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這個陽谷縣都頭,到底是個多大的官,西門慶為什麼怕他?

用戶56079623839


“都頭”在唐朝本是軍職,到了宋朝,人們也將縣裡的衙役小頭目稱為“都頭”,這是一種尊稱。也就是說,武松是陽穀縣的衙役小頭頭,手下管著幾個人,負責縣裡的治安。

和普通老百姓比起來,他是公職,但在體制內其實是最底層。

以西門慶的財勢,他是不會怕一個小小衙役的,之所以一開始有所退讓,不過是“敬”著這個體制,不是怕武松本人。

當西門慶知道武大郎的兄弟是衙門都頭時,只怕一邊覺得自己這事兒做得不太妥當,一邊又沒當回事兒。

不妥當是因為,武松當了都頭,也算是場面上的人物了,偷他嫂嫂害他哥哥挺不給他面子的,雙方很可能因此結仇。

沒當回事兒是因為,武松的身份既能增加他的份量,也是對他的束縛,哪怕雙方結仇了,只要他想保住“都頭”這個職位,就不敢鬧得太大。

衙門裡的大官小官,他見得多了,深知他們的貪婪本性。在西門慶想來,最多也就是賠上幾兩銀子的事兒。

西門慶生意做得挺大,本就是官商結合的典型,上面有人。隨便出來一個就能官壓武松,但西門慶也不好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麻煩上面那些官,他以為自己能擺平這件事。

他走入了一個心理誤區。在他的固有認知中,自己是這個階層的既得利益者,武松得了縣令的賞識委任為“都頭”,半隻腳已經跨進了他所在的那個圈子,進了圈子的人,自然而然會遵守一些大家心知肚明的“潛規則”,許多事情也就有了商量的餘地,不會鬧到兩敗俱傷的田地。

他想的其實沒錯,可惜武松不是那樣的人。

所以西門大官人最終只能血濺獅子樓!姦夫淫婦得到了報應!潘金蓮想追求幸福無可厚非,但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生命之上!武大郎何其無辜!

在武松心裡,為哥哥報仇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丟了官職成為逃犯也在此不惜!

至於用銀子和解?那更是沒門!

正因武松如此英勇耿直講義氣,才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歡!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水滸傳裡都頭出身的好漢一共有四個,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橫,打虎武二郎,青眼虎李雲。說起來四個人功夫還都不賴,實力最差的李雲都可以和李逵打得難分難解。看來我大宋公務員的職業基本素質還是有的。

武松的陽穀縣都頭,書上沒有太多的描述。倒是同為步兵都頭的雷橫,在書中還是有說明的。

步兵都頭雷橫手上有四十號人,這個官在整個大宋當然不值一提,但在地方上還是很有實力的。

不過西門慶怕武松,主要原因倒不是出在武松步兵都頭的身份上,而是因為武松能打,當年武松就是因為打出了事兒逃亡在外。

不過武松步兵都頭的身份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最起碼西門慶為了買通縣裡人員,花錢對付武松肯定要比對付別的人多得多,他們和武松才是同僚,要別人對付同僚,不下點重金怎麼行。

另外一點,水滸傳裡的西門慶畢竟不是金瓶梅里的西門慶,水滸傳裡的西門慶雖然也算有錢,但也就是一個縣裡豪富,和撲天雕李應小旋風柴進玉麒麟盧俊義甚至托塔天王晁蓋都沒得比。如果是金瓶梅里的巔峰西門慶,估計還真不怕武二哥,金瓶梅里的巔峰西門慶,是清河縣提刑千戶,武二哥孤身一人的話,西門慶還真不怵他。

其實,從西門慶的話裡我們也可以看出西門慶怕武松主要還是怕他的武力。


鳳妖


薩沙談水滸人物的現代職務之武松:威風八面的刑警大隊長

在殺死潘金蓮西門慶之前,武松也是個官,是陽穀縣的都頭。這個武都頭可厲害著呢!按照今天的標準,他就是威風八面的刑警大隊長!聽薩沙說一說吧!

