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写作中,有哪些关键要素?

淡墨明堂


最近书写过程中,感觉越来越不好看,总是缺乏整体效果!如下小品,还是各位老师指点迷津!谢谢[祈祷][祈祷][祈祷]








淡墨明堂


在生活中,当我们鉴赏一件书法作品时,会情不自禁的对作品好坏进行评价。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结论会因自己的审美观念而定;对于专业书法者来说,结论会因技法、章法、结构等等而定。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书法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基本要素。

一、书法作品必须具备“八面出锋”

用笔“八面出锋”,必须借助毛笔的八个面进行书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毛笔使用久了笔锋就向一边倒,什么原因?这就是长期使用毛笔一个面造成的。毛笔即使写秃了,依然是垂直的,这才是“八面出锋”。这方面宋代米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书法就是八面出锋,而且不拘泥于古法,反而又不失天真烂漫。

二、书法作品必须具备“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也是中国审美最关键的要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和之美。一件作品、一个字中必须要有粗有细,粗如铁画银钩,细似行云流水;要有方有圆,方如残崖绝壁,圆似当空皓月;要有曲有直,曲如蜿蜒山路,直似马跃平川。这方面怀素就是一个典型,他的书法便是刚柔相济协调统一。其实,刚柔相济就是书法中的粗细、方圆、曲直,但是务必追求自然,不可做作。现在很多江湖大师就曲解了这句话,以至于他们作品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

三、书法作品必须具备“错落有致”

章法要有疏有密,疏处之地可跑马,密处之地不透风。错落有致看似是对章法的要求,其实也包括单个字。不管是单字还是字中的笔画,必须要有收有放,收处要以黑守白,放处要以白守黑。我们现在看到很多王羲之的手札,这点就体现得非常完美。

四、书法作品必须具备“笔情墨趣”

为何古代的书法作品很美?是因为作品有律动,犹如一首古典音乐,其中的音符有高有低,一路跌宕起伏,最后又将其归一,所以我们才有美的享受。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在变化中有呼应、呼应中求和谐、和谐中求自然。用笔有快有慢、墨色有干湿也要有浓淡。

五、书法作品必须具备“内涵”

一个优秀的书法家,首先必须要是一个文化水准很高的人,这里说的“水准”不是学历、不是职称,而是自己的学识素养。如果没有这些,即使写得再好,也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的字匠。历代书法家皆如此,如王羲之、欧阳询、米芾等等,都是文化在先,而后才是书法。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就是这个道理嘛!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有内涵。

以上所述,是一件优秀书法作品必须具备的要素。前四条是技法标准,最后是对书写者的要求。缺一无笔法、缺二无中和、缺三无对比、缺四无韵律、缺五无内涵,此五条缺一不可。


路文跃写意牡丹


书法写作有四大要素是指用笔、结构、章法,用墨。笔法是指书写者用笔写字的习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运笔和行笔上;结构是指字的结构;章法是指作品中字的多少、大小、疏密等;用墨是指墨分五色浓、淡、深、浅、枯。

1.用笔,是指书写者用笔写字的习惯和方法,主要体现在运笔和行笔上。是构成书法审美情趣、表现书法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用笔方法,有起笔、行笔、收笔、提笔、按笔、转笔、折笔。用笔的不同,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从用笔方法上说,有轻、重、快、慢、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点有长、短、肥、瘦、曲、直、方、圆、俯、仰。要将不同的用笔方式在一幅作品中运用协调,变化有致,才会使通篇像一曲音乐一样婉转美妙。

2.结构,是指字的结构,每个汉字都是由偏旁部首组成,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里外结构等。也称“结字”、“字法”、“结构”。结构是决定一个字好坏成败的关键。点画用笔好比是肌肤血肉,结构好比是人的筋骨。筋骨不立其形,则肌肤血肉难成其美。

3.章法,是指作品中字的多少、大小、疏密、留白等。也叫“布局”。章法的具体方面包括字的大小、斜正、疏密等的变化与协调,也包括落款与印章的安排。书法艺术要求通篇的每行、每字以及一个字的各个点画之间都要搭配均匀,协调一致,同时还要体现变化莫测的神妙趣味。

4.用墨, 是指对墨的浓与淡、干与湿的控制和运用。墨古人讲“墨分五色”,是说墨有“干湿浓淡枯”。不过唐以前的书法家基本都是崇尚用浓墨的。现在很多书法家喜欢使用淡墨作为个人风格的体现,或运用涨墨、宿墨、泼墨等特殊的用墨方法,来增强书法艺术的表现力。

