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家指的哪三大家?他们各自有着咋样的文化和价值观?

农娃行走乡村



在线灵童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作是《道德经》,他的思想是主张天人各一,无为而治,提倡人于大自然的和谐,希望人们遵循天道真理。这种思想到今天人们还在学习、研究,并发扬光大。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代表作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他们的思想是宣扬仁、义、理、智、信,希望人们遵循三纲五常,为天道真理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这些思想到今天还在不自觉地束缚人们的思想言行。法家的代表人有韩非的、少正卯等,带表作有《韩非子》等书,他们的思想是主张法制,提出一个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教育人们要有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只有这样,国家才会统一。秦始皇就是运用这个思想统一了中国。这个思想到今天还是适应的。人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受法律保护,又要履行法律义务。

除此之外墨家的思想也是很好的,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在研究它,对人类的贡献也是不可估量的。对于佛学思想,它也很教育人,我认为是外来文化,不是根生的。


渔樵之人W


回答:中国三大家指的是:儒、道、释(佛)三大家!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儒、道、释三家是华夏显学,统贯着学术与文化的命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家思想犹如三枝奇葩,故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

儒家提倡“仁礼安邦”,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

佛家提倡“万法皆空”的人生哲学,我们可以从中修炼正确的行为,良好的哲学,健康的心态。

一、儒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儒家的思想又称儒学。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物。由孔子创立。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周易》等。儒家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500多年历史。

儒家讲的是中庸之道、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子、妻必须绝对服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要为臣、子、妻做出表率。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倡导天人合一。

1、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义利之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中和之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人生在世: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天下情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廉耻、名节等。

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讲究三纲五常,重视伦常关系。

儒家的思想精髓:入世、治世。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的楷模。

儒家的根本:当代把《弟子规》视为儒家的根本。

《弟子规》由清朝康熙年间山西绛州秀才李毓秀所作。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全册原文360句,1080字,语言精练。对儿童的早期教育可起到重要作用。

《弟子规》灌输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乃至今后时期对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部上好教材。

二、道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道家也称德家。道家是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道家与道教不同的是: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而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

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庄子等。

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有《道德经》、《太上感应篇》、《庄子》、《列子》等。创立到现在大约有2600多年历史。

道家讲的是清净无为,修仙修真。

“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自然循环的规律。

其意义:

第一、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第二、道是自然而无为。

第三、道是无形而实存。

第四、道具有普遍性,无所不在,无时不存。

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道家提倡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1、道法自然,无为自化。(自然)

2、宽广包容,厚德载物。(大地)

3、阴柔慈爱,养育万物。(母亲)

4、复归婴儿,保持本真。(婴儿)

5、上善若水,以柔克刚。(水性)

6、虚怀若谷,道冲不盈。(谷神)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

8、大象无形,不缴不昧。(天象)

9、致需宁静,归根复命。(虚空)

10、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德)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

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的基本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即治理国家,一切顺乎自然,对百姓采取不干涉或少干涉的政策,以无为为手段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道家的思想精髓: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不强求,不逆天(这里的天,指的就是客观规律,大自然。)。道家的根本是《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提倡“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强调“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

该书认为天上、地上和人体内部都有录人功德罪过,降福祸于人的神和鬼,也充分体现了人对鬼神权威的敬畏。

三、佛(释)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佛家: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

佛教的教育,是教人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渡己渡人,成就佛果。创始人是悉达多(即释迦牟尼佛)。创立(主要由印度传人)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佛家讲的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可成佛,超脱轮回,成就佛果。

佛家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

佛教的思想就是“自觉”。自觉就是自我觉悟,通过自我觉悟最终达到解脱。

佛家禅语: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佛:众生平等,慈悲救世。

1、因缘而合:因缘而起,因缘而合。

2、中道圆融:中道正观、不二法门。

3、明心见性:佛性即人性,明心见佛性。

4、平等慈悲:众生平等,慈悲救世。

5、真如本性:自行不如,本来面目。

6、色空不二:色不异空,看破放下。

佛家的思想精髓:无缘大悲,同体大悲。即出世、也入世。入世,是为了挽救众生(众生是指一切有情生命);出世则是救一切众生,认识生命宇宙的真谛,脱离苦海,到达彼岸(没有苦难、疾病、战争、贫富差别,不生不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佛的境界)。

佛教的表现:

第一、信三世。知生有所从来,死知有所往。

第二、信六道。即信六道轮回之说(即一为天道、二为人道、三为阿修罗道;四为畜生道、五为饿鬼道、六为地狱道。三善道,三恶道,共六道。)。

第三、信善恶报。即善恶定有果报,或报之自身体,或报之子孙,或报之来世。

佛家的根本是《十善业道经》。

要断除一切痛苦,获取极大利益,方法就是修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说谎)、两舌(挑唆)、恶口(语言粗俗)、绮语(花言巧语);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愤怒怨恨)、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十种善业。

