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制紹興黃酒?

谷原明


如果在家裡做紹興黃酒(加飯酒)的話,工序比較多,而且需要不少工具有點麻煩。要一定的地方,紹興黃酒有浸米、蒸飯,落缸、開耙、前酵、後酵、壓榨、煎酒、封壇等工序,所以會比較麻煩,而且手工製作的話需要有一定的釀酒技術。一般我們紹興人自己釀酒會做快酒或者叫新酒,一般在冬天做,浸米48小時左右,撈出淋乾淨,上蒸桶至飯熟(內無白心),然後用水淋飯溫至30度左右,倒入缸內灑上酒藥,拌均勻搭窩(也就是喇叭口),蓋缸蓋、缸外面也要保溫。一般40多個小時以後缸底就會有窩水,(要看具體氣溫和保溫,溫度低窩水會慢點來)到一定量了就直接加水(一般重量與米1:1)然後攪拌均勻,量溫度,蓋缸蓋保溫發酵,再過個10小時左右測量溫度,看有沒有升溫度(如果升溫了說明酵母發酵產生熱量了)然後可以開耙了,每隔四小時左右開一耙,一般三、四耙後可以去掉保溫,把缸移至冷的房間讓它自己發酵,前面二、三天可以每天去攪拌個兩次,後面就不用管了。一般到個十多天就可以拿個篩子過濾喝了,這時的酒會比較鮮,以後隨著發酵進行時間一長酒精度慢慢上來了,就會有辣味(酒味)慢慢變苦味最後變酸就是這樣一個過程。估計不會到變酸的時候酒應該都喝完了。就這樣吧!


紹興老酒179


我國浙江紹興產紹必黃灑而馳名於中外,因灑的色澤不同,分有黃褐色的“狀元紅’’與淡黃本色的“竹葉青 還有貯藏多年,含酒精量較高的裝於壇內,壇外先塗紅色顏料,乾燥後再塗黃綠色花紋,膠泥封壇口,再在封泥上加繪彩色,這種酒叫做“花雕”。

紹興黃酒釀製方法如下:

  1. 原科(1)糯米。精白米,佔糙米89~90%的精度。(2)麥曲。自制磚狀或枕狀,先把小麥(也有摻少量大麥)磨碎,細度為原料1/4,加冷水拌勻,壓實為塊狀,外包以稻草,讓其自然發黴,調節室溫,並加翻動,經一個多月後逐漸乾燥,除去稻草,即為麥曲o(3)酒藥。酒藥內含有黴菌與酵母,以充分乾燥、質地疏鬆,有良好香氣為宜。酒藥有黑、白兩種,前者發酵力比後者溫和、香氣較佳,前者以辣蓼草,米粉為原料,後者除辣蓼草、米粉外,添加陳皮、杜仲、麻黃、川芎、肉桂、升麻、生薑、花椒、蒼朮,甘草等粉末。農曆七√\月間新稻收穫,取新米若干磨成米粉,添加舊酒藥。盛夏之際採收未開花野生辣蓼草,曬乾去莖,葉研成細末,再加新鮮辣蓼浸出液。取90%米粉,10%辣蘿細末同上述浸出液攪拌均勻,置木模框中壓實。拆模後用小刀切成寸許塊狀,舊白酒藥粉撒於其中,在竹匾中轉動成圓球狀,放於室內草蓆上,覆蓋麻袋或乾草,密閉門窗,調節室溫。當品溫上升至40"(3以上,撤去麻袋,置入筐中放在架上,隨時上下移換,發散熱量,天晴時,一次曬乾,研成細粉。(4)水:俗話說,米是酒的肉,曲是酒的骨,.水是酒的血。紹興酒之所以有名,釀造用水的水質優良。曾經有人進行過水質分析,酸度近中性,硬度2~3,氯、磷酸化物、氨、氮的含量極微,幾乎無鐵。

  2. 製造方法

(1)淋飯法。選取上白糯米,約浸泡一晝夜,取出蒸熟,Z74把盛蒸熟飯的蒸飯甑移至木桶之上,淋冷開水,降溫至50*(3,淋過的水,另置於桶中,再行淋飯1~2次,使蒸米溫度降至32'(3,如此操作稱為“回水”。飯淋畢,放入大缸中,先在缸底撒一層酒藥粉,將飯倒入缸中。每缸用米100~120公斤,加酒藥粉250~300克。添加酒藥粉數量多少,應考慮氣溫冷暖與淋飯溫度高低而有差異。加了酒藥粉之後,與米飯拌勻,用手壓實,中央開一個窩,缸上蓋以稻草編的蓋,天冷時缸外包草以保溫。經24~48/.卜時,缸內酒漿滿窩,香氣襲人,添加與飯相等數量的冷開水,內和浸米的漿水3/7,清水4/7,所謂“三漿四水”,這時添加麥曲粉25~32公斤,加蓋保溫如前。約經一晝夜,飯曲等浮起,用木耙搗,這項操作叫做“開頭耙”。經相當時間後,再用木耙搗,叫做“開二耙”,這時菌類繁殖最為旺盛,上浮飯與曲由菌絲結成塊狀,搗時甚重。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常視氣候、時間及實際情形不同而定開耙時刻與搗碎次數。二耙完了後,發酵漸漸平靜,但仍須繼續開耙,使發酵均勻,控制開耙終了的時間,以搗時不覺費力為止。開耙次數,隨氣候冷熱,每晝夜2、3至lO多次不等。如果發酵太旺盛,品溫太高,可加冷水降溫。開耙終了後,酒糟逐漸下沉,上面清液即可飲用。通常開耙終了後一月可用作酒娘。如果不作酒娘而儲藏備售或飲用,即將清液取出,餘糟榨酒,加熱殺菌至沸騰5~8分鐘。如須著色,此時添加適量醬色,並於沸騰初期加米粒大小松香1~2粒,以抑制泡沫發生,便於觀察著色程度,且防酒外溢。煮畢後移至已殺菌的酒罈中,壇口先以油紙掩蓋,其上加筍殼數枚,以繩扎口,然後上面以泥封口,貯存至少經過一夏季,使酒的風味更佳。

