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单于懂了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流传千年,每一个中华儿女听到这话,都会油然而生一种骄傲和自豪。很多人只知道,这是强汉最为振奋人心的号角,出自西汉名将陈汤,历史很奇妙,他的这句话,比陈汤本人,更具有知名度。

故事依然在继续着,汉朝和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两个国家都打不动了,只是汉朝经过昭宣中兴,国力恢复,而匈奴却陷入了大分裂。在匈奴的土地上,几乎同时出现了五个单于,分别是:呼韩邪单于,屠奢单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籍单于,大分裂让匈奴互相攻伐,再也形不成统一的局面,而汉朝却可以从中大获其利。(参见拙作《匈奴大分裂时代的来临》)千头万绪,都要从这五个单于说起,但需要找到一个开头。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单于懂了

郅支单于剧照

郅支单于的扩张之路

郅支单于并不是五大单于中的一个,却扮演者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五大单于中,呼韩邪单于属于根正苗红的太子,比较合法的继承人,而屠奢单于却看不惯呼韩邪单于,于是自立为单于。至于呼揭单于、车犁单于、乌籍单于全都是分裂自屠奢单于一方。当太子党和各方势力互相攻伐之时,郅支单于看到了机会,在匈奴西部,自立为单于。

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的关系非常近,他是呼韩邪单于的哥哥,当时被封为左贤王。拥有者独立的武装力量,并不属于五大单于任何一方势力。郅支单于独立后,也开始寻求扩张,他冷眼看着五大单于自相残杀,终于找到了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屠奢单于的弟弟休旬王发动兵变,自立为单于,被称为闰振单于。但休旬王的势力十分弱小。郅支单于看准时机,立刻攻打过去,一举将闰振单于攻灭。带着胜利之师,顺手教训了呼韩邪单于。终于在匈奴各方势力中站稳脚跟。

郅支单于站稳脚跟之后,开始走上扩张之路。这时候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已经和汉朝达成和解,于是,郅支单于也照猫画虎,派使者和汉朝和解。对于两大单于的和平诉求,汉朝照单全收,不偏不倚的来了一个坐山观虎斗。匈奴越乱,汉朝越安全。

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的区别在于,呼韩邪单于的势力范围离汉朝太近,分分钟可能被汉朝进攻。但郅支单于地处匈奴西部,中间有极大的缓冲地区,和汉朝通好,不过是政治手段而已。

在派使者向汉朝表达善意的同时,郅支单于顺手灭掉了一个叫伊利目单于的小股势力。开始向乌孙以及西域扩张。这次扩张,才是郅支单于的目标所在。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郅支单于本身远离匈奴内战,又灭了两个小单于,实力变得更加强劲,他和汉朝无法抗衡,却可以碾压西域诸多小国以及北方的小部落。在几年内,郅支单于击败乌孙国,呼揭单于,北部吞并丁零,西部攻灭昆坚,先后控制了伊犁河流域,势力范围囊括现在的新疆北部、中亚及俄罗斯南部部分地区。史料记载:

勒兵逢击乌孙,破之。因北击乌揭,乌揭降。发其兵西破坚昆,北降丁令,并三国。

这次扩张,让郅支单于自信心爆棚,但他不敢回到匈奴单于的故地,而是在坚昆国的故土作为自己的都城。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单于懂了

西域诸国

匈奴的盟友康居国

击破乌孙,攻灭三国,郅支单于的势力达到顶峰,他再也不愿意看汉朝的脸色,甚至骄纵跋扈,诛杀汉朝使节,并且染指西域。他的目标是康居国。汉书西域传中,简单的介绍了康居国的情况:

康居国,王冬治乐越匿地。到卑阗城。去长安万二千三百里。不属都护。至越匿地马行七日,至王夏所居蕃内九千一百四里。户十二万,口六十万,胜兵十二万人。东至都护治所五千五百五十里。与大月氏同俗。东羁事匈奴。

从史料记载来看,康居国的国力,在西域诸国中也算是排在前列,更主要的是,康居国是妥妥的亲匈奴的国家。郅支单于还娶了康居国的公主,两国的关系非常好,康居国也非常乐意听从郅支单于的指挥。

一个拥有胜兵十二万,又位于西域这样的战略要地之上,再加上对匈奴亲善。这三个特点,绝对可以威胁到汉朝对于西域的统治地位。如果郅支单于足够聪明,足够有战略眼光,用康居国作为进攻西域的跳板,西域的历史或许会更改,郅支单于的命运也会更改。但郅支单于除了会攻伐以外,什么都不会,这么好的一个盟友,在郅支单于面前,和奴仆无异。

匈奴根本不知道国家治理得关键点,以为自己是大国,为了体现自己得威严,他开始肆意杀戮康居国得贵族以及百姓,好无休止得奴役康居国得人民,在郅支单于各种作死得政策下,原本是匈奴盟友得康居国,渐渐变成了匈奴的仇敌,康居国自上而下,全都痛恨匈奴人的暴虐,确又忍气吞声,毫无办法,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之久。

