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是一面排斥父母,一面做同樣的事

徐崢最新導演作品《囧媽》以一種直觀的方式深深地刺痛了我們,母子關係的錯位,夫妻關係的破裂,似乎也正是現實中許多這個年紀的人最真實縮影,母親想要的是一個幻想中的兒子,對於兒子的衣食住行都過於干涉。而這種行事作風也慢慢延續到了兒子的身上,兒子同樣用蠻橫而又強硬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太太,而這也讓兒媳叫苦不迭,最終兩人走向離婚的邊緣。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我們排斥父母的做法,但一面又在和父母做同樣的事。


《囧媽》: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是一面排斥父母,一面做同樣的事


我有一個朋友的兒子簡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由於朋友老公生性暴躁,對待孩子的事情雖然非常上心,比朋友還要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但卻不能好好地跟孩子溝通,總是用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而這個粗暴的方式毫無疑問已經深刻影響了這個年僅八歲的孩子,在學校裡,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跟他碰了一下,孩子立馬就會像時刻準備著的小公雞一樣,不管老師怎麼勸,這孩子就一定想著要跟小朋友打上一架,來出出惡氣。

學校裡的老師也多次與朋友溝通,但孩子還是我行我素,也讓朋友很是頭疼。這個八歲的孩子不希望爸爸如此對待自己,但卻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著同齡人。或許這個爸爸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卻用錯了方式。


《囧媽》: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是一面排斥父母,一面做同樣的事


那麼為什麼父母總是想要干涉孩子的所有,總是希望孩子變成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呢?

第一、每一個父母心裡都住著一個幻想的孩子

電影中的母親的心裡一直住著一個理想中的兒子,連這個兒子應該什麼時候上廁所,什麼時候要孩子等等細枝末節的事情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而電影中的兒子卻對這些安排非常討厭,他並不想成為母親理想中的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但讓人覺得震驚的是,兒子對待妻子的時候卻是同樣的方式,兒子的心裡同樣住著一個幻想中的太太:她應該喜歡什麼,應該做出什麼選擇,也同樣被兒子設計得清清楚楚。

但這種想法似乎每個人都難以跨越,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幻想,幻想的對象無外乎與自己最親近的人,包括父母,孩子和愛人。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希望父母不要太過嘮叨,希望父母能夠多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當我們成為父母的時候,希望孩子聰明伶俐,希望孩子成績名列前茅。當我們有了愛人的時候,也同樣希望愛人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希望愛人能夠多多分擔家庭的壓力。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我們所希望的,往往不能完全如我們所願,於是我們就會陷入焦慮痛苦的心理怪圈當中。認為家庭關係的破裂都是因為別人,當這種情緒愈演愈烈的時候,爭吵也就隨之而來,很多時候,雙方都沒有做錯什麼,而只是因為不同想法之間的衝突罷了。所以,我們都要記住:不管年紀大小,都是獨立的個體,愛所需要的是接納和尊重,卻不是控制和索取。


《囧媽》: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是一面排斥父母,一面做同樣的事


第二、不願意承認孩子已經長大

現實中也有許多對待孩子無微不至的母親,總是會擔心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但我們需要明白的是,孩子已經長大了,已經不需要如此周全的照顧了,而母親之所以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只是不願意直面自己已經漸漸老去的事實,也許母親能從照顧孩子這件事情上,還能讓她重新擁有一種仍然被需要的感覺。

而等到曾經的子女變成了父母之後,也會變得和自己的母親一樣,對於孩子的衣食住行非常的關注,小到孩子什麼時候需要喝水,大到學校志願該怎麼填。但孩子跟我們的曾經一樣,他們也不喜歡這種面面俱到的照顧,也不希望在媽媽的眼中是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低能兒,沒有人願意被看輕,但成為父母的時候卻總是慣性地看低了孩子。作為父母不能一輩子陪著他,未來的路也只能靠他自己去走,所以在能放手的時候,就儘量放手吧。


《囧媽》: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是一面排斥父母,一面做同樣的事


第三、控制慾太過旺盛,卻總是打著為你好的幌子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父母不厭其煩地對孩子說:“我這是為你好啊,你怎麼就是不懂呢”可為你好的背後是什麼,是干涉孩子人生節點的重要決定,比如說孩子沒有對象的時候,催著早點找對象,等到結了婚了,又催著生娃,孩子有自己的考慮,為什麼父母都要這麼著急呢?而父母之所以要控制孩子,歸根結底還是對孩子不夠信任,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應付生活中所有的酸甜苦辣。母親的出發點其實沒有錯,但有句話說得好,有界限的愛是愛,跨界的愛是害。而這跨界的愛恰恰變成了孩子痛苦的源頭,也就會成為家庭矛盾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孩子的忍耐限度就會到達臨界點,而到那時,家庭的矛盾就會避無可避。


《囧媽》: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是一面排斥父母,一面做同樣的事


第四、不屑於和孩子溝通

許多母親總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孩子年紀太小,是不會懂的,也就不屑於和孩子溝通。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孩子雖然不能用太好聽的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愛,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是可以感受到的。如果父母不跟孩子溝通,孩子也就學不會怎麼和別人溝通。那麼就很有可能當他長大之後,在處理家庭關係這方面,也只會採用從原生家庭當中學來的簡單粗暴的方式,讓對方無法容忍。年少時無法抹去的記憶,在潛移默化之中,就會慢慢變成了自己慣有的處事方式。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和孩子以朋友的態度進行相處,應該和孩子進行積極樂觀的溝通,讓孩子慢慢受到家庭的情緒渲染,這樣才能夠養成和他人進行良好溝通的習慣,養成了好的溝通習慣,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也有莫大的好處。


《囧媽》:成年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是一面排斥父母,一面做同樣的事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經說過“不能在陽光下呈現的心理,最後就會躲入陰影中,但他不會消失,而是會以我們不能控制的破壞性的方式出現。”

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父母用過於理想的方式對待孩子,有愛與溫暖,同時也有可能存在恨與傷害,這種影響不會被迅速抹去,而是會影響孩子一生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