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隋二世而亡,為何卻會馬上出現漢、唐盛世?

-陌依尋-



老閒同志


原因很簡單,因為秦和隋都是改革者。秦建立了封建制,結束了當時的混亂局面,讓國家從新統一,結束戰亂。建立了郡縣制,加強了統治者對地方的控制,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集權。百姓得以喘息。多年的戰亂讓大家的生活資料幾乎變成了廢墟,這時候大家更多的希望不要在發生戰亂,所以秦結束之後,馬上漢得以接手,因為大家真的太累了,不想在有戰端。得不到民心的支持,即使在位者在想發動政變,也沒有人支持。外加漢朝的統治者是經歷過這一段,深知百姓的想法,也是減負、穩定局面、發展生產。

隋朝的情況和秦稍有區別,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明程度越來越發達,統治者除了需要強大的軍事實力外,對待文人(知識階層)的利用程度也變得越來越重要。隋朝有個非常偉大的創舉:設立科舉制,讓有識之士得以登上歷史的舞臺。

而漢隋之所以能有盛世,就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備註:圖一白起,圖二隋煬帝。以上


揮墨0905


大家好,我是夏目愛看書,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題主的問題是為什麼結束百年之亂的朝代都是二世而亡,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之前我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下面我說說自己的幾點理解!

秦二世而亡,漢承秦制!

秦朝是在原有的秦國基礎上建立的,我們可以看出從秦滅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王朝,國家的體制從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完成的了轉變。這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幾代秦國國君的不懈努力做出的成果,我們先來看一下商鞅變法:


  1. 頒佈並施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增加連坐法,輕罪用重刑;

  2. 廢除舊世卿世祿制 ,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3. 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是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生產量多的人可以免除本人的勞役和賦稅,以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的經營範圍,重徵收商業稅。

  4. 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度,施行土地私有,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5. 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制;“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度,“凡三十一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摘自百度百科


商鞅變法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變法的內容很明顯侵害了當時貴族的利益,這也就埋下了不穩定的因素。因為根據馬克思所總結的就是舊的事物會被新的事物所取代,但是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所以說雖然秦國完成了六國的吞併活動,完成了從奴隸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轉變,但是畢竟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是很完善,會導致社會出現一些矛盾和不穩定的因素。天下一統秦始皇好大喜功,築長城,修直道,造阿房宮,建驪山,同時秦朝的將士一直沒有停止向外進行軍事擴張,雖然說奠定了中國現在的版圖,但是對於當時的秦朝來說疆域越大,兵力也就越分散。

同時在歷史上還記錄了秦國焚書坑儒的事件以及苛刻的法律,這也是壓死秦國的最後稻草。根據歷史的記載就是當時的劉邦和蕭何分析秦朝為什麼滅亡原因是:秦國推行的郡縣制導致在秦國內部有人叛亂的時候沒有人率兵勤王,所以劉邦獲取天下之後採用郡國並行制,使得漢朝的江山在一開始還是比較穩固的。

同時劉邦深知秦朝最大的弊病在於暴政,戰時和大一統之後秦國的國策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秦始皇不能審時度勢,並沒有做到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仍然一味的重功利,執行酷法,最終導致矛盾的激化,而漢高祖劉邦則深知這樣的道理,於是“約法三章”天下歸心。

隋朝二世而亡,唐承隋制

隋朝繼承與北周,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使得中國經歷了幾百年的紛爭之後重新歸於統一。隋朝建立之初便埋下了很多的矛盾,比如說隋朝的權利核心掌握在關隴集團的手中,而北齊確實山東士族,同時陳朝的統治階級又以漢人為主,這就導致統治階層內部已經分化,矛盾尖銳。除此之外,在民間由於是北方人民征服南方的人,導致北方人以一種驕傲者的態度稱北齊之人“機巧奸偽,避役遊惰”,雖然大環境是統一的但是局部是常有南方人發生叛亂!

