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春,應該吃什麼?做什麼?

用戶6722776894288


立春,肯蘿蔔,吃春餅,是象徵一年四季的生髮之時。從今天開始,萬物復甦。大地在將來三個月,柳綠花紅。春水潺潺。。。


煊鈺姐姐


立春:門鼻兒上的一抹紅

立春,在冀南的農村是個隆重的節日,當然也有很多習俗,譬如系紅布條、吃小鏊煎餅等。

系紅布條不知是什麼時候傳下來的習俗。媽媽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系紅布條,只說她小時候,她的奶奶就讓她們系,所以她也給我們系。

在立春這天早上,家家戶戶大大小小的門鼻兒上要繫個紅布條,小孩兒的扣眼上也要繫個紅布條。講究些的人家,秋天院子裡結的葫蘆曬乾了,這時候也在葫蘆腰上繫個紅布條。在農村,紅布條不難找。村裡的孩子小時候,基本上都是紅棉襖、綠棉褲的裝扮。棉襖棉褲這些針線活又都是媽媽、奶奶、姥姥們自己縫製,所以家家基本上都有剩餘的紅布頭。

立春的早上,媽媽會把紅布扯成一條一條的,讓我們去系在門鼻兒上,再往我們釦眼兒上系一個。於是我們家大大小小的門鼻兒上都飄揚著一抹紅色,當時家家戶戶門鼻兒基本都是鐵匠鋪打製的,常年日曬雨淋鏽跡斑斑的都成了深褐色,但配上紅布條,那就很是好看了。

印象中立春那天多是春節過後,寒假期間,天氣都很和暖,正所謂“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村裡的小孩兒們就會到村頭的空地或者誰家的麥地裡三三兩兩成群結隊的玩遊戲,跑圈兒、打沙包等等。大家都穿著過年時新買的衣服,五顏六色的,釦眼兒上都繫著紅布條,瘋跑起來,紅布條也隨著春風忽閃忽閃的飄揚,就像迎風飄揚的小旗子,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阿K說文解字


立春,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即太陽到達黃經315°時。

立春是漢族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那麼,在這麼重要的節日裡,各地的人們都吃什麼呢?

蘿蔔

立春的時候有吃蘿蔔的傳統,蘿蔔是一般人群皆可食用,而且價錢便宜的食物,可以切絲、切塊、切段食用,蘿蔔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水分、膳食纖維、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立春節氣的時候吃蘿蔔應節又滋養。

春餅

所謂春餅,又叫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燻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燻肘子、醬肘子、醬口條、燻雞、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捲進春餅裡吃。

春盤

自唐朝起,民間還普遍流傳有吃春盤的立春食俗。“立春日,都人做春餅、生菜,號‘春盤’。吃春盤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春盤的內容已發生了更大的改變,變為主要以青韭、豆芽、香芹等新春時令菜為主,外加肉絲、豆腐絲等合炒成盤,也可酌加海參、香菇、雞絲等原料,因人而異,隨意搭配。

春捲

吃春餅是中國民間立春飲食風俗之一。在一些地區立春有吃春餅的習俗,東北,北京一帶春餅口味最為可口,相傳春餅作為潮州傳統名小食,是由潮州古代民間小食演變過來的有待考證。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

最早,春餅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成為“春盤”。宋《歲時廣記》引唐《四時寶鏡》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從宋到明清,吃春餅之風日盛,且有了皇帝在立春向百官賞賜春盤春餅的記載。明《燕都遊覽志》載:“凡立春日,(皇帝)於午門賜百官春餅。”到清代,伴春餅而食的菜餡更為豐富。現在,人們備上小菜或各式炒菜,吃春餅時隨意夾入餅內。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

