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的实战能力真的很低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事情


在《倚天屠龙记》当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张无忌一身高超的内力,再加上九阳真经等武学,理论上像灭绝师太这样的高手是不可能对他造成什么伤害,但结果却是数次被人打得口吐鲜血,这是为何呢?

首先我们看一看张无忌的武学当中都有什么,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圣火令、太极拳或剑。

可以说这其中的每一门武学拿出来都足以在江湖上横着走了,但是放在张无忌的身上,依然让人很容易轻视他。

其实这一切都跟张无忌的武功提升太快有关,别人都是辛辛苦苦修练几十年才得到了如今的成就,而张无忌只是吃了几个桃,又在山洞之中修练了三年,于是就达到了别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就。

这就好像我们普通人坐在家中突然中了几千万的彩票一样,瞬间变成了有钱人,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来当一个有钱人。

比如以前穷的时候,一天吃两包方便面,等自己中了几千万之后,整个人的想法就变了,自己一天最少要吃十包方便面,哪怕自己吃不完扔掉,最少也要十包。

说白了就是一种所谓的暴发户的心态,哪怕你的资产跟马云等人可以平起平坐了,但是自己的思想观念还没有改过来,看到这些人的时候,依然还带着一种极度崇拜的心态来看待对方,却不知道自己的经济实力已经跟对方不相上下了。

而张无忌就是这么一回事,明明有着最高深的武学,却不知道如何来运用,站在灭绝师太这样一个从小就产生巨大阴影的人面前,自己除了被动的挨打之外,连基本的还手都不会。

第二点就是张无忌其实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九阴真经是江湖公认最高武学之一,里面的武学大多数都比较深奥,就好像我们现代的研究生所学习的一些课程一样。

可以说张无忌的起点太高了,但是他的基础太差了,毕竟九阳真经也只是一本书而已,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解释清的。

所以说张无忌拿着最高深的武学,却连最基础的一些问题都解决不了。

就好像独孤九剑需要你把自己所学的一切招式都忘掉,但是你从来没有学过招式,又能忘掉什么呢。

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张无忌空有一身高绝的内力,却不知道如何来运用,除了挨打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

等张无忌学习到圣火令与太极拳之后,才算是有了一些进攻之力。

可是张无忌身为一个高手,却没有一个高手的风范,因为他接触武功的时间太短了,还不知道如何来掌握自己这些武功的轻重。

说实话张无忌从来都不想伤人,可能跟张无忌从小的生活经历有关吧,反正在张无忌的眼中,自己不想伤害任何人,但是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跟对方打斗。

如果张无忌从小就学到这么高深的武功,在常年的练习之下,早就知道自己应该出多重的手,才可以打败对手,却又不会伤他们的性命。

很明显张无忌属于新手开车,跟老司机不能比,所以在多次对战当中,总是会留一手,明明可以将对方打败,却又因为害怕将对方打伤。

所以在紧要关头,就会纠结,这一纠结不要紧,可是战斗之时瞬息万变,自己停手了,不代表对方就会收手,然后我们就发现,张无忌又受伤了。

说白了就是张无忌这个新手害怕撞到对方,而对方这个老司机却不管不顾直接一头撞过来,于是张无忌直接成为了车祸现场的受害人员。

所以我们在《倚天屠龙记》当中,就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面,明明自己水平不到位,却强行开车,结果就是被对方的老司机直接给撞到怀疑人生,并且还不是一次,属于记吃不记打的人才之一。


虎头山小妖


性格。

张无忌的武功与内力,都不是一般的强大。但是实战能力低,主要是由于他的性格引起的。

我不知道作者是怎么安排的,让一个亲眼目睹父母惨死、自小重病缠身的少年,长大以后变得阳光灿烂,性格里丝毫没有阴郁的因素。虽然我很希望天下人都宽容厚道,可是从张无忌的成长经历来说,他实在做不到宽容厚道呀!

好,咱们先不追根溯源,直接说张无忌的性格。除了宽厚之外,他还有些犹疑,遇事拿不定主意,多少有点随波逐流。这决定他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尤其是重大事件、需要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往往会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真正遇到大战,往往是非生即死、有我没你。可是张无忌老是犹豫,对手是不是该死?如果该死,是不是该由自己出手杀死他(她)?

