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外出、无接触史,住患者楼上!”官方解密特殊病例!注意这个生活细节

之前报道→特殊病例出现!没去过武汉,没接触发热病人,住患者楼上

2月3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召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三次情况通报会,就“内蒙古达拉特旗新增病例无外出、无接触史,住在确诊病例楼上”等网民关注话题也进行了情况通报,经达拉特旗疾控部门对第4例确诊病例白某云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白某云在树林召东源新村居住,系首例确诊病例宋某楼上住户期间,白某云一家曾多次上下楼经过三楼宋某家,宋某家门经常敞开、门口常有生活垃圾堆放

经达拉特旗疾控部门对第7例确诊病例王某组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王某与达拉特旗首例确诊病例宋某一家有接触史,与白某云及妻子张某芳也

有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史。

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情况是:

1月22日晚21时,王某从东胜拼车回到达旗东源新村家中后,随母亲白某转到白某云家,当时王某未佩戴口罩,白某转戴有口罩。上楼过程中经过三楼302室宋某家门口时,其房门敞开,两位男士(其中一人为宋某)均未佩戴口罩站在门口与屋内人员说话,经过时距离较近。

当晚约21时30分张某某(系白某云妻子,第6确诊病例)上楼回到家中;约22时白某云上楼回到家中,23时许王某与母亲白某转离开白某云家。

1月23日—1月27日期间,王某与白某云、张某某多次乘坐车辆往返于东源新村与耳字壕河洛图白家梁,1月24日3人在东源新村5号楼阳面16号车库一起过春节,有长时间的密切接触。

根据上述情况,不排除宋某是白某云、张某某、王某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源头,有关专家仍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

开会、电梯、外卖、坐车、吃饭、逛商场

……

9大密切接触场景,

哪个感染风险最大?

“无外出、无接触史,住患者楼上!”官方解密特殊病例!注意这个生活细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感染病专家、博士生导师裘云庆教授认为,所谓的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没有保护的情境下,跟病人或疑似病人有近距离的接触,比如一米到两米这个距离,或者共同生活、工作、学习、进餐,或者与病人或疑似病人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等,都算密切接触者。

浙江医院肝病感染科主任王洪主任医师也表示,在医学上,密切接触者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一般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与发病病例在密闭的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接触的距离小于一米的,叫密切接触者;第二指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多多少少有一些接触的,比如手上的分泌液或者是唾液接触,叫做密切接触者;第三,乘坐同一密闭的交通工具,距离在一米两米以内,空气在该空间反复循环流通的,这也算密切接触者。

1、一起参加会议算不算密切接触者?

1月22日,宁波市鄞州区报告了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聚集性疫情,3例病例为同一公司员工,1例阳性检测者为发病员工家属。首发病例陈某,于1月12日-14日在杭州参加一个企业会议,参会代表中有武汉人参加,陈某于1月17日发病,1月22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同公司一起参加会议的王某某于1月19日发病,1月22日确诊。陈某某的同事柴某某于1月17日晚与陈某某聚餐,1月21日发病,1月24日确诊。王某某的丈夫于1月31日实验室检测阳性,为无症状感染者。该杭州会议共有30人参会,省内共计有11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无外出、无接触史,住患者楼上!”官方解密特殊病例!注意这个生活细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感染病专家、博士生导师裘云庆教授表示,如果一场会议中有人是病毒感染者,那么参与会议的人都可能成为密切接触者。“会议室是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如果里面有人被新冠病毒感染,那就可以通过飞沫直接传播,当带有病毒的飞沫落在物品上,其他人接触了也有可能接触传播。

裘云庆教授强调,疫情期间,原则上推迟或不再举行会议。如果有必要的会议要开,一定要减少参会人数,缩短开会时间,不要面对面近距离开会,间隔一米以上距离,最重要的是,戴好口罩,勤洗手。

2、乘坐同一交通工具,是密切接触者吗?

3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三个病例,其中一例:患者胡某,无湖北(武汉)旅居史,自述1月17日晚上参加了海曙区一美容养生会所老板组织的聚餐,聚餐中有武汉人参与;1月19日上午10点,胡某乘坐大巴车从海曙区往返宁波市参加一旅行社组织的祈福活动,当天自感畏寒、发热,未及时就诊。其丈夫、女儿均于1月22日发病,1月26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月27日胡某本人也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19日当日同车一起参加祈福活动的人员中有14人先后发病并确诊。截至2月2日24时,参加该次祈福活动的人员和部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中,已有25人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无外出、无接触史,住患者楼上!”官方解密特殊病例!注意这个生活细节

乘坐同一公共交通工具,有人感染新冠病毒,同一空间的其他人都是密切接触者?

