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蝙蝠

疯狂的蝙蝠

北美吸血蝠


——

一只蝙蝠

从遥远的古代

从阴暗的岩洞飞来

飞过密林

飞过山涧

遇到了一张网

成为一盘美味佳肴

……

这张网

也网住了我们的春节


疯狂的蝙蝠


——

遥远的蝙蝠

蝙蝠是怎么来的?老人说老鼠吃了盐巴长出翅膀就变成了蝙蝠。这显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可能老人们感觉蝙蝠与老鼠长得像就编故事了。其实它们长的根本不会像,老鼠胆小如鼠、贼眉鼠目;蝙蝠是吸血鬼、蝙蝠侠。它们之间,动如参与商,八竿子打不着。

如果硬要用“万物关联”的思维来分析问题,那么好吧,它们都同属于哺乳动物,2.08亿年前拥有共同祖先,按这种算法,其实人类与鼻涕虫也是堂兄弟,因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在大约38亿年前也都拥有共同的祖先。

可这有意思吗?

所以,关于蝙蝠的起源,我们还是去找化石。不过,由于蝙蝠的骨骼过于脆弱,保存下来的化石数量极少,没法完整地拼凑出蝙蝠的进化史,所以也就无法确定蝙蝠的起源以及演化过程是怎样的了。

不过,从已经发现的化石证据来看,目前发现的最久远的蝙蝠化石距今5000万年,这说明在5000万年以前已经有古蝠了,人们推测,蝙蝠的演化史恐怕有8000万年那么久,可能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小型食虫目。

从显示的蝙蝠骨骼结构来看,古蝠可能先是学会了在树与树之间滑翔的本领,继而飞向了天空,这表明古蝠原本生活在树上,常在树林间觅食。

这也说明,梦想还是要有的,比如你想要飞,就天天做出飞翔的动作,总有一天,你会变成“鸟人”或者天使的。

疯狂的蝙蝠

这个洞里有2000万只蝙蝠

——

巨多的蝙蝠

如果把子孙繁多当成成功的标准,那么,蝙蝠无疑是自然界生存竞争的胜利者。

蝙蝠是哺乳纲里的翼手目动物,或者简单的说,翼手目其实就是蝙蝠了。

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共有2亚目19科185属962种。

两个亚目分别是大蝙蝠亚目、小蝙蝠亚目。大蝙蝠亚目下面只有狐蝠科一个科,主要是食果蝠,这一类食果蝠有眼睛,视觉良好,喜好吃花蜜、花粉、果实;小蝙蝠亚目下面分类众多,962种蝙蝠其实大多都归类为小蝙蝠亚目。

小蝙蝠亚目眼睛很小,主要靠回声来定位。这类蝙蝠又可以称之为食虫蝠,主要吃肉吃虫,也有的品种喜吸食血液,比如吸血蝙蝠。

蝙蝠的食物丰盛,所以“蝙口”的数量也很多。翼手目虽然在生物学分类中只是一个小分支,但是独占了哺乳动物五分之一的总量。

疯狂的蝙蝠

吊在高处睡觉是因为这样跑得快

——

会飞的蝙蝠

“魔镜魔镜,世界上最厉害功的哺乳动物是什么?”那还用说,无疑是问我的人类你们自己。

可事实上,应该是蝙蝠。

蝙蝠除了个体数目超多外,物种技能也独特,它是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在四肢和尾之间覆盖着薄而坚韧的皮质膜可以像鸟一样鼓翼飞行,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哺乳动物所不具备的。它特殊伸长的指骨和连接其间的皮质翼膜,前肢拇指和后肢各趾均具爪可以抓握,发达的胸骨进化出了类似鸟类的龙骨突,以利胸肌着生,听力发达。

作为唯一能够冲入天空的哺乳动物,它在鸟类霸权的天空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将夜幕占领,成为了继昆虫、翼龙、鸟类后第四类飞行的生物。

会飞在生物在生存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蝙蝠就是靠着丰富而营养的飞虫食物把日子过得极为滋润。


疯狂的蝙蝠

幼儿园的蝙蝠其实很可爱的

——

长寿的蝙蝠

决定哺乳动物寿命长短的是什么?

