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说过,巅峰邓亚萍在他手下根本不可能及格,男女乒乓球选手间实力差距真这么大吗?

邱彼岸


王涛的话没有任何问题。

绝大多数运动项目,女性顶级运动员都与男性顶级运动员差距非常大,乒乓球同样也不例外。

由于男女之间天生的生理差异,女性在体力耐力等方面与男性差距甚大。普通男女之间也许差异还没那么大,但在顶级运动员之间,则会相差巨大。绝大多数运动项目,女性最顶级运动员如果放到男性运动员中,则完全是不入流水平。

就像足球,中国男足虽然在男足届水平不高烂事极多成为全国人民嘲笑的对象,相反女足水平和形象都好的多。但即使女足最巅峰时代,和男足真正比赛的话,输个10:0以上也很正常。

最直观的男女顶级运动员差距,是1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男子短跑100米世界纪录是9.58秒,女子是10.49秒,相差近1秒。

乒乓球运动也同样如此,男女顶级水平差距巨大。邓亚萍虽然巅峰时是女乒的无敌王者,但王涛巅峰也是男乒前几位的运动员。王涛真和邓亚萍全力比赛的话,邓亚萍在他面前完全是被吊打的水平。

如果一个男队的和邓亚萍旗鼓相当的话,多半连省队的一线队都进不了。



仁勇校尉


王涛说过,巅峰邓亚萍在他手下根本不可能及格,男女乒乓球选手间实力差距真这么大吗?

王涛说的是实话,怀疑这段话真实性的,只能菜鸟。

世纪初的时候,我狂迷乒乓球,那个时候还买《乒乓世界》。当年正是王楠、马琳、王励勤当红的年代,我就记得有一个国手的文章介绍了“国乒男女队内赛”的规则:

男方让4个球(11分制),男方没有发球权。

即便如此,女一队的高手依然打不过男一队。


我在大学的时候,乒乓球男单比赛里面拿过一次冠军和一次季军,也见识过不少高手。总的说,女球员对比男球员的弱点是非常多的。

1、女球员的发球普遍“弱鸡”,变化少。

会打球的人都知道,对抗的发球主要就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比对方强或者对手不适应你的打法,这种情况下发球以突袭和变化为主。另一种则是敌强我弱,你的小伎俩都被人看穿,这种情况下就只能老老实实用加转下旋短球控制对方抢攻。

而女人的发球普遍不超过3套,加上腕力弱,发球的质量跟男球员比,差太多!


2、女球员的步伐也普遍差

很多菜鸟以为乒乓球是比手感,其实完全错了!

乒乓球与羽毛球一样,都是步伐第一!

只有及时移动到合适位置,你才有可能顺畅的完成发力动作。


3、进攻威力弱

现代乒乓的弧圈球对球员的身高、臂长、爆发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这三点都是女球员的弱项。

另外还有一点是外行人不懂的,那就是乒乓球运动里面有“大力出奇迹”的说法。一个你判断(旋转)不清晰的来球,如果你能用很大的力量拉“爆冲”,那么来球旋转的哪一点“动量”就被你暴力化解了……

所以,拉弧圈的时候(准确迎球的情况下),球员的力量越好,命中率越高!


从耗子胖成猪


不是这样的!昨天我被一个大姐打的找不到北了!😄😄

昨天晚上与球友激战正酣,进来一位大姐,看起来不像是巾帼英雄,于是在一局结束后礼貌性的让了一下:来一局吧?——大姐不动声色的上场了!

——结果我被打的落花流水!

其实这已经不是首次有这样的遭遇了。敢来男人群里打的女性都不是好惹的。人不可貌相,她们动作或许不够标准,力量也不是很大,但是巾帼不让须眉,有实力而又藏而不露的大有人在。

和我打的这位小主是直拍,有柳成敏和金泽洙一样的反手抽球,又快又狠,出人意料防不胜防。

我被横扫了!接着她又零封了之前战胜我的男球友。我们两个灰溜溜的,颜面扫地,佩服的五体投地。

言归正传,说说王涛与邓亚萍的这点事,我认为王涛还真不是吹的,他说的没错。


想当年王涛反手弹击打得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也无招架之力,正手进攻也是虎虎生威,所以尽管邓亚萍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女子乒坛世界第一,但是她确实奈何不了王涛。

邓亚萍以进攻犀利著称,她以击打为主,速度快是特点,但力量有限,这样的球在王涛这里不算什么,反手弹击就会结束战斗。而王涛的进攻邓亚萍根本防不了,速度,力量都不是邓亚萍同期的老对手世界第二的乔红所能比的。

即使是之后的张怡宁,王楠和李晓霞他们与马龙和张继科打也会不及格,不在一个档次。

以前曾经有过类似的比较,以力量大著称的大满贯选手李晓霞曾经说过,打国家二队的小队员会有把握,打国家一队的男队员还是差很多,如果与男乒主力队员打根本没有赢的机会。——我相信这样的结论。

在评论区谈谈你的看法?

