放30萬隻口罩 你搶到了嗎?

自2月3日9時起至2月5日18時止,連續三天,貴陽市每天面向全體市民供應10萬隻、共計30萬隻醫用外科口罩。

市民每天上午9時至12時通過微信搜索登錄“貴陽市場監管”手機公眾號進行線上預約購買。預約成功後,市民於當日13時至18時憑手機預約成功信息和身份證原件到指定藥店線下付款提取。該批醫用外科口罩按低於進貨價、每隻1.70元進行銷售,每人每日限購5只。

自2月3日9時起至2月5日18時止,連續三天,貴陽市每天面向全體市民供應10萬隻、共計30萬隻醫用外科口罩。

市民每天上午9時至12時通過微信搜索登錄“貴陽市場監管”手機公眾號進行線上預約購買。預約成功後,市民於當日13時至18時憑手機預約成功信息和身份證原件到指定藥店線下付款提取。該批醫用外科口罩按低於進貨價、每隻1.70元進行銷售,每人每日限購5只。

“我要從花溪跑到貴陽去領口罩,出門還要冒著風險,而且現在公交很少。”驚喜之餘,煩惱也伴隨而來。廖女士的預約記錄顯示,她需要到南明區都司路省鄉鎮企業貿易城裙樓1層4號的順安堂二十分店領取。

記者注意到,2月3日上午,預約通道開放後,大量預約成功的市民前往指定點門店領取口罩,造成了人員集聚的現象。

貴陽市連續三天發放30萬隻口罩 你搶到了嗎?

考慮到預約之後,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貴陽市市場監管局緊急發出取消口罩現場提貨的通知:廣大市民朋友,為避免人員聚集,面向全體市民投放的醫用口罩取消現場提貨 , 預約成功的市民請勿自行前往藥店。藥店將及時與預約成功的市民聯繫配送,配送不收取任何其他費用。請保持預約時已驗證的手機暢通,便於配送人員與您電話聯繫。給您造成的不便敬請諒解。

“一個小時前藥店工作人員打給我了,但是卻說不給配送,說他們就只有三個人要通知一百多人送不了。”4日預約到口罩的一位網友發出質疑:為避免排隊可以送貨上門這不形同虛設嗎?人員配備不齊無法配送,送貨上門的善舉最終可能會落為走走過場、喊喊口號。

群裡的人提醒廖女士,預約成功後,可以送貨上門,不用到現場領取。

“真的嗎?但我收到的通知就是自己去領,沒說送貨啊。”廖女士說,貴陽到花溪有一段距離,而且現在是特殊時期,送貨上門的可能性不大。

貴陽市連續三天發放30萬隻口罩 你搶到了嗎?

與廖女士的煩惱相比,很多人的煩惱則來自於根本預約不上。

“一點進去就預約完了。”“一分鐘就能全部預約完畢。”“特意調了預約鬧鐘,結果根本點不動。”有網友戲稱,除了拼手速,還要有運氣。

記者注意到,2月3日開放首日,因市民關注度高,預約端口訪問量激增,導致系統運行慢,出現部分群眾無法登錄的情況。但隨後,“貴陽市場監管”微信公眾號便緊急增加了兩個預約通道。

“好不容易搶到且顯示預約成功,等到晚上都沒有短信和電話,去藥店,人家藥店的人說通道2的沒有名單,領不到!”一網友說,自己通過新增的預約通道預約到口罩後到店領取,卻被告知不在名單內。

“系統老火,預約成功了,結果說物資有限,失敗!十一點開通,又約,不行了不說,顯示還在排隊。”“我從早到晚就沒點進去過,不是404就是502。”“頁面根本刷不開。”很多網友表示,預約端就沒有正常過,根本打不開,等打開了啥都沒有。

對此,有網友發出質疑,貴陽號稱大數據之都,但這個負荷承載能力,讓人感到失望。也有網友用戲謔的口吻說到,“噓!不要讓別人知道大數據之都的服務器爆了。”

貴州一樹連鎖藥業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方正3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天有近兩萬個市民預約到了口罩,由69家店的工作人員和公司員工上門配送。從平臺開放以來,已陸續收到了大量市民預約的信息,目前後臺正在緊張有序的進行統計,隨後將聯繫市民溝通領取方式。只要市民填寫信息清楚、完整,預約成功,後臺都會有詳細的記錄。由於此次活動將持續三天,後臺工作量巨大,因此,有可能出現今天預約的市民,沒能及時接到領貨電話的情況,還望市民理解並耐心等待。後續將會根據採購籌集情況,向廣大市民通過現有投放渠道進行投放。

據統計,截止2018年底,貴陽市常駐人口約472萬。2月3—5日貴陽市共計發放口罩30萬個,每日發放10萬個口罩,每人最多預約5個口罩。按此計算,每日有2萬人可以預約到口罩,3日共計6萬人可以領到口罩。

據悉,2月5日上午9時是行最後一次預約,預約名額滿後即關閉預約通道。


寫在最後

疫情下,口罩成為奢飾品。連日來,記者和身邊的朋友一直關注口罩預約事件,雖然大家都明白能夠預約到口罩是小概率事件,但是依然沒有放棄,每一天都在努力的進行預約。貴陽市向市民提供口罩預約購買本是好事,但通過這幾天的觀察,如何把細節考慮得更細,讓好舉措落實到位,把好事做好,仍值得思考。


(中華工商時報貴州站 興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