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河南的方言是从哪儿传来的?有何依据?

毕加鹏


现在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说是现在的粤语保留了古代中原官话的一些说法,但是这样说法很难让人信服,尽管北宋时期大批中原人南下,那也是分布的广东、浙江、福建等地,那么为什么偏偏广东话就保留古代中原官话了呢?

在历史上,河南地区经过了多次的民族(族群)大融合,比如在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就有了洛阳雅言,隋唐时期更是官方用语。而经过唐末五代十国之乱后,雅言便“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此后便是宋朝,以及不到一百年的元朝。

距离现在最近的迁入河南的大事是明初的大迁徙,有大量的山西人迁往河南,现在很多河南的村庄都是在明朝时期建立的,在此基础上河南话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依然会保留本土特色。自明朝大迁徙后,包括明末闯王之乱,清末民国的战争等等河南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入现象。

因此,通过河南地区历史上的迁入情况来看,现在的方言最起码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奠定,更早的起源于何时将不得而知。从现在人口迁徙的情况看,如果不是大规模的同一族群迁入,大约三代后,方言也会被本土同化,所以外来语言被河南话同化的可能性极大,而不是河南话外来传入。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我先给你讲一下我的经历。我是七岁时候从东北来到内蒙中部呼和浩特市的,离山西河北近。呼市的种种方言我虽能学着说,而且很上口,但是不喜欢的,一直说着普通话,是标准的普通话。起初,还有人时不时问我是不是东北人。后来,慢慢没人问了。不知不觉,我已经在呼市待了四十来年,偶然去东北待了数月。同当地人惯了,人家当地人直接了当说:你是呼和浩特市人。我惊讶,忙问怎么听出来的。他回答:你们呼市口音,就像是木板上钉钉子,都是一个音。由此我恍然大悟:原来方言与水土有关,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一个方面含义。方言,成了一方人的标记。至于网上说的来源问题同方言无关,只是说语言来源。方言同水土有关。普通话尽力维护而方言自生不灭。有些人担心方言消失,真是杞人忧天。水土在方言在,水土异方言有别。被酸东西麻了的舌头,说快了肯定两字音串成一个字,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听到了也就懂了;可遇到外地的人却听出两字变成一个字了。只有把语言来源同方言分开,问题才好理清楚,不然一团乱麻。




从北方从日出之地飞来


1978年9月发掘的南召猿人说明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河南生息和繁衍。

2007年发掘代表旧石器时代的“许昌人”说明距今8万~10万年的河南古人已经很好的利用石器,并在国内首次发现了1.5万年前先人们制作服装用的牙制纽扣、针和染色用的赭石(颜料)等服饰文物。

1980年,在河南杏花山附近发掘出约1-3万年前旧石器晚期猿人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遗址。

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贾湖文化、仰韶文化,说明这里就已经有了发达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

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进而出现了中国史书记载的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建都斟鄩(今偃师),先后迁都阳城(今登封)、商丘、阳翟(今禹州)。



冲吧派大星


河南话就是中原大地土生土长的方言,根本没有“传来”这回事!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很想证明岭南粤语才是古代的河南话,而现今的河南话则是胡人语言,从而满足自己虚妄的自尊心。可惜的是,所有证据都证明,河南话才是中原正韵的嫡传语言,而粤语只是“雅言词、百越腔”的混合汉语!


气吞万里如猴


我们这边都发掘出来龙山文化了,洛阳九次建都,开封五次建都

新郑又是炎黄故里,每年都有祭祖大典的,陈州(今周口淮阳区)又是羲皇故里,河南一直都存在的,所以都是千古流传下来的,河南老家的帮忙点个赞,谢谢了





子辰风水



李广东


河南方言是本土文化,基本沒有传来一说。因为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许多王朝都在河南建都,是全国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那时的河南方言就是官方语言,可以说是全国人民的通用语言,所以说不存在从外面传来之说。


金星国学


方言,哪儿传来的?

方言就是当地的语言,

难道粤语是东北传过去的?

外地人移民到某个地方,外二代也会以这个地方语言为主了,所以方言就是跟水土有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分钟看世界


现在的河南话应该是胡语与古汉语的混合体。北方游牧民族(五胡)不止一次地占领作为汉人首都的开封和洛阳,有点能力的官宦和士族跑去南方做客家人了,剩下的下层人民只好接受现实与胡人杂居,从牛×的皇城人变成胡人的臣民奴才,天长日久,现今的河南话胡汉混杂就不足为奇了。比如说,满族方言不正是融化在北京的胡同话里吗?虽然不能说普通话等同于满语,但说满语己经消亡也不符合事实。毕竟,普通话的胡语成份也是颇高的同理,河南话也差不多吧。


周身刀


河南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很多方言,请问你想知道哪个地方的方言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