打仗哪容得你一丝分神!势必影响你的武力值。

只有在双方实力悬殊、张无忌稳操胜券、有恃无恐的时候,他才会发挥得特别出色。

因为他知道,自己只需要打胜,不需要杀人,不需要做出别人生死的最后决定。


栖鸿看红楼


  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很奇怪的同学(姑且称之为甲吧),虎背熊腰看上去就孔武有力的那种,但性格与外貌却着实极为不搭,内向而且有些懦弱,即便被班上调皮的同学欺负到头上也不敢大声说话,绝大多数都以一种超越年纪的淡漠,垂眉之际便退让开去,也正是因为如此,班上调皮的同学反而有些得寸进尺,欺负得越发肆无忌惮。

  设定的推翻与重塑发生在一个午后,已经不太记得当初是为何而再起争端的了,只记得一向退让隐忍的甲同学仿佛忽然之间变了个人似的爆发了,咬牙之间一个简洁有力的过肩摔,将平率欺负自己的一个同学狠狠的放翻在地,半天爬不起来。后来,校领导来了,急救车也来了,在那个没有监控的年代,在学校领导的居中调解之下,双方家长就此事好不容易勉强达成了共识,那个被放翻在地的同学在医院躺了半个月左右,再回学校之时便已不复最初的嚣张,看向这位奇怪的甲同学之时,眼中充满了恐惧。

  再后来,我也理解了那种超越年纪的淡漠之下隐藏的是清淡的不屑,在那一次又一次退让的懦弱之中蕴含着不想让事情闹大的无奈,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退让反而令人觉得软弱可欺,于是,甲同学在忍耐到极限之后终于爆发了,对着再次欺上门来的同学,选择了疯狂地宣泄了自己的力量。

  那一刻,将时间放慢几十倍,近乎没有任何抵抗之力的调皮同学被一个过肩摔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之时,他终于明白了一件事——

甲同学的刻意忍让之下,其实并不是真的软弱可欺,他只是刻意收敛着自己的力量,没有展现出自己应有的破坏力与杀伤力而已。

  张无忌的情况与此有些类似,将时间倒放试着分析他的人生,可以说前面的十来年都是与张翠山夫妇及谢逊生活在冰火岛上,对年幼的张无忌来说这三人便是生命中的全部,而回到中原之后先是与谢逊失去联络,武当山上张翠山夫妇又在他面前自杀身亡,这种打击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未免太过残酷。可是张无忌却没有黑化,

从痛苦的深渊之中走出来的他反而更能理解这种痛苦,是故一朝神功大成之后也小心翼翼的收敛着自己拳脚的威力,宁可自身捱上几下拳打脚踢也不欲伤人性命。是故如果单纯从战绩来看的话,除去化解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外,展现在读者眼前的似乎永远都是手忙脚乱,即便自己的武学配置超出敌手太多也是未战先怯,稍微碰上点新奇玩意便有胆战心惊之感,如海外孤岛遇上波斯三使的诡异合击,少林屠狮大会之前见识过周芷若狠毒而诡异的身法,都给人如此以不敌的感觉。

  但实际上,在很多次战斗之中,就连读者都知道只需将九阳神功外放,将那沛不可挡的威力释放出来便可轻易取得胜利,身在局中的张无忌会如此迟钝而不觉么?很明显这不太可能 !神功大成之后的张无忌却只受伤过三次——光明顶上挨了周芷若随手一剑,力抗汝阳王手下众僧合围之时被鹿杖客偷袭负创,屠狮大会与周芷若对掌之际被自身收回的力道挫伤。而这三次负伤经历中除却第二次确实凶险重重之外,第一次与第二次都还在自身掌控范围之内,一旦奋起反抗轻易便能扭转战局。

  所谓君子不可欺之以方,逼到绝境之时的张无忌究竟有多么可怕呢?初出茅庐的张无忌为解明教之围,车轮战各大门派的顶尖高手并逐一折服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种完全将战局握于手中的控场能力堪称可怕;少林屠狮大会上面对周芷若与宋青书的诡异法门,不过简简单单的过了几眼便分析出了应对的法门(通过俞莲舟的实践证实可行),这份见招拆招的实战能力也不见得掉价吧;而三试三渡的金刚伏魔圈,由最初的与人联手尚且不敌到退无可退之际一挑三的势均力敌,充分展现了被激怒之后的张大教主究竟有多可怕。

  所以卢遐认为,当你认为张无忌实战能力太低的时候,也许正是这位深知人世痛苦的仁者在尽量回避给世人带来伤害,刻意收敛了自己的锋芒!

——END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我是卢遐,一个读过几本小说、看过几部动漫就敢提笔写作的伪文化人,谢谢您的阅读,也期待您的留言探讨与点赞支持

卢遐


黄老邪解读金庸武侠,点击关注阅读系列内容!