煨春

主要在溫州等南方地區流行,可以代表清代南方的立春節飲食特色。

所謂煨春,就是燒食春茶。起初,人們是將朱欒切碎,摻上白豆或黑豆,同茶一起加水煮食。後來,改用紅豆、紅棗、柑桔、桂花、紅糖與茶一同入水煮。這就是春茶。這種茶專供立春節食用,當地人稱之為煨春。煨春時,還要同時吃一些糕、例之類的茶點。屆時,往往還要先敬家中六神祖先,然後全家人再盡情分享。煨春的益處,據說可以明目益智,還有大吉大利及富貴榮華的寓意。所以,煨春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

炒和菜

有了春餅,自然少不了和菜。所謂和菜就是用時令蔬菜,如韭黃、豆芽、香乾等切成的絲,或拌或炒。拌的話就將豆芽菜用水焯熟,乾粉絲煮好,用澱粉、醋、醬油勾成汁,用汁拌菜絲便成。若要炒著吃,就把肉絲、蛋皮絲、綠豆芽、豆腐乾絲、粉絲、菠菜或是韭菜一同放入鍋中炒熟。講究的可加海參絲、肚絲、香菇絲、火腿絲,這樣就更好吃,也更營養。


遊通天下


今天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年之計在於春,從立春開始,萬物生髮,冰雪消融,大地復甦。農人開始進入春耕繁忙的季節,其他領域的工作者,也時不我待地開始實施一年的計劃目標。

同時,早春時節,春寒料峭,氣候多變,常常會出現倒春寒,也是最容易倒致疾病多發,所以人們在這個節氣就發明了很多能驅寒避邪的食物,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

今年的庚子之春,又分外特殊,首先面對依然嚴峻的病毒疫情,我們共同祈禱春天到來之後,能夠早日驅散病魔,還給人們平安正常的生活。

立春應該吃什麼

關於立春的吃食,依據地域文化、民風民俗的不同而大相同,但無論吃什麼,寓意都大致相同,無異於驅災避害,祈求平安。在我國不少省份,都有“咬春”的說法,魯西南這邊的咬春是吃辣蘿蔔,意思是藉助蘿蔔的辛辣驅散春困,打起精神開始一年的工作和生活。

還有很多地方在立春這天要吃“春餅卷和菜”,春餅是用開水燙好面,揉成麵糰再分成小塊擀成厚薄均勻的小餅,上鍋蒸熟,和菜是指當下的時令蔬菜,最好是帶點辛辣的,如小蔥、蒜苗、韭黃等五辛菜,再配以豆芽、豆腐絲等以增加口感。

所謂約定俗成,習俗也會隨著社會發展而改變。現如今,魯西南這邊已很少有人做春餅了,人們大多用當地美食菜煎餅代替了春餅卷和菜。還有就是吃餃子和麵條,所謂“迎春餃子打春面”(這裡民間常把立春叫做“打春”或“開春”)。

立春習俗都做什麼

首先是在立春前一天的迎春活動,也就是說要把春神(傳說中的句芒神)迎接過來,迎來春神之後會搭起一個棚子,在棚內東邊請置芒神,西邊請置用稻草或塑料製作的彩色春牛,在牛肚子裡塞滿五穀,然後男男女女爭相鞭打春牛,直至打成碎片,五穀橫流,人們才放下鞭子,爭搶五穀放進自家糧倉,預示今年五穀豐登。


還有就是在魯西和魯北地區,為祈願孩子能平安健康成長,立春今天,長輩們會為孩子縫製春公雞,並在春公雞的嘴上叼上與孩子歲數相同的黃豆粒,也就是說自家孩子今年幾歲就串上幾粒黃豆,寓意為讓雞吃豆,可吃掉麻疹、天花、牛痘等疾病,讓孩子茁壯。