武松的這個都頭很有意思,第一是縣長身邊的貼心人,第二可以指揮一些人。

書中寫道:那婦人臉上堆下笑來問武松道:“叔叔,來這裡幾日了?”武松答道:“到此間十數日了。”婦人道:“叔叔,在那裡安歇?”武松道:“胡亂在縣衙裡安歇。”那婦人道:“叔叔,恁地時卻不便當。”武松道:“獨自一 身,容易料理。早晚自有土兵服侍。”婦人道:“那等人服侍叔叔,怎地顧管得到。何不搬來一家裡住?

過了十數日,卻說本縣知縣自到任已 來,卻得二年半多了;賺得好些金銀,欲待要使人送上東京去與親眷處收貯使用,謀個升轉;卻怕路上被人劫了去,須得一個有本事的心腹人去; 猛可想起武松來,“須是此人可去。……有這等英雄了得!”當日便喚武松到衙內商議道:“我有一個親戚在東京城裡住;欲要送一擔禮物去,就捎封書問安則個。只恐途中不好行,須是得你這等英雄好漢方去得。你可休辭辛苦, 與我去走一遭。回來我自重重賞你。”武松應道:“小人得蒙恩相抬舉,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來不曾到東京,就那裡觀看光景一遭。 相公,明日打點端正了便行。”知縣大喜,賞了三杯,不在話下。

武松這個都頭,其實並不是北宋的軍隊都頭。

北宋軍隊裡的都頭,其實就是連長,是低級軍官。

縣政府裡面的都頭,不是軍官,而是負責抓捕盜賊的捕快,每個縣一般有2個都頭。

用今天的話來說,武松這個都頭,就是縣刑警大隊的大隊長!

武松手下有不少刑警,也就是書裡的士兵,可以幫他做事,伺候他。刑警大隊長從古至今,都有實權。在古代,刑警大隊長想要整整老百姓,也是很輕易的事情,藉機索賄也不算什麼。

除了武松以外,雷橫、朱仝、李立也是都頭,都是刑警大隊長。

劉唐去拜見晁蓋,想要一起去搶劫生辰綱,結果途中就被雷橫認為形跡可疑抓住,吊了一夜。後來晁蓋行賄給雷橫,才將劉唐救出。抓賊是雷橫的本職工作,把劉唐吊了一夜,劉也沒話說,自認倒黴。

由於有實權,老百姓也很尊重他。在縣城內,沒有誰敢隨便得罪武松,而且幾乎每個人都認識武松。

刑警大隊長在縣政府也是舉足輕重的,縣長對他很看重,把他當做心腹。

刑警大隊負責抓賊,是需要和罪犯正面交手的。當年都是冷兵器,沒有手槍,抓賊要肉搏,是靠真功夫的。都頭這個職務一般人是幹不了的,必須有能耐的人。

武松武功超群,全書裡面從沒被人打敗過,堪稱高手中的高手。

有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警察還需要一定的威懾力,哪怕不動手也要能夠嚇住罪犯,這點武松更是符合。

武松不但有武功,還身強力壯。書中描寫,武松身高大約是一米八五左右,體重至少180斤(孫二孃兩個夥計都扛不動他)!在當年,普通中國男人也就一米六,武松絕對是個大塊頭!一般小賊見到武松這個壯漢,就嚇得屁滾尿流了!

武松打了老虎以後,縣長一看他的身材就很高興,認為他很適合做刑警大隊長,立即給予提拔!

書中寫道:到縣前衙門口,知縣已在廳上專等,武松下了轎。扛著大蟲,都到廳前,放在甬道上。知縣看了武松這般模樣(高大強壯),又見了這個老大錦毛大蟲,心中自忖道:“不是這個漢,怎地打得這個虎!”便喚武松上廳來。 知縣見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舉他,便道:“雖你原是清河縣人氏,與我這陽穀縣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參你在本縣做個都頭, 如何?”武松跪謝道:“若蒙恩相抬舉,小人終身受賜。”

有人說,刑警大隊長也要聽公安局長的,那麼縣公安局局長是誰?

就是之前來抓晁蓋的觀察何濤!