书法的这四大要素中,每一种要素变化都是极其丰富的,而这些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辩证统一的关系。然而它们之间可以无数的变化组合,再加上篆、隶、草、行、楷等字体繁多,也就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丰富多样、博大精深。


艺术传播者


 一、在书法创作时的三个小原则

1.线条坚而浑——线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即趋向),根据字形大小排字的走向,线条斜势,整体纵向走势。

2.结体奇而稳——注意重心。欹侧、擒纵、疏密、高低。

3.章法变而贯——竹节式(几个字一节)节数间有空隙;贯珠式(中心线);蛇行式(左右摆动);疏影式(疏疏朗朗)。

二、七个布局要点

1.一字不能成行。

2.字与字之间有呼应,上承下启,左映右带,行距和字距不能相等。书眼放中央,可大些,字与周边气贯。

3.整体上展出适合墨迹浓重的作品。挂家中适合疏淡的作用。

4.作品中不能有错别字,异体字不过于冷僻。

5.作品整体布局上面重下面轻。

6.评作品好坏主要看总体视觉效果:节奏、墨色、用笔。

7.三三两两,似散还续,气脉一贯,此布局之妙也。

三、十个书写关键

1.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使作品富有节奏感。

2.刚柔相济。刚力-----铁划银钩(粗);柔力-----行云流水(细)。

3.惜墨如金。楷书要求蘸一次墨写一个字,甚至数字;行草一笔写3-5字,每笔结束笔毛复原,要求纸上调锋。

4.豁然开朗。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艺术是制造矛盾,到解决矛盾的过程。

5.中侧并用。中锋得法立骨,侧锋得势求变。中锋是理性的要求,是书法审美的核心所在;侧锋是情性的化身,是书法通神的手段。

6.深思熟虑。创作前要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做到“胸有成竹”。

7.一气呵成。书法是感情的流露,不是技巧的表现。要在身体与心情皆好的状态下写字。书写时随意挥洒,一气呵成。

8.错落有致。一般情况下,作品的行距要宽,字距要紧。字忌并列,要错开。节数间有空隙,排列组合要有节奏,大小字参差,突出中间书眼。

9.笔情墨趣。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无形的舞蹈。求变化中有呼应,使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用好拙笔,用略慢,动中有静,写出墨趣。

10.重视贯气。书法的气,是指点划与不同字之间的呼应,字与字之间的趋向






承宣书画


我认为,能进行书法写作的人,应该不是初学者,已经掌握了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用墨等技能。在书法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关键的要素,才能写好一篇作品。

一.写作前的设计。

选好写作诗文,查准字数。选择宣纸,根据诗文的字数,计算出宣纸的长短、宽窄。楷书要精准到格数,行书要精准到行数,草书也要知道通篇能否写下。

二.了解和熟习写作的内容。

如果写的是诗词,就应该了解它的作者,出处,含意,最好能背熟,不能边看边写,做到心手双畅。诗词里边的生字,必须写准,尤其是草书,可以查一下书法字典,多练几遍,写熟。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能达到生动、自然、流畅的效果。

三.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写楷书、隶书、篆书时,要横成列,竖成行,给人一种整齐大方、匀称之感。

写行书时,有行无列。字形大小要有变化,给人一种轻快之感,篇幅的上、下端都要对齐。

写草书时,无行无列。上下左右错落有致,浑然一体,笔划有粗有细,字形大小、宽窄、长短要有变化。写出‘’行雲流水‘’之感。

落款。最好和正文书体有所不同,楷书、草书可用行书落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

用印。可用单印,也可用双印,一是名章,二是字、号章,一阳一阴,显得很有气势。作品的右上角,可以加盖一款闲章,其内容最好能和作品内容相忽应,一章即可,不可多用。

四.写作时的情绪。

身体不适不能写;心情不好不能写;心有杂念不能写;大喜大悲也不能写。写出一篇好作品,必须心平气和,去掉一切私心杂念,解放思想,消除顾虑,苏东坡云:心忘于手,手忘于书,无意于书乃佳。

写书的环境,一定要光线充足,肃静,最好不要有人观看,消除外界干扰才能写出一件好作品。

五.装裱。

一件好作品,必须经过装裱,才算彻底完成。这也应该事先设计好。装裱的格式很多,如条幅、中堂、斗方、条屏、扇面等。(下图:左起沈度的楷书,赵孟頫的行书,怀素的草书)





