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老师和接送校车的老师都评上高级了,而一线教师没有评上,你怎么看?

用户3933248822300


后勤老师和接送校车的老师评上高级了,一线教师没评上。这说明了职称评定的公正。只要你够高级教师资格了,就是干后勤,接送学生,该高级也必须是高级。你资格不够,即使你在一线,你再苦再累,该不高级也绝不高级。这就是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因为你一线上课,你就高级,这玷污了政策的公正!奉劝一线的老师,别再低头教书,要抬头看标杆。人家虽然干后勤,接送学生,人家背后的奋斗,你可知道!考核了,要弄个优,你不活动活动,行吗?荣誉称号,谁不喜欢,你不意思意思,行吗?课题,不是谁都能弄到的,你不通融通融,行吗?就是干个后勤,接送学生,这样的美差,不表示表示,行吗?遇到问题,别总是怨天尤人,事在人为,你懂不?如果懂了,就赶紧转变。如果不懂,你活该在一线而评不上高级。话虽糙点,但理不糙!


111平和111


我目前是机构里的教师,因为自己想一心扑在教学上,加上自己心高气傲,不愿意和家长谈钱,总感觉家长辛苦挣钱不容易。所以很多时候靠上课拿工资,周六周天13小时在不停上课,每次看到那些大专或者没有文凭的卖课的销售赚了我几倍的工资,心理很不是滋味,我可以次次教师测评拿第一,我的工资却是比较低,所以我想去公办学校,然后好好教书,可是看到那么多说教师不好,甚至很多不理解教师的人,我其实多少有些难受,外加上现在孩子被宠得过分,怕管的过严和孩子冲突(例如收掉他们的手机,收了几次,一般能拿手机天天偷着玩的孩子性格不好)。是否继续走教师职业,一直坚持当时的初心,我有些难以决定,我需要生活,我需要房子,我也想要很纯粹的教育!


老人与海512


后勤老师和接送校车的老师都评上高级了,而一线教师还没评上。这种现象在各校应该都有。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第一:评审时间不同,要求不同。

我校的会计很早小高就评上了,但我校现在很多一线教师还没评上。什么原因呢?

会计比我年长几岁,那些年评职称要求都不严,也不需要公示,也不需要非得在一线上课(就算不上课,学校证明你上了就行),所以只要有几个证件,局里再找找人,基本都能评上。

那些年,我校会计,音乐老师,美术老师,后勤人员,只要够年限,基本都评上了。

时代不同,要求也不同,如果放到现在,他们估计都评不上。

第二:后勤人员和校车司机在学校都是老师,也都有资格参评。

当然,如果同龄的一线老师还没评上,这些人先评上了,那绝对是有大黑幕。

现在评职称,主要是看证书,不管你是干什么的,只要证书足够,都有资格参评。

大家也别小看后勤人员,这些人和领导的接触绝对比一般老师多,所以证书都不少,很多证书一般老师估计都没听说过。

如果该评职称了,这些人象征性的上几节课,等评上后,又去做后勤人员了。你说他能评上吗?当然可以了。

职称评审的不公正也在此,那些老老实实上课的,不会巴结领导,溜须拍马的想评职称,真的很难!

第三:职称让老师们不齿的地方也在此,能证明什么?

实际职称评审不公正的地方也在此。评上高级的并不是教学业绩最好的;也不是专业素质最好的;更不是教学能力最强的,那这个职称能证明什么?

每个单位看看,评上高级的有几个是让大家心服口服的。多少一线教师连机会都没有,有的快退休了还是小学一级,这难道就是职称公平的地方?这样的公平不要也罢。

别说后勤人员和校车司机了,乡中心学校的老师,教育局人员,他们谁上过一天课,但早早评上高级的也不少,也许你认为不公平,可人家证书多呀,课题优质课虽然不上课也比上课的多,你能怎么办?

希望国家尽快进行职称改革吧,别再让老师们寒心了。如果大部分一线老师都评不上,那这个职称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取消也罢!


人生如梦LLH


有人说:职称、绩效工资、县管校聘是压在教师头上的三座大山。还有人说:珍爱生命,远离职称!提起职称,很多教师都是满满地心酸泪呀!总之,一句话,职称成了教师心中的疼!

推行职称的初衷是为了合理地实行教师薪酬,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起初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到了后来,由于职称名额有限,加之,评审过程中的是是非非,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严重污染了教育的生态平衡,可以说,职称不但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成了教育的顽疾!

