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距有多大?

月下独自欢乐


按当前科技来说,您这个问题跟汽车和飞机差距有多大一样。构架不通,平台也不同,没法做对比。

首先这两种cpu在制作架构上就不一样,电脑的cpu采用的是x86架构,而手机采用的是arm架构。两种架构的cpu特性也不一样,x86的cpu非常适合高强度的运算,而arm架构的处理器的特点是功耗低,在低功耗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较高的性能,所以被移动端广泛的运用.

手机对温度和续航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先撇开其他的不说,如果强行将电脑的cpu放入手机,手机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没电了。

而且在架构上,两种cpu就是不互通的,也不能互相代替,就它们的性能来说,即便是现在的骁龙855也只不过是奔腾二代的水平,不过小编觉得手机的cpu要比电脑强悍,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更大,如果单凭力气的话肯定是大象,如果是按照身体比例,那肯定是蚂蚁。

同样的道理,手机处理器的功率和电脑比起来,差距非常大,如果直接说手机的cpu不如电脑显然是不对的,同等条件下,手机的cpu性能应该是优于电脑的cpu。但是话说回来,这个比较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本身两个就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谁强谁弱都无所谓。

另外就是核心数,现在还有很多pc端的cpu是双核或者四核的,同等条件下,核心数越多性能也越强,但是这个说法也是不成立的,手机cpu的核心是有高频和低频之分的,可能1、2、3、4核的频率是2.8Ghz,但是5、6、7、8核的频率频率就只有1.6Ghz,这是小编举的例子,手机单核心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电脑就不一样了,电脑cpu的每一个核心都是高频率的,不存在手机cpu的这个问题。

既然说到频率,那就不得不说手机cpu和电脑cpu的现在主流的手机处理器骁龙855频率为2.8Ghz左右,而电脑的cpu早就在几年前就已经突破了3Ghz,如果支持超频的话,可能会达到4Ghz左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物理上都学过,没有省功的装置,所以,在cpu功耗上,手机cpu就已经输了,而骁龙855的性能差不多和8年前的电脑cpu差不多。可能很多人都惊讶,怎么会相差这么多,但事实就是如此。电脑和手机的可比性并不大,拿来比较也是因为手机越来越像电脑,在以前大家还都是使用按键手机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想过要拿手机和电脑做比较。


It技术长廊


电脑CPU和手机CPU,说两者差距十万八千里毫不夸张。下面这张图上,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90%的人会说:这不就是手机CPU吗?

错了,这不是手机CPU,而是手机SOC芯片,CPU集成在SOC芯片里面,我们从外面根本看不到。

手机SOC芯片有个专业说法叫片上集成系统,简单说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CPU、GPU、ISP、NPU、内存等核心。来麒麟980的一张内部透视照让大家参观参观。图中红框处就是手机CPU,包括4个A76大核,两边各是两个A55小核,夹在小核中间的是4MB三级共享缓存。

可以看出,无论骁龙也好,麒麟、猎户座也罢,我们眼中的那片不及指甲盖大的芯片,其功能和一部电脑没什么差别(见下图)。

所以,高度集成化是手机CPU和电脑CPU的最大区别

由于电脑机箱散热空间充裕,所以电脑CPU的设计类似草原跑马,没啥拘束,而手机SOC芯片内部狭小,设计CPU类似于微雕,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导致两种CPU设计取向的差异,于是产生另一个结果,手机CPU的晶体管数量远少于电脑CPU,因而功耗也低于电脑CPU,自然而然,绝对性能也低于电脑CPU

说到这里,需要就性能展开一点。

大家的普遍看法是,英特尔的X86架构的CPU比手机采用的ARM的CPU耗电多了。从绝对功耗看,确实如此,手机CPU满血跑的话,功耗可能在1瓦左右,i7要满血跑的话,功耗相当于100瓦大灯泡。

但论效率的话,英特尔的CPU反而实力碾压ARM的CPU。

国外有人对英特尔i7处理器和ARM的Cortex-A8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机顶盒、路由器、打印机、数字电视等设备)在能源效率上作过专门测试,结果发现,英特尔处理器是高耗能高性能,A8则是高耗能低性能。

换句话说,做同样一件事,英特尔CPU消耗的能源比ARM的要少

意外不意外?


