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能不能完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80后农村人小丁


2019年我从一个外行的身份阴差阳错借助互联网进入电商销售行业,因为抓住了直播机会,所以销售额对我来说还比较满意!

我以前搞农业生产,赔的一塌糊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销售不出去。当然销售不出去的原因特别多。

2019年我跟着帮扶领导搞了个吕梁山货电商销售平台,就是把吕梁山片区得农产品放在一个淘宝店铺,通过直播统一销售。当年直播50多场,去过北京,山东,重庆,成,长沙很多地方找主播直播。单场销售额最高突破100万,一共销售额突破1000万!

这么一年下来,发现互联网确实能完全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题。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为的是引起大家对互联网助力农产品销售的绝对认同和重视。

比如一个蜂农如何你单靠自己的传统渠道,一个月销售1000瓶一斤装的蜂蜜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组织她们通过网络直播,屡创记录。第一次在白雪200万粉丝的主播直播间10分钟销售了500瓶,金额20000多元。第二次在山西幻影直播间5分钟销售了1500瓶,又一次在浪子吴迪直播间1分钟销售了1000多瓶。

另外有一个县的玉米销售不出去,我们找了个主播,3分钟销售5000单,共计5万根玉米棒!


蔡小康三农记


”互联网+农业“能不能完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农产品产地难卖、滞销,城市价高经常出现在公共舆论上,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常用的表述是农产品滞销。

农产品是一个同质化的商品,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种植差别。

互联网+农业,弥补了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源配置合作模式中的市场“缺陷”。

这些年来,各产地引入了电商,电商企业与农户对接,拉近了农户与市场的距离,通过电商平台把农产品销售到更广阔的各地市场。

但是在市场实践中,电商往往只是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

并不能解决我国大多数农户都不是规模化经营,只是以“散户”种植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

市场的现实

农产品销售难卖、滞销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经济活动所造成。

有的是因为行情不好,产量过高导致市场供过于求,有的是农户销售渠道单一信息不畅,也有的是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不高不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农民有用电子商务手段成功销售农产品的案例,但就全国而言,还有不少农民用不起信息化产品。

既抓生产,又抓网络营销平台, 许多农村电商又做生产源,又要做销售渠道,还要做物流。

做大而全市场的思路,都还在“前赴后继”的探索中。

区域品牌农业,农产品“绿色通道”

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层度不高,对广大中小散户农民来说,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是常常滞后。

大多数农民经常是去年行情好,今年就多种,今年行情不好,明年就不少种或不种,追涨杀跌,跟风种植很无奈。

农民+平台,根据小农户生产方式,通过互联网把农民组织起来。

产出批量 特色、优质农产品作为一个整体推向市场,而不是一家一户在市场上乱撞一气。

平台+社区,以夫妻老婆店销售模式拓展,通过互联网把他们组织起来。

形成产业链下延伸链接社区店,实现“网上下单,产地全国发货,城市直销”。

走出一条“互联网+农业”,产业链下延伸创新之路,期待破局“农产品难卖、滞销,城市价高”的困局。


梦中翔之梦


不可能完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1,中国本身就是农业大国,弄产品是非常丰富的,难卖的产品也就两种情况,产品质量不是很优质或者产品比较多,市场需求相对小。

2,互联网优势就是传播快,传播比较广泛,可以快速帮助优质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前提是产品一定要好,互联网也比较透明,基本卖出去都会评价口碑,好产品才能长久)。

3,全国都网上买农产品的时候,基本上面对都是同一群网民,对比就更容易,竞争也会变大。

4,互联网竞争是相对大的,竞争大代表付出成本就会相对高,我是农村出来的,农产品大部分利润不高,都转向互联网以后,利润就会再次被压缩,面对高额费用的时候,还是需要其他渠道来来配合销售的。

5,农民获取信息有限,很容易就是跟风种植。市场饱和的时候,任何渠道可能都没有办法完全解决销售难题。(比如2018年很火的小龙虾,2019年就凉了)