何觀察的級別是從八品,副縣級幹部,主管治安。

生辰綱被搶走以後,知縣直接讓何觀察負責。縣長在何觀察臉上先預先刺好了發配的字,逼他破案。

書中寫道:只見階下一人聲喏,立在簾前。 太守道:“你是甚人?”那人稟道:“小人是三都緝捕使臣何濤。”太守 道:“前日黃泥岡上打劫去了的生辰綱,是你該管麼?”拔濤答道:“稟覆相公,何濤自從領了這件公事,晝夜無眠,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黃泥岡上往來緝捕;雖是累經杖責,到今未見蹤跡。非是何濤怠慢官府,實出於無奈。”

至於押送林沖宋江盧俊義的公人董超、薛霸、張千、李萬等傢伙,就是普通公安幹警。

那麼,我們可以明確知道,武松的日子其實很好過。

在縣城,武都頭是實權人物,油水又足,算得上地方一霸了。

如果武松不是為了哥哥報仇,殺了姦夫淫婦,未來的日子會很富足,有權有錢!


薩沙


人們大多認為西門慶害怕武松,是因為武松是國家幹部, 縣公安局局長,但這是一個誤解,武松這個“都頭”實際上沒那麼牛,最多是個臨時工。

《水滸傳》中武松在探望哥哥的路上,無意在景陽岡打死老虎,為當地百姓除了一害,成了十里八鄉人盡皆知的打虎英雄,陽穀縣知縣(相當於縣長)見武松武藝驚人,且忠厚仁義,便讓武松在縣衙謀了一個差事,說道:“我今日就參你在本縣做個都頭如何?”

武松沒有正式工作,當然求之不得,知縣當即叫押司(宋江做過的官,相當於秘書)立了文案, 當日便參武松做了步兵都頭。

那麼,武松這個“陽穀縣都頭”到底是多大的官兒?足以讓西門慶害怕嗎?

需要說明的是,武松擔任的“步兵都頭” 不是一個官,是吏職,屬編外人員。


北宋的官和吏差別很大,官有正式編制,有品級,有俸祿,一般需要有出身的人才能擔任,而且統一由中央管理,類似於如今的正式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幹部。

吏沒有正式編制,沒有品級,沒有俸祿,對出身沒什麼要求,類似於如今政府購買服務崗位,各部門、地方自行管理,比如武松做都頭這件事,知縣一人說了就算。

北宋縣一級治安體制比較複雜,知縣相當於縣長,縣尉分管副縣長兼公安局局長,這些都是中央統一任命的官,知縣沒有權力任命。縣尉再往下轄都頭,都頭再往下轄弓手,弓手相當於最基層的警員,一個縣有10到50人不等,這些人都沒有編制。

因此,有人把武松比作公安局長是不合適的,他更像一個政府購買服務的輔警隊長,當縣裡需要時就聘用他,當不需要的時候隨時可以解除聘用關係。

在縣一級,正式的官特別少,數來數去也就知縣(縣令)、縣尉這、主簿這幾個,基層大量事務需要靠廣大的“吏”來完成。

這些吏大多是本地人,人脈廣,關係熟,很像“地頭蛇”,所謂縣官不如現管,縣官離開他們往往在當地寸步難行,所以這些吏在事實上管理並控制著基層政權,《水滸傳》中那些吃衙門飯的好漢,絕大多數都是吏職,他們地位卑微,能量卻不小。

西門慶確實害怕武松,但他是當地有名的富戶,黑白兩道都吃得開,滿縣上下都要賣他幾分面子,因此西門慶怕的不是武松“都頭”的名號,因為武松不是當地人,沒有多大實權,而是武松“打虎英雄”的名號。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武松就是這樣一個好漢,除了喝酒,錢財女色都沒興趣,收買不了;他功夫高強,嫉惡如仇,打又打不過。