关注百姓体育,欢迎一起讨论交流。


百姓体育


这还真不是王涛吹牛逼。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后来当过女乒主教练的孔令辉也说过这么一段话:



看王楠、张怡宁哪都是漏洞,他们和王励勤打11分,我估计得让4、5个

可见男女乒技战术水平差距之大。王涛时代,乒乓球还是小球21分制,圈内默认单局21分拿到11分及格。孔令辉说王励勤打女单二后得让4-5分,这属于保守估计,应该说和王涛打邓亚萍的差距没两样。

其实为了提升女乒对抗能力,国乒内部经常会拉男队给女队陪练,不过多是拉男乒二队。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国乒女一队和国乒男二队之间就有过一场性别大战。结果如下:

王楠 2-3 阎安、郭跃 1-3 方博、王楠 0-3 方博、李晓霞 3-1 宋鸿远。

结果上来看,无疑是女一队完败于男二队,郭跃刚拿了世乒赛冠军,可以说正值巅峰。唯一赢球的是李晓霞,她的对手是当时只有15岁的宋鸿远。至于此次没出现的张怡宁,在更早的2006亚运会热身时,和同样15岁的胡冰涛交手,可以说打的难解难分。




男女乒球员的差距是全方面的。很多人误以为乒乓球对体能、力量要求不如足球、网球等剧烈运动高,其实这是个误读。

孔令辉接受许戈辉采访时说,“从力量到意识,包括战术的使用,都差了好几个级别。

早年《乒乓世界》杂志做了一个调查,结论认为两性之间在乒乓运动的差距是1/3或10年,意思就是打21分制得让7分,女乒采用的技战术都是同级别男乒10年前玩剩下的。


足球大玩家


王涛的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而且是越品越有味道!我认为男女乒乓球选手之间差距确实这么大。具体原因请看下文:

乒乓球奥运双打冠军王涛在电视节目中如是说:“邓亚萍和我打,单局根本不可能得到10分!(当时是21分制)”。

很多人觉得这是王涛在调侃邓亚萍,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因为邓亚萍贵为大满贯,而王涛仅仅是双打世界冠军,堂堂一个大满贯居然打不过一个双打世界冠军,这怎么可能?

其实这在当时还真就是事实。后辈的另一大满贯得主兼国家队教练孔令辉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男女运动员之间的巨大鸿沟,他举了个例子说到:我看王楠、张怡宁哪都是漏洞,他们要是和王励勤打11分,我估计得让4、5个。从力量到意识再到技战术使用,差了好几个级别。

王涛所言和孔令辉之说如出一辙,第六人觉得男乒运动员本身就没有可比性。
要知道,男子运动员在速度、旋转尤其在力量方面能甩女子好几条街。

下面我们仅仅从力量因素剖析下,据说王励勤天生神力,其卧推力量高达106公斤,而一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卧推力量40-50公斤,可以想象,一个卧推力量106公斤的男选手正手拉球之力量高出后者2倍还要多,这仅仅是卧推力量这一项,如果加上其他力量构成综合力量后,其击球力量远远高于女子选手,所以说,王励勤也好,王涛也好,他们拉(打或弹)的力量高出女子太多,对方根本防不住!

以上仅仅是从单一力量因素分析,如果再加上速度和旋转等因素的叠加效果,击球质量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所以说真的是没法打。

事实上,从男女运动员内部比赛的成绩上看,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当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国乒为了检验女乒主力的战力,安排男二队的几位选手跟她们过招,结果出现一边倒(王楠2-3阎安、郭跃1-3方博、王楠0-3方博、李晓霞3-1宋鸿远)。

可以看出,只有李大锤赢了当时只有15岁的宋鸿远,其他女子选手均惨败男二队,之所以没有安排她们跟男一队过招,估计也是考虑不影响当时女子运动员的信心和士气。

综上,男女运动员的差距确实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当然比较的前提是两人都是同时期的巅峰级运动员。但坦白讲这本身没有比较的意义,因为两者在先天生理上就注定了力量的特殊差异。就如同你让女足去跟男足去踢场比赛,女足同样没戏一样。你说呢?