王洪主任表示,在一辆大巴车里,或一架飞机上,距离较近,空间密闭,空间里的空气自我循环,与外界不流通,是有可能导致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飞沫传播的距离往往是一米左右,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

乘坐电梯、公交感染病毒的概率大吗?裘云庆教授说,这与你接触到的人群中患病的人多少有关。

疫情期间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真要坐的话,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

3一起吃饭是密切接触者吗?

案例一

最近,在全国各地的疫情通报中,聚集性疫情引起大家关注。

1月18日,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陈某返哈后与其同学李某聚餐,聚餐后同乘一辆出租车分别回家。李某回家后再未出行。

1月24日李某参加家庭聚会,聚会参加人均为家庭成员,共9人。分别为:李某及其祖父、祖母、表哥、父亲、母亲、姑父、姑姑、表姐,参加聚会时李某有流涕症状。

1月24-26日,李某和母亲一直与其姑姑一家人共同居住。

1月28日,李某发热去黑龙江省电力医院就诊,诊断正常。

1月30日去哈尔滨传染病医院就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无既往病史)。

参加聚会的其他8人中有4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分别为:李某的祖父、祖母、父亲、表哥

案例二

1月24日,吕某与其家庭成员聚会,聚会成员共7人。分别为:吕某及其母亲、丈夫、儿子、女儿、外孙、外孙女。

1月25日,吕某与丈夫、儿子同乘车赴黑龙江省兰西县参加家庭聚会,家庭聚会参加人员共10余人。

1月27日,吕某前往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后病情加重,留院治疗。

1月30日转诊至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当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目前与其密切接触者中,吕某的丈夫、外孙女二人相继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参加1月24日聚餐的吕某的母亲、儿子、女儿、外孙等4人均为疑似病例。

家庭、朋友间聚餐为什么成为新冠病毒聚集性传播的重要原因,裘云庆教授分析,首先,聚餐的地方相对来说都是密闭的,空间小;其次,聚餐时大家都是近距离接触的;最后,大部分聚餐都是不分餐的,使用筷子也会造成口液传播

4、去买菜逛街算不算密切接触者?

1月31日至2月3日,温州发布通报的新增病例情况中,有几个病例都跟温州银泰世茂店有关,患者要么是里面的工作人员和售货员,要么有购物史。

“无外出、无接触史,住患者楼上!”官方解密特殊病例!注意这个生活细节

1月31日通报中:患者三十四,女,22岁,现住永嘉县,无武汉旅居史,为温州银泰世茂店售货员,1月27日出现阵发性咳嗽,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患者三十八,女,53岁,现住瓯海区,有温州银泰世贸店购物史,1月22日出现咽痛、发热,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2月1日通报中:患者一,女,28岁,现住鹿城区,无武汉旅居史,温州银泰世贸店工作人员,1月29日出现发热症状,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患者九,女,29岁,现住瓯海区,无武汉旅居史,温州银泰世贸店工作人员,1月27日出现发热症状,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患者十,女,32岁,现住永嘉县,无武汉旅居史,1月19日从贵州回温,1月20日在温州银泰世贸店购物,1月26日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2月3日通报中:患者三,男,45岁,现住鹿城区,无武汉旅居史,1月14日有温州银泰世贸店购物史,1月28日出现发热、咽痛症状,现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在疫情非常时期,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能不去就不去。

如果一定要去,比如超市、菜场等,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第一件事赶紧洗手

5、面对面走过,算密切接触者吗?

随着疫情的持续升温,也有人担心,走在路上,会不会不小心感染新冠病毒?对此,裘云庆教授表示,要提高警惕,但不必成为“惊弓之鸟”

“如果在空旷的地方,不与其他人接触,或者在马路上走,对面走过来的人是健康的,就没什么可担心的。最怕的就是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感染了病毒。如果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走在路上,刚好打了个喷嚏,或者咳嗽了,而你恰好面对面经过,那就存在飞沫传播的可能。所以还是那句话,尽量待在家里不要出来,如一定要出来,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口聚集的地方。”

浙江医院肝病感染科主任王洪主任医师表示,这种情况理论上是不会感染的,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微生物没有滞留时间。当然也不是一定没可能。比如,

要是患者他刚好在咳嗽或打喷嚏,而你就在他身边,距离很近,也有可能导致病毒传播,如果这时不洗手就触摸眼睛和口鼻,就可能导致病毒进入体内。

6、周围的邻居算密切接触者吗?