总结:互联网肯定是一个很大市场,但是不能完全主导整个弄产品的销售,还是需要传统渠道了分担一部分销售量。





柠七电商会


我认为理论上本应该是可以的,但现实中未必完全可以,在这个全民直播网红经济时代下,或许有少部分人会突起,但少部分终归是少部分,不能解决全民的问题。来说说原因在哪,互联网就是个流量滚动池,哪里口大流量就流向哪里,做电商流量是关键,新上架一个产品没有够买量,消费者是很难产生购买行为的,就像你网购的时候,你看到这个商品没二个人购买,你一定会产生疑虑,最终可能还是选择了其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个行业的潜规则就出来了,那就是刷单,把销量刷上去,数据好看点,让消费者看到这个产品别人也有购买,看下评论还有好评,于是就放下了戒律成交了单,同时商家也或得了流量。讲到这里的刷单引流,是行外人消费都不知道的内幕,也是拿不出台面讲的事情,因为平台是封杀这种行为的,但同时还是有大量的商家刷单,只是手段方式做的更隐蔽了,平台也难查出。好了回归问题的核心,刷单是需要成本的,刷一单几乎要八元以上一单的快递成本,就相单于模拟的购物全过程,只是没有发出真实的货品,有可能是一个小小礼物,也可能什么都没有空包装,一个新产品刷一单跟没刷没什么区别,至少刷八九十单以上吧,好了这就是成本,成本就是净利润啊!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大把的商家刷单,因为要引流啊!除去这些还有平台直通车推广啊也是成本,所以电商竞争激烈,对于老百姓太难了。不是经验丰富的老道玩不转电商运营,一个经验丰富的运营工资都要一万到二万以上,还有美工客服人员,农产品本身单价低要多少农产品才能摊开这些成本,太难了。


极速飞客


说到农产品结合互联网的玩法,相信大家第一时间还是会想到微商,毕竟通过微信卖茶叶的、卖水果的人还是非常多的。也算是其中一种。让大家知道互联网模式下卖农产品有哪些思路。

为何一定要结合互联网来卖?当一个客户可以知道他买的产品是如何种出来的,是如何成长的,是如何采摘的,是如何包装的等,每一个环节他都很清楚的了解,就好比是亲自种植的一样,自然有一种信任感,对产品也没有什么顾虑。

农产品种植经常会遇到供大于求的局面,过多的种植导致滞销,从而只能低价甩卖导致亏本。那么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预售模式。原理就是,在种植之前,就跟买家谈好价格,先收钱再种植,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控制风险。

这在以前通讯不好的时候是非常难做到的,而现在的途径就非常多了,比如自己建立一个官网,又或者微信公众号,再不然就直接用微信。当预售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开始种植了。


在这个粉丝经济时代,你没有粉丝,一切都是扯淡。预售首先要建立在有粉丝,有人脉的情况下进行,只有几个好友,是万万不行的。如果没有人脉,就要借助大V和大咖一起合作,帮你来完成。

实际上众筹这种模式也是在近几年新起的,以前也讲过利用某平台众筹机制卖东西的案例,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利用在农产品上。先筹集资金,再根据需求进行种植,其实跟预售很像也可以说就是预售。

所以说,互联网是最有可能一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如今也就只能靠互联网和人脉了。


生活在改变


虽说如今国家鼓励支持农村发展“互联网+农业”,还是不能解决农产品销路的问题,只能说是缓解。农产品销售难,不单是考虑农村电商这一销售渠道,还需要考虑农产品本身品质, 平台运营,以及品牌,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影响农产品销路大概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农产品本身的特性跟周期性,比如一些瓜果蔬菜,放置一晚可能就坏掉了。农户没有及时售卖,就遭受损失。

第二,农户单打独斗,成本过高。农户个体搞电商, 成本投入大,需要靠农村合作社形成规模效益,才能降低成本。

第三, 农产品供过于求,今年丰收年,大家投放市场的农产品过于饱和, 卖不动。 就如今年的陕西苹果就滞销了, 你再互联网++++,都卖不出去。


农产品想要销售销得好,就需要找准消费市场的需求点,需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市场经济下消费需求的变化也要求我们农户从种植品种、方式、营销手段都一起跟着变。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提高效益,避免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境地。


篱笆院的男主人


大家好,我是三农人老陈!科技创新,服务三农!欢迎关注!