對西門慶這號人而言,武松簡直就是他的命中剋星,即便沒有勾搭潘金蓮,毒死武大郎這件事,這一對冤家遲早也會迎來對決。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武松這個陽穀縣都頭,究竟是個多大的官,西門慶為什麼那麼怕他?古代的官僚體制分為“官”和“吏”兩種。“官”是朝廷的正式工作人員,一般是通過科舉,察闢等所謂的正途出身。這些人有品級,在吏部有註冊,有俸祿。好比是現在的正式人員。“吏”不但在地位是要遠遠低於官,選拔也不是很正規,比如武松當都頭,就是縣令一句話。這些人主要是輔助官員處理事務。官員動口,吏動手。而且不止如此,很多吏實際是官員自己聘任的,和國家沒有任用關係。好比是現在的臨時工。

武松,一江湖黑社會身入宮門,不過一都頭。古代常說“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那是官員對小民,像西門慶這樣的士紳,卻不是一般官員能動的。武松因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被聘為都頭,不過一賤吏。吏並不是官,其職位低於現在的公安局長,更類似刑警大隊長的級別,相當於正股到副科之間,可是在那個年代,是沒有公務員這一說的,官就是官,是經科舉考中,吏部差遣地方任職,是天子門生。吏的地位很低,基本沒有編制,只是官員的聘任。官員一句話聘之,一句話也可以解聘。官員支付其薪酬,相當於“臨時工”,這種地位,對西門慶這種士紳來說,最多製造麻煩,不至於怕他武松。

但是武松手裡確實是有點權力的,他手下畢竟掌管著一對捕快,而且“縣官不如現管”,武松這個刑警大隊長對一些事是有話語權和決定權的。如果武松單純只是一個小捕頭,西門慶可能會與他應付幾句,絕不會怕他。你見過現在真正有錢的大老闆,會將一個縣刑警隊的隊長放在眼裡嗎?他們搞定的是隊長後面掌權的人。西門慶也是如此。

再說武松不僅僅是都頭,他還有江湖兄弟,這種人都好衝動,從景陽岡執意上山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西門慶當然聽說過他的事蹟,一圈能打死老虎的人,況且還是英雄,即使自己有理,也說不清啊,他哪裡敢惹》最重要的是,西門慶心虛,畢竟是他指使潘金蓮殺害武大郎,武松代表正義的化身,他鐵定怕的要死,況且武松又是水滸傳中的秒殺王,西門慶畢竟是個商人,哪是常年習武的武松的對手。

由此而來,西門慶怕武松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了,這些原因以足夠說明了。


環球知識科普


武松的職位是都頭,都頭是個吏,不是官,官府僱的服役人員,臨時工性質,在古代地位低下,有的連薪水都不發,屬於下九流的職業。並不是我們現在說的派出所長,刑警隊長什麼的,沒人敢惹。<strong>


西門慶是個開藥鋪的,一個商人,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宋代稍微好點,但也只是不鄙視商人,並不像現在那麼風光,什麼民族企業家,慈善家,集萬千寵愛,光環於一身,沒那個事。<strong>


由此看來,武松和西門慶的社會地位半斤八兩。僅從這方面來說,西門慶沒必要怕武松。西門慶很會來事,懂得有錢能使鬼推磨,巴結官吏這種事他是左右逢源,手到擒來。武松也不過是個吏而已。如果沒潘金蓮和武大郎這檔子事,說不定他會時不時送銀子給武松,再好酒好菜款待款待,結交一下這位打虎英雄。畢竟朋友多了好辦事。


他怕的是武松這個人,不是他都頭的職位。


他本身膽子就小,武大郎跑來捉姦,他第一反應是躲到床下。經潘金蓮一攛掇,他才回過神來,一腳踹倒了武大郎,奪門而出。


再者武松是個不要命的,怪物般的人物。


潘金蓮說武松會追究,西門慶當時心就拔涼拔涼的,可了不得,武松連老虎都打的死,還是赤手空拳,自己要是捱了他一拳,還不得牛黃狗寶都被打出來?擱誰誰不怕,退一步說,武松揍他一頓,把他綁到縣衙,判個一年半載的,丟人現眼不說,還破財受罪。


不過西門慶還是低估了武松,他沒料到武松那麼把細,查清了所有事。他又沒有高太尉那種實力,終於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西堤君