以上是我的回答,期待你的点赞和关注。关于这个问题,你有何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国球第六人


一代大满贯王者邓亚萍,曾连续统治女子乒坛两个奥运周期,长居世界第一宝座8年,与男队王涛交手根本不可能及格。这个事实在当年应该是真的,但随着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发展,男女乒乓球选手之间实力可真就没这么大了。

小球时代,男子速度、力量、旋转跟女选手相比,都不是一个级别

邓亚萍以近台凶狠进攻著称,反手长胶拨、打、弹、拱、磕、挡等技术运用自如,正手反胶拉、冲、爆拍等力量十足,但就是这样的扣杀对于当时的男子运动员来说,杀伤力完全不够。小球时代球体小、速度快,男子力量足,拉冲过去的球又快又转,几乎是沾台就飞,女子运动员脚下步伐慢,控台面积相对较小,不但难以防住男子的扣杀、拉冲,而且一旦角度撕开,可能女子选手能够摸到球都非常困难。

我曾仔细看过当年的混双比赛,以邓亚萍的进攻实力,她还是在近台用长胶等手段,为后边的男队友创造进攻机会,而不是以她猛冲猛打为主;相反,对方男队员拉冲过来的球,邓亚萍也很难抵挡得住。小球时代,可以说女子在速度、力量、旋转跟男队员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大球时代,女子技术男性化,每局让2分,女队主力能拿下男队员

国际乒联在推行40+球之后,乒乓球球体增大,球的速度和旋转较之前明显减弱,但力量的优势依然不减。由于国家队一直在推行女子技术的男性化打法,鼓励和提倡女队员同男选手一起练习。在先前,有“李大锤”之称的李晓霞就曾赢过二队男选手。为了增强女子对抗性,刘国梁在2019世锦赛前将男女队混合在一起训练。在每局让2分的情况下,刘诗雯战胜了男选手,陈梦则拿下了樊振东;这里边或许也有偶然因素,但偶然里边也有必然。

刘诗雯虽然在力量上不及男选手,但她近台的摆速是女子球员中最快的,她的速度也牵制了男选手在力量上的优势。而陈梦则是李晓霞的翻版,在女队也以力量和旋转著称,在对抗起男队员来也不是很下风。像新生的王曼昱、孙颖莎更是男子化打法的代表人物,她们这批小队员,接发球也像男选手那样台内直接反手拧拉,而不是再像丁宁、刘诗雯等老队员那样搓一板或者摆短。随着女子选手在力量、速度方面的提高,现如今的每局11分,也不像原来每局21分那样,缩小了高手与普通选手的差距,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在大球时代,女子选手爆冷拿下男队队员也不是特别稀奇了。

球友们有何高论,请在下方留言、评论吧!


骑马寺的少年


王涛确实在电视节目中说过这句话,当时是21分制的时代,王涛的原话是:“邓亚萍和我打,单局根本不可能得到10分!”那是21分制的时代,11分算是约定俗成意义上的及格分。


王涛从未当过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一哥,邓亚萍却是女子乒坛四海臣服的初代大魔王,他们之间的性别大战都有这么大的差距,或许这真的可以代表男女乒乓球运动员之间不可抹平的实力鸿沟吧!

王涛的实力很强,是中国乒乓球史上极著名的运动员之一,但事实上,他并未建立起过一段属于自己的统治王朝。邓亚萍的实力和成就不须多说,她在巅峰期的垄断力现在为止依然无人敢称超越。


然而,按照王涛透露,在国家队内训练时,自己压根儿就不爱和邓亚萍玩(指打比赛),“太没意思了,她连10分都得不到,还打个什么劲儿!”王涛是个实在人,不擅炒作标榜自我,所以,他说的肯定是大实话,这方面的真实性不需要怀疑。

那个时代,乒乓球还是小球时代,21分制,无遮挡发球规则尚未面世,比赛双方每5分交换一次发球权。因此,男选手在体能、速度、力量和旋转上的优势累积起来,就是女运动员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男女之间进行性别大战,属于无原则、无必要、无意义的无厘头行径,这就是王涛说的“太没意思了”的原因所在。



不过,随着时代的前行,乒乓球的规则和用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改为11分制,2分一换发球,改成40+的大球,并且严格规范“发球无遮挡”和“抛球无弧线且有一定高度”之后,男女选手之间的实战差距便逐渐缩小了许多。

再加上,最近20年来,乒乓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阴盛于阳的周期内(主要指代表世界乒坛主旋律的中国队),中国女队迎来了百花竞艳的灿烂春光期。一批又一批的天才、天后级选手不断涌现,她们不但一点点把乒乓球“女子打法男性化”革命演绎的淋漓尽致,更是引导出了当下被男子乒乓球努力效仿的“近台高速搏杀”新潮,所以,男女乒乓球选手之间的落场战力对比,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国乒队内,丁宁、李晓霞、刘诗雯等女队主力,基本上都可以轻松虐杀男队的二线选手。她们即使在男队的王牌高手面前,也有非常充足的一战之力,完全可以做到微处下风的互有胜负,像王涛所言的“不可能打及格”的状况,在当下的国乒男女队性别大战中,几乎是不可能再存在的情形。