张无忌的实战能力一直被人所诟病,他拥有着让人羡慕的绝世神功,可是在实战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

那么张无忌的实战能力真的很低吗?是什么原因导致张无忌实战表现不佳?

实际上,黄老邪认为,张无忌的实战能力并不低,或许有人不认可,但黄老邪认为,张无忌其实被很多人故意说弱了,大家往往说他表现不好的时候,却忽略了他的高光时刻,张无忌之所以表现不好,其实有诸多原因。

张无忌的实战。

张无忌天资聪慧,悟性奇高,他宅心仁厚,宽容善良,性格温和、平静,练武功时,往往事半功倍。

在光明顶,张无忌孤身一人大战六大派,现学现用,打得六大派的人心服口服。他凭借着惊人的天赋和奇高的悟性,往往在实战中能随机应变,化解危机。

在武当山,他用新学的“太极拳”、“太极剑”,打败了赵敏手下的阿大、阿二、阿三,他现学现用,虽然有内力深厚的原因,但是他的悟性和应变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后来张无忌被自己的师叔伯误认为是杀害武当莫声谷的凶手,他用“圣火令武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快速的打败了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四人。

在闯“金刚伏魔圈”的时候,张无忌用自己的强项来与“少林三渡”对战,凭借深厚的内力,和三渡打了个旗鼓相当。

后期的张无忌,对战“玄冥二老”,可以轻松的解决他们。

以上众多张无忌实战的高光时刻,足以证明他实战不弱。

但是张无忌却也有不少实战差劲的表现,比如,在灵蛇岛,张无忌被“波斯三使”三个二流高手联手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在屠狮大会上,被周芷若打得吐血等等。

那么为什么众多读者认为张无忌实战能力弱呢?

黄老邪认为,其实主要是张无忌的无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他内力深厚,武功配置很好,却始终无法发挥出该有的实力。

张无忌实战表现不佳的原因。

对于张无忌实战表现不佳的原因,黄老邪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 性格原因。

张无忌性格温和、软弱,他宅心仁厚,宽容善良,从来不会记仇。在与人交手的时候,往往手下留情,不愿伤害别人。

高手对战,往往全力以赴,招招致人死命,实在容不得半点留情。

像张无忌这样磨磨唧唧,不吃亏才怪。

  • 武功原因。

张无忌的武功特点也是一个原因,他所学的武功,并没有像“降龙十八掌”那样威猛霸道的武功,在表现力上,就显得没有气势。

他的《九阳真经》,主要记载着内功心法和武学理念。真经所记载的内功心法,阴阳互济、刚柔并重,是最为顶级的内功心法之一。


《九阳真经》所记载的武学理念,主要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配上真经的内力,就像自带反甲一样,非常适合挨打。这样的内力和武学理念,有点超然世外,并不像杨过在山洪海潮中修炼的内力那样,刚猛强势。

张无忌所学的“乾坤大挪移”,是一门精妙的运劲使力心法,主要讲究的也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太极拳”、“太极剑”,武当派祖师爷张三丰自创的神功,同样也不是表现强势的武功,讲究的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另外,“圣火令武功”和“七伤拳”等武功,张无忌却并不喜欢用,主要是这些武功和张无忌的性格不匹配,而以上说的武功,则是和张无忌性格匹配的,这也金庸先生写作的一个特点,给性格不一样的主角,配备与他们性格匹配的武功。

  • 武学根基不好。

张无忌出生在冰火岛,从小在万般宠爱下长大,本来他从小就跟父母和义父练武,但是回到中原后,他被“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打伤,身中寒毒,全靠太师父张三丰和众位师叔伯用内力为他续命。

从他十岁,到十五六这段时间,他根本无法练武,整天被体内寒毒整的死去活来的。以至于他后来练成《九阳真经》后,对于武功一知半解,空有一身深厚的内力,却不会使。

  • 武学修为低。

张无忌由于太过年轻,加上他对武功一知半解,对于很多武学理念,武学运用他都不懂。他在练成众多神功后,不知道如何把它们融会贯通,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所以他始终无法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

