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鋒】封城後的宜昌,這群人的身影格外醒目

截至2月1日24時,湖北省宜昌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353例。西陵區確診病例136例,疑似病例88例,任務最重。


疫情就是命令,責任重於泰山。在這個家家戶戶都緊閉大門的特殊時刻,西陵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全體幹部職工取消休假,全員戰鬥,奔走在監管防控工作最前線。


鐵漢柔情


【抗疫先鋒】封城後的宜昌,這群人的身影格外醒目


賀雙榮是該局一位80後所長,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一天都沒有休息。


由於疫情突發,消費者投訴舉報一時間如雪花般迅速增長,他帶領全所人員馬不停蹄地分頭迅速處理。團年宴退訂糾紛不斷,他四處奔走,向各大餐飲單位宣講疫情防控政策,成功化解反映退訂難的投訴24件。


為穩定口罩等防疫用品價格,他與所裡幹部一起逐戶檢查轄區藥店,同時叮囑藥店配備體溫槍及工作人員口罩,建立防控時期工作制度和健康登記臺賬。


大年初三晚上9點,有人舉報轄區一夜市有人聚餐。賀雙榮二話沒說,立馬從家裡趕到現場,責令夜市經營戶只能打包外賣,不允許顧客進店堂食。


進餐的消費者看他這麼晚來檢查工作,都不好意思的說:“對不住、對不住,在家呆了5天,實在憋不住,才跑出來了。”


面對聚餐人員,賀雙榮耐心給他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請大家積極配合。


賀雙榮的愛人在醫院工作,奮戰在阻擊疫情第一線,兩人不得己把兩個孩子送回老家交給爸媽看管。


“基層幹部,必須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問他想不想娃兒,他只是憨憨一笑,在工作群裡發一歲萌寶的視頻。他是一名勇敢的市場衛士,也是一個花式曬娃的柔軟奶爸。


最帥逆行


【抗疫先鋒】封城後的宜昌,這群人的身影格外醒目


大年三十的夜晚,正是萬家燈火闔家團聚之時,鄭成龍家的團年宴上卻已不見他的身影。


彼時的他,正飛馳在寂靜的高速上。他要趕在封路前返回宜昌!


當夜凌晨三點,在距宜昌封城還有三個小時前,他趕了回來,在朋友圈寫下:“召必回,戰必勝!”


一句“召必回”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重病的外婆去年確診癌症晚期,最盼望的莫過於一家團聚,多看看自己最疼愛的孫子。雖然心中萬分不忍,鄭成龍還是毅然與同事們一起走上了疫情防控的前線。

鄭成龍所在的雲集市場監管所是西陵區市場監管局的大所之一,監管範圍廣、對象多,情況複雜——要處理的投訴有幾十起,幾家藥店也有漲價的趨勢,街邊的麵館竟然悄悄開張了…時間每天都不夠用。


每天清晨,鄭成龍與他的同事按照工作任務和同事在大街小巷開始穿梭,同時用隨身音響大聲播放著防疫廣播。碰到路邊不戴口罩出門溜達的市民,他急忙勸阻,並拿出自己之前買的口罩讓市民趕緊戴著回家。


在關停幾家大型餐飲單位後,為了緩解商家的壓力,他幫助轄區餐飲企業把年前進的食材製作價目表,通過朋友圈幫忙轉發銷售,既減少了餐飲店的損失,也幫助了一些買不到食材的市民。


到正月初九,鄭成龍已經在工作崗位上工作了9天,問他累不累,他笑著說:“關鍵時刻,能盡一份力,挺自豪的。”


為了有充沛的體力打贏這場防疫攻堅戰,原本不會做飯的他下班後,也開始鑽研廚藝。對親人的思念也與日俱增,看著照片裡爸爸媽媽老婆孩子溫暖的笑容,還有湖北省政府頒發的 “光榮之家”榮譽牌,此刻他只希望能早日戰勝疫情,回到最愛的家人身邊。


站好最後一班崗


【抗疫先鋒】封城後的宜昌,這群人的身影格外醒目


“因為這次疫情,快30歲的我第一次沒在父母身邊過春節,準確地說是因為他們不想讓我回疫情比較嚴重的城市。大年三十就收到信息,初一老爸就要上班了…新聞上鋪天蓋地地說有不良商家發國難財,惡意哄抬口罩和蔬菜價格,作為執法人員的他們就這樣走上屬於他們的一線……”


這是市場監管幹部李春生女兒的日記,字裡行間充滿了對父親的牽掛。

56歲的老李是從部隊轉業至今,一直奮戰在基層一線,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平凡樸素的堅守。


對他來說,餘下的能穿著制服的日子顯得彌足珍貴。"要以最大努力站好自己的最後一班崗,為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生涯畫上完美的句號。"

疫情發生後,他總是會把這句話放在嘴上。雖然身體不好,但是他還是堅決拒絕了任何“特殊照顧”,奔走在疫情防控最前線,常常深夜還在巡查夜市。

“如果可以,我多想千里之外,給我爸爸的執法服後面貼一張女兒的便籤,上面寫一句:請多一點理解,善待我的爸爸。”女兒的日記,也是眾多市場監管人家屬的心聲。


他們,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市場監管人的縮影。


沒有防護服,沒有請戰書,面對疫情,他們義無反顧,衝鋒在前,深入農貿市場、商超、藥店、酒店檢查、防控,嚴查假冒偽劣、坐地起價、虛假宣傳、售賣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24小時待命,及時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


抗擊疫情,我們一定能贏!


文章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宜昌市市場監管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