一般来说,体型越大一般寿命也会越长,心跳越慢的也活得越长。

比如大象的心跳只有每分钟26次,平均寿命60年;蓝鲸的心跳可低至每分钟2次(潜水时),平均寿命80岁;而且老鼠心跳可达500次每分钟,寿命只有区区3年。

这是因为体型小散热会非常快,因此需要更高的新陈代谢速度以维持体温。

疯狂的蝙蝠

蝙蝠体型小,又需要飞行,能量消耗与体温维持的挑战更大,所以需要更强的新陈代谢速率,飞行时的蝙蝠心率可高达800—1000次每分钟。

小心脏跳得这么快,蝙蝠应该是很短命的,至少比老鼠的3年短吧?但事实却是它们拥有不合常理的超长平均寿命——30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是这样的:大约在500万年前的一次基因突变中,蝙蝠获得了修复基因的本领,所以它们的体细胞能以远超一般动物极限的次数分裂(人类的体细胞通常分裂次数为50~100次)。

只能说,它是哺乳动物里的一个异类。

疯狂的蝙蝠

——

黑暗的蝙蝠

蝙蝠为什么那么令人讨厌?

因为它太不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了。人类喜欢“白富美”,它却是“黑锉丑”。

特别是它的黑,黑的让人难以接受。

它全身都是黑色调,毛皮是黑的,蹼一样的翅膀也是黑的,让人难以亲近。也有少数是灰色的,但那双黑色的小眼珠,滴溜溜的,让人恐惧。

它不敢在阳光下行动,都是黑夜里出来,在黑色中寻找黑食。

传说鸟与野兽宣战,双方各有胜负。蝙蝠总是依附强的一方。当鸟和兽宣告停战和平时,交战双方明白了蝙蝠的欺骗行为。因此,双方都裁定他为奸诈罪,并把他赶出日光之外。

从此以后,蝙蝠总是躲藏在黑暗的地方,只是在晚上才独自飞出来。白天的蝙蝠躲在山洞里,如果不小心碰到它们,黑压压的一片,让人逃之不及。

疯狂的蝙蝠

——

危险的蝙蝠

蝙蝠身上可能带有或传播80多种可以影响人类生命安全的病毒。

它会传播马尔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狂犬病毒。还有目前不能证明蝙蝠传播的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

这些病毒杀害了许多人的生命。

埃博拉(Ebola)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是最近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病毒中最严重的一种。这一出血性疾病的零星暴发已知在40年前就在非洲中部孤立的森林村庄中出现。疫情一波接一波地蔓延,造成许多人死亡。

马尔堡(Marburg )病毒被从一种蝙蝠(埃及Rousettus aegyptiacus)身上分离出来,蝙蝠是其天然宿主。对人类的溢出效应( Spillovers)时有发生,主要涉及乌干达的矿工和参观洞穴的游客。最大规模的疫情发生在10年前的安哥拉,共有252个病例,其中90%是致命的。

……

疯狂的蝙蝠

——

燃烧的蝙蝠

蝙蝠身上有许多病毒,可为什么很多瘟疫都没有把蝙蝠给弄死呢?

难道蝙蝠有特异功能吗?这是真的!因为蝙蝠会一种“绝活”,就是蝙蝠有超强的免疫功能。

人类的免疫系统全开模式就是“发烧”,这是为了用高温消灭多数病原体的应激身体状态。进入这种模式时,一些病原体就会被我们的免疫系统消灭。

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高温,身体是受不了的,所以我们的免疫系统有一个启动时间,在被病原体激活后才开始工作。

蝙蝠的本事就是身体细胞的分裂根本无惧身体的高温,因此,蝙蝠就将身体调节成发烧模式,通常都在40度以上,这样,许多病毒就被抑制住了。

但这些经过炼狱高温燃烧的病毒,却也得了到超常的“锻炼”,变得更“强大”,更“邪恶”。也就是说,蝙蝠的身体反而成了培养“超级病原体”的容器,一旦别的动物接触蝙蝠,就马上给坑惨了。

疯狂的蝙蝠

人蝠相处的模式

蝙蝠这么危险,人类为什么不消灭它们?

首先还是得说不要高估人类的能力,想要消灭蝙蝠是不可能的,就是随便一个山洞中都有数百万中蝙蝠,你怎么消灭的光?

其次,蝙蝠对人类并非完全没有益处,比如它们可以吃掉害虫,给许多植物授粉。如果没有蝙蝠,一些地方的农业肯定是受影响的。

所以最好的相处方式还是敬而远之。远离蝙蝠!

可事实上,过去许多年来许多地方,人们与蝙蝠的关系还是太密切了,特别包括东南亚、非洲在内的许多居民没有管住自己的口腹之欲,大快朵颐蝙蝠身上的几两肉肉,甚至造成了一些蝙蝠种群的灭绝。

这些人胆子太大了,蝙蝠没惹你就好了,你还敢吃它的肉肉,其结果自然可以想象。

你敢惹我,我让你过年也走不出去!哇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