隋煬帝期間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修建大運河,營建東都洛陽...雖然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但是如此耗費人力物力的三件大事,如果只做兩件兩件肯定是千古一帝,但是國力是有限的,如果同時做肯定會導致民怨沸騰,最終也引起大亂。


其實我認為隋朝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造反主要還是因為世家大貴族的決裂,首先隋朝的政權核心肯定是關隴集團,當時楊堅逼迫北周皇帝禪讓的時候也是抱著關隴士族的大腿,但是之後楊堅當上皇帝之後選擇排擠和打壓關隴士族,為了擺脫關隴集團的對於皇權的掣肘,於是楊廣堅持實行

科舉制度來改善中央的格局。這也是後面關隴集團扶持李淵直接造反的主要原因,隨著皇權和關隴集團的矛盾激化,李淵在關隴集團的幫助下在極短的時間內攻入長安,最後完成了唐王朝的建立。

總結:

1.國家的滅亡都是因為變法或者某項制度導致原先的政治平衡被打破,所以出現王朝的傾覆。商鞅變法直接導致秦朝的貴族與秦始皇離心離德,科舉制度的出現導致關隴集團的地位受到威脅。當然這些都是優秀的制度轉變,也是之後漢唐可以在繼承前者的優點經驗之後可以繁榮富強的原因。

2.國家滅亡的理由都有好大喜功,秦始皇修建阿房宮,楊廣修建東都和大運河以及兩者窮兵黷武,秦始皇不停地開疆拓土,楊廣三徵高句麗,親征吐谷渾。導致國內軍事實力的削弱以及百姓怨聲載道。

可以說這些朝代的開拓者都是無比優秀的人才,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小小的幫助!


夏目愛看書


我們都知道漢隨秦制、唐延隋制,漢朝、唐朝在某種意義上來看是秦朝、隋朝的延續。後世漢朝、唐朝的盛世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秦朝、隋朝的強大根基。如果不是秦朝、隋朝的殘暴統治,相信我們現在聽到的將是強秦、盛隋,而不是強漢、盛唐。


華夏統一於秦朝,漢族確立在漢朝

先秦時期,周天子式微,華夏大地被各諸侯國割據、分裂著。隨著秦始皇的橫掃六合,兼併六國,最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建立了。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並且統一度量衡。經歷了這一系列的行動,華夏各地的人民對於大一統的國家有了深入的認可,不再執著於以往六國的概念。如果不是秦朝的嚴苛法律、殘暴統治,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秦朝也將步入他的繁華盛世。

在說一下漢朝,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延續了大量秦朝時期的政治制度,並且吸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訓,採取了修養生息的政策,國家在漢朝初年得到了穩定的發展。等到漢武帝時期國家富強,面對宿敵匈奴,漢武帝發動了戰爭,在與匈奴的鬥爭中,老百姓漸漸的認同了這個政權,華夏族正式更名為漢族。


唐朝繼承了隋朝文治武功的成果

隋朝建立之前,華夏大地經歷了近三百年的戰爭混亂。最終在隋文帝的帶領之下,隋朝取代北周,吞併南陳將華夏大地再一次的統一起來。不同於秦始皇的濫用民力,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後很注重百姓的休養生息,在他任內勵精圖治,任用賢才,發展生產,提倡節儉,天下太平,百姓安樂,農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口有所增加,經濟繁榮,開啟了著名的“開皇之治”。據說得到李淵建立唐朝後,打開隋文帝時期的糧倉後發現裡面仍是堆滿了穀物,可見隋文帝時期的國力是何等的強盛。如果不是隋煬帝楊廣的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攪得老百姓生活艱難,隋朝又豈會輕易玩完。

在隋末的農民起義中,最終隋煬帝楊廣的表哥李淵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隋朝時期的文治武功的成果統統被李唐政權收入囊中。我們都知道隋朝的根基是關隴集團,隋朝初步建立科舉制取代九品中正制損害了關隴集團的利益,才導致了隋末農民起義中,楊廣孤立無援的局面。唐朝繼承隋朝後,因為有了隋朝對於九品中正制的削弱,才得以順利的再推行科舉制度。從選官制度這件事情來看,不難看出唐朝完全是繼承隋朝的政治成果。