西門慶怕武松的觀點,可能是受到央視版電視劇的影響

很多人說西門慶懼怕武松,我覺得是受到電視劇的影響。

在央視版《水滸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就是西門慶被潘金蓮窗戶上的竹竿砸中,隨後來到對門的王婆酒肆裡面。

西門慶問對門的這個女子是誰,王婆說,是“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妻子。西門慶於是感嘆,為什麼如此貌美的姑娘嫁了那麼一個人。王婆說,雖然他夫君武大又矮又醜,但是他有一個厲害的哥哥就是武松。

西門慶問,莫不是那個打虎的武松。王婆說,正是。

其實,翻閱《水滸傳》原著,可以發現,裡面並沒有這一段情節。我覺得,電視劇《水滸傳》之所以加入這一段,是為了凸顯武松的英勇,也為武松後來在獅子樓殺掉西門慶做了鋪墊。

但是,邏輯上卻有些紕漏,既然西門慶如此害怕武松,那他為什麼還要執意招惹潘金蓮?西門慶家裡已經妻妾成群了,犯不上為了一個女子冒殺身之禍。

原著中的王婆開始沒有提武松,西門慶也沒有考慮過潘金蓮的夫君是否好惹

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故事主要出現在《水滸傳》中第24回到26回。在第24回《王婆貪賄說風情鄆哥不忿鬧茶肆》中西門慶被簾子砸到之後,來到王婆的酒肆。

西門慶問到了對面的女子是誰,王婆說:“他的蓋老,便是街上賣炊餅的武大郎。”西門慶於是叫起苦來說道:“好塊羊肉,怎地落在狗口裡!”

隨後,西門慶就展開了極為經典的攻勢,利用利益試探王婆願不願意幫他這個忙(這一段極為精彩,建議處在職場的人可以學習一下)。

最經典的是,西門慶在王婆酒肆中表現出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王婆自然明知故問的問,大官人,你有什麼心事。西門慶說,你猜一猜,若猜對了,便輸給你五兩銀子。這其實就是明著在給王婆錢,從而試探她的態度。

在這一部分中,西門慶和王婆都沒有提到武松。畢竟,王婆知道西門慶的秉性,肯定是想讓自己幫助他搞定對門的“小娘子”。萬一自己一提武松,對方知難而退,那麼自己就沒有辦法獲利了。

當西門慶直到王婆要幫自己,王婆便巧設棋局,安排了請潘金蓮幫她裁衣服,然後偶遇西門慶的情景,從而將他們攛掇到一起(這段也堪稱經典,王婆布的局真可謂環環相扣,進可攻退可守。男生想試探喜歡的女孩子,可以學習一下!)

到這裡,王婆只說了一句,恰好武松出差了,所以我們可以進行這個計劃。西門慶並沒有接王婆這個話頭,由此可見,這個時候,西門慶是不太在乎武松的。

後來,西門慶和潘金蓮的姦情被武大看到,西門慶一個飛腳,直接將武大踹翻在地,此後便一直臥床。

知道武松回來,西門慶感到害怕,卻繼續被王婆忽悠

在第25回中,武大躺在床上對潘金蓮說:“你做的勾當,我親手來捉著你奸,你倒挑撥姦夫,踢了我心,至今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你們卻自去快活!我死自不妨,和你們爭不得了!我的兄弟武二,你須得知他性格。倘或早晚歸來,他肯幹休?你若肯可憐我,早早伏侍我好了,他歸來時,我都不提。你若不看覷我時,待他歸來,卻和你們說話!”

由此可見,武大確實是一個憨厚之人,自己帶了“綠帽子”,還打算原諒潘金蓮。

但是,潘金蓮卻把這個話告訴給了西門慶和王婆。這個時候,西門慶第一次害怕起了武松:

“那西門慶聽了這話,卻似提在冰窨子裡,說道:‘苦也!我須知景陽岡上打虎的武都頭,他是清河縣第一個好漢!我如今卻和你眷戀日久,情孚意合,卻不恁地理會。如今這等說時,正是怎地好?卻是苦也!”

