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怎麼個個地區的方言都不一樣?比如晉中的聽不懂大同、呂梁、運城的方言?

八月71169


晉語系大概有五六千萬人,主要分晉中語,晉南語,晉東南語,晉西語,和晉北語。分別擴散到太行山以東,呂梁山以西即黃河兩岸,王屋山以南,以及內蒙古陰山以南地域。俗話說,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山西山高水長,風俗差異很大,交通又不便,溝通侷限,所以語言交流受限。產生了很多方言,但總體上都還是能聽懂。只不過增加了些地方口語和發音特點。都屬北方語言晉語系。


春和景明7


別說晉中聽不懂呂梁話了!就同是歸屬於呂梁的,文水,交城,汾陽人也難聽懂同屬呂梁市的,離石柳林那邊的話!山西話官方稱:晉語,是中國最古老的語言之一,也是北方方言中獨特的一種語言體系!山西話別說十里不同音了,就是大點的村子,村南村北都有略微的差別!比如就拿我的家鄉舉例子吧!我家鄉正好是位於汾陽話和文水話交叉的地界,村南說話就略微帶有汾陽人的口音,村北就是文水口音,很奇妙的,雖然只有個別字略微有差別,但仔細聽,是會聽出有差別的!過了我們村沿著三零七國道往北就完全文水話,過了我們村沿著三零七國道往南就越來越汾陽話。這裡面最有特點最明顯的話就是:比如汾陽話說我,的讀音是你,說你的讀音是恩。文水話我的讀音是俄,你的讀音是你,但讀起來又不像普通話那樣。並且喜和四,死,是都讀si,只是聲調有區別,但發音都是si。而沿著三零七國道過了文水再往北的交城發音又不同,比如他們凡是讀二這個音聽起來是讀英文字母A的發音,所以,又和文水話聽起來完全不同,但其實,汾陽,文水,交城,沿著三零七國道行駛,互相最遠不過五十來公里路,最近的不過幾公里路,也就是沿著三零七國道行駛,文水縣城往南二十來公里,就是汾陽市區,但語言發音完全不同,很明顯的不同!!汾陽往南也是幾十公里路就是孝義市,發音又不同,而對於臨縣離石柳林那邊的話,文水人聽起來就費勁了!很難聽懂了,必須說的慢點才能勉強聽懂!更別說其他更遠的地方了!!文水沿著三零七國道往北也是二十來公里路,就是交城縣城,交城話聽起來說話沒有翹舌音,凡是需要舌頭向上捲舌的,他們的話裡就變成了舌頭向下卷!!比如,二,他們發音A,交城再往北三十來公里就是太原清徐。太原話又不同於交城話。現在似乎說老太原話的人不多,太原市區的人說話,幾乎都變成了帶太原口音的普通話!!!

還有,我特別說下我家鄉文水的語言,文水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比如,凡是帶陵的村名都讀離,而不是村名裡用這個字就也讀ling音。而開柵的柵這個字在村名裡讀就是讀四的音,而不是村名用這個字也讀zha。孝這個字用到我們文水村名裡就都讀耗這個音。比如,武陵村就讀武li村,孝陵村就讀耗li村,孝子渠讀耗子馗。。聽說帶陵字的村名讀離是和武則天有關,而開柵讀開四和滿語有關。總之,山西人的晉語是一種古老的語言,它其中還夾雜著個別滿語的叫法,還有許多被古老習俗的禁忌而改變了叫法的語言等等,有興趣的語言類研究人員,或者只是愛好這類的人,可以去研究研究山西話,會發現趣味無窮,並且從中可以發現很多古老的傳說,不,也許那其實就是真正的歷史。很有趣。


心晴hao


臨汾運城屬於中原官話區,其他9地市都屬於現代晉語區,大同市廣靈縣屬於冀魯官話。

“狄”字意是“拿著武器帶著狗的牧獵民族”。所以,”狄“就是指北方遊牧民族,也可以叫”北狄“。

匈奴的先人是白狄,而回鶻的先人則是赤狄。

周代的狄人活動於齊、魯、晉、衛之間。

春秋時以赤狄、白狄、長狄(公元前607年為齊、衛所滅)最著。

赤狄、長狄潞氏主要分佈於今山西長治一帶,與晉人相雜居,是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狄族部落。

白狄主要分佈於分佈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鄂爾多斯草原)一帶,在古雍州北部(今陝北、晉中部、西部地區一帶)。