比如,当初他练了“乾坤大挪移”,在武当山上和“玄冥二老”动手,还吃了一点亏,后来在武当山待了一段时间,张三丰对他悉心的指点了一番,让张无忌武功大增。

这并不是张三丰传了张无忌什么武功,只是因为张三丰武学修为震铄古今,远非张无忌所能比的,他很容易就能看出张无忌的不足,对他悉心指点一番,胜过张无忌自己摸索好几年。

  • 实战经验不足。

张无忌从小在冰火岛长大,父母和义父对他无比痛爱,回到中原后,武当派的太师父和众位师叔伯也非常痛爱他,别看张无忌身世惨,但他却是在万般宠爱下长大的。

这也导致了张无忌的江湖阅历不足,实战经验也没有什么,张无忌从蝴蝶谷到昆仑山的一路上,连续被骗了好几次,足以证明他毫无江湖经验了。

从张无忌学会《九阳真经》,到和赵敏隐居,这之间不过短短的一两年时间。这使得张无忌实战经验不足,沉淀不够。

张无忌实战表现不佳,并非他天赋不好,也不全是性格原因,他无法完全发挥出自己的实力,也是他太过年轻,加上没有好的根基。其实只要让张无忌沉淀个十多年,当他彻底地融会贯通所学武功,他的武功将会强的无法想象。

结语:

张无忌宅心仁厚,待人宽容,温和善良,心胸宽广,从不记仇。这样的一个人物,就算武功极高,也注定实战表现的不会太强势。

而张无忌所匹配的武功,也像他一样,温和、谦逊。

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坚持原创,我是卓尔不群黄药师,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卓尔不群黄老邪


羽菱君个人认为,张无忌的实战能力并不差,他也有现学现用“龙爪手”,后发先至打败空性,三十招内打败玄冥二老,以己之长独力与三渡拼内力,险破“金刚伏魔圈”这样的高光时刻,只是他大部分的实战表现,没那么强势而已。这里面羽菱君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张无忌的性格问题,二是他的武功属性,三是他的实战经验。



张无忌傍身的几门武功,其自保的属性远大于主动进击,注定了他实战的表现不会太强势。

金庸先生对“射雕三部曲”,有一个很明显的设定,那就是什么样性格的男主,配与什么样的武功。

郭靖天资鲁钝,性格木讷,于是给他配上了招式简明的“降龙十八掌”,并为了让他领悟“降龙掌”的奥妙,大费周章的让他先后学了“空明拳”和《九阴真经》等,让他逐步贯通武理,因为“降龙掌”兼具道家和儒家两门哲理,乃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标配。杨过天资聪颖,但性格轻浮,于是先给他学了各家之长 ,再给他独孤求败的“重剑剑法”,让他在修炼重剑的过程中,去沉淀自己,迈向稳重,但也会让他自创出集各家之长,却反其道而行的“黯然销魂掌”,去匹配他另一面孤傲的性格。

从郭靖和杨过的身上,就能看出武功的属性,也是让他们能成为大侠,不可忽略的因素。张无忌的武功同样如此。


张无忌天性醇厚,为人过度仁慈,于是配给了“阴阳互济”,蕴含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九阳神功”,让他在保持自己仁厚温和的同时,又不失去大侠该有的刚阳之气。他天性不好杀戮,“九阳神功”的自保功能则远大于外放功能,在未练“乾坤大挪移”之前,身上的内力他都完全不知道怎么运使。而“乾坤大挪移”和之后得张三丰所传的“太极拳”,这两门武学,实际上都不是杀伤力特别强的武功。

“乾坤大挪移”的武理是转移对手的招式,化解别人的进攻,并非主动出击。虽然练到最高层,能够造成对手招式上的破绽,一举要了对手的性命,但是能练到那么高层次的人,内功已是当世无敌,这样的人必然大有慈悲之心,又怎么会轻易去伤人性命呢?更何况明教的创教宗旨,就是为了引人向善,去除杀戮,追求光明,作为明教护教神功的“乾坤大挪移”,同样印证着这样的思想。

而“太极拳”这门外功,本身所携带的武学理念,乃至武当一派的武功,根本就是跟“九阳神功”同出一源的。自我强健的属性,远大于主动进击,能够缓解和拖延对手的进招,消耗对方的内劲,减弱对手进攻的欲望,战局拖得越久,绵绵不绝的武当武功越有胜算。其实最根本的道理,就是逼迫对手罢斗,不伤人不伤己便是利己,求同存异,和衷共济。


还有就是后来在“圣火令”上,学到的武功。不过,这门武功其实是不值得一提的,张无忌深明“九阳神功”、“挪移大乾坤”以及武当派“太极拳”的拳理,圣火令上的武功虽奇,究不过是旁门左道之学而达于巅峰而已,说到宏广精深,远远不及上述三门武学。因而这些武功,在当年的霍山手中,搞暗杀可以,但用它去对阵中原武林的武学名家,实际上则远远不行。