西門慶正不知如何理會,這個時候,王婆馬上勸西門慶,不如直接用毒藥殺死武大,等武松回來,告訴他武大暴病身亡。

由此可見,西門慶和潘金蓮最後遭遇殺身之禍,完全是王婆推波助瀾。王婆為什麼非要把這件事辦成呢?除了可以獲得西門慶豐厚的錢財外,西門慶還答應王婆,讓她的兒子以後跟自己混。

西門慶只不過是一個公子哥,武松還沒有回來,也不知道害怕。等到災難臨頭,才開始害怕擔心。然而,被王婆這麼一忽悠,又一次鋌而走險。

所以,我並不覺得西門慶懼怕武松。

武松的“都頭”官職並不是臨時工,而是可以統領一百人的小將領<strong>

最後,再來說一下武松的這個都頭。

什麼是都頭?其實,這個都頭的官職並不大。

由於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曾經是後周禁軍統領,因此宋朝建立之後,全國的軍隊都被稱為禁軍(並不是皇帝的部隊才叫禁軍)。

禁軍下面有指揮,指揮下面就是都。都又分馬軍和步兵,都頭主要是管轄步兵的。根據《武經備要》的記載,“大凡百人為都”,也就是說,一個都頭可以管一百人。

由此可見,都頭管的人也並不少,而且,武松應該深得當地縣官的信任,否則,也不會讓武松幫助自己押運自己貪汙的財物。

由此可見,武松並不僅僅是一個“臨時工”,西門慶也並不是真不怕他。


兮兮說事兒


古代的官僚體制分為“官”和“吏”兩種。

“官”是朝廷的正式工作人員,一般是通過科舉、察闢等所謂的正途出身。這些人有品級,在吏部有註冊,有俸祿。好比是現在的正式人員。

“吏”不但在地位上要遠遠低於官,選拔也不是很正規,比如武松當都頭,就是縣令一句話。這些人主要是輔助官員處理事務。官員動口,吏動手。而且不止如此,很多吏實際是官員自己聘任的,和國家之間沒有任用關係。好比是現在的臨時工。

官員尊貴權力大,吏員卑微。但實際情況卻是大部分衙門的實際權力 掌握在“吏”手中。因為所謂的“縣官不如現管”,而且科舉出身的官員很多對實際事務操作不行,必須得依靠專業能力強的吏。

比如,曾國藩剿滅太平軍之後,在戶部報銷軍費的時候,就遭到吏員的勒索,久久無法報銷。還是後來,找了很多關係說情,花了8萬兩銀子才報銷掉。

武松的這個都頭也是“吏”的範疇,主要就是衙役的頭兒,掌管捕盜等事務。相當於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但要比現在的公安局局長職責範偉廣,權力大。

西門慶害怕武松這是當然的。

1.首先,武松作為縣公安局局長,管理的就是刑事治安。西門慶當時只是一箇中藥鋪的掌櫃,雖然也是街頭一霸且交接官府。可是,武松手裡的權力是所謂的“合法傷害權”。武松如果想要收拾西門慶的話,不需要動刀動槍,只要暗地裡給他找點麻煩,西門慶就受不了了。

比如,給西門家的藥鋪放點毒藥、門口放個餓殍、查扣西門家的貨物等,這些小動作不一定會打死西門慶。但是,每次西門慶都需要花錢疏通關係,長期以往,那就是個無底洞。而且,還會影響西門家的生意。沒了錢,西門慶什麼都不是。

2.其次,武松除了是陽穀縣都頭這個公開身份,他還是江湖中人。

水滸中的世界,江湖中人都是殺人越貨、無法無天的人。西門慶一直在混社會,對武松的名聲不會不知道。何況,武松赤手打死猛虎,天下皆知。西門慶是知道武松是什麼樣的人的。

論單打獨鬥,西門慶無論如何是打不過武松的。

何況,西門慶和武松的嫂子通姦,殺死了武松的哥哥。這在古代倫理上是奇恥大辱,是被天下人所不恥的。西門慶只是一個地方惡霸,欺負欺負老百姓、打壓打壓同行行。得罪了武松,即使能辦的了武松。可武松還會有江湖上的朋友,也會找西門慶算賬的。西門慶不得不顧慮這些。


故紙匯


武松這個陽穀縣都頭的官職雖然不大,但是我有真本事,而且大小都是官,專治各種不服。那麼陽穀縣都頭的官職到底有多大呢?