所以說秦、隋二世而亡之後馬上出現強漢、盛唐絕非偶然,實際上是秦朝、隋朝以自己的死換得了漢朝、唐朝的盛世。

看完朋友,記得隨手關注蘇子哦~每天都有精彩有趣的內容等著你~~~


蘇子侃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個短命王朝之後往往會迎來一個盛世。大秦帝國短短不過十幾年,後面卻有大漢朝的幾百年天下;隋朝結束南北朝混亂,短期的統治之後又迎來了大唐盛世;五代十國的結束,迎來了大宋的極盛時代;明國混亂之後,是新中國帶領的新生。

究其根本,無外乎是一個社會經濟基礎和相對應國家社會形態的矛盾和相互適應發展過程。

生產力新的變革,需要新的社會系統來與之適應。所以才會有一個個的變革,但是由於變革很劇烈,所以往往第一個矛盾的打破者往往會承受矛盾破裂帶來的後果。變革的勝利果實,一般落到了第二個領導者的手裡。


看點兒歷史


你好,我是靜心匠道,歷史領域創作者

秦、隋二世而亡,為何卻會馬上出現漢、唐盛世?

讀過歷史都知道,歷史上有很多巧合。而秦朝和隋朝就是其中之一的巧合,兩個朝代都很相似。

我們看看那裡很相似。

第一:都是統一了亂世,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江山。秦滅戰國的六國,隋統一了南北朝,都是結束了分裂的亂世。

第二:都是大一統後,進行了很多重大的工程,比如秦國的直道,長城,阿房宮。比如隋的大運河等等。

第三:還有就是對外擴張,秦的擴張更大。在原來的六國的基礎上,還向南,向北擴張。隋的話,相對少一點,但是對高句麗的幾次遠征也算。

第四:就是在高鋒的時候突然終止了,傳到第二代就亡國。雖然兩個亡國的歷史背景不同,但是確實就到二代而亡。

第五:結束短暫的亂世後,出現的新朝代,會很強大和長久。秦的後面是漢,隋的後面是唐,都是非常強盛的朝代。

但是為什麼漢和唐接管了秦隋的江山後,會那麼強盛呢?歷史上也有接管亂世統一後的例子,比如晉國,但是晉,八王之亂後,基本沒辦法再統一和出現一個強盛的國家。還有就是宋。這些案例,反而側面襯托了漢唐的強大。

個人覺得首先是順應歷史潮流

歷史是向前發展的,所以當秦統一六國後,做了很多的基礎建設工作,逐漸把六國車不同軌,書不同文,等廢除了,這些可以說,對於沒落的六國貴族是個打擊,但是對於老百姓,反而是個好事,因為等於破除了一次土地的壟斷,土地進行了一次再分配,所以到了後世的漢,繼續很多政策都延續一些秦的制度,但是取消了法家很多繁瑣的刑法,這樣一下子就釋放了巨大的勞動力和土地供給。

同時,秦滅了,項羽有重新分封制的倒退發展,由於不適合已經大一統的潮流。貴族代表的項羽,給劉邦代表的農民軍打敗。漢雖然沿用分封制但是國家機構還是秦的郡縣制度。到了漢武,基本取消了地方勢力,得到新的大一統。這個就是歷史的潮流和進步。是人民的力量和選擇。