現代晉語區形成是: 晉南河東古晉語+赤狄、白狄、長狄、胡、羯、羌、匈奴、鮮卑、林胡、婁煩等少數民族融合出來的語言,所以現代晉語區的8小片用土話交流互相都聽不懂。

河東古晉地的古晉語消失跟秦國有很大關係。

現代晉語區剛好也是戰國趙國的範圍。

公元前541年,晉國大將荀吳大敗盤踞在晉中盆地的赤狄,太原劃入晉國版圖,後來晉國依次擊敗上黨地區的長狄、晉西地區的白狄以及雁北地區的狄人。

周時期晉的建立也成為汾河中下游文化、經濟、凝聚力上一次巨大的推動和凝聚。但是,到了晉獻公時期,晉國遇到了真正的危機。《國語晉語二》“晉侯將死矣!景霍(今霍山)以為城...狄戎實環之”。晉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遇到了來自汾河上游的少數民族的阻礙,生活在汾河中上游的少數民族憑藉著險要的地勢對晉國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在晉文公的帶領下,晉國以汾河中下游為基地,汾河為穀道,消滅了諸多今位於晉中晉北的少數民族狄戎,擴大了自己的版圖,使國力空前的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中原霸主。

《汾河流域方言的語言特點及流變》寫道:晉國在以汾河為自然條件擊退狄戎部落、由南向北擴充自己的領地的過程中,也順勢將古晉語帶入了晉中、晉北。可以說,山西境內的方的底層都屬於古晉語,它們是以晉南為中心,以汾河為渠道,隨著晉國勢力的擴張、版圖的擴大(伴有人口的流動)帶入晉中、晉北的。

晉南和晉中、北方言同宗同源,皆是晉文公由南向北征服擴張中所使用、壯大的汾河中下游流域的語言,可以說這時的晉南、晉中、晉北方言並無差異,為什麼今天看來差別巨大呢?行政、軍事的力量影響了文化、改變了文化,是這種力量讓汾河流域的文化趨於統一,也是這種力量,讓文化迅速分裂。

司馬光《資治通鑑》戰國篇第一個事件就是“三家分晉”,這也是晉中北、和晉南文化分裂的開始。《說文解字》:“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性。”三家分晉後,趙國以霍山為界,佔據晉南以北大部分地區,而晉國的中心晉南地區,則由韓魏瓜分。其中韓都平陽(臨汾),魏都安邑(運城),趙都太原。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吸取了少數民族戰鬥的長處,增強了國力。趙國的強盛加強了其內部的凝聚力,使其文化發展上擺脫了晉文化的巢臼,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和晉南的晉國故地產生了不小的差異。我們試想,位於中原地區的魏國、韓國在戰國時期分得了晉國故地的中原上地,其文化和國力不會也不可能採用少數民族的“胡服”,中原谷底也沒有那麼多馬去“騎射”,加之晉中北多為高原山地,晉南多為谷底平原,交通不便,且政治對立,兵戎相見,雙方的文化就此嚴重的割裂開來。這也是今天以太原大同為代表的晉中北文化(趙文化)和運城、臨汾為代表的晉南文化(韓魏文化)分裂的開端。

秦置三十六郡縣。山西境內的兩大中心地域太原和晉南分屬太原郡和河東郡。山西也就此形成了幷州(太原)、河東郡(運城)、上黨郡(長治)三大行政中心。習慣了今天的行政區劃在看各時期的歷史地圖你簡直難以置信,整個河東地區一直隸屬於中原,乃至在亂世,在用今天山西版圖的眼光看來,河東地區也永遠的那麼非主流,永遠獨樹一幟。

西漢,統治中心司隸包括了豫西、晉南、陝南關中地區。這進一步印證了關中文化、晉南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親和性,這也為今天山西運城、臨汾,河南三門峽,陝西渭南成立黃河金三角示範區提供了歷史保證、文化前提。漢為大一統時代,我們看一看分裂時代的行政區劃,晉南屬於中原(韓魏)文化圈,不屬於燕趙文化圈,行政區劃上也從來沒有分在一起的傳統。

三國時期,山西屬曹魏,河東郡、平陽郡直屬司州(中央政府),太原郡、上黨郡(長治)屬幷州。西晉統一,山西境內有河東郡、平陽郡、太原郡、上黨郡、西河郡、雁門郡、代郡。時間進行到北宋,晉南一千多年來的行政地位首次低於太原,成為河東路的一部分。但是北宋的行政區劃很大程度上是處於軍事考慮的,黃河以北作為軍事基地不宜再細化行政區。

在短暫的合併後,隨著北宋政權的瓦解,平陽府在金代恢復了其和太原府同樣地位的行政級別。蒙古人的到來毀掉了一切。蒙古人只將漢族主要的居住區域分為了八個大的行政區,我只能說,蒙古人的世界我不懂。雖然行政級別上平陽府被嚴重削弱,但是在元代,平陽府有另一件事被歷史永遠的記住。元代全國兩個文化中心,北京和平陽。明、清的區域劃分就不細說了,在蒙古人的基礎上,明代建立了自己的省級行政單位,清代基本加以延續。平陽府的地位不管在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和清山西省的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為什麼晉南屬於山西的行政區,但是方言和山西其他地方這麼不同”的這個問題也就有了答案: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晉南屬於山西並不是因為文化上的統一性和相似性,而是劃歸山西屬於單純的行政行為。所以,不一樣的水土當然產生不同的文化和方言。











晉南小小揚


下面這些晉語方言名詞,知道是山西哪個縣的嗎?

