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魂街》的歷史中,降將於禁為何被塑造成誓死守護的守護靈?

滿臉絡腮鬍的小怪獸


在《三國演義》中,于禁為曹操效力了30年,卻在水淹七軍之後先降了關羽、又降了東吳,簡直是“晚節不保”。而在《鎮魂街》中,漫畫裡的于禁是男主角曹焱兵的第一個守護靈,併為了男主角而身負重傷,並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解開十殿閻羅的封印,釋放了剩下的七個守護靈;

  動畫裡于禁更是在主角兩兄弟最危難時候出現的,一句“末將於禁,願為曹家赴湯蹈火”更是引爆淚點,這一句臺詞的彈幕刷爆了屏幕。但為什麼在《鎮魂街》中於禁是這樣忠心耿耿的形象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大的反差?是否在歷史上,于禁投降有什麼隱情?

  想于禁隨曹操爭霸天下三十餘年,為人寬厚且有恩威,被稱為軍中長者,為人富有謀略且行事果斷,人生唯一的汙點就是在樊城之戰被關羽所擒,之後投降。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攻樊城,龐德大罵關羽而寧死不降,逐為關羽處斬。曹操得知後,哀嘆良久,說:“于禁跟從我三十年,怎麼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後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孫權遣于禁回魏國。于禁回魏後,卻遭受其他人的嘲笑。

  當時于禁的鬍鬚和頭髮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對於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不久得病死去,諡號厲侯。其實當於禁投降後,看到龐德大罵關羽時,就已經羞愧不以了吧。于禁留吳國期間,被一官員辱罵,他還贊其忠義。所以當祭拜曹操,看到所畫之圖時,他終於羞愧難當,最終抑鬱而死。

  臨死時,于禁想的定是——倘若再有一次機會,定誓死為曹家赴湯蹈火。沒能像龐德一樣,為大魏戰死沙場,這是他生命最後的遺憾了。所以在《鎮魂街》中,導演給了于禁一次機會,所以到最後,他選擇用生命來作祭奠,打開十閻羅剎的封印。記得他說的那句話:“罪將於禁,恭迎我大魏守護之力”。他用了“罪將”。自己終究是罪人,投降給敵軍,辜負了曹家。

  也有一種說法是:首先,這場仗于禁並不想打,是被逼著掛帥南征的。而關羽水淹七軍又確實打的漂亮,彼時之境地,效仿關羽放下尊嚴,留得有用之身,待時遷事易再圖大計不才是一個成熟軍事家、政治家的正確選擇嗎?

  然而,可悲的是,上天並沒有給於將軍這個機會,關羽被東吳砍了頭,于禁作為俘虜直接被轉接到了江東,一直都沒等到機會自證清白。所以《鎮魂街》中,導演給了于禁一次機會。你覺得呢?

  最後再刷一句:“末將於禁,願為曹家世代赴湯蹈火!”


大雄的移動城堡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樊城之戰,這一戰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水淹七軍,關羽水淹七軍,包圍之後龐德不降而死,而於禁則投降蜀漢。


曹操得知之後還說:“文則與我三十載,臨危卻反不如令明”。再之後東吳這邊又擒了關羽,于禁又成了東吳的降將,東吳諸將也看不起于禁,畢竟有龐德這個不屈而死的人做比較。

再之後就是曹丕稱帝,孫權稱臣,既然是臣子了就把于禁送回去了,昔日同僚們現在卻盡是嘲笑,曹丕還讓于禁去守陵,同時讓人畫出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的畫,這幅畫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于禁羞愧而死。

其實樊城之戰,其他將軍也都不想來,關羽那個時候戰力應該是巔峰時期了,曹操指名于禁來的,帶來都是于禁手下的老兄弟們啊!于禁再不降,這些將士不過白白送死而已,沒想到卻讓自己背了罵名,並因此而死。

爾我認為作者也很清楚這些歷史,在漫畫中而把于禁描繪忠貞



路人君影視


《鎮魂街》裡的于禁是男主角曹焱兵的第一個守護靈,感情深厚,往往在曹焱兵兄弟倆最危險無助的時候出現,多次為了男主角而身負重傷。于禁更是用一句“末將於禁,願為曹家赴湯蹈火”的誓言引爆淚點,讓人肅然起敬。


單單從《鎮魂街》中來講,于禁是個對曹家兄弟非常忠誠的守護靈,從幼時最危難時出現與陪伴,就像歷史上于禁在曹操開疆擴土時期的就跟隨著他而且治軍英勇一樣;而我們人本來就是感性的動物,往往雪中送炭最珍貴,越是弱小,別人幫助你越是刻苦銘心。

最後于禁還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解開十殿閻羅的封印,釋放了剩下的七個守護靈;這樣的操作怎能不讓人感動!



所以我認為,把于禁塑造成誓死守護的守護靈,是為了在最合適的地方、用最合適最有衝突的人,來表達最昂揚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