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价之治蜀也修学养士轻备以宽民力,薄征以通商贾。”

在农业十分发展较快的古代,以农耕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和以草原文化为代表的游牧民族之间时常爆发各种战争。人们为了争夺更多的领土,开始了频繁而又激烈的战争,而作为“天府之国”的巴蜀地区,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争相抢夺的地区,而这同时也是宋朝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实力比拼,尤其是宋蒙战争,其军事比拼更是一大亮点,而巴蜀地区的“八柱”便是这场战争的产物,更是一道强有力的防御线。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严峻的抗蒙形势,外加巴蜀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抗敌经验,“八柱”的建造成为当务之急

大约从13世纪开始,以蒙古族为首的少数名族开始崛起,这些强有力的北方少数民族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先后打败了西辽、西夏。在《宋史》中曾经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了蒙古族当时的实力和侵略的野心: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朝廷所虑者,非金人,乃鞭挞也。方兴之势,精锐无敌,岂不可豫为备。”

当时宋朝政权本想灭了蒙古势力,以巩固边防的稳定,但是没想到,曾经宋朝政权十分得力的助手金国也遭到了蒙古国的攻击。金国的实力逐渐衰落,在对抗蒙古族时并不能给予宋朝政权很好的军事支持,再加上当时宋朝统治者即使想和蒙古族谈和,但由于交流困难,直接导致了宋蒙双方矛盾的加剧,抗蒙形势刻不容缓。

同时,自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以后,蜀汉因为益州而割据一方,而因占据巴蜀之地而称帝的例子也十分多,这使得许多人对四川很看重。

在当时,不少宋人都认为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之时可以依靠四川的山川之险。在《宋史》中对当时四川优越的地理位置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川之山川,最为险艰,所谓车不得方轨,马不得成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可见当时作为“天府之国”的巴蜀之地在国家军事斗争中的地位有多高。优越地理位置,使得宋人在面对外敌入侵之时,可以利用巴蜀险恶的地理环境,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也可以利用外敌对地理情况不清楚的优势,进行有效的攻击。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所以,面对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统治者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将“八柱”修筑于此。

不仅如此,巴蜀之地自古以来就有结寨自保的传统。由于巴蜀之地常年是兵家必争之地,使得当地人养成了主动保护自身生命财产的习惯,他们喜欢修筑一种建筑——坞堡,并且善于总结各种各样的作战经验。在《宋会要辑稿》中记载:

“四川白讨荡晏州,并绵、茂作过著部后,开斥疆土,建置城寨,接连蕃界,全籍士兵,以备战守。”

修建抵御外敌入侵的“八柱”只是一种客观措施,如果再加上有经验之人的有效抵御,那么抵御外敌入侵的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于是乎,在结合了这么多优越条件的基础之上,八柱就被统治者定与修筑在巴蜀之地。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巴蜀城堡“八柱”的修建主要依托三大方向:军事防御性能、百姓意愿、官员设计

在今天流传下来的许多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八柱”的修筑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八柱”逐渐形成。大致可以分为:淳祐三年前,淳祐三年至五年,淳祐九年,宝祐二年至三年,景定四年至五年。

在这些年份中,统治者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当时抗蒙形势的发展,分别修建了“八柱”,这“八柱”位于八个不同的地域,即苦竹隘,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钓鱼城,云顶城,得汉城,白帝城。

当时为了修筑“八柱”,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提出了许多意见。最后,再结合了许多人的意见以后,才修建成我们今天依然可以看见的“八柱”。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在流传下来的史料文献中,当时主持“八柱”修建的人员以四川当地的官员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当地的地理情况比较熟悉,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知道如何设计“八柱”,从而达到最好的防御效果。

不仅如此,这些以巴蜀当地为首的主持修建工作的官员,在注重“八柱”修建的规模之时,也非常看中“八柱”中所体现的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建设,希望借此来稳定军心和民心,为长期的作战做好准备。

因此,在本质上可以说,“八柱”不仅仅是一群军事防御系统,同时也是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凝聚力量抵抗外敌入侵的一个根本之策。只有从精神上稳定老百姓的思想,营造一个良好的军事氛围,众多将士们才愿意为国捐躯,主动参与到战争中去,在沙场上拼死搏斗。

从耗费的物资情况上来看,为了修建这“八柱”,统治者确实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因为“八柱”修建在不同的地方,而每个地区的地理情况并不一样,主持修建工作的官员必须根据当地实际的情况,以及老百姓的意愿,进行合理的设计。如果设计不当,很可能会起不到想要的防御效果,如果不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又很有可能会侵犯老百姓原本有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去很大的麻烦。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所以,这“八柱”的修建,从淳祐年前就开始,一直到景定年才结束。而“八柱”建成以后,确确实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宋会要辑稿》中就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了“八柱”的重要性:

蜀既富实,乃罢京湖之饷:边关无势,又抓东网之戍白家庆以来,蜀闲来有能及之者。”

从这简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八柱”在抵御外敌入侵之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在同时代其他防御性建筑当中,“八柱”可以位居首位。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巴蜀城堡的“八柱”是宋蒙战争的产物,有效抵御外敌入侵,弘扬了宋王朝的权威

自“八柱”修建以后,在频繁的宋蒙战争之中,宋王朝不再处于被动的一方,在战争中逐渐占据了上风,在此后的多场战争中,都是以宋王朝的胜利为结局,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打击了蒙古族的气焰,鼓舞了宋朝军队。

与此同时,在取得战争胜利的时候,也为宋王朝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因为有了“八柱”的存在,蒙古族势力很难直接进军中原地区,而在面对蒙古族入侵之时,宋朝军队也能够巧妙地利用“八柱”的优势,对其进行有力的回击,这直接使得蒙古族不敢随意来犯。

边防战争减少了,百姓的担忧也减少了,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劳动生产当中去,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这也就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重农抑商”的古代,统治者鼓励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巩固自己的统治,只有作为国之根本的农业发展好了,其他的产业才会有机会发展。

巴蜀城堡“八柱”:抵御外敌入侵,稳定宋政权的重要基石

农业在发展的同时,经济水平也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统治者也愿意采取更加开明的政治措施,各种文化交相呼应,百姓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各种可供百姓娱乐的活动也随之产生,而当时,瓦舍就是老百姓最常去的娱乐场所之一,极大地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

不仅如此,在震慑了蒙古族的势力时,也给边防地区带去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只有边防地区稳定了,国家的政权才能稳定,皇权才会得到巩固。

总的来说,在宋蒙战争中,于巴蜀之地修建的“八柱”无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方面有效的抵御了外敌入侵,另一方面也树立宋王朝的权威。同时,“八柱”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宋朝,除了宋朝,在后来的朝代中,“八柱”在抵御外敌入侵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宋王朝留给后世的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

“八柱”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宗教信仰,也对后来的朝代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灿烂辉煌的一幅画卷。在今天,我们不仅仅可以去品味“八柱”中所蕴含的军事意味,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文物来欣赏,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宋史》

《宋会要辑稿》

《宋儒学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