在農村,農民從立春這天就開始下地幹活,翻翻田龔,看看小麥,為即將開始的春耕做準備,以迎接小麥的豐收,期待一年的好運從春天開始。


舍知堂


今日立春。從今天起,東風帶雨逐西風,大地陽和暖氣生。萬物蘇萌山水醒,農家歲首又謀耕。

立春應該吃什麼?因為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和各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飲食文化,確實沒有統一的答案。就山東濰坊地區來說,大多數人家會吃餃子和生菜。餃子寓意“角子”,是錢的像徵;而“生菜”,則是蔬菜的一種,寓意“生財”。

從立春的習俗來說,大致有四個說法:

一是迎春。立春,是春天的開始,也是除舊迎新的日子。

二是踏春。立春後草木初萌,萬物復甦。出門踏青,置身於大自然之中,或登山遠足,或漫步林蔭,與天共樂。

三是報春。古時候在立春的前一天,通常會讓兩名藝人頂冠綵帶,稱為“春使”,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

四是鞭春牛。“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因為“春困”會使人身體疲倦,此時應力戒暴躁,忌情緒憂鬱,保持心胸開闊,樂觀向上,活潑開朗的心態,無疑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的。

立春,春之伊始,萬物復甦,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開始。願東風解凍,冰雪消融;願春回大地,驅走疫情,送走瘟神;願巍巍華夏,生機勃勃;願每一個網友和國人,平安健康!


中華文化傳播人


“問東風、消息幾時來”

何時立春

今年正月十一立春,聽起來很晚,有些年份臘月就立春了。可每年立春的公曆日期,大致相同,總在2月4日、5日左右。因為廿四節氣,本來是根據太陽運行週期制定,屬於“陽曆”,和體現月亮運行週期的“陰曆”,自然有些偏差。古詩經常寫到這點。那兩句著名的唐詩:“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說的就是節前立春,因為春節算“新年”。還有宋代張栻《立春偶成》“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艾性夫《檢歷即事》“歲裡春為花早計,蟄前雷是雪先聲”,“律回歲晚”“歲裡春”,都是年前立春。

立春早,草木萌動早,春天也就早一些,詩人感覺彷彿賺到,喜孜孜的。如果趕在除夕或者春節,簡直就是“雙喜臨門”。秦觀《元日立春三絕其一》“此度春非草草回,美人休著剪刀催。直須殘臘十分盡,始共新年一併來”,表達的就是這種喜悅。所以立春一旦稍晚,詩人就會很著急。如葉夢得《八聲甘州·正月二日作,是歲閏正月,十四才立春》:“又新正過了,問東風、消息幾時來。笑春工多思,留連底事,猶未輕回。”詞裡情形和今年相似,也有閏月。

當然,立春晚些也不是沒好處,再下點雪,就更好了。南宋某年正月初四下雪,王十朋就耍賴說“未到立春猶臘月,忽成三白定豐年”。姜特立《立春前有雪》則說:“春前一寸雪,春後一犁金。萬里煙瘴息,九農和氣深。”

“梅花合讓柳條新”

立春物候

俗諺“春打六九頭”,又說“五九六九,河邊看柳”,換成詩人的語言,就是“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王鎡《立春》)。歐陽修《漁家傲》:“正月斗杓初轉勢。金刀剪綵功夫異。稱慶高堂歡幼稚。看柳意。偏從東面春風至。十四新蟾圓尚未。樓前乍看紅燈試。冰散綠池泉細細。魚欲戲。園林已是花天氣。”立春三候:一候東風解凍, 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這詞裡幾乎都寫到了。乾隆的詩久蒙惡評,但他有兩首《正月十二日幸圓明園》,寫於立春次日,“雪消麥隴青含潤,喜動茅簷望歲人”,“砌苔堤柳添顏色,都報韶光次第歸”,也還應景。

“蓼茸蒿筍試春盤”

立春吃什麼

立春咬春。如今北京的春餅,卷的大都是韭菜、豆芽、蔥絲、黃瓜、蘿蔔、胡蘿蔔幾樣。忍不住查了下,古人的立春節物“春盤”裡都有什麼菜。杜甫《立春》寫到“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前人註釋認為這裡的“青絲”就是韭菜。除了韭菜的綠,韭芽的“黃”,在一派裁