再看隋,其實同樣也是,但是這裡隋是改革的失敗者,但是唐反而就是得益。主要也是順應了潮流發展,但是隋統一和秦不同,秦是以拳頭統一的,而隋更多是謀略,最後統一南方,雖然是動用了無力,但是沒有秦用拳頭去統一那麼厲害。而謀略取勝的,內部集團就要分利益,但是隋之後,二世改革太急,動了世家門閥的利益,導致給反撲,最後亡國。但是唐接了隋的江山後,首先還是穩定了門閥世家的利益,同時也接管了隋的新制度,包括科舉制度等等,由於不是首創者還有就是有足夠的土地和糧食進行再分配。讓唐成為了又一個盛世。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是幸運的,漢代出了文帝和景帝,唐代出了太宗,高宗等比較好的皇帝。首先他們還是比較瞭解民間的疾苦的,在對民間和大臣管理上,很重視對民眾的利益出發。文帝景帝幾十年不變的政策,利用的就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做法,簡單樸素的法例,讓人民得到休息,社會得到發展,財富的再積累。這個是為漢積累了很多年的福報。而唐太宗,高宗,等初期也是很關注民生話題的,並利用隋得到的財富,進行了新的規劃,再幾代努力下,達到了開元盛世。

具體還有很多例子,但是個人覺得還是這幾點比較重要。


靜心匠道


當世之主流,皆以百姓為焦點解釋為何此二朝為何短命,不外乎“苛政”“大興兵戈與土木”。但我見解不同,秦重法家,以法立國,開創萬代沿習的郡縣制,以法立國,廢分封,完全破除周朝鬆懈的王臣之禮,不再封王於一隅,中央集權,一統天下,這都是興萬世之功法!奈何天意如此!始皇於巡遊中暴斃,用人不當,被權臣奸佞掌握超綱,誅殺了太子,才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本就一統天下不久,六國未亡人正盛,此時朝中大亂,且不嗚呼哀哉?!秦朝即使開國始皇嚴政於民,乃立國之需,後世若明君繼位,朝廷穩固,大施仁政,也不知享國祚幾百年也……

大隋之早亡也是隋煬帝自作孽,上位之不正,寵幸奸臣,三徵高句麗卻不得戰果,理應滅其國佔其地,一兩句軟化就撤了軍得了性……哎,大興土木挖運河,興了後世卻敗了當世罵名!不顧國內政治動盪堅持南下江都,自此敗亡……

秦,隋之早衰,不在其政治制度,而在於人禍!天意要亡,人來助之,統治者自身佔有很大的因素。但是兩朝的共同點都是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分裂割據狀態,創造了大一統和非常合乎時宜的政治制度,所以滅亡後新建的朝廷都會繼續沿用他們的政治路線,開創了一代盛世和長久的王朝!




Go透過現象看本質


雖然秦隨都結束於幾百年的戰亂而統一了全國,但是在勝利面前,居功丫了三傲,追求享受,一人興土木,而秦始皇又追求長生不老,到處煉仙丹,被一些道人迷惑,修長城勞民傷財,後二世胡亥更是昏庸,使趙高專權,民不聊生,故二世而亡,雖然隨文帝楊堅能體貼民意,克勤克儉,創下大隨繁華江山,同樣楊廣是一個昏君,開鑿大運河,強徵民工,民不聊生,促使農民揭竿而起被農民運動推翻,而李淵在當時藉助瓦崗軍首領之力,而一舉迠立唐朝,後他接受前朝失敗原因,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深知:水能載舟,欲能覆舟,知道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唐興旺了幾代人!


華247214281


秦的滅亡和隋的滅亡有相同之處,都是因為當政者的暴虐。秦時的“苛政猛於虎”弄得“天下苦秦”;隋煬帝的驕奢淫逸更是激起了民眾的憤怒,這兩個封建王朝自然是短命的。而秦以後的漢和隋以後的唐,汲取了他們迅速崩潰的經驗教訓,注重民生。比如西漢從高祖到景帝推行無為而治,有“漢景之治”;唐太宗有“貞觀之治”,這些,都為一個帝國的強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王振普486


秦朝是興起於法制,亡於法制,亂世用重典沒錯,但是一統天下之後還用如此嚴酷的刑法勢必會激起反抗。隋朝的滅亡主要是京杭大運河的開鑿,這條運河消耗的國力太過於恐怖,導致民生凋敝,反抗隨之而來。漢唐都是在有前車之鑑的情況下立國的,當然通曉其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