综合概论:

1.儒家、道家、佛家的养生思想:

儒家讲的是“敬”。

道家讲的是“静”。

佛家讲的是“净”。

2.从修为层次上,一个比一个层次高。

儒家的最高境界为“圣”人;

道家的最高境界为“真”人;

佛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佛”。

3.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心灵之学,都主张内求。

4.学习传统文化,要懂得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5.学习传统文化,要把落实《弟子规》作为传统文化根本中的根本。

儒、道、佛学说为中国文化之国粹命脉,其根本核心是:

倡导善良,尊重天体自然,传播改造世界,增进人类文明的理论,让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遵守规律,平等进取,使世间生活更和谐美好。

儒、道、佛学说各成体系,博大精深;三家学说并不对立,好学者如能融会贯通,兼容并取,就更能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得舍有度,成全自己。

不喜勿喷哦😊




跋涉者兰州


中国三大家指的哪三大家,他们各自有着咋样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个问题独一来回答。

中国三大家就目前而言,指的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他们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但是,都以构建,天,地,人,和,达到统一哲学理念为基础,形成各自的思想体系,只是体现形式不一样而已。为此分别来论。

儒家文化和价值观。

儒家文化就是以孔子为代表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都以儒家思想作基础。为此,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儒家文化思想体系。

核心思想就是天人观念,伦理道德以“仁”和“礼”,《孝经》论“孝”形成的背景,来构建人的生命价值观。以生命观的特征内涵“修身俟命论”,作指导人的生命价值观。

儒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即讲大一统,讲三纲(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天下归仁焉”!

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儒家思想统治社会最大弱点,严格等级制度划分,故步自封,造成封建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

儒家思想价值体现在,用儒家思想治理社会,以“德”治政,构建“德政”体糸。

“德政”以“仁”和“礼儒家思想核心内涵,作为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从各种道德规范基夲要求出发,形成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儒家主张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规范,去感化,去教育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使人心善良,知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一德政管理体糸,对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求稳定,寻求社会长治久安是最好的政策,这也就是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道家文化和价值观。

道家文化,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核心。讲的就是人生根本问题和宇宙间的根本间题形成一个“道”。这个“道”既是人生之道,又是天地之道。明天道以推人事,明人道以应天地的哲学智慧文化。

道家思想主要宗旨“道法自然”。讲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道法,道法自然”,“自然”并不是自然界,而是自然而然。以“自然”为法则,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以“道法自然”而不是“法天命”,从而否定“上帝”,“天帝”能够主宰自然与社会的天命思想。

道家思想价值还有一个重方面,就是构建了“道”与“德”合一而形成“道德”价值,值得再论。

“德”就是德性,品德,是一个人的天性,禀性,就是正直的本心和本性。阐明了“德”和“道”的关糸。“德”是“道”的具体体现,“道”是“德”的实际内涵。“道”是无形的,不可见的,“德”是有形的,外显的。隐含在內的就是“道”,显示出来的就是“德”。“道”为体,“德”为用,两者合为一体,是不可分害而形成“道德”。这也是道家思想发明“道德”的高明之处,真不了起。

佛家文化和价值观。

佛家文化的形成就是释迦牟尼象征。在几千年前诞生于印度中部,主要是出家,修行,为大众说法。从此就有了佛家文化在人世间流传。

佛家思想的哲学理念,就是宇宙万物因缘而生,是众生万物的根本,无处不在。

佛法文化内涵就是,一切皆是因缘所生,因缘而果。提倡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结合,心物达到合一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不生不灭。提倡苦,集,灭,度,人生的四条真理,知其乐,忘其苦。明其心,苦其志。追其型,忘其意。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世间万物无非就是两个极端,主张中道才是大道,是最好处世因缘。

佛家核心思想,就是教法人们学会自利利他的修行方法,了解宇宙人生,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间的苦与乐,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达到离苦而乐的目的。

佛道价值论人生,追求心灵统一。人受理性和心理支配,对问题反应过渡,精神分裂造成负担。人若内心不安,幸福无法建立,心污浊,真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净,其道平坦,因而快乐,这就是佛家倡导的人生价值观。

综上所述,儒家,道家,佛家各家的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宇宙间天与地构成的哲学思想观点,天,地,天,和,达到统一。只是表现出来的形式不同,儒家思想体现在整个社会,道家思想主要表现在个体,而佛家思想表在人的心灵。但是目的又是一个,平和人心,规范人的行为,稳定和谐社会。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政治主流思想,是信仰马克思主主义哲学想思,这是执政的价值理念和方法论,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思想观念还是离开不了这三家的文化思想教育。而这三家的思想都有互补性,为此,很好地利用其优势,吸取其精华,去以糟粕,古为今用,对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诣稳定发展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刘梦辉1445414400581