可见,金庸先生给张无忌所配给的,无论是内功还是外功,都不是杀伤力特别强的武功。跟《九阴真经》这种,本身就是为了增加复仇之胜算而创,实战性超强的武学,亦或是“有余不尽”却威力尽显的“降龙十八掌”,还有那不断与自然之力对抗练出的凶悍内力,能以一柄重剑横行天下的剑魔武学,以及霸道强势,能攻得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的“黯然销魂掌”等等这些武功相比,张无忌的武功,其自保的属性更大于主动的进击。


基于这样的武功属性,张无忌的实战表现,注定不会太强势。金庸先生为何要给张无忌这样的性格与武功,因为张无忌的历史使命,与郭靖和杨过不同。

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了张无忌这样性格的人才,这样的设置,造就他的出手会顾及得更多。

张无忌身上的重任不是抵抗外敌的入侵,而是要团结中原武林的力量,号令天下去共同抗元,完成汉人复国的大业。而实现这样伟业的前提,就是先成功消除明教与中原武林各派百年的积怨,改变明教在江湖上的声名,铸就领袖的地位。

这样的使命,像阳顶天这样雄才伟略的教主,断不可能会完成,因他的强势只会增加明教与各派的仇恨。这样的使命,就只能由张无忌这种性格的人去实现,因为他能放下自身的仇恨,更能去容纳不同的流派,团结自己的仇人。连他生平最恨的人成昆,在误以为成昆真的死后,他也会去可怜成昆,甚至还似乎盼望成昆别死。而对于赵敏这样的对头,假如是郭靖和杨过这样,善恶对立判得过分明的人,他们不可能会去接纳赵敏,面对赵敏的亲近,只会产生提防的心里,很难会像张无忌那样,内心中从未有排斥过她,就更不要说会与赵敏在一起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使命,因为需要这样的人物性格,张无忌的实战表现,注定不会太过强势,优柔寡断,就是他实战经常会出现的一个表现。实际上张无忌的优柔寡断,就是杀伐不够果断,因为他想得太多,顾虑的也多,他本身就是不好杀戮的人,一交上手,还要想着对方该不该杀,会否影响大局,自然而然下手就会留情了。光明顶上,若是他狠下心,空性等人早死了,“屠狮大会”上,他若不顾情念,周芷若也已毙在他的手下,而最后一次对阵三渡,若不是他主动罢斗,三渡怕也会被耗尽内力而死,即便是少室山下,面对曾让他生不如死七年的玄冥二老,他也只是废掉二老的武功。

正是张无忌这样事事不以己甚,凡事留有余地的态度,才使得他的仁者之风,不断让人折服,最终就成功得以为明教正名,号令天下,打造了抗元统一战线。假如他每次对战,都强势霸道,力争赢下每一战,那他的成就,最多也就是除了武当张三丰,没人能够胜得了他一招半式的阳顶天罢了。

这也是金庸会安排张无忌修炼“乾坤大挪移”的另一个原因,正是为了凸显张无忌凡事不以己甚的心态。若是以郭靖和杨过的态度去修炼“乾坤大挪移”,他们俩必定会走火入魔。因为郭靖练武,他靠的是一股蛮劲,认为别人练一年,他练三年也一样可以达成,而杨过性格孤傲,前人既然能创下这门心法,那他同样也能练成,他们俩都会一练到底,以求练到尽善尽美。如此一来,不要说能不能练到最顶层,便是练到,焉能不走火入魔呢?



除去性格与武功属性这两方面,张无忌的实战表现不强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实战经验其实并不丰富。

我们看张无忌,许多朋友经常会拿他与乔帮主作对比,但却从未想过乔帮主在小说中出场的时候,已经是在江湖上出道十几年的人。那时的乔峰,已是经过“三大难题七大功劳”这样的历练,一路打出来的,而且当帮主也已经当了八年了。这十几年,他经常在实战中去演练自己的武功,也在不断的实战中,去积累战斗的经验。因此,他一出场就是个武功圆熟,实战经验超群的人,再加上他本身的功力深厚,他的实战表现,自然抢眼,纵是一套“太祖长拳”,在他的手上也能发挥出超强的威力。


而反观张无忌,实际上从他在光明顶上正式出道,再到他功成身退,与赵敏归隐蒙古,这期间只不过过了短短两年而已。两年的时间,他经历的大小战,其实两只手都可以算过来,实战的经验,又能谈何丰富呢?以他的出手一次比一次圆熟,表现一次比一次亮眼的表现,让张无忌在练成神功之后,在江湖上历练个十年五载,他的战斗经验同样会很丰富,他的出招一样会更加精彩。

