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如果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那屏幕中的角色所表现出的窘迫与无所适从,是我们产生快乐的源泉,我们得意笑着说出一句:“那个人好傻”。

当我们习惯于从高处俯视喜剧角色的表演,剧中鲜活生命在面临困境时表现出的生命张力,也就并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如果说喜剧想要我们感受到其深藏的悲剧,无非是通过狂欢过后的静默独白,强行的渲染我们的情绪,我们由此留下几行眼泪,擦干后,仍只能记得那些喜剧的元素。

但世间的道路从来不是一条,还有一种方式可以使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剧中的悲剧内核,便是将高处俯视的我们,拉到平等的地位之中。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囧妈》,这使我们无法再从高处俯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其喜剧外表下,品尝到苦涩。

剧中鲜活生命面临困境时表现出的张力,面孔是我们每一个人。

《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一、

两代人的共生与控制

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查德·道金斯

在你的心里幻想了一个儿子,然后希望我变成你想象的样子。

剧中的徐峥,在40多岁的年纪,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在许多人的眼中,可以称之为成功人士。

但这并没有让自己的母亲满意,这种不满意我们可以轻易的,将其归咎于陪伴的不足与心理慰籍的缺失。

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囧妈》,成功与陪伴之间即使得到妥协、平衡,很多时候仍会面临这种冲突。

这便是来自于科技日新月异发展下,两代人生长环境不同导致的共生与控制,两代人之间期待着互相间绝对的依赖,却由于永远匮乏的安全感,滋生出掌控的欲望。


01 共生

上杉再次认识到,所谓的孩子,终究只是这样的生物。他们误以为自己是凭一己之力长大的,很快便会忘记父母曾给予的保护——东野圭吾

演化理论学者查德·道金斯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生物之间的合作,是出于获取利益,减少代价的群体共生模式。

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紧密的互利关系,我们接受对方的帮助,也在为对方提供帮助。

“举例:照料幼年时期的孩童,会在我们老年后为我们提供帮助。”

在这种关系中,利他行为实际上是利己行为的一种体现,在道德、规则约束下,父母帮助我们(利他),在未来也会获得我们的帮助(利己)。

但这种关系的基石,是建立在双方确定的互惠原则之上,我们越为渴望这种互惠关系,也就越为渴望这种关系的延续与牢固性。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徐峥与其母亲在互相争吵下的情感羁绊,一边怒吼着要离开的徐峥,最终还是停下脚步,回到了火车之上。

我们可以在成熟后去抵抗这种共生关系,而这种共生关系并非单向的,即使我们再为抗拒这种关系,但在内隐记忆中,我们却希望去强化这种关系。

《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02 控制

想象一下,在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生存环境之下,未知是捕食者的脚步、是生存的威胁,对未知的恐惧,是深刻于我们内心之中的。

而为了抵抗未知,我们则需要对周边的一切进行控制,于是控制应运而生,通过控制,去确保共生关系的互惠原则得以实现。

我们在剧中看到母亲一颗一颗的塞入徐峥口中的水果,实际上是一种共生关系中的服从性测试,当徐峥皱着眉头一口口咽下时,这个测试的正面回馈,迫使母亲不断重复。

那些披着我爱你开头的话语,从父母的最终说出,往往是配合着服从性测试的控制欲出现,我们许多人都会对此高喊着拒绝与逃离。

《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但实际上,当母亲将一颗颗的水果塞入我们口中,我们并没有去拒绝咀嚼它。

我们一边咀嚼着其带来情感上的甜美,一边皱着眉头说出那句:“我不希望你控制我”。


二、

非爱行为导致的假性亲密关系

我们一边接受着共生关系中甜美的一面,一边皱着眉头远离这种关系,我们希望获取其中的利益,而远离它背后的责任。

这种情绪之间的碰撞,这种利益与责任之间的挑选,我们可以归咎于两代人环境鸿沟所带来的代际冲突。

但实际上,不过是两个深爱对方,却希望自私的占有对方的人,假借爱的名义去进行强制性的控制。


01 非爱行为

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罗曼罗兰

十几年、几十年的相处,使处于共生关系中的我们,可以非常深入的了解对方的习惯与行为,我们足够深入的知道对方的底线、我们如何会伤害对方、我们如何会讨好对方。

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原因在家庭传统权威希望对个体进行强制性的控制,而个体却希望挑战权威,获取足够的自由,甚至于对对方的控制。