陽穀縣都頭,實際上一個捕快。都頭這個官職猛然一聽,還以為是個軍職,但是陽穀縣是一個縣級單位,而武松隸屬於陽穀縣縣衙,跟禁軍沒有半毛錢關係。縣衙的都頭負責抓捕盜賊,是直接聽命於縣官的縣衙內治安力量的負責人,相當於現在縣刑警大隊隊長,在陽穀縣的地位也不低。

作為惡霸的西門慶之所以怕武松,有兩點原因。一是民怕官,在中國古代,百姓都怕當官,即使西門慶是個大財主,依然還是害怕武松這個都頭的;二是除了官職外,西門慶更怕的是武松打虎的本領。

如果武松不是為了替哥哥報仇,殺了西門慶和潘金蓮這對姦夫淫婦的話,武松憑著這都頭的官職也會活得很滋潤的。但武松就是武松,一個小小的都頭怎麼能夠限制他浪蕩江湖的步伐,武松血濺鴛鴦樓,殺死西門慶,霸氣地寫下了:殺人者,打虎武松也!武松也就此開始了自己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密探零零發


看了眾多的回答,覺得仍有必要再講講這個問題,我有更靠譜的答案。



一,武松這個“都頭”到底是個什麼官?

我們都知道,水滸中除了武松外,雷橫、朱仝等人也當過縣裡的都頭,後世有人說這職務相當於今天的“刑警隊長”之類,其實不然。

在宋朝,“都”是一個軍事單位,在縣一級根本沒有“都”這一設置。準確地講,“都頭”是禁軍中的軍官名稱,有“都頭、副都頭”之設,其職位僅次於指揮使。

而在縣裡,負責抓捕罪犯的叫作“衙役”,衙役編制只有十幾個人,通常分為兩個班,每個班的負責人叫“班頭”。也就是說,從嚴格意義上講,宋代縣裡根本就沒有“都頭”這個職務。

那麼,水滸中怎麼會有“武都頭”這一稱呼呢?

這是因為,當時人借用了禁軍中“都頭”這一詞,以表示對縣裡衙役的尊敬。所以,縣裡所有的衙役都可以被稱作為“都頭”,也就是說,“都頭”是縣役的統稱。從這個層面來講,武松只是縣裡一個普通的衙役,並不是什麼所謂的“刑警隊長”之類。

此外,小說中提到武松是個“步兵都頭”。在當時,國家正規軍僅有步兵和騎兵兩類,前面也提到,宋朝縣一級根本沒有“都”這一設置,因此武松這個“步兵都頭”一職更是空穴來風,成為一個難解之謎了。


二,西門慶為什麼怕武松?

首先,西門慶並非權貴之人,他只是陽穀縣一個破落戶財主。常言道:“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西門慶和潘金蓮的事,本來就是見不得人的勾當,稍微有點風吹草動,膽戰心驚也在所難免。比如武大捉姦一段,一個“三寸丁谷樹皮”就把西門慶嚇得躲在床下不知所措,多虧潘金蓮提醒,他才爬起來一腳踢中武大心窩。

其次,西門慶真正懼怕的是武松的威力。武松之所以能在陽穀縣落腳,就是因為他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一壯舉,縱觀整部水滸,也無人能出其右。武松打虎的故事婦孺皆知,西門慶更是清楚,自己面對的是這樣一個狂人,而自己卻遠遠不是一隻猛虎,所以他從骨子裡怕武松,其實江湖上的人都怕這個“武瘋子”。

簡而言之,西門慶不是怕武松這個“官”,而是怕武松這個“人”。他真正怕的是:自古邪不壓正,歷來天不藏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