"互联网+农业"能不能完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我认为是不能完全解决的,但是能大大的改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目前互联网+改变了各行各业的传统模式,加快了行业的发展,其中农业这样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在互联网+的风暴下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变革成为可能。

1.互联网+农业改变了农产品销售模式

在搭上“互联网+”这趟顺风车前,传统农业的主要销售模式为国家统购统收和农民部分自行销售或等待收购商上门收购,如果遇到收购商不上门了,那农民的农产品只能烂在地里了,就像前些年的苹果、大蒜、大白菜等都出现过销售难的问题。

“互联网+”出现后,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局限于等待收购商上门,出现了三种主要的“互联网+”销售方式:一是利用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发达的物流配送系统,依托互联网数据建立了大型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实现实时行情交易;二是以大宗交易为主的批发销售电商交易平台。例如阿里巴巴、淘宝、京东、一号店和中粮我买网等;三是各大自媒体平台的三农达人网红们的销售,他们利用这些自媒体平台传播优质农产品信息,例如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他们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手段,把一些偏远山区的滞销农产品卖到世界各地。

2.互联网+农业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前段时间“甘肃天水花牛苹果滞销”的新闻被央视报道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大网红迅速行动,纷纷为天水果农帮销。SOHO中国的潘石屹也在今日头条上帮忙推销天水的花牛苹果。如果没有互联网,天水的花牛苹果尽管大丰收了,但是销售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了。

总的来说"互联网+农业"大大的改善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但它始终无法完全解决问题。


三农人老陈


乡野鹏飞话三农非常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这个网友问的是“互联网+农业”能不能完全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导语:

“互联网+农业”是解决农业销售难题的一个新途径,它不仅解决了销售面临的渠道问题,让农业的销售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更让农民从繁杂的销售环节中解脱出来,很好的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为什么说“互联网+农业”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1、“互联网+农业”拓宽了农产品的宣传空间。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比传统的广告优势要强大很多倍。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互联网就好比飞机,传统的宣传模式相当于骑自行车,其宣传范围和和效率根本不能和互联网相比。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产品要想卖的好,赶紧上淘宝。从这一句话就能看出来,互联网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农业要想走出去就必须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走进千家万户。



2、“互联网+农业”使农产品推送更加精准。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根据消费者的特点精准的向客户推送农产品。这样可以让农产品有效的对接有需求的消费者,使农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建立无缝对接的需求信息,为以后农产品的持续销售实现了稳定的客源,更热消费者更加信赖精准推送的农产品。



3、“互联网+农业”使交易更加便捷,使更多的交易实现电子货币,促进了交易量的提高。

互联网交易实现的是电子货币交易,不需要人与人见面交换纸币进行销售,这样直接节省了交易中间的复杂环节,使农产品的销售量更多,交易频率越高。



4、“互联网+农业”直接减少了农产品销售的成本。

“互联网+农业”实现的是线上与线下的特色农产品的交易,农民不需要开着车子去批发市场租一个摊位去卖农产品,他们只需要在电商平台免费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了,并且省去了宣传的费用,使农产品直接和消费者对接,大大的增加了农民的销售利润。



5、“互联网+农业”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

“互联网+农业”搭建了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平台,消费者的需要可以直接反馈给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生产者在将农产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很大的提高了农产品的交易。



结束语:

“互联网+农业”的产生使农业销售更加精准、更加专业化、更加信息化,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农民农产品销售的能力和水平,使农民对农产品的销售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实时化,让农产品的销售直接对接消费者,完美的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乡野鹏飞话三农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中央一直重视三农问题(即指农业、农村、农民三个问题),这说明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主要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的收入较低,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体现在对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随着十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但其根本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也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对此,本文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当前最为重要在农业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发展却存在着很多的弊端。

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与农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不能有力地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少与之相匹配的标准。土地人口承载量低并、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农业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49亿人,普及率为47.9%。教育普及度高,文盲人数逐年下降,国民素质普遍提高,使得因不懂电脑和网络的非网民人数逐年下降。手机等即时通信工具的迅速发展,通信工具应用的开发,移动支付、银行、网购等使用率得到稳步提升,无疑推动了网络的繁荣,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体现在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催生互联网应用和服务新业态,存在着巨大潜在的商业价值。然而互联网在解决农业问题上或许能提供很大的帮助,利用互联网改变原有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及现代生态农业,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和农业服务平台,加强产销衔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各大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当前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促进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对农作物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等提供服务。

二、“互联网+”的特点及作用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凭借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发展模式。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历来已久,互联网之所以能成为解决难点的手段,其主要是基于以下特点:

一是跨界兼容,连接一切。随着农民电子商务的意识加强,“互联网+”在农村的各个领域能有效的融合,“互联网+养老保险”,“互联网+农村医保”,“互联网+现代农业”等等新连接都具有可行性。连接是有层次的,可阶梯式连接,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

二是创新驱动。随着国家的扶贫政策的实施,政策帮扶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活力,“就业难”引发“创业热”。大学生将高校新科学技术带下乡创业,与农民工进城双向互动,形成了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新的趋势。

三是重塑结构,开放生态。推进“互联网+”,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农村过剩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途径实现产业化,互联网产业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

数年前“互联网+”的提出,如今已经升入了国家层次备受关注,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已步入黄金期。促进农村发展显示出乐了重要意义,通过互联网的新发展模式,改变农村原有的经济模式,探索出新出路,改变了农村人民原有的思想,带动了广大农村人民的创新力,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有助于推动实现我国农村建设现代化,从农业大国转变到农业强国。

三、传统农业“互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至今非农业强国。其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颇多。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建设虽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有了一定进展,但并不能令人满意。要想富先修路,乡村道路总体状况较差。但是公路等级普遍不高,油路和水泥路面比例很小,做到“户户通,村村通”柏油路还是需要几十年的发展,更谈不上到位的相关技术服务,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其次,发展现代农业存在较多制约。提高山区农田耕作机械化水平难度大。主要受制于当地地域条件限制,耕作面积不成规模,特别在边远乡村田地分散并不集中,大部分田地没有机耕道,不适合推广大型农业机械。针对农民专业化培训没有形成统一体系。随着近几年来自大学生、高校科技等群体创客看中了广大农村未来发展的潜力,积极下乡开展农民培训的项目,主管培训的机构也日趋增多。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在培育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国家也还没有或者很少有明确的资金扶持;最后,在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受到挑战的情况下,单靠种养业很难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的经济模式比较单一,第三产业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平衡,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某地区农村的富裕程度往往取决于其交通是否便利、食品安全性,周边城市富裕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综上所述主要体现在以下特点:当前经济体制阻碍了农业产业化与新型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还是十分传统与落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家庭种植模式);土地所有制形式阻碍农业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农业用地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造成全国各地土地流转模式不统一;农业发展过程中缺乏发展理念、发展技术、资本;新农村建设没有更有效的促进农业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忽视了通过农业产业化来发展地方经济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的产值和劳动力占比逐渐下降。农村劳动力导致农民阶层分化,农村劳动力正在重新布局,其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情况:离开农村进入城镇工作;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传统农民转变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或专业合作社成员;成为兼业化农民,农闲时进城打工,农忙时回村务农;农民转变为农资供应商、乡镇企业主、农业经纪人或农机作业服务者等;进城农民回乡创业。农村人才和人才回流在农村的发展和振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促进农业“互联网+”发展的对策

互联网已经成为引领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发挥互联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培养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作用,注重解决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乡村物流体系建设难题、农村信息获取能力不足难题、互联网交易产品质量难题。互联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通过农业的多功能,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等发挥了巨大作用。给予以下建议:

乡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从事农业科研的大学生积极下乡,将技术带到农村;通过互联网渗透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农民所需的生产资料可以与农资电商和农机具电商进行对接,通过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购买;与大学专家建设互联网互动平台或者专家下乡开展培训讲座,实现在生产中,农民可借助互联网和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生产;大力改善乡村马路,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模式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比如通过快递公司实现了向全国畅销的路径等等;切实落实农村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建设,是彻底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大巴山老幺


不能彻底解决。

农产品销售难的原因有哪些呢?有的是因为行情不好,有的是因为农户销售渠道单一,信息不畅,也有的是农产品品质不高不受欢迎。农产品销售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国大多数农户都不是规模化经营,对于市场的反应是滞后的,经常是去年行情好就多种,今年行情不好就少种或不种,盲目决策,这种情况下要么收入微博,要么滞销亏损。近些年各地未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引入了电商,把电商与农户对接通过电商把产品销售单更广阔的市场。国务院会议推进互联网+农业,并强调了这种思路,拉进了农户与市场的距离,但电商只是解决销售渠道的问题,如果农户依然以散户的角色参与市场,那无法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