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和英語體系有什麼不一樣?

活動中心17653708


哈哈

漢語多短語,英語多長句。

漢語的語法其實超級複雜,但是英語的語法,可以比較容易地搞明白。

(不要覺得 漢語語法不復雜 就一個 ’了‘ 字

很多外國人學一輩子中文,都搞不明白)

當然,這個問題對你學習英語,其實意義不大。

好好跟著教材來,才是王道。


English學習幫



漢語和英語作為兩種高度發達的語言就其思維本質而言大同小異,僅僅在思維的角度上稍有區別。

比如漢語英語都有兩種基本的句型:

1. 主系表; 即什麼是什麼

2. 主謂賓。 即什麼做了什麼

例如:

主系表示例:

漢語: 我是一個學生。

英語: I am a student.

主謂賓示例:

漢語:我愛你。

英語:I love you.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從大的方面而言,從主謂賓等主幹表達順序而言,中英的表達順序是一致的。只是對於一些附屬成分,如修飾主語、賓語等主幹的定語而言,中英文采取的不同的方式,即中文采取了前置的方式,而英語採取了後置的方式。

中英文定語示例:

中文:這就是我想要的那本書。 定語前置

英語:This is the book that I wanted. 定語後置

之所以很多人覺得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會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質是沒有真正的理解英語語法,同時作為兩種高度成熟的語言,英文能表達什麼意思內涵,中文就一定也能表達同樣的意思內涵,所以英語有這樣的語法,中文也相應的有對應的語法。就好比很多人說英語有時態,中文怎麼沒有時態呀?此話大錯特錯!中文同樣有時態,比如中文同樣有:

一般現在時態、一般過去時態、一般將來時態、一般過去將來時態;

現在不定時態、過去不定時態、將來不定時態、過去將來不定時態;

現在進行時態、過去進行時態、將來進行時態、過去將來進行時態;

現在完成時態、過去完成時態、將來完成時態、過去將來完成時態;

現在完成進行時態、過去完成進行時態、將來完成進行時態、過去將來完成進行時態;

中英文時態是嚴格的一一對應的,中國學生之所不知道中文存在這樣的時態,是應為當局者迷,就好像魚兒不知道自己在水中一個道理。

示例:

一般現在時態:

中文:我天天去學校。 (常態,長期不變的動作狀態)

英文: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常態,長期不變的動作狀態)

現在進行時態:

中文: 我在吃飯。(非常態,又叫進行態,可以感知動作的延續)

英文:I am eating. (非常態,又叫進行態,可以感知動作的延續)

從以上示例你可以看出,中英文時態是嚴格的一一對應的。只是英語語言要求更加嚴格,“時“和”態”必須要嚴格的形式進行區分,如:

中文:我不是天天去學校。 (“時”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形式表達,而是通過對話的語境進行表達,天天並沒有說是現在天天,還是過去天天,還是將來天天)

英文: I don't go to school every day. (do表達現在“時”; go表達“態” )

現在進行時態:

中文: 我在吃飯。(“時”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形式表達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而是通過對話的語境進行表達,“在”表達進行“態”)

英文:I am(現在“時”) eating(進行“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語語法和中文語法沒有多少區別,只不過在學習語言的時候,我們對母語的語法視而不見,對英語的語法又沒有學透,直接導致中英理解的時候不能達到思維的同頻共振,因此而誤以為中英語法和思維有很大區別。


Aaron圖書分享號


一、語言類型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信息,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註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複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儘管表面上看錯綜複雜卻是一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裡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白児GPL


1、英語多抽象,漢語多具體

做翻譯實踐較多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英文句子難譯主要難在結構複雜和表達抽象上。通過分析句子的結構,把長句變短句、從句變分句,結構上的難題往往迎刃而解。表達抽象則要求譯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具體的中文進行表達,這對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戰性。

2、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複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儘管表面上看錯綜複雜卻是一個整體。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3、英語多省略,漢語多補充

英語一方面十分注重句子結構,另一方面又喜歡使用省略。英語省略的類型很多,有名詞的省略,動詞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並列結構中,英語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現過的詞語,而漢語則往往重複這些省略了的詞。

4、“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

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係代詞,在長而複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複,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裡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5、英語多前重心,漢語多後重心

在表達多邏輯思維時,英語往往是判斷或結論等在前,事實或描寫等在後,即重心在前;漢語則是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結論,即重心在後。

6、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7、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複

熟悉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表達相同的意思時往往變換表達方式。第一次說“我認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顯然就很乏味,應該換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類的表達。相比之下,漢語對變換表達方式的要求沒有英語那麼高,很多英語中的變化表達譯成重複表達就行了。

8、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就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所以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9、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10、英語多引申,漢語多推理

英語有兩句俗話:一是Words do not have meaning,but people have meaning for them.(詞本無義,義隨人生),二是You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知義如何,關鍵看詞夥)。這說明詞典對詞的定義和解釋是死的,而實際運用中的語言是活的。從原文角度來說,這種活用是詞義和用法的引申,翻譯的時候要準確理解這種引申,譯者就需要進行推理。


小新怪雜談


英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西支。它是現代語言中最具影響的一種語言。許多國家和地區都以英語未官方語言,它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由於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彙從一元變成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成“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在16世紀,英語和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一樣,都是各自國家的民族語言。但是,英語在當時文化影響上不如意大利語和法語,在使用範圍上不如西班牙語。4個世紀以後的今天,英語在國際交往中使用最廣,英語科技詞彙基本上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術語。

英語是當前世界上通行最廣的語言之一。目前世界上把英語作為第一語言(本族語)的人口約有3億,作為第二語言使用的人口約有2.5億。此外,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的人口約有3~5億。英語已經逐漸成為一種中性的信息媒介。


一葉知秋369


漢語和英語是二個不同的語種,漢語是甴象行文字演變而成,而英語完全是字母浮號而成。漢語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英語只是近代才變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