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所讲贪污之事,不是几个人贪,而是整个朝庭,整个皇权贵族贪你怎么看?

秋天的红叶882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王朝的覆灭的主要原因是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官员腐败,导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于是正义之士举起正义大旗,救广大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替天行道,建立一个为民着想的政治清明国家。

秦以后两千多年间中国各朝代基本没有超过300年,这其中规律难道真是上述史书上所说?

众所周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胜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书,抛却统治阶级贬低前朝因素,究起深层次原因,导致灭亡的真实原因:是人口增长,而封建农耕社会几千年来生产力几乎没有增长!战乱后的新国家,人口只剩下100人,100人吃生产出的1000斤粮食刚刚够吃,3百年后,和平安定的环境使人口增长到300人,而粮食产量只增长了一倍2000斤,这就有人吃不上饭,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改朝换代的前提条件就形成了,而需要养的皇戚贵族们依然维持家族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再加上灾荒之年和外族入侵,这就点燃了改朝换代的导火索。然后就是战争,人口又下降,饭够吃的了,又稳定了二百年,然后……如此循环。

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跟不上人口增长!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话说那和皇帝官员生活不奢靡?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是为了给人民做牛马公仆?所以说皇帝昏庸,官员腐败仅仅是歌颂当朝贬低前朝给老百姓看的说辞!


神经病加精神病患者


贪污腐败,在哪个封建王朝都不能根除,但像嘉靖年间那样的结构性腐败,就很难办了。这个贪污结构链,以皇帝为中心,形成层层利益关联,渗透到国家经济和政治的每一个角落。要想破除这个结构链,除非塌方式重建官场。所以,这种结构很牢固,对国家的危害很大。

一、大明王朝官场的“末端神经坏死”

官场腐败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中饱私囊。不管朝廷有什么样的政策出台,地方官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从中渔利,以“国策”为保护伞堂而皇之地贪污。

比如,剧中“改稻为桑”,朝廷自以为政策很周全,是官民兼顾的良策,新任知府高翰文,还给这个政策附加了“以改赈灾,两难自解”的漂亮帽子。殊不知,除了这个书呆子,利益圈中的人都知道,这顶大帽子下面藏着多少肮脏与龌龊。

于是,到了终端执行层面,知县、知府、布政使、巡抚、总督各打各的小算盘,再加上制造局和商人,连原本“一家亲”的小团伙都各怀鬼胎,说白了,都是都闻到了唐僧肉的香味了!

一个巡盐使鄢懋卿,下去旅游一次,满载而归。剧中省略了几船银子背后的血泪,但可以想象,其中的诡诈机谋,不亚于改稻为桑。

其实,每一两百花花的银子背后,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地方官员的贪婪,首先导致了大明王朝末端神经的坏死。

二、忠奸难辨

如果将责任全部推到地方官员,他们也觉得冤。所以,何茂才、郑泌昌到死都在喊冤,沈一石甚至用死抗争加在他头上的罪名,几大箱子账本就是他血泪控诉。

有意思得很,这一个个穷凶极恶的地方官员,怎么都成了“好人”,那白花花的银子都进了国库?如果是这样,哪来的这么多是是非非,那么,钱跑哪儿去了?

何茂才、郑泌昌直指“小阁老”及其背后的严嵩,沈一石暗指织造局,织造局的杨金水时而义正言辞,时而闪烁其词,最后把自己弄“疯”了才算交差。这一切似乎在告诉观众,其实他们既是祸害老百姓的蠹虫,又是他们各自主子的忠实奴仆!

三、最大的蛀虫

似乎根子都在严嵩那里,其实严嵩也很冤——我辛辛苦苦,能有几两银子到我的腰包?还不都是皇帝缺钱嘛!

原来嘉靖皇帝才是帝国最大的蠹虫!《明史》记载:

“将疲于边,贼讧于内,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经,营建繁兴,府藏告匮,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

嘉靖皇帝崇尚道教,需要大修道观,需要清修场所,需要炼制丹药,当然,也需要赏赐道士、供奉各类神仙,都需要银子。国库的银子不够,只能花內帑,可是內帑预算有限,只好靠严嵩这个搂钱的耙子帮忙。

四、国之殇

由此,每一项国家政策的出台,背后其实都包含了给嘉靖谋私利的目的。有了嘉靖这个保护伞,各级官员正好扮虎吃猪,于是鄢懋卿等就敢截留大半入自家腰包,各地官员自然也不能不沾腥,嘉靖心知肚明,又能怎么办?能办来办这件事的,就是一群闻腥而动的猫!

所以,别看何茂才、郑泌昌叫屈连连,也别看严世蕃义正言辞,都是偷腥的猫,只是有时候他们要付出顶雷的代价。

结构性腐败,大明的国殇。本来,那么时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的良好契机,可惜官场结构性腐败,导致对民族资本的野蛮掠夺,把一颗本有望率先长成的资本大树,掐死在幼苗中了!中国历史的悲哀!


寻根拜祖


从1344年朱元璋创业开始算起,到1644年崇祯自缢身亡为止。历时三百年,有统计数据显示,整个朱家皇族到明末已经发展到了十万人的规模………很多人囿于成祖朱棣的规定,严禁藩王外出,除了每年进京述职,其他外出必须到当地府衙报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各地藩王互联再次发生类似汉末藩王之乱……不能外出,没办法只能在家生孩子了……很多藩王之间已经早就出了五服………朝廷不可能供养这样规模的皇亲国戚………只能授予他们各项垄断的权益……贪污也就不在话下了……明末覆灭的原因有很多,每一个都是压垮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党争,农民起义,东北女真崛起,军备松弛……天启皇帝临终托孤,17岁的朱由检临危受命,之前只是一个存在感不足的皇子,一开始并没有被当做储君培养,崇祯皇帝又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谁都想依靠,结果任何人都不被信任…在位17年,平均半年换一个内阁首辅……帝国的大厦将倾,他想力挽狂澜,也心有余力不足……


那谁谁103


这是很正常的,历史上封建王朝走向衰亡,绝大多数是因为皇室贵族结党营私,势力错综复杂,贪墨腐败,形成一个个小团伙,皇权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拍的太好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问题。类似的电视剧还有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再比如说宋朝、清朝都是这样走向灭亡


笔染暮雨微光点点


当薪金不能驱动官吏时会非常可怕,因为大家都想着靠默认贪污来驱动国家机器运转(王振),用默认贪污对抗贪污,用默认贪污去赈灾,用默认贪污去治军(戚继光)。而且这是一个单向的趋势很难扭转,崇祯倒是想整肃吏治,可是他这么做会造成无人可用,还落得刻薄寡恩的恶名。此时,国家机器就像是粘上了灰尘污垢,运转起来非常费力,直到运转不动的时候就亡国了。


梦想成真165844354


明朝的官场的问题是他们是没有办公费用的。国家是不给你配车,配小秘书,配警卫,配会计,等一切的一切。官员只有一份工资,可这份工资是朱元璋时期设置的到了嘉靖用这份工资养这一整套办公机构是入不敷出的。所以要经常性的找个油头弄点钱。所以不要把古代的贪污等同于现在的官员贪污。


日常刷下线


据我所知明朝皇帝和藩王都很穷



阮景东


整个明朝官场都是靠着灰色收入来活的。如果没有,那你只能成海瑞那样。


二战英雄连


明朝的官员俸禄太少了


春夏秋冬276846108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