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寻找朱允炆,那朱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知道,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到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郑和一共七次下西洋,其中有六次发生在永乐帝朱棣年间,最后一次则发生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相比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来说,郑和下西洋比他们早了将近一个世纪之久。不过在最后一次的航行中,郑和却没能顺利地返回大明,而是在中途去世后,被安葬在了印度的古里,后来西方人也把这个地方叫作卡利卡特。

我们反观郑和下西洋的排场,其规模十分庞大,即便是后来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很多年后,也无法与之比拟。据记载,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随行的士兵就多达27800人,大船一共有62艘,其中最大的“宝船”全长约有150米,宽60米。说它是当时世界的海上霸主,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寻找朱允炆,那朱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郑和

那么问题来了,朱棣为何要让郑和下西洋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既然当时拥有着海上霸权的大明帝国,为何就没能发展成为海权国家呢?要知道,每次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其船队都会有新的地理发现,并会相应地延长航线。所以当时像东南亚、印度洋、红海沿岸等地区都有郑和船队驶过的痕迹。而既然是这样,此时的大明朝应该要顺势而为,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海权的国家才对。可为何最后却没有呢?

关于这个问题,普遍有着三个说法:一是朱棣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二是为了清缴元朝末年张士诚在海外的残余力量;三是为了开拓海上贸易。

当然了,前两者说法是很不靠谱的,为何呢?首先来说,朱棣如果只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或者是清缴张士诚留在海外的残余力量的话,大可不必为此耗费如此之大。而即便此时的建文帝或者是张士诚残部都存在,那也不可能对朱棣造成任何威胁了,所以聪明的朱棣是不可能耗费如此高昂代价去做这些事情的。

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寻找朱允炆,那朱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

最后一点也缺乏可信度,为何呢?

我们知道,朱元璋时期实行了海禁政策,对海上贸易总体上来说还是排斥的。到了朱棣时期,更是全面禁止了民间的自由贸易活动。朱棣虽然放宽了海禁政策,并免除了朝贡贸易中所带物资的关税,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海禁。所以,这样说来,朱棣让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开展所谓的海上贸易,而是有着其他的考虑。

那么,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朱棣让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寻找朱允炆,那朱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在笔者看来,朱棣之所以让郑和下西洋,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广的地理范围之内重新确立出新的朝贡体系,依据儒家的规范,发现并且怀柔尽可能多的“夷狄”。要知道,朱棣继位之后,为了能控制全国和稳固北方地区,他提出了“华夷一家”的口号。这个口号相比于朱元璋时期所提出来的“统一华夷”来说确实是高明得多,因为“华夷一家”很好回避了谁来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所以听起来包容性就显得更强烈一些。

朱棣为了实现这个口号,便开始做出相应的动作,其中海上的动作就是利用郑和下西洋采用怀柔政策,至于陆上就是以亲征漠北,以武力的方式实现。无论是怀柔还是强硬,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重建“华夷秩序”,做一个真正的“天下共主”,真正的“天可汗”。所以,这才是朱棣让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