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有多强?看看戚家军的最后一战有多悲壮

历史上,戚家军的最后一次露面,是在天启元年(1621年),在辽东沈阳的浑河南岸。

萨尔浒大战结束后,后金攻占沈阳。

原定计划增援沈阳的三支明军得知消息后,仍然执着地向着沈阳开进。

这支明军包括川军与浙军,其中川军7000人、浙兵3000人,合计人数不到万人,几乎都是步兵。

另外有奉集堡、虎皮驿的三万辽东明军也奉命增援。

而当时后金军队人数估计达到8万。

明军远道而来,而后金在沈阳城以逸代劳。

后金军队还有装备优势:还能用沈阳城上的大炮居高临下射击明军。

虽然结局早已注定,但明军仍然不畏强敌,让占据了一切优势的八旗付出了“死伤亦相当”的代价。


戚家军有多强?看看戚家军的最后一战有多悲壮


7000川军由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率领,因所用长矛皆以白木为杆,因号“白杆兵”。

“白杆兵”过河向沈阳而来,后金军队马上报告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马上调战斗力颇为强悍的正白旗对其进攻,想趁着这支明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歼灭。

然而正白旗一连数次冲锋都被击退,八旗将士被白杆川兵的长枪戳的人仰马翻,并且一旦落马,川兵便拔出腰刀一阵乱砍,这些女真人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打法的明军,很快正白旗就败下阵来。

努尔哈赤立刻又派出了他亲自掌握的正黄旗,但很快又遭到了正白旗同样的败绩,两轮攻击竟使后金军伤亡了两千多人。打沈阳城也没伤亡这么大,八旗军上下震惊。

但身经百战,并经受过严酷训练的八旗军并没有气馁,接二连三的发动进攻,双方激战多时,却仍然难分胜负。

川兵的阵地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反观此时八旗军士气低迷,军心不稳。

就在满清兵要崩溃,努尔哈赤一筹莫展的时候,汉奸李永芳禀报说,他已经用重金收买了几名被俘的沈阳城明军的炮手,从沈阳城头发炮,完全可以覆盖整个白杆兵的阵地。

努尔哈赤看到了希望,命令后金军再次冲锋。

此时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亲自解开捆绑,人赏千金,用来攻击川军,发炮无不立碎者。

经过激烈交锋,川军坚固的阵势难以抵挡沈阳城内的大炮轰击,川军终于在饥饿疲劳与大炮的双重打击下,大部被歼灭。

残军退回浑河南岸,入浙军大营,继续坚持作战。


戚家军有多强?看看戚家军的最后一战有多悲壮

此时,戚家军也在与后金军队处于恶战之中。

3000浙军由总兵童仲揆和戚继光的同族宗亲——副将戚金率领。

努尔哈赤命令后金军队不惜一切代价,轮番向浙军大营发动饱和进攻,在两轮近乎自杀式冲锋的攻击下,戚家军阵地被攻破。

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一场恶战,戚家军结成鸳鸯阵对抗八旗骑兵,一向势不可挡的八旗军在戚家军的阵势面前丝毫不占优势,反而被打的纷纷败退,九名八旗战将战死。

两轮进攻之后,后金兵坠马伤亡者达三千多人。

这可是骑兵打步兵,而且还是在骑兵占有优势的平原作战,可见戚家军的战斗力有多么凶猛。

戚家军终因连续两天的急行军、寡不敌众、加上激烈战斗造成体力不支,因而不断倒下,年近七旬的老将陈策在斩杀了十几个敌人后,也倒在了血泊里。

此时,总兵童仲揆想趁乱撤离战场,副将戚金一把拉住他的马大喝:

"大丈夫报国就在今日!”

童仲揆立刻和戚金一起又转身杀入战场。

傍晚,仅存的几十名戚家军战士将戚金和童仲揆围在当中,他们的鸳鸯阵依然不乱,暮色中,后金兵四面团团围定。

此时的后金兵内心是惧怕的,深深地被这支明军的战斗力所震撼,他们已经失去了引以为傲的近战肉搏的勇气,不敢再和戚家军短兵相接。最后,他们万箭齐发。

戚家军最终除极少官兵幸免回外,主将童仲癸、副将戚金、将领袁见龙、邓起龙、张名世、张大斗等大小将校共120多人全部义无反顾、悲壮殉国。他们用鲜血浸染了戚家军的军旗。

至此,戚家军这只千里赴援辽东的明军最精锐的部队全军覆灭。


戚家军有多强?看看戚家军的最后一战有多悲壮

在战斗打的难舍难分之时,另一路援兵,也就是袁应泰、李秉诚、朱万良率领的三万明朝辽东军已经进至白塔铺,这里离浑河战场仅有不到二十里,对于骑兵来讲,这二十里不算什么,浙军急派人求援。

可这些本地的辽东军阀,却在击败二百八十名八旗军的侦察骑兵后就不再进兵了。

右翼的皇太极利用这个机会,迅速抽调军队,主动进攻辽东军。

如果袁应泰、李秉诚、朱万良部的明军敢于攻击后金军队,就算不前进也能让皇太极分兵,至少能减轻戚家军的压力,但是这支辽东军刚和八旗军交手就即行溃退,沿途被皇太极一路追杀,伤亡三千多人。

要知道皇太极的目的只是为了阻挡辽东军,他也没想到辽东军这么不禁打。此时皇太极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可以全力以赴进攻浙兵了,在他眼里,那三万辽东军不值一提。

此后,辽东军竟以后金强大、派兵也扭转不了战局为借口,拒不支援戚家军。

浑河之战,是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戚家军在此战中前赴后继、奋勇杀敌,为国家和民族抛洒了最后一滴血。

让我们后人向汉家的铁血军团——戚家军致敬!

让我们再唱一次戚家军的军歌: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