我现在不大关心中国三大家四大家了,我是老中共党人,关心的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其中就有印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孔子、荀子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家(毛泽东思想实践家),只有这三大家变为中国人的终身科学信仰,那么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鲁卡尔


儒家,道家,法家。

很多人都说有佛家,但是佛家是汉朝传入中国的,不算本土产物。

儒家,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赖以生存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体系的标准。

道家,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清静无为。

汉朝的萧规曹随,还有现代提倡的和谐社会都有道家的内核。

法家,讲究法制公平,是法制社会的核心要义。


阳明山下青藤狗


中国三大家自古以来分别指的是:儒家,道家,佛家。

儒家文化是一种进取文化,它讲究的做人标准是;仁,义,礼,智,信。它追求的人生观是: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它们也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价值观:在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儒家的哲学倾向是入世哲学

物质粮食对精神粮食的比喻:主食,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是种规律文化,它也有自己的做人标准:领悟道,修养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它的人生观是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世界观: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他的价值观: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社会

它的哲学倾向于出世哲学

用物质粮食对精神粮食的比喻就是:副食,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是种奉献文化,做人标准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智慧。

人在观: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世界观: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造地狱

价值观: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哲学倾向: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农娃行走乡村


中国三大家是指:一、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氏家族——父亲班彪,儿子班固、班超,女儿班昭。

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班固在父亲的影响下研究史学。居丧在家时,着手整理父亲的《史记后传》,并开始撰写《汉书》,班固没有完成《汉书》的全部,于是汉和帝诏班固之妹班昭来续写尚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

班昭是第一位提出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妇道三从四德的中国历史上的女性。

班超出使西域:史学家班彪的次子、班固的弟弟,是东汉杰出的外交家。他经营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的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建安三曹:是指汉末建安时期曹氏家族三父子,父亲曹操,儿子曹丕、曹植。

父亲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开创了建安文学新风气、风骨的先河。

曹丕擅长诗文、辞赋,代表作《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最高的成就。《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其代表作《白马篇》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社会理想和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还有代表作《杂诗》、《赠白马王彪》、《与吴季重书》、《箜篌引》、《七哀诗》等。曹植的《诗品》被钟嵘称为:“骨气奇高、诗采华茂”。《洛神赋》表现出了曹植散文和辞赋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把文人五言诗推到了一个前所未的高峰,他的五言诗作品是我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三、三苏:是指北宋苏氏家族三父子。

父亲苏洵,儿子苏试、苏辙。

父亲苏洵是北宋散文家。

苏试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苏试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他的词意境深远,豪迈奔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影响很大。

苏试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试还开创了湖州画派,并且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试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富有启发性,见解新颖而深刻,有较浓的纵横家的习气。

苏试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辙:是北宋较著名的散文家。

苏试22岁时与弟弟苏辙高中同榜进士,深得欧阳修赏识。“三苏”之名,震动京师。

综述以上三氏家庭:三班、三曹、三苏,均在中国政治史、史学史、更为突出重要、重大的文学史、文化史等都作出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和成就。


袁聪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简直是百花齐放,文化的发展一浪接着一浪,从大到治理国家到小到生活琐事无不饱含在里面,而最著名,影响最深的三大家分别是:道家,儒家,佛家。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儒学文化、道学文化、佛学文化三者融合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三者堪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

儒家学说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学说一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二千多年来,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又有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思想学派,道家之名,始见于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老子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他提倡以“道”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思想,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万物产生于道而又复归于道。道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道”,道家提出“道法自然”,保持和发扬人原有的朴素的自然本性,主张贵柔守雌,反对刚强躁进,提出“无为而治”和柔弱胜刚强等策略;向往回复“纯朴”的至德之世。道家文化是仅次于儒家的重要学派,对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初,文、景两帝尊崇黄老道家,休养生息,成“文景之治”。道家学说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纳,其思想多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传承。道家思想包含较多的朴素辩证法,对中华文化尤其是美学思想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

佛教以“佛”为最高教主,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中国最早在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其流传。佛家学说讲出世,强调万物皆空,排除烦恼,自度度人。“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成为过去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处世之道。中国佛教学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岁月,在中国封建社会各阶层中曾有过广泛影响,对中国人的思想、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致知55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家,应该是道家,儒家和法家。道家,主张尊道贵德,追根溯源,明白天地人及大道这四大的相互关系,从而,修大德,开大慧,得大道,在宇宙天地之间,能做一个自由自在,顶天立地的圣人。儒家,强调的是人倫道德,主要是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七德,使人人有道德,守秩序,做个文明人。法家,强调以法治国,人人有法可依。

不少人,主张三大家是儒释道,这是从宗教信仰上讲的,对全社会没有普适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