魔铁的世界


说起CPU,可能很多童鞋就要问了,现在的手机CPU都发展到8核心了,怎么性能上比起电脑的四核CPU呢,其实这里大家都犯了一个常规错误:就是将手机CPU和电脑的CPU直接划上了等号,从而进行比较,这是没有可比性的。


虽然电脑和手机的中央处理器都叫CPU,但是他们的核心差距就已经体现出了不同——架构设计。电脑上的处理器架构都是基于X86架构的,而手机上处理器的架构目前都是基于ARM架构的,两者的本质上已经出现不同,其次还涉及到另外一个核心店就是——指令集。

电脑CPU上采用的指令集叫做CISC,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意为复杂指令系统,是非常庞大的指令系统,不仅内容丰富,同时对发出的指令含有针对性,执行效率非常高。而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为了降低手机处理器的功耗,提升手机的续航能力,采用的指令集是RISC,全称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意为精简指令系统,它的特点在于对常用的命令进行优化,赋予了处理器更简洁的执行环境,对不常用的功能则通过指令组合来完成。

显然,在架构和指令集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手机CPU和电脑CPU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这也是为什么说手机处理器和电脑处理器没有可比性的原因。

除此之外,手机因为更加注重移动通讯功能,所以机身自然不能像PC那样宽大,狭小的空间里面要包含蓝牙、WIFI、处理器、主板、扬声器等等诸多电子元器件,因此对于处理器的功耗和散热势必就会有所限制,因此现在的手机处理器虽然即便为八核,但是仍然是4个大核+4个小核的处理器方式,比如高通骁龙855,就是由4个2.96GHZ的大核和四个1.6GHZ的小核组成的处理器,分别用于用户在待机、游戏、视频等不同的场景中处理不同的事情。而PC上的处理器每一个核心的性能都是满的,并且支持超线程和超频,比如英特尔i9-9900K这款处理器,单核心主频已经达到3.6GHZ,最高睿频可达5.0GHZ。


科技金轩文


手机和电脑的CPU用的根本不是一类架构,我们家用电脑的CPU大都是使用的X86架构,这类架构较为复杂,非常适合密集高强度的运算,所以无论是办公电脑还是各类服务器,数据中心大都是使用的X86架构处理器,目前只有英特尔和AMD生产这类CPU。

而手机由于体积小,对发热和续航要求极高,所以手机处理器采用了更为高效的ARM架构CPU,这类CPU的特点是功耗极低,而且在低功耗下还能做到相对不错的性能,非常适合手机等移动设备。

电脑CPU和手机CPU两者多年来井水不犯河水,因为面对的市场完全不同,别看现在还有不少电脑CPU还是双核、四核,由于设计复杂度不同、频率和缓存不同,即使是拿目前最强的8核手机CPU也无法和电脑CPU相比,即使抛开架构不同的原因,手机CPU设计多个核心是为了保证降低功耗,因为里面有大小核的分类设计,性能差距很大;而电脑CPU中每一个核心都是高性能核心,单核运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睿频频率,多核一起工作时多任务性能则可以大幅增强。

单看主频来说,主流电脑CPU在奔腾4时代就已经突破了3Ghz,目前都是动辄4Ghz以上的8核CPU,而目前最强的骁龙855频率不过刚到3Ghz的门槛,性能最多也就是超过一些10年前的低端电脑CPU,毕竟手机还是把续航和发热表现更重要,性能够用即可,在半导体和电池技术突破之前,手机CPU的性能还会远远落后于电脑CPU,无论它有几个核。


嘟嘟聊数码


电脑处理器和手机处理器的差距很大,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处理器架构

电脑CPU多为采用X86和X84架构,而手机多是ARM架构,两者的指令机构有很大区别。

电脑CPU用的是复杂指令系统(CISC),而手机CPU则是精简指令系统(RISC),在同等频率下,两者在指令集上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电脑CPU的浮点运算能力是手机CPU的几千倍。

工艺和频率差

因为CPU的位数很重要,这也就是搭载了64位的CPU的手机比32位快的多的原因。手机CPU和电脑CPU架构由于不同,相同主频下电脑CPU要比手机CPU的运算能力高几十到几百倍。

单看主频来说,主流电脑CPU在奔腾4时代就已经突破了3Ghz,现在都是动辄3Ghz以上的8核CPU,而现在最强的骁龙855频率不过刚到3Ghz的门槛,毕竟手机仍是把续航和发热表现更重要,功能够用即可,在半导体和电池技能突破之前,手机CPU的功能还会远远落后于电脑CPU,无论它有几个核。

总结

受空间和功率限制,手机CPU根本无法做到电脑CPU那种。但是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也有差别,做到流畅运行是没问题的,至少单应用运行没问题,只是无法象电脑一样多程序同时运行。