这个变化反映出的,并不是男运动员退步或止步不前了,而是女运动员在时代变革中,通过更努力更专注的拼搏,深度挖掘和升华自身蕴藏的潜力,从而收获了更大幅度的提涨。


尤其是,国乒女选手在“击球质量”上的追求,现在恐怕已经凌驾于许多男选手之上了,这是导致性别大战的差距飞速缩小的核心原因之一,也是当下国乒女队整体外战实力大大优于男队的关键原因所在。

总之,这个话题挺有趣的,如果细细品论,还是挺有嚼头的。您有何感想呢?


邱彼岸


  想当年王涛反手弹击打得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也无招架之力,正手进攻也是虎虎生威,所以尽管邓亚萍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女子乒坛世界第一,但是她确实奈何不了王涛。邓亚萍以进攻犀利著称,她以击打为主,速度快是特点,但力量有限,这样的球在王涛这里不算什么,反手弹击就会结束战斗。而王涛的进攻邓亚萍根本防不了,速度,力量都不是邓亚萍同期的老对手世界第二的乔红所能比的。

  

  据说王励勤天生神力,其卧推力量高达106公斤,而一般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卧推力量40-50公斤,可以想象,一个卧推力量106公斤的男选手正手拉球之力量高出后者2倍还要多,这仅仅是卧推力量这一项,如果加上其他力量构成综合力量后,其击球力量远远高于女子选手,所以说,王励勤也好,王涛也好,他们拉(打或弹)的力量高出女子太多,对方根本防不住!以上仅仅是从单一力量因素分析,如果再加上速度和旋转等因素的叠加效果,击球质量两者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所以说真的是没法打。

  

  不过,随着时代的前行,乒乓球的规则和用球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改为11分制,2分一换发球,改成40+的大球,并且严格规范“发球无遮挡”和“抛球无弧线且有一定高度”之后,男女选手之间的实战差距便逐渐缩小了许多。再加上,最近20年来,乒乓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阴盛于阳的周期内(主要指代表世界乒坛主旋律的中国队),中国女队迎来了百花竞艳的灿烂春光期。一批又一批的天才、天后级选手不断涌现,她们不但一点点把乒乓球“女子打法男性化”革命演绎的淋漓尽致,更是引导出了当下被男子乒乓球努力效仿的“近台高速搏杀”新潮,所以,男女乒乓球选手之间的落场战力对比,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笑笑笑生


男女乒乓球运动员肯定是有一定差距,但差距绝对没有王涛 vs. 邓亚萍 (21:10)这么大,我认为如果同为世界冠军级别的运动员,11分的话,男子运动员应该高出3~4分

但为什么邓亚萍打王涛会很难呢? 很简单,男子选手,特别是快攻型的王涛 打 反手长胶的邓亚萍,具备一定的天然优势。

可见男女乒技战术水平差距之大。王涛时代,乒乓球还是小球21分制,圈内默认单局21分拿到11分及格。孔令辉说王励勤打女单二后得让4-5分,这属于保守估计,应该说和王涛打邓亚萍的差距没两样。

男女乒球员的差距是全方面的。很多人误以为乒乓球对体能、力量要求不如足球、网球等剧烈运动高,其实这是个误读。孔令辉接受许戈辉采访时说,“从力量到意识,包括战术的使用,都差了好几个级别。”


懒猫球探


说说王涛与邓亚萍的这点事,我认为王涛还真不是吹的,他说的没错。

想当年王涛反手弹击打得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也无招架之力,正手进攻也是虎虎生威,所以尽管邓亚萍当时是当之无愧的女子乒坛世界第一,但是她确实奈何不了王涛。

邓亚萍以进攻犀利著称,她以击打为主,速度快是特点,但力量有限,这样的球在王涛这里不算什么,反手弹击就会结束战斗。而王涛的进攻邓亚萍根本防不了,速度,力量都不是邓亚萍同期的老对手世界第二的乔红所能比的。

即使是之后的张怡宁,王楠和李晓霞他们与马龙和张继科打也会不及格,不在一个档次。

以前曾经有过类似的比较,以力量大著称的大满贯选手李晓霞曾经说过,打国家二队的小队员会有把握,打国家一队的男队员还是差很多,如果与男乒主力队员打根本没有赢的机会。——我相信这样的结论。

总之,这个话题挺有趣的,如果细细品论,还是挺有嚼头的。您有何感想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