而且与张无忌一样,在练成神功之后,表现不强势的高手大有人在,乔帮主的两位义弟就是。内力旷古烁今的段誉,在练成“六脉神剑”之后,在掌握不精,出手不顺的情况下,照样表现不怎么样,少室山对慕容复一战,也要乔峰指点,才能顺畅的对敌,且尽显威力。而虚竹在身兼逍遥三老两百余年内力,又练得“天山六阳掌”“折梅手”和“生死符”等高深武功的情况下,对阵丁春秋,照样打得甚为艰难。实际上就是他们俩的战斗经验,太过不足了,张无忌的情况,跟他们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以张无忌在出道两年中的实战表现,去对比乔帮主等经过江湖十几年历练的高手相比,以此来论断张无忌的实战能力偏差,本身就是有失偏颇的。

综上所述,羽菱君个人认为,张无忌的实战能力是不低的,他的表现不抢眼不强势,这里面既有他个人性格的问题,也有他武功属性的原因,更有他实战经验不丰富的关系。金庸先生之所以,这样去塑造张无忌这个角色,就是为了让他能够在小说中,担得起团结各派,抗元复国的历史重任。这也是张无忌这个人物,真正了不起的地方。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羽菱君


浮萍谈武侠第六十期:《张无忌之名不副实》

张无忌其实战绩非常强悍,成名以来很少有过败绩,但是他对战的高手和他相差甚远,却屡次落于下风,最后凭借高深的内功反败为胜,所以实战表现和他本人拥有的绝世武功不太相符合。浮萍认为有三大原因,造成了张无忌实战能力低下。

张无忌缺乏名师指点,全靠自身悟性和秘籍学习

纵观金庸先生众多小说中,主角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萧峰,郭靖,杨过,令狐冲,袁承志等人,他们都是有高人系统的对他们进行指导和传授,算是为他们的普及了基本的武道知识,开启了自己的武学之路,然后才是遇到了各种奇遇,逐渐的完善了自己的武学体系,最终成为了高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大多对手都比自己强,不断的实战变强,武学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起来的。



而另一类就是虚竹,段誉,张无忌等人,他们开始的时候没有老师系统的教授,而是通过奇遇得到了超强的内力,然后得到一两门武学秘籍,一蹴而就,成为了高手。他们一开始内力就比对手强太多,导致优势很明显,招式上的不足被掩盖了(一般主角招式也比对面强),就算一开始手忙脚乱,也不会遇到危险。他们就像平地起高楼,没有扎实的基础,经历的战斗少,又没有同级别的对手,所以实际能力比较差。



谢逊在冰火岛教了张无忌几年,但是却没有从基础教起,而是把一些高深的武学理论让他强行去背,没有时间消化,后来到了中原,张无忌经历一番挫折后,先学得九阳神功,后来又学得乾坤大挪移,两者学成间隔很短,让他一跃成为了当代绝顶高手,一人独战六大门派,看似风光,实际上赢得并不出彩,武当山上面对玄冥二老,一身顶配的武学,却一招败北,让人汗颜。但是之后张三丰指点了张无忌个把月,顿时像换了个人,三五十招,就压这玄冥二老打。

张无忌得到奇遇前,很少有人指点他,得到奇遇后,能指点他的人不多了,导致他武学的基础不牢,对自身武学的理解和运用不到位,从而导致他实战不如人意。

张无忌缺乏时间积累

倚天结束的时候,张无忌才是二十二三岁的时候,但是郭靖,杨过,胡斐成为当代绝顶高手时都已经三十多岁了,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将自己得来的奇遇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到的武学体系。而张无忌从学会九阳神功(九阳神功大成),到倚天结束,也才两三年时间。两三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了江湖上的绝顶高手,时间积累不足,导致他没有形成自己的武学体系。



张无忌本人性格较为软弱,对武学不是很乐忠

张无忌的武功更像天上掉馅饼一样,老天逼着他学的,不是自己主动想去学习的。中了玄冥神掌,需要九阳神功才能救治,于是他得到了九阳神功;被困光明顶密室,乾坤大挪移才能打开,于是小昭劝他学,他便学了;太极拳和圣火令上的武功也是如此。对于张无忌来说,武功更像是上天对他的补偿,可有可无,不像郭靖那么执着于正邪之分,也不像杨过那样见猎心喜。

总之,张无忌的武学配置很高,却没有时间和老师指点,导致未能完全领悟,实战时遇到比自己差很多的对手,也存在翻车的可能!

PS:浮萍我又回来了!哈哈哈!

谈天说地,谈武侠,我是浮萍!不对请直言,期待你的关注!