老牛聊数码


如果按照纯算力看,同样主频下,手机的ARM稍弱,但差距不会高于20%。

如果按照单位功耗的算力(这才是处理器的金指标)看,手机ARM远优于x86桌面系统,一倍甚至数倍。这也是手持设备的关键因素,intel是没办法的。

可以这样讲,如果把手机基于ARM的AP用于桌面系统,实际上是没有问题的(以后,与手机同源的平板会不断侵蚀桌面市场,尤其是低端和便携),但反过来则绝对做不到。

俺看到很多回答的人是非专业人士,根本不理解CISC和RISC的含义,他们凭想象幼稚的以为“复杂”的一定好(甚至还觉得更高级),是非常可笑的事情。这些人不知道当年一波基于RISC处理器和UNIX系统下的桌面(工作站)以相同甚至更低的主频,把wintel打得满地找牙(只是由于应用领域,性价比和生态,与普罗大众无缘,像SUN,IBM,SGI,HP,MIPS,DEC...的系列产品)。无奈之下intel自己也搞起了RISC,即i960,但市场不认可,不成功。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所谓的x86,也早已不是过去的东西,它的主力架构IA64已经往RISC方向(主要参考HP的PA,即惠普“精密体系结构”)走的太远,已经忘了“初心”。


用户4952398078037


电脑芯片的最高技术应用就是CPU

它要解决各式各样的运算,不但是要硬件集成度越来越高,还要一套非常复杂的指令集,如果单纯的做一个比较:电脑是可以运行手机虚拟机的,而反过来手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运行电脑虚拟机。



不过这恰巧就是手机CPU的优点:

1990年电脑和手机芯片的分水岭来了,苹果公司看到了移动市场的前景,寻找到了英国的一家公司,也就是后来的移动芯片霸主ARM,这个公司扬长避短,很快就找到了一些竞争的秘诀,几个毕业不久的学生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了一个最伟大的精简指令集Risc。

虽然之后与苹果合作的产品暂时失败了,但是1993年诺基亚公司在6110手机上采用了它们的芯片,之后是一炮而红,虽然红了,但是一直很低调,低调的在移动电子产品领域里成为一哥,几乎所有的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微处理器都和ARM有关。


如今投资的重点全部都集中在移动电子设备的领域,而电脑芯片的摩尔效应渐渐失去了原来的进度,离天花板越来越近。

随着柔性屏幕与移动设备的普及,笨重的电脑开始尽露弊端,不久的将来微处理器才是新的霸主,而英特儿姑且叫它是原始微处理器一代吧,就像诺基亚没有及时具有远见一样,最终被更高,更快,更强的下一代取代。

电脑运行全面,但是指令繁琐,运行速度慢。

很笨重。

手机运行单一,但是指令简洁,运行速度快。

很轻便。

上网,看视频与即时通讯等简单操作手机软硬件更具有优势,而超级运算,大型游戏,作图渲染手机完败。

实际电脑手机芯片这俩玩意真没啥可比性,就好比百米博尔特肯定秒杀刘翔,但是110米栏刘翔可以秒杀博尔特,电脑CPU是家用办公的首推霸主,而手机CPU用途是休闲娱乐首选。


七色慧


目前来说两种最强的cpu的差距是天差地别
1架构不一样,电脑CPU是X86架构主要特点就是高运算,手机cpu是arm架构,主要特点是低功耗。从这就可以看出,他俩发展的方向是不一样。2 就是核心数,电脑版cpu采用2核,4核8核,而且主频都是一样高。手机版cpu采用的八核处理器,而且是前四核是高频,后四核是低频。就那2019年高通发布的旗舰处理器855举例,他的主频2.3GHZ,七八年前电脑cpu都已经到3.0GHZ了,看到这,单从性能上,电脑cpu强的那是一塌糊涂!好了,问题回答完毕,希望能帮到你!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e100008635e49ef65c\

小烈哥的vlog


如今,主流手机CPU都是四核、八核,联发科甚至开始研发十核了,而且主频也越来越高。因此,不少人认为手机CPU已经能够媲美电脑CPU了。其实过CPU性能不能只看核数和主频,下面将从架构、工艺、主频、核心等方面,为大家比较一下手机与电脑CPU的差别,看看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架构差异

架构只相当于一座建筑的框架,是最基本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电脑CPU的架构有X86、X64等,而手机CPU主流是ARM架构,从ARM7、ARM9发展到Cortex-A7、A8、A9、A12、A15。

PC机是冯、诺依曼结构体系的计算机,而ARM是哈佛结构的计算机,指令结构也不一样,PC(指常见的X86CPU)用复杂指令系统(CISC),而ARM用精简指令系统(RISC)。

由于定位的不同,手机CPU要功耗低、廉价。所以采用ARM架构的CPU,运算能力大大低于电脑CPU的运算能力,同等频率CPU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在几千到上万倍。

二、工艺&主频

另外顺便谈谈工艺制程,手机CPU主流28nm,电脑主流22nm。虽然电脑略高,但是手机CPI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朝着14nm迈进。

再来说说主频,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关系。决定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的综合指标,有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因素。

