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百年孤独》读后感——一个世纪的孤寂

有人说,时间是某些事情的解药;但却不知道时间亦是某些东西的毒药。从5月15日相识到6月4日为这段友谊划上并不完美的记号,终于还是在今天——我生日这天结束了所有的未来幻想,从那时刻的觉得的时间再次变得有意义变为今天的时间孤寂,或者是因为《百年孤独》。刚好在这20天的日子,结束了这本书锁货诺贝尔文学奖项的书籍。只是在那时刻答应给你讲这本书内容的我,从此失去了这个机会!

林君《百年孤独》读后感——一个世纪的孤寂

百年孤独简介

从内心感知来讲,在所读为数不多的书籍里面,《百年孤独》绝对是我目前读的逻辑最完美的书籍。人物细节处理和环境描写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来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不单单是文学的意义还具有对生活的映射。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用他特殊的智慧和不同寻常的想象力书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一个世纪的孤寂,或者说、这完全超过一个世纪。书写家族的一个世纪,从平凡到鼎盛在堕入孤寂,这一百年的历史没有一点拖泥带水,每一次的变革都处理得栩栩如生。如此清晰的人物画面和故事情节现在一人可以出现在我的某个时刻的某个画面中。连贯的逻辑性终于给了我一次不平凡的阅读体验。

百年孤独,怎么理解?最开始的理解和阅读完后理解的差别!

最初决定买这本书籍是因为觉得这本书的书名很违和,给人熟悉却又不敢恭维的感觉。当时的百年和孤独这两个词自然是认为,“孤独的感觉不是一时而是长达百年之久”。认为孤独仅仅是作为一种感觉,在某些事情发生的时刻突然产生的内心的空寂。知道把这本书的内容阅读完,才明白,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孤独是一种性格,而这种性格是可以继承的,是可以随着家族延续的,直至最后一刻,家族没落,这种孤独才会随着消失。但在现实生活中,何人才会具有这种孤独的性格,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也只有作者的想象之中书写出这些现实生活中难以表现出的情景。然而,对于我现实生活中总能给自己一种孤独的感觉,在大学的现在尤为强烈。

百年孤独,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得出那一刻是孤独,哪一个人具有孤独的性格!

《百年孤独》开始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也是这个家族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塑造。通过表现也许觉得男主人公才具有孤独的特质,其实不然,这一对,可以理解为这一家族的孤独核心,外表忙碌的乌尔苏拉埋藏了内心孤独的性格,只有在一个世纪后的晚年才会表现出来,也许是只有那时刻表现的太明显。荒凉的马孔多、热闹的马孔多、城市的马孔多和被遗忘的马孔多,记录和留下的是这整个家族的兴亡史,是五代人的悲惨历史。羊皮卷上隐藏的东西知道一个世纪后也没有能解答出来。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在不知不觉之间,《百年孤独》这本书也为我的人生历程增添了新的历程和磨砺。为当是所认为会永远的事情努力,最后的结果却是在幻想中结束,喜欢一个女生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让自己无法自拔,只因为情感投入过于深入,却在生日这天受到了打击。没有一个人会注定孤独一辈子,只有这个人想让自己孤独永济!对爱情的执着不会产生改变,因为这次我至少坚持了某一件事情——健身

阅毕

写作人 :林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