恨疯了郅支单于的康居国君臣,在忍气吞声两年之后,终于迎来了一线曙光。这一线曙光,来源于汉朝。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单于懂了

西域都护府

西汉王朝的底线

汉朝希望看到匈奴的内乱,所以不希望看到哪一方过于强大,呼韩邪单于已经在汉朝的掌控之下,郅支单于,因为离得实在太远,汉朝实在没有精力去处理。没有精力却不代表不关注,当郅支单于处死汉朝使臣之后,就已经意味着,汉朝必须关注这一支匈奴势力。

郅支单于击败乌孙,连续灭了三国,这对于汉王朝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毕竟就算是灭三国,依然在匈奴的势力范围。但当郅支单于想要染指西域,汉朝就不得不管了。

从汉武帝开始,汉朝就开始和匈奴争取西域,如果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始算起,到汉宣帝公元前60年成立西域都护府,汉朝足足用了近80年的时间,三代皇帝,近八十年的时光,才有了西域都护府,才勉强让西域诸国认可汉朝,服从汉朝的领导。现在,郅支单于想要控制西域,这就触动了汉王朝的底线。

但西域情况的复杂,远超过汉王朝的想象,西域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轮台县,实际控制的区域只有新疆东部一带。这种控制并不强势,更像是联合国性质的存在。西域都护府之时调解各国矛盾,除了一些必要的保卫力量以外,没有大量军队入驻。西域诸国依然保持着独立的地位,之时在有矛盾或者受到攻击无法应付,才会通过西域都护府求助汉朝。

汉朝无法完全控制西域诸国,因此,对于康居国以及郅支单于,汉朝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可以说,如果郅支单于不作死,不欺凌康居国,汉朝还真是没有什么办法。

如今,在郅支单于的胡乱作为下,康居国民怨不止,汉朝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机会。

首先,陈汤出场了,这个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胆大心细之人,要是放在汉武帝时期,绝对是霍去病一类的猛人。只是这时候的陈汤级别并不高,顶多算是一个汉朝驻西域办事处的负责人,享受着副校尉待遇。陈汤的搭档,也是他的上级领导,时任西域都护骑都尉的甘延寿。这个甘延寿,也是一个猛人,史料记载:少以良家子善骑射为羽林。两大猛人碰在一起,开始作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郅支单于懂了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郅支单于,千里送人头

现在陈汤和甘延寿必须面对一个问题,手下兵不够,就凭自己这点部队,想要解决郅支单于,基本就是送死。这时候,汉朝对于西域长达八十年的经营,终于派上用场。和匈奴经营西域不同,汉朝对于西域的政策属于怀柔政策,只要西域诸国可以和汉朝交好,汉朝就会尊重西域诸国的独立地位,也会给与大量好处。即使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也不会管理西域各国内部事务,顶多会当个和事佬,出面调解争端。

当然了,像是轮台,大宛,楼兰一类不听话的小国,汉王朝绝不手软。汉王朝的军事实力很霸道,但政策又相当怀柔。在汉王朝的庇护下,西域诸国感觉很轻松,而且还能得到许多好处。因此,当汉朝有事的时候,都很乐意帮忙。

陈汤很容易就在各国召集足够的兵马,算上自己手下的部队,足足有四万人。但着诸国联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少,陈汤没啥把握,很有可能打不过匈奴军队。

于是,陈汤开始下一步计划,这个计划只有四个字“秋毫无犯”。

陈汤的联合国部队表现出和平的一面,直到康居国边境,纪律都是非常严明,并不影响各国的正常生活。这让康居国松了一口气,面对这汉朝的友好,以及匈奴的暴虐,康居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关于郅支单于大量的消息,源源不断传递到了陈汤的耳中。万事俱全,只欠东风了。

郅支单于万万没想到,陈汤等待的东风,居然是自己。康居国已经完全成为汉朝的小弟,他给郅支单于送了一个消息,要和郅支单于结盟,共同对付乌孙国,并且送给了郅支单于大量的骡马牛羊 以及金银财宝。郅支单于只当是康居国害怕自己的威名,毫无防备。

在行军路上,老天爷送了郅支单于一份“大礼”,一路上,天气突变,天寒地冻,郅支单于的主力病死的,冻死的不计其数,到了康居国,只剩下三千多人。其实,郅支单于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办法回头,遇到这种鬼天气,回头也是死,倒不如来到康居城有吃有喝。只是,迎接郅支单于的,不是好吃好喝,而是砍刀和弓箭。

就这样,横行西部的郅支单于,被陈汤轻易解决,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郅支单于老实点,或者对康居国好点,不去染指西域,也许还能多存在几年,可惜,郅支单于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惹恼汉朝。就像陈汤在奏章中说的那样: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