至于说后勤教师和接送校车的教师都评上高级职称,而一线教师却没有评上一事,我认为:这二者并不矛盾,如果后勤教师和接送校车的教师条件具备,评上高级也无可厚非,如果一线教师同样条件具备却没有评上,那就说明职称评审存在猫腻。如果后勤教师和接送校车的教师条件不具备却评上高级教师那就更是“游戏”了职称评定!对于职称评定,我申明自己的观点:

一、不受名额限制或提高名额分配

教师的职称评定应该参考公务员晋级办法,凡满一定的教龄或达到一定的年龄,只要能够圆满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可以直接晋升高级,不要故意设置名额,巧限名额,让同样条件具备的教师挤得头破血流,争得你死我活,这样下去,恶化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严重污染了教育生态,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二、评审过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评审细则制定一定要切合实际,一定要本着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与发展,不要制定“虚”的指数,不要让教师为评审而评审,为抢分而抢分,同样,评审应当做到二个坚决:坚决让条件具备的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坚决不让一个条件不具备的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这样才能确保职称评定的公正、公平性,同时,职称评定结果要公开,摆在桌面上,经得起检验,让所有教师心悦诚服。

三、适当倾斜一线教师

职称评定应该适当倾斜一线教师,为一线教师开绿灯,确保条件具备的一线教师尽早尽快地晋升高一级职称,甚至可以破格晋升高一级职称,以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不要让一线兢兢业业的教师职称原地踏步,有的甚至到了退休都没有评上高级职称,成了永远的遗憾!

结束语:希望上级有关部门慎重地对待教师的职称评定,使职称评定实现初衷。现在,一些地方已经采取了让广大教师拍手称快的职称评定办法:教龄满三十年,在偏僻的乡村学校连续任教十五年以上的教师可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教师的春天来了!


全民话教育10911


提这问题的人,不得好死!

你这问题纯粹是离间教师关系。用心险恶!因为教师能不能评上高级教师跟他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任何单位的工作都是多方面的,学校单位也是一样,总有教师干这干那。评职称没有工作管理要求,更没有后勤和一线要求,只要你有合格的学历,工作的年限,一级教师职称五年的任职的年限,以及任职期内年度考核合格以上的条件,都可以参评高级教师资格。所以,请小编不要不懂装懂,提出贻笑大方的问题,让人嗤笑。小心怨念缠身,得到报应。


用户1940444243476


这很常见,因为标准不一样。

某大学教师晋副教授,要求sci文章累积6分,出版国家规划教材,科研省2等奖前4位,项目资金20万…。机关晋副研究员,要求7篇省级论文,一本专著…。

没办法,政策是机关管理人员定的,他不可能弄那么高,自己达不到。

不光晋职称,绩效工资,年末考评,什么都是这样。


落花流水1237


后勤老师和接送校车的老师,有自知之明会处事,懂事;。前一线老师居功自傲以功臣自居,以为天上会掉馅饼砸她他们,知现在而今眼目下救灾扶贫有时都不精准。况一高级教师职称呢。


花非花梦里18


专家专家 高级教师这些职务之中 有水分的太多了!可叹可怕啊!


梦飞扬201149429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学校也不例外。在职称评审上,难免有的学校的有的教师不是靠在一线教学工作上多年打拼评上的,而是依靠别的手段评上了高级职称。就像后勤老师和接送校车的老师都评上高级了,而一线教师没有评上。

不过无论是后勤老师也好,一线老师也罢,谁评上了高级,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是要公平公正,让老师们心服口服,毫无怨言。

比如十多年前我所在的学校,高级职称的名额少,岗位少,不少50多岁的老教师可怜巴巴地等着评上高级职称退休。那时候谁也不争,谁也不抢,按年龄来。这样的推荐办法很少有人有异议,大家心服口服。后来打破了这一规矩,学校不再看年龄了,有高级职称的名额,按你发表的论文、考核优秀等等来积分,这样一来,就有了空子可钻。有的人写不了论文,每年却有好几篇论文发表。年度考核优秀、各种综合奖励热度陡增,成了抢手货。评奖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人家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拿回了奖状。

一所学校,在职称评审上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学校的校风就正,教风就浓,教学质量就相对较高。否则的话,大家心有怨言,工作上难免做样子,搞形式,懈怠苟且。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较为低下。


三尺讲台一路行吟


我觉得在学校干轻松的活,都是校长身边的人,工作越辛苦的老师,反而不是校长最喜欢的,有人问为什么要校长喜欢,因为评选高级校长说了算,当然希望我觉得的,只是我觉得不是真实存在。大家还要吃饭,挑战权利一般都受挤兑,没什么人敢说实话,这问题也解决不了,遇到的领导好不好看运气。谁都无法改变一个人的本性,跟教育,和素质没关系。

还有一种可能,后勤老师也有做人,做事都挺好,能力不差,评个高级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每个人都有机会,不要歧视任何人。普通的工作一样需要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