1月30日,杭州通报了16例新增病例确诊情况,其中有两个病例是一对母女。

这名母亲是湖北武汉一名中学女教师,1月22日(武汉封城前一天)她来杭州探望居住在西湖区和家园懿园的女儿。1月26日,母女二人步行至印象城购物,在山姆会员店逗留一个半小时后离开。1月29日,母女二人均因发热被医院一检为新冠病毒阳性,后转至西溪医院,1月30日被二诊确认为阳性。

目前,西湖区留下街道和家园社区已对懿园×幢整幢进行专业消杀和专人防控,再次对×楼楼层21户业主进行排摸,电话通知未返杭业主暂时不回杭,对现居住在×楼的6户10人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观察,安排相关人员值守,所有人员不得出入。

据了解,被安排居家观察14天的这6户10人,并非全是确诊病例母女俩住所的楼上楼下或同层邻居,也有近距离打过照面或者接触过的其它楼幢邻居。截至昨天,这6户被观察的住户还没有发现确诊病例。

应该说,邻里间如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如果日常没有积极做好防护和自我隔离,那么病毒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7、外卖小哥是密切接触者吗?

3日下午,深圳市疾控中心最新通报了一名新冠肺炎病例,该患者为年轻男性,是一名外卖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前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前14天内他一直在深圳送外卖;并未离开过深圳,并未前往疫情高发地区的省份,未接触过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也并未接触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

3日下午举行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说,快递和送餐人员是流动性较高的群体,北京市已经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快递和送餐人员防控指南。

指南提出,快递公司和送餐用工单位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建立每日体温监测制度,并做好信息登记。用工单位应为快递员和送餐人员提供足够的医用口罩和免洗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用工单位应教育职工尽量减少聚会,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快递员和送餐员应保持居室清洁,勤开窗通风。

快递人员送餐人员外出提供服务时应佩戴医用口罩。戴口罩前应保持手卫生,分清口罩的正、反面,佩戴时应全部遮盖口鼻处,双手压紧鼻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当口罩污染或潮湿后应及时更换。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勤洗手,洗手时使用洗手液或香皂,使用流动水洗手。尽量减少使用厢式电梯,减少与顾客的接触机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部或纸巾遮住,不要用手接触口鼻眼。口鼻分泌物或吐痰时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快递和送餐人员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停止提供快递或送餐服务,用工单位应督促其及时就医。

贺雄说,接收快递还是安全的,但是双方都要做好防护,外包装最好不要带到室内。

8、共用一个马桶是密切接触者吗?

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在不同的地方都发现有一部分病人的粪便里头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去分离出病毒,还正在检测,需要点时间。但不管怎么说,在粪便里发现有核酸阳性,还是应该高度关注,因为假如真的分离出病毒的话,它粪口传播的可能性就增加了,特别是在湖北、江西这些地方,假如他有使用并清洗便桶的习惯,就要非常重视。

钟南山院士说,检测出核酸阳性与真正分离出病毒不是一回事。分离出病毒,就是有活病毒了。核酸是病毒的序列,检测出核酸阳性只能说粪便里可能存在活病毒。要是真分离出病毒,就说明在粪便里头有生存的冠状病毒。

王洪主任认为,有些病毒可能通过肺入血,经食道经消化道排泄,如果胃肠道有一些病毒颗粒的话,那么它有可能会是个致病颗粒,但肠道的病毒受体并不是很多。目前,消化道有无新型冠状病毒特异受体尚不清楚。

使用公共马桶,上厕所之前清理一下马桶,事实上应该作为每个人的基本卫生习惯。临床上,已知的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就有很多,如肝炎、甲肝病毒、戊肝病毒都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特别是一些马桶,容易飞溅起来的,需要特别重视卫生。便后也一定要勤洗手。”王洪表示。

9、摸电梯按钮、门把手是密切接触者吗?

2月3日,广州首次在门把手上发现病毒踪迹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广州市疾控中心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只有48小时,在空气当中2小时以后,它的活性就明显下降。

此次检测到病毒阳性的门把手是在确诊病人家中,而不是大家生活的普通外环境。

2月3日《新闻1+1》栏目白岩松连线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对公共环境下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解读。

白岩松:我们现在需要戴手套吗,在出行或坐电梯的时候?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 李兰娟:我认为

没有必要,我是传染科的医生,我到病房里去见了很多有传染性的病人,无非也就是检查好以后洗个手,用流水冲洗就可以了。只有直接接触污染物的时候才需要戴手套,一般是不需要戴手套的,只要你勤洗手,回家率先洗个手就可以了。

关好家门,及时处理生活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