稻黍:高梁

玉稻黍:玉米

圪蟲兒:小蟲子

黑老娃:烏鴉

毛股兒:老鼠

麻狐:狼

送飯牛牛:瓢蟲

屎巴牛兒:臭蟲

螞螞虎我:螞蟻

蜻蜓:麻不都兒

青蛙:水淹(淹音an)

知了(蟬):秋隆蟲兒

蠍子下(下音a)舅舅:鼠婦

信鶻(音Hu)兒:貓頭鷹

吃瘊蟲:螳螂


緣盛帶


就說我們運城,去太原得講普通話,去西安用方言溝通無障礙,我們晉南方言是中原官話。


阿一西吧呦


山西省是胡人的統治區的中心,鮮卑族是胡人的一種,五胡亂華時的留下的血統和語言以及風俗習慣和漢人融合的統一體。晉語是胡人說的胡言亂語和漢語融合在一起的,胡說八道,胡扯,胡作非為發源於此地。山西曆史悠久,大同雲岡石佛是歷史的見證。隨著山西煤礦的開採,大量的外地人來到山西,外界語言和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


珍惜友愛1


作為一個大同人,省內我能聽得懂朔州話,省外張家口方言和內蒙豐鎮和烏蘭察布方言,我們相似可以聽懂,但是山西其他地方的方言根本聽不懂。上大學班裡面有太原人還有長治,晉中同學,他們的話根本不懂,還有大同的個別習俗有些和內蒙比較類似,歷史上的察哈爾省就是把這些地方包括了,如果根據方言和習俗劃分的話,那麼當年察哈爾省的建立其實很有必要。還有後面新中國成立以後,大同和朔州合併成立雁北專區,直到1993年撤銷。其實兩地語言相似也方便交流。


逍遙遊hello


山西,各個地區都有方言,不一樣。聽話聽聲,鑼鼓聽音。各種方言,都有一定含義。就象河南話,好說:中。實際,這都是上天安排,沒有無緣無故的事。陽泉話齒音重,奔、窪,不好聽。普通話舌音重,好聽,花香鳥語嘛!不過,好花不一定香,好聽話不一定對。反而,方言,土語含義更深。


郗金民新號


首先整個山西的地理位置位置非常特殊。自古就有得太行山者得天下一說。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太原城也稱“龍城”,龍興之地。宋朝就有著名的丁字路口,火燒,水淹太原城的事情(阻斷,毀壞龍興之地)。人類歷史發展的特殊性 ,也就造成了山西人的名族,種族的多樣性,山區的閉塞性(山西原本有眾多的原始森林,歷史上的人參是指山西參,可惜現今只有東北參啦!山西曾有十萬兵卒伐森林的事情)。

山西話( 晉語)是中國北方的唯一一個非官話方言。區別於官話的最大特點就是保留入聲,新《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北方所有有入聲的地區方言命名為“晉語”並從現代官話中分立出來。多數晉語有五個聲調,部分地區有六個、七個或四個聲調。

山西是眾多民族交匯融合之處。眾多的民眾,眾多的名族,眾多的山山嶺嶺,溝溝坎坎,村村寨寨。演化到了如今,也就成就了十里不同音,村村有區別。話說的慢一點,都不好聽出啥意思!(需要翻譯)。

晉語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觀點認為晉語起源於秦晉方言,因為《切韻序》“秦隴則去聲為入”符合現代晉語特徵;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晉語起源於趙魏方言,因為古代趙國的三代都城今都屬於晉語區。今之晉語區擁有春秋時代晉國、戰國時代趙國的大部分領土,以及戰國時韓國北部、魏國西北部領土。唐是晉的古名,晉語區是中國唐詩重要產區,晉語基本能合平仄格律。

好了讓我們輕鬆一下。很多人說,聽四川人說像吵架,聽湖南人說話像唱歌,聽山西人說話……就像在做十級聽力訓練。由此可見,我們大山西的方言可真是難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山西,有種小夥叫後生,有種角落叫仡佬,有種喜歡叫待見,有種蟲子叫牛牛,有種可憐叫西慌,有種麵包車叫蛋蛋車,有種挑釁叫鬧他(鬧展他,死勁打人,把人打壞的意思),有種蹲下叫圪蹴(音“個糾”),有種好看叫七它(音),有種女人叫婆姨,有種不舒服叫難活。這就是山西方言裡流傳較多的一些詞。只說了一些,聊以娛樂!





洪水5257


我們晉中的也是一樣,各不相同。就連同為陽泉的人,盂縣的有可能聽不清陽泉的話,指個別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