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必须支撑研发的高投入,员工的高收入,它会成为企业的负担吗?是否华为的软肋?

先生驾到


华为以研发高投入、员工高收入著名,不过不用担心,这样的模式不会成为华为的负担和软肋。


根据欧盟委员会《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华为在2018年的研发投入为113亿欧元(891亿人民币),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五。


华为敢在研发上投那么多钱首先是因为它的营收可以支撑,2018年华为的全年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比BAT的总和还要高,即使是拿出了891亿人民币搞研发,但是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4.7%,相比诺基亚、高通这两家把20%以上的收入用于研发的竞争对手来说还算是相对“保守”的。另外一个老对手爱立信研发投入比例为15.9%,也比华为要高。


当然,研发投入不仅是看比例,更重要的是看金额,华为在研发上的总投入要比诺基亚、高通和爱立信都要来得多。


除了收入可以支撑高投入以外,华为本身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不需要看资本市场的脸色。华为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以及给员工分配的利润完全可以由公司的战略决定,不需要为了在账面上做出业绩或者维持股价而去做出一些妥协。


在这点上,华为不上市就是为了公司在管理上,包括在研发的投入和利润的分配上有充分的自主权。与其向资本市场融一笔钱,将来还要还回去,不如把钱分给员工当做激励机制,一起把公司做大做强。


关于研发和投入,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还是要踏踏实实继续做学问,过去的三十年,我们从几十人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到十八万人,都是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攻打这个“城墙口”的“炮弹”已经增加到每年已经接近150亿到200亿美金,全世界很少有上市公司敢于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进行投入,要相信我们领导行业的能力。我们有的研究所已经在单点上突破,领先世界了,要继续在单点上的突破的基础上,在同方向上多点突破,并逐步横向拉通,在未来三、五年内,我们是有信心保持竞争力的。



高挺观点


感谢您的阅读!

2017年华为收入为6036.21亿元,而净利润仅为475亿元。关键它的研发费用为896.9亿元,人员工资等管理费用为926.81亿元!可以说,华为的高研发收入,员工高