艺翁426


书法之所以是一门艺术,是有它的高难度和复杂性的,从字法上来说有开有合,有向有背,有些时候我们临帖临的很像,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看上去没有神态,说明没有笔势,作品的质量的高低不是想象出来的,它是在你熟练的情况下,既能制造矛盾,又能化解矛盾的综合体,既矛盾又协调。所以写作作品中要体现这几个要素。

一、写作作品中必须遵守笔法,结构,墨法和章法。

二、中国传统书法方面的表现水平和功底,在传统书法文化的基础上,再求变化,做到结构精良,字迹优美,笔法熟练。没有传统书法做功底,一些书法创作都是空谈。

三、书法作品的技法和技巧,笔法运用的是否错落有致,章法布局是否有排山倒海之气势,好的书法作品是有很强的视角冲击力的。

四、好的作品能观察出一个人的艺术修养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与掌握,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只有这两者有机的结合,其作品才有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写作品的最后还要看作品中是否有瑕疵,如错字、漏字、简化字滥用,作品的格调是否高古,是否缺少章节等等。

总之写作品中笔法、墨法、章法缺一不可,书法中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绞转使转全以感觉出之为妙。结构疏密,松紧,避让,平正险峻,做到既矛盾又协调统一。章法的虚实连贯错落,疏朗茂密,当掌握了这些技法之后,就看你的美学创造力和才情了。










老何的快乐生活


书法写作和创作是两回事,书法写作和创作的要素其实就是,在书法作品创作只要能解决了控笔力问题,线条,结体,章法,还有墨色能达到有节奏有气韵,有力度,有法度,有境界的要素。





一谛画


浅见

创作与习练一样追求笔法与结体。一幅作品的每一个字,乃至笔画必须符合欣赏的法度,无绳墨的书作,视为败作。也无欣赏可观可鉴。

笔法,俗成的书写习惯,由古典而来,八法,永字八法为传统之法。

凡自己创造创新法外之法,是高境界。但是源自古法继承而来。若没有古法基础,依然失却书法创新规律。

遵循书之法,才有韵味,才得姿态美。

结体于各种书体有不同的结体形式,草书与正书有别,一则点线笔画组成,一则笔画构成。楷书尽八法。草书虽然有自由放任,但是绳墨更具严格,否则写的草书是乱书。

作品应该在章法上也要重视,布局合理,墨的浓淡都有讲究。浓墨重彩,淡墨间之,其味横生。参差披拂,大小不一,映带呼应,皆为布局的构成。

书法行距字矩,应该自然布局。气势气韵,是书法的神采。

稳健的笔墨运动,才是最真实的基本功。

写书法,必然看功力是否强弱,强者驾驭笔锋游刃有余,弱笔写不出健美。更不能成就一幅佳作。


狂喜淡墨a


以楷书入门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1、楷书的结构相对来说更加的工稳

唐代的书法家孙过庭说:初学书法,但求平正。初学书法要先从比较平正的字体入手,楷书相对于篆书、隶书更加工稳,它的结构和字形也更加的标准和统一,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评价标准。这对于训练学生对于结构的敏感、以及把握和控制结构的能力都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楷书里面又以唐代的楷书为最佳。

2、楷书的笔法更加丰富

因为楷书相对于隶书和篆书来说,成熟的比较晚,魏晋时期才开始形成。到了唐代才最终完全成熟。所以它的技法也更加的丰富,可以说是五种书体里面技法最丰富的一种字体。而篆书里没有撇捺,隶书里面也很少出现钩画。

初学书法练习楷书,可以很好的练习书法的笔法,以后学习其它的书体也会比较轻松的。

所以,我建议初学书法还是以楷书入门比较好,也是一种最为保险的学习方法。


温暖68765


书法写作中,有哪些关键要素?书道的最高境界在气韵,要达到有气韵的书法,自然得运用墨块与线条、墨色燥与湿的对比来表现,遗憾的是,这种运笔法则不可能在写作中去创作,是书法人在写作时笔由文生。如书写"怒发冲冠",用笔当促急雄强。但若书法人生性儒弱,笔法怯软,当然无法表达。故此,古人曰:气韵不可学,是生而知之。当属天骨有根,难以強求。故因此,书法写作中,书写人宜有自知之明,扬其长避其短,此关键之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