英国心理学家,希尔维亚·克莱尔说道:“时间只有父母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当子女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的教育便是成功的。”

但在剧中,母亲希望孩子这个独立个体,即使在成熟后,也可以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生活,从而出现了“非爱行为”。

以爱的名义,对最为亲近的人,进行无关爱的控制,以换取自身安全感的缺乏、满足自身对未知的掌控欲,使共生关系更为稳定。

当这种非爱行为,作为重压对我们产生影响时,逃离似乎是一种最为合理的方式,但实际上,我们只是语言中的逃离、心理上的逃离,我们自身的行为上也在对父母进行非爱行为的剥夺。

我们高喊着逃离,却继承着家中的财富,并在情感脆弱时从父母那里汲取营养,这是爱为我们带来的避风港,但这并不是我们对父母的爱,而是父母对我们的爱。

而这种单向的非爱行为,我们与父母双方都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于是我们都选择了最简单的方式去弥补。

徐峥在剧中,为母亲装了指纹锁,这是从自我角度出发,最简单(无需太多付出),却最能体现他为母亲安全着想的行为。

《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但这显而易见不是母亲想要的,母亲通过加挂一把机械锁的方式,对这种非爱行为,表达了抗议,正如我们抗议父母一般。

我们与父母互相通过非爱行为掠夺,但好在父母多爱我们一些,我们得以在网络中喧嚣着父母的控制欲。


02 假性亲密关系

这种由控制欲带来的互相之间非爱行为掠夺,在最终形成了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由掌控欲对爱的破坏,形成的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指的是亲近的关系双方之间,由于安全感的缺失,导致的焦虑与不信任感,从而使我们互相之间的情绪流动得到阻碍。

如果我们从美国心理工作者,盖瑞·奎格的情绪释放技术角度来看,这种假性亲密关系导致的是情感的浅层连接,原生情绪会随着对对方的刻板印象,导致次生情绪被偏激化,从而使双方陷入争吵之中。

从剧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这种关系的存在,不论是徐峥与母亲、妻子,都存在着被非爱行为剥夺导致的情绪浅层连接。

他们互相之间既由于刻板印象对对方产生误解,从而愤怒的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由于希望浅层关系得以修复,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情感的触动。

那小心翼翼的控制,不仅控制的是自己的怒火与偏见,也在小心翼翼的修复这种关系。

《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三、

分离与放手,都是一种和解

影片的结局,许多人认为是一种开放式的结局,但这种开放式结局,暗喻的结果不过是两个人的放手。

我们都想在共生关系所带来的控制与逃离中,找到一种妥协、和解的办法,而剧中的开放式结局,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案。


01 分离

徐峥扮演的“徐伊万”,与其妻子之间,互相均是在社会摸打滚爬中磨练出来的精英人士,而这种精英人士意味着独立、安全的精神世界。

他们之间可能会由于长久的感情,在离婚前具有不舍,但绝不会由于长久的感情,便沉迷下去,继续这种浅层的情感连接。

我们总希望相爱的人可以在一起,在一起长长久久、甜甜蜜蜜的生活,他们互相帮助扶持,最终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但美好的愿望很多时候无法实现,剧中的两个人,在浅层情感联系的内里,确实具备深层的情感羁绊。

两个成熟的个体,相爱的方式并非要以婚姻、相处去维系。

分离所带来的独自品味,可能才是他们相爱的证据。

《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02 放手

对于共生关系所带来的痛苦、焦虑、不安与强烈的逃离欲望,除了分离之外,还有一种解决的方式。

便是在共生的互惠原则中,我们绝对的信任,从而消除猜疑与偏见,扭转假性亲密关系,而这种扭转,往往需要强烈的现实行为。

“可能是一次奋不顾身的相救;可能是一次单方的强烈付出”

而我们在剧中,看到了其与母亲的和解,萌芽则是建立在一次奋不顾身相救中,所建立的安全感。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具有安全感,甚至于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追寻安全感而活,但两个追求安全感的人,互相之间的控制,恰恰是消除安全感的罪魁祸首。

我们总有一个人需要放手,不知是父母,还是我们?

《囧妈》:品尝喜剧下的悲剧,只需拥有同一个“囧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