浮萍谈文史


张无忌的武功并不弱,理由有三:

第一,抗击打能力强。我们都知道,抗击打能力对于习武之人非常重要,就像李连杰在《精武英雄》里教导师弟时说过,打人要先学会挨打,抗击打能力不够,你打人十拳,人家没事,人家打你一拳,你就倒了,熬不住了,胜负立判。而张无忌因为有九阳神功护体,他的抗击打能力很强,在书中他多次被打成重伤,但是他都能很快恢复,由此可见,他具有超强的抗击打能力。

第二,力量强,内功深厚。在金庸先生的书中,内功是衡量一个人武功高低的重要指标,因为很多高深的武功必须借助强大的内功才能发挥威力,而张无忌因为修炼了九阳神功,内功非常强大。就连百年修为的张三丰分别多年与他相见后,都认为他的内功绵绵然,泊泊然,无穷无尽,因此很多武功到了他手里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第三,博学多才,因为张无忌青年时期起点很高,自身有九阳神功,身边的明教群豪都是武功高手,还有一个不出世的绝顶高手——张三丰,所以他学到的都是当时最高深的武功,而且张无忌本身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他能够在打斗中仅仅靠观察学会龙爪手,并且用刚刚学会的龙爪手战胜了练了几十年的高僧空性。由此可见,张无忌在武功上具有很高的天赋和悟性。

曾经有记者问过金庸先生:您认为自己笔下哪位主人公武功最高?金庸先生回答:是张无忌,他身兼东西方武功,应该是他最强。


开心的顺风马


张无忌实战能力低和优柔寡断的性格有关系,这就像风云中的聂风和步惊云,步惊云和聂风在功夫上五五开,但是,实战聂风就低一筹,步惊云的性格和战意是真的坚挺,反观张无忌就是聂风那种类型,要啥有啥,就是出不来效果,性格影响,如果按照张无忌理论上的功夫所应该打出伤害比张三丰要高,但是在战意和性格缺失情况下就发挥不出来了。不过,这也正常,给了他那么多的优势功夫,凭什么还把好的性格给他,太不公平了吧。


chatoyant


灵冲霄为您解读各种金庸武侠与文学名著的冷知识,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张无忌的实战能力大概是整个金庸武侠中最差的主角(有段誉给他垫底兜着)之一了。当然相对于普通龙套,张无忌能依靠雄厚的底子来最终翻盘,使得主角的面子上不是那么难看,灵冲霄个人认为张无忌的实战表现终究是比其他主角逊色太多。

纵向对比,张无忌在金庸武侠的主角中表现最差

许多金庸武侠的主角能在武功未成时与比自己强的反派周旋,甚至以弱胜强:郭靖的对手梅超风、欧阳克、裘千仞、欧阳锋等人,每一个在初始阶段武功都比郭靖强得多,但郭靖却能做到以弱敌强,最终撑到真正超越对手;杨过遇到的李莫愁、霍都、达尔巴、金轮法王、蒙古三杰和公孙止等对手,也都比杨过强的多,但杨过在对战之时很少吃亏,常常能弱势下反杀对手;令狐冲残血状态浪了小半部《笑傲江湖》时间线,能将自身的武功优势发挥到极致,在面对东方不败那样武功远胜自己的强敌时都能做到与之争锋相对,最终赢下最凶险的一战;即便是被人喷成古板守旧,活在金蛇郎君影子里的袁承志,在面对武功胜于自己的师兄神拳无敌归奚树时也能有守有攻的打得不落下风。

别的不提,实战能力得靠够份量的对手来印证。这些主角都曾与比自己强的对手交手过,而且几乎没有被武功弱于自己的对手在战斗中翻盘的。可以说他们的战绩都挺好的。那么张无忌呢?整个《倚天屠龙记》里没有比他武功更强的对手了,他遇到过武功最强的三渡也不过是三人合力才持平自己,结果呢?张无忌被弱于自己的对手打得灰头土脸的次数多了去了:光明顶下,被布袋和尚一个照面装进麻袋;武当山上被玄冥二老两招放倒;灵蛇岛上被三使十二王打得灰头土脸,靠女人(赵敏)拼命才挣得喘息之机;遇到少林三渡更是惨不忍睹,连打三次最佳战绩是拼尽全力才堪堪持平,还折了外公一条性命......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要是小孩子跟大人打架,如果小孩子能跟大人周旋,甚至到最后小孩子赢了。在实战上说,那一定是小孩子很厉害。要是一个身强体壮的成年人跟一群小孩子,最大不过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PK,成年人打赢了值得骄傲吗?打输了的话应不应该鄙视?张无忌在所有对手都不超过自己武功上限的情况下,被人屡屡打的灰头土脸,能说他实战高吗?