因为CPU的位数很重要,这也就是搭载了64位的CPU的手机比32位快的多的原因。手机CPU和电脑CPU架构由于不同,相同主频下电脑CPU要比手机CPU的运算能力高几十到几百倍。

三、核心的影响

手机多核其实应该叫多CPU,将多个CPU芯片封装起来处理不同的事情,你甚至可以戏称为“胶水核心”,也就是被强行粘在一起的意思。在待机或者空闲的时候,八核的手机也只能用到一到两个核心。

而电脑则不同,PC的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了多个运算核心,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可以处理同一件事情,是多个并行的个体封装在了一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并行处理,双核就是单车道变多车道。

在处理同一件事情时候,核心的增多并没有手机CPU运算能力并没有实际性的增强,可以想象性单车道挤在八辆车上的场景。这也就是为什么Intel的atom手机处理器和苹果的处理器只有双核,却要比大多同频率四核处理器都强。

四、GPU核心

一般来说,手机GPU是与CPU封装在一起的在同一快SoC上,相当intel的核芯显卡。而电脑则不同,早期电脑的CPU通常都是助攻运算,视频和图形处理都交给显卡,显卡集成在北桥中。

后来有了独立显卡,而集显慢慢的集成到了CPU中,而现在核心显卡正在慢慢替代集显了。值得一提的是,Intel最新的核芯显卡功耗、性能都相当优秀,大有取代独立显卡的趋势。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很纳闷了。为什么很多旗舰手机都可以支持4K播放,而电脑播放4K视频却很吃力?其实这是因为有的手机针对H264/H265视频,专门做了特殊的算法优化和硬件上的调整。

所以这些手机播放4K视频通常是硬解,不但不会卡,而且CPU占用率极低。其实电脑也不弱,最新的CPU不但可以软解4K,也可以硬解4K,连最低端的Atom Z3735F播放4K都毫无压力。

造成这个假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传统于PC市场的疲软,电脑的更新速度远不及换手机的速度,导致最新的硬件解码技术无法在PC上展现,让很多人误以为电脑的视频播放能力不如手机。

小结:

通过以上比较就可以知道,购买手机不能只看CPU、主频、核心数,也要看架构、位数、GPU。虽然移动终端产品在不断飞速增长,但想要要替代桌面电脑,还有很长的路要


顶风一丈


现在大家购买手机第一个看的就是处理器,处理器的好坏,决定着手机的性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cpu,手机使用的是移动端cpu,而电脑使用的是pc端cpu,那么这两个之间有什么差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首先这两种cpu在制作架构上就不一样,电脑的cpu采用的是x86架构,而手机采用的是arm架构。两种架构的cpu特性也不一样,x86的cpu非常适合高强度的运算,而arm架构的处理器的特点是功耗低,在低功耗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较高的性能,所以被移动端广泛的运用。

手机对温度和续航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先撇开其他的不说,如果强行将电脑的cpu放入手机,手机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没电了。

而且在架构上,两种cpu就是不互通的,也不能互相代替,就它们的性能来说,即便是现在的骁龙855也只不过是奔腾二代的水平,不过小编觉得手机的cpu要比电脑强悍,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蚂蚁和大象谁的力气更大,如果单凭力气的话肯定是大象,如果是按照身体比例,那肯定是蚂蚁。

同样的道理,手机处理器的功率和电脑比起来,差距非常大,如果直接说手机的cpu不如电脑显然是不对的,同等条件下,手机的cpu性能应该是优于电脑的cpu。但是话说回来,这个比较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本身两个就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谁强谁弱都无所谓。

另外就是核心数,现在还有很多pc端的cpu是双核或者四核的,同等条件下,核心数越多性能也越强,但是这个说法也是不成立的,手机cpu的核心是有高频和低频之分的,可能1、2、3、4核的频率是2.8Ghz,但是5、6、7、8核的频率频率就只有1.6Ghz,这是小编举的例子,手机单核心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而电脑就不一样了,电脑cpu的每一个核心都是高频率的,不存在手机cpu的这个问题。

既然说到频率,那就不得不说手机cpu和电脑cpu的现在主流的手机处理器骁龙855频率为2.8Ghz左右,而电脑的cpu早就在几年前就已经突破了3Ghz,如果支持超频的话,可能会达到4Ghz左右。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物理上都学过,没有省功的装置,所以,在cpu功耗上,手机cpu就已经输了,而骁龙855的性能差不多和8年前的电脑cpu差不多。可能很多人都惊讶,怎么会相差这么多,但事实就是如此。电脑和手机的可比性并不大,拿来比较也是因为手机越来越像电脑,在以前大家还都是使用按键手机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想过要拿手机和电脑做比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