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必須吃的是什麼?不吃就不夠年味兒?

東方國學


我覺得過年最缺少不可得是,爸爸做的豆腐,媽媽做的炸豆腐。三十晚上媽媽煮的肉,煮好了撕下來一塊就那樣吃,那滋味簡直完美。特別是連著骨頭的肉,軟軟糯糯太好吃了。不說了,都是淚,我已經好多年沒有那樣吃過了


阿珍開店記


過年必吃的美食自然是餃子了,桌子上那一盤盤熱騰騰的餃子就是最熟悉最溫暖的年味兒。

在我家鄉這邊,大年三十晚上年夜飯和大年初一必吃餃子。年夜飯上一桌子豐盛的飯菜,吃著最舒服的,還是這盤餃子。這頓餃子是“守歲餃子”。吃過年夜飯後,一家人還要圍坐在一起包一大蓋簾餃子,待到初一凌晨和大年初一早上吃。雖然吃過了年夜飯,或者啦著呱看看春晚,或者忙忙活活準備大年初一的吃食,到了凌晨正好餓了,煮一鍋餃子每人再吃一點,孩子吃了就睡覺去了,大人吃過後還要再忙活一陣,直到凌晨兩三點才去睡。這一頓餃子是“更歲餃子”。到了大年初一早上起來,新年第一頓飯還是熱氣騰騰的餃子。這餃子,象徵著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春節吃餃子其實是自古就有的習俗。據史料記載,春節吃餃子這個傳統習俗最晚在明代已經出現了。據《酌中志》記載,明代的宮廷中已是大年初一吃餃子了,“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到了清代,春節吃餃子已經是固定的習俗了,不論貧富貴賤,大年初一必要吃餃子,表示吉祥如意,辭舊迎新之意。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子時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時吃,這正是農曆大年初一子時,於是這餃子就有“更歲交子”之意。清代這習俗已經基本與現在一致了。

另外,餃子形狀像一個個小元寶,春節時吃餃子也寓意著在新的一年裡闔家幸福美滿,財源滾滾。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不但味道鮮美,更是有著美好的寓意。在春節等各種重要的傳統節日,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春節的餐桌上更是少不了幾盤熱騰騰的餃子,即使有再多的大魚大肉,餃子永遠還是吃不厭,也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年味和情懷吧!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闔家幸福,幸福美滿!


家常美食小廚房


餃子

我是山東聊城的,我們這裡吃餃子的時間很特別,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頓飯也就是年夜飯我們都是白天吃,差不多四點左右就開始吃了,並且這一頓必須就是餃子,並且往鍋裡下餃子的時候必須放鞭炮,伴隨著噼裡啪啦的炮竹聲,餃子也噼裡啪啦的下鍋了,其實想想也是很有趣。

大年初一要早起,早到很早,我媽做飯差不多四點就起,然後我們五點吃飯,並且這一頓餃子裡面會包一個帶硬幣的餃子,誰吃到誰就好運,所以雖然早上五點睡意朦朧,根本沒胃口,但為了吃到硬幣也還是會吃上一大碗餃子。

還有,我們這裡餃子說法很特別,叫扁食,我也不清楚是不是這兩個字,不知道你們那裡的餃子有沒有什麼特殊的名稱?



小阿秋777


在我們家鄉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喜慶團圓,搭配上家裡的大紅燈籠年味十足,大年三十晚上要在鍋裡放一條做好的魚,初一早上吃,年年有餘奧!還要吃一個雞蛋,在吃之前把雞蛋從頭一直滾到腳,老人說這樣一年好運氣!過年還要吃一種糕點,走親訪友必不可少,老家話叫果子!





餐飲行者


大家好我是新人洋哥在東莞,我覺得每個地方的吃法不一樣吧!就拿我們河南人來說吧,我覺得如果過年不吃水餃和湯圓,就算吃再多的雞魚都感覺不到年味,為什麼這麼說呢,只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水餃和湯圓這樣才能感覺幸福!謝謝


西瓜洋哥vlog


南方不太清楚因為我是北方人,初一餃子初二面, 初三合子往家轉, 初四烙餅炒雞蛋。 初五、初六捏麵糰, 初七、初八炸年糕, 初九、初十白米飯, 十一、十二八寶粥, 十三、十四竄湯丸, 正月十五元霄圓。有地域差異不接受鍵盤俠嘚啵


Diamond31399110


客家釀豆腐

食材選用土豬五花肉500克,山水嫩豆腐500克,香菇6~8只,醃冬菜10克,雞蛋清1只,濃湯寶1小袋,花生油,蔥花,精鹽各適量。做法

1,將五花肉去皮洗淨瀝乾水分剁碎,嫩豆腐放入冰箱,香菇洗淨用溫水浸泡之後剁碎,醃冬菜洗淨瀝乾水分剁碎,各裝盤待用。

2,將豬肉碎、香菇碎、冬菜碎、雞蛋清、精鹽一齊攪拌均勻,醃製30分鐘至入味,製成豬肉餡坯子裝盤。

3,從冰箱取出嫩豆腐切成長4cm,寬3cm,厚2.5cm的長方形豆腐塊,在每塊豆腐中間挖出一個小洞,用筷子將豬肉餡釀入豆腐中,各個釀好之後,小心輕放在大盤中。

4,平底煎鍋置火上,倒入花生油再逐個將釀豆腐平鋪在鍋中,上面均勻撒些精鹽,小火慢煎至微黃色時停火。

5,將濃湯寶加少量清水,一齊倒入己煎好的釀豆腐中,小火再燉20分鐘出鍋,撒上蔥花裝盤即可。

為什麼先將嫩豆腐放入冰箱?作用是:由於豆腐較嫩,放入冰箱易定型,在釀豆腐時不會破裂。

以上這道菜式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當地過年時必須要吃的,不吃就沒有年味兒,有失過年傳統習慣,你們有什麼意見?歡迎共同探討。


鄉野人


我們這屬於南方過年必須吃菜板肉和湯圓才算有年味,我們這家家戶戶都必吃的。

菜板肉:大年三十拿一半塊豬頭,燒皮去毛,燒過皮的肉吃起來更香(我們這現在殺豬就整隻豬都燒好),洗淨備用。

大鍋里加水,放入豬頭加入漿香葉,橘子皮葉子放入鍋裡燉4-5小時,撈出掰下豬頭肉,切下豬嘴肉,就是菜板肉了,以叫下酒菜。

撈出肉後下入蘿蔔燉一小時,燉出來的蘿蔔非常好吃。

湯圓:是大年初一早上才吃的,準備好黃糖(有的叫紅糖)一塊切碎備用,糯米粉500g放入盆裡,準備溫水邊倒水邊攪拌,攪拌至團無干粉就可用手柔團了搓成長條,分成小段包入切好的黃糖搓成圓形,鍋里加水煮開後下湯圓,煮熟後撈出,就可以開吃了。

菜板肉和湯圓是我們這過春節家家戶戶都必須要吃的。






徐文婧語


大家好我是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家住江蘇省徐州市,我們這邊過年是從臘月23開始到正月十五結束。一般都是臘月二十三小年把肉償,臘月二十四掃房子,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團圓飯必有餃子[互粉]








農村倆寶媽小楊


過年吃雞是必須的。因為“雞”字,通“吉”字,也通“祭”字,簡單通俗易懂的道理,深入人們的心裡,過年吃雞,就是圖個大吉大利。雞翅,寓意展翅高飛、飛黃騰達。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寓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人們通過過年必吃雞的方式,把這個習俗和傳統文化延續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