张无忌的性格注重了实战能力高不了

纵观金庸武侠中实战能力强的主角都有过人心性。郭靖性子里有股韧性,骨子里奉行“打不过,加把劲”的战斗意志,这一点从他初出茅庐跟杨康比试就可见一斑。杨过骨子里则是狂性,你虽然比我强,但我依然不惧你,逆了我的心,想法子也得把你撂倒。令狐冲浪荡不羁,你厉害就厉害咯,我想打就跟你打。

而张无忌呢?他有很强的畏战心理,对手是不是很厉害啊,我会不会打伤对方啊,对方会不会伤害我在意的人啊……各种畏惧此起彼伏。这种心思下,他遇到对手的第一想法不是把对手打倒,而是未战先怯,所以他哪里能打出好战绩。

成长环境所造就了张无忌偏软的性格

金庸武侠中很多主角幼年之时,都是在逆境中生存成长起来的。

乔峰从小在农家长大,生活贫苦,入了江湖后又经历了多年打拼,才有出场时威震天下的气势。

郭靖幼时被单亲妈妈含辛茹苦的抚养成长,且其成长环境是伴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连年战争,孩提时代的郭靖就常常与小伙伴托雷一起跟都史等人摔摔打打,即便被数量多得多的孩子打得鼻青脸肿,郭靖也绝不认输。这种成长环境造就了郭靖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

杨过就更可怜了,父母双亡,幼小之时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他为了生存去坑蒙拐骗,偷鸡摸狗,饥一顿饱一顿不说,还经常挨揍。这一点他比郭靖还苦,蒙古大漠风沙虽烈,但起码郭靖衣食无忧,还有母亲和师父们可以依靠。杨过在遇到欧阳锋、郭靖等人之前,就只自己一人在江湖上吃了无数的苦头。

张无忌呢?他的成长环境其实远比乔峰、郭靖、杨过他们好的多。他自小衣食无忧,有父母和义父疼爱,又与世隔绝从未经历过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所以造就了他宽厚仁慈甚至是过于软弱的性格。哪怕到后来他神功大成之后,张无忌本质上仍然是那个渴望亲情的孩子。

注:张无忌实战能力低的武功方面的原因,大神羽菱君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这里就不在赘言了。


我是灵冲霄,擅长金庸武侠和文学名著点评!欢迎关注评论!


灵冲霄


大神邀请,实在是勉为其难,恭敬不如从命。张无忌实战能力弱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底子薄。张无忌在冰火岛长大,张翠山和殷素素比较爱惜子弟,对张无忌的前途没有长远打算,认为反正会在这个人烟灭绝的地方呆一辈子,练武有啥用啊。因此张无忌没有学到武当上层心法和剑法,也没有学到张翠山的一手好字。恰恰是谢逊非常重视张无忌的学习,但是谢逊又不教实战,只教理论。试想扎马步都不会你刚会太极心法有啥用啊。但是谢逊认为,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只要理论水平高,实战也不会差到哪儿去。自己就吃了理论水平低的亏。所以张无忌从小没有实战基础,从冰火岛回来之后就被玄冥二老打的半死,活着都困难,更别提练武了。好不容易掉进山洞学了九阳神功,恰恰在于九阳神功也不是实战武功,也是理论。觉远大师是九阳神功练的最溜的,也不会实战。张三丰和郭襄无色的实战都不是练九阳神功练的。张无忌一出山就赶上六大派围攻光明顶,还没等演习就上了战场,差点被灭绝师太给活劈了。



第二,用巧劲。张无忌练了九阳神功出来,金庸也知道他就这么出山肯定不能打,否则能把全天下的武林高手气死,于是又让他一天炼成乾坤大挪移心法,这就弥补了九阳神功的不足。乾坤大挪移其实是一门实战的武功,需要在极高内力的加持下方能发挥出最大威力。两大神功护体,张无忌能够打败包括灭绝之内的一帮一流高手,但是遇到决定高手的话他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



第三,战强敌。倚天中能打的强敌就是玄冥二老和少林三渡。玄冥二老和少林三渡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能力强,张无忌在学了太极剑和太极拳之后力战二老三渡都搞不赢,还差点把命送了。如果这些功夫给了宋青书,就不会犯这种大错,所以说主角光环很重要。宋青书靠一个山寨版的九阴白骨爪,就能把丐帮武功最强的传功长老和执法长老灭了,才被俞莲舟看出破绽,如果俞莲舟第一个下场,也是死。



所以张无忌实战能力弱的根本原因就是实战太少。实战才是检验真功夫的唯一标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