早上煙火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從立春交節當日一直到立夏前這段期間,都被稱為春天。

一、立春的風俗食物

立春時節有吃春餅、春盤、春捲、吃蘿蔔等風俗習慣,人們以吃這類食物來迎接立春時節的到來。

1,春餅:春餅是一種用蘿蔔、豆芽、豆子為主要餡料的捲餅。

2,春盤: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

3,春捲:古時又叫面蠶,又名春餅、薄餅,是漢族民間節日傳統食品。春捲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

4,蘿蔔:吃蘿蔔則是咬春的說法。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二、立春的習俗——打春牛  

“打春牛”,又稱為鞭春。民俗,流行於中國許多地區。“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解放前後又出現了“打春牛”的耕作戲,一人系犁,一人掌犁,邊耕邊舞,或遊於鄉間,或演出於舞臺,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嚮往和追求。




洛浦曉春


立春習俗

立春亦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這個節令與眾多節令一樣有眾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餅、春盤、咬蘿蔔之習俗等。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我國曆朝歷代的迎春儀式隆重而浩大。此時的立春已經超過了農曆24節氣只標示節令與氣候的功能,而是已經被當成一個節日了,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捲”、“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咬春是指立春日吃春盤、吃春餅、吃春捲、嚼蘿蔔之俗,一個“咬”字道出節令的眾多食俗。春盤春餅是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稱為春盤。

立春養生


龍叔帶你欣賞影視文化


一年之計在於春。

春天代表著希望,而立春是春天的開始。

所以無論我國南北方還是挺重視這個節氣的。

立春我國南北方,吃的東西也不一樣。

在我國北方,一般立春之日都有吃春餅的習慣,一般配著菜,卷著吃。

在我國南方,一般立春之日都有吃春捲的習俗,一般分為甜,鹹兩種口味。

另外還有吃蘿蔔,喝春酒的習俗。

立春之日也有咬春的習俗,也是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另外雖然立春代表春天到了,但是早晚溫差,衣服暫時不要減太多。

春捂有益健康。






向江南折過花


今日是立春了,宅在家裡的吃貨小夥伴們是不都在想今天有哪些特色的文化大餐呢?對於喜歡玩的朋友們肯定是想要做點有意義的事了,所以下面就帶小夥伴們一起穿梭歷史文化看看今日我們應該吃什麼做什麼吧。

吃嘛,大家今天吃飯的時候應該注意到了。是不是家裡都烙起了餅吃呢?今天家裡烙了油餅我還納悶呢,結果一說是立春我就明白了。不知道小夥伴家裡有沒有吃餅呢?這個餅都叫春餅,我家鄉呢叫油餅,不知道小夥伴家鄉叫什麼呢?除了吃餅還要吃名字比較有趣的食物呢,咬春,大家猜到這是什麼食物了嘛,看看桌上肯定就明白了,是含有豐富營養的蘿蔔了。除了這兩種食物,依據各個地方的習俗還會有春盤,春捲等飲食風俗,可以自己做一下,畢竟吃貨小夥伴們對好吃的食物是沒有抵抗力的。

說完了吃再來說說我們要做什麼哈,最重要的自然就是要迎春了,不過這可不是今天做的而是昨天做的,不知道小夥伴家裡昨日有沒有迎春呢,所以其實今日立春最重要的是躲春了,不需要做什麼,只要在太歲交接的時間自己一個人靜靜的不被其他人打擾就好了。其實在古時候今日還有籍田禮和貼“春”字的習俗呢,不過這兩項都被演化為拜新年和貼春聯了,所以自然也不需要做了。當然對於躲春的習俗現在大多人是不做的了,所以依自己的喜好來吧,如果懷有美好的寄託還是可以躲下春的嘛。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正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