(2)攤飯法I每缸用糯米120~170公斤,視酒的濃度而275異。浸米時間很久,約需15~20 日 ,香氣候冷暖決定。浸泡完畢,浸米與漿水分離。浸透的米移至飯甑蒸煮約60分鐘。蒸後於竹筵上攤涼,即所謂“攤飯”。待米飯溫度降至約60 C時,可下缸。下缸時天氣冷暖不同,攤飯的溫度應有所不同。天氣冷時要較高些,天氣暖時要較低些。缸中先置三漿四水或三漿三水,或三漿五水,按釀酒品質而有所不同。所謂漿,系浸泡米的水,含有米汁。浸泡時問愈長,溶丁水中的米質亦多。水而上有凝結薄層,水底也有沉澱,均須棄去,不可混入缸中。當蒸米入缸時,同時添加灑娘4.5公斤,麥曲粉250—300克,用木耙把飯、麥曲粉、酒娘三者混和均勻,使混合物溫度約為32℃。缸上加蓋,缸周加上述保溫層,約經十數小時,須開頭耙,開頭耙後6—10小時後,須開二耙,這兩次開耙操十分重要,以後每日繼續開耙,自入缸至開耙完畢,約1周時間,此後可任其在缸內繼續發酵,不必再行攪動。大約自開耙完畢,繼續70日後,才可榨酒。然後煮酒、裝壇、泥封、貯藏等與淋飯法相同。(3)其他方法:除了淋飯法、攤飯法外,還有所謂“加飯法”,即在發酵期間,加重飯量與曲量,故酒精、糊精、糖分等含量較多。發酵約需三月,酒味醇厚。另有所謂“善釀酒”,系以酒娘、三年陳化攤飯酒混合,再行發酵,既不加麥曲也不開耙,此酒為紹興酒中珍品。


城市匯


我國浙江紹興產紹必黃灑而馳名於中外,因灑的色澤不同,分有黃褐色的“狀元紅’’與淡黃本色的“竹葉青 還有貯藏多年,含酒精量較高的裝於壇內,壇外先塗紅色顏料,乾燥後再塗黃綠色花紋,膠泥封壇口,再在封泥上加繪彩色,這種酒叫做“花雕”。

1.浸米。選擇較好的江米或大米,經過淘洗;用普通涼水浸泡8—10小時,瀝乾後備用。

2.蒸飯。將瀝乾的米上鍋蒸至九成熟離火。要求米飯蒸到外硬內軟,無夾心,疏鬆不糊,熟透均勻熟後不要馬上掀鍋蓋,在鍋內把飯放至快涼時再出鍋;出鍋後將假打散;再攤盤晾至28℃以下人缸。

3.前期發酵。把準備好的水、培養曲和酒藥倒人缸內與蒸好的米飯攪拌均勻,蓋好蓋,夏季置幹室溫下,冬天放在暖氣上或火爐前,經3天左右,米飯變軟變甜,用筷子攪動,即可見到有酒滲出。此時缸裡的溫度達到23℃左右,即可停止前期發酵。

4.壓榨。將經過前期發酵的物料裝入一干淨的布袋中,上面壓上木板、重物,榨出酒液。

5.煎酒(加熱殺菌)。把壓榨出的酒液放人鍋內蒸(各種蒸鍋均可),當鍋內溫度升到85度,即停止加熱。

6.過濾。用豆包布做成一個布袋,把蒸過的酒液倒入袋中過濾,將濾液收存起來。

7封存。把濾液裝進一個乾淨的罈子裡,用於淨的牛皮紙把壇口包好,再用稻草或稻殼與上和成稀泥把壇口封嚴,然後把罈子放到適宜的地方,兩個多月後即可開壇飲用。

紹興黃酒的製作工藝,極為考究和繁雜。經過一代又一代,經驗豐富的釀酒師口傳心授,不斷總結黃酒做法、工藝,又經現代科學技術完善、改進,才發展到今天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