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這種“冷清”是希望的開始

新華社瀋陽2月5日電(記者汪偉)近兩日,瀋陽部分單位已經開始上班,而街道上沉靜依然,似乎這個城市還在熟睡。然而漫步在這冷清的城市中,記者感受到的不是蕭條,而是希望。人們在用忍耐“撕開”黎明前的黑暗。

瀋陽市和平大街,這個曾經繁忙的街道,經常發生擁堵。然而這兩天,寬闊的大街上,車輛已經連不成線,行人更是稀稀落落,大家都戴著口罩,有意無意地保持著安全距離。一些仍在營業的超市、藥店也都貼上了“不戴口罩禁止入內”的通知。

一位帶著雙層口罩的劉姓市民說,現在口罩要省著用,裡面是此前買的醫用口罩,外面這層是棉布的。每次回家洗一下外面這層,裡面的就可以重複使用了。

位於瀋陽市南京街的一家銀行網點內,極少有人來此辦理業務。有時三五個顧客來此,相互之間保持著距離,沒有語言交流。除了窗口人員,大廳內只有一名業務員,每一位來此辦理業務的人都要接受體溫檢查。對於一些諮詢的人,業務員也不失禮貌地保持著安全距離。

股市已經開市,位於馬路灣的一家券商的一位劉姓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公司已經科學調配了人力,將假期內沒有離開瀋陽的人員編為A組,從3日起開始上班。一週後,由外地返沈的B組人員上班代替A組。“今年上班,來辦理業務的人少了很多。領導這麼安排工作,也讓員工們放心很多。”

如今,這個城市沒了往日的喧囂,但這恰恰說明人們面對疫情更加理性、更講科學。在應戰中,人們開始丟掉自負,都聽“勸”了,“宅”在家裡阻擊疫病;單位企業,也都更加理性地安排必要人員。人們相互之間“各自為戰”,卻正在形成一條牢固的防禦長城,共度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