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街》的历史中,降将于禁为何被塑造成誓死守护的守护灵?

满脸络腮胡的小怪兽


在《三国演义》中,于禁为曹操效力了30年,却在水淹七军之后先降了关羽、又降了东吴,简直是“晚节不保”。而在《镇魂街》中,漫画里的于禁是男主角曹焱兵的第一个守护灵,并为了男主角而身负重伤,并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解开十殿阎罗的封印,释放了剩下的七个守护灵;

  动画里于禁更是在主角两兄弟最危难时候出现的,一句“末将于禁,愿为曹家赴汤蹈火”更是引爆泪点,这一句台词的弹幕刷爆了屏幕。但为什么在《镇魂街》中于禁是这样忠心耿耿的形象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反差?是否在历史上,于禁投降有什么隐情?

  想于禁随曹操争霸天下三十余年,为人宽厚且有恩威,被称为军中长者,为人富有谋略且行事果断,人生唯一的污点就是在樊城之战被关羽所擒,之后投降。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樊城,庞德大骂关羽而宁死不降,逐为关羽处斩。曹操得知后,哀叹良久,说:“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后曹丕即位,孙权称臣。黄初二年,孙权遣于禁回魏国。于禁回魏后,却遭受其他人的嘲笑。

  当时于禁的胡须和头发都雪白了,脸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对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为安远将军。于禁拜谒曹操的陵墓时,曹丕却命人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之状,于禁见到后,便因为觉得丢脸而羞愧,不久得病死去,谥号厉侯。其实当于禁投降后,看到庞德大骂关羽时,就已经羞愧不以了吧。于禁留吴国期间,被一官员辱骂,他还赞其忠义。所以当祭拜曹操,看到所画之图时,他终于羞愧难当,最终抑郁而死。

  临死时,于禁想的定是——倘若再有一次机会,定誓死为曹家赴汤蹈火。没能像庞德一样,为大魏战死沙场,这是他生命最后的遗憾了。所以在《镇魂街》中,导演给了于禁一次机会,所以到最后,他选择用生命来作祭奠,打开十阎罗刹的封印。记得他说的那句话:“罪将于禁,恭迎我大魏守护之力”。他用了“罪将”。自己终究是罪人,投降给敌军,辜负了曹家。

  也有一种说法是:首先,这场仗于禁并不想打,是被逼着挂帅南征的。而关羽水淹七军又确实打的漂亮,彼时之境地,效仿关羽放下尊严,留得有用之身,待时迁事易再图大计不才是一个成熟军事家、政治家的正确选择吗?

  然而,可悲的是,上天并没有给于将军这个机会,关羽被东吴砍了头,于禁作为俘虏直接被转接到了江东,一直都没等到机会自证清白。所以《镇魂街》中,导演给了于禁一次机会。你觉得呢?

  最后再刷一句:“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大雄的移动城堡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樊城之战,这一战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水淹七军,关羽水淹七军,包围之后庞德不降而死,而于禁则投降蜀汉。


曹操得知之后还说:“文则与我三十载,临危却反不如令明”。再之后东吴这边又擒了关羽,于禁又成了东吴的降将,东吴诸将也看不起于禁,毕竟有庞德这个不屈而死的人做比较。

再之后就是曹丕称帝,孙权称臣,既然是臣子了就把于禁送回去了,昔日同僚们现在却尽是嘲笑,曹丕还让于禁去守陵,同时让人画出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画,这幅画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于禁羞愧而死。

其实樊城之战,其他将军也都不想来,关羽那个时候战力应该是巅峰时期了,曹操指名于禁来的,带来都是于禁手下的老兄弟们啊!于禁再不降,这些将士不过白白送死而已,没想到却让自己背了骂名,并因此而死。

尔我认为作者也很清楚这些历史,在漫画中而把于禁描绘忠贞



路人君影视


《镇魂街》里的于禁是男主角曹焱兵的第一个守护灵,感情深厚,往往在曹焱兵兄弟俩最危险无助的时候出现,多次为了男主角而身负重伤。于禁更是用一句“末将于禁,愿为曹家赴汤蹈火”的誓言引爆泪点,让人肃然起敬。


单单从《镇魂街》中来讲,于禁是个对曹家兄弟非常忠诚的守护灵,从幼时最危难时出现与陪伴,就像历史上于禁在曹操开疆扩土时期的就跟随着他而且治军英勇一样;而我们人本来就是感性的动物,往往雪中送炭最珍贵,越是弱小,别人帮助你越是刻苦铭心。

最后于禁还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解开十殿阎罗的封印,释放了剩下的七个守护灵;这样的操作怎能不让人感动!



所以我认为,把于禁塑造成誓死守护的守护灵,是为了在最合适的地方、用最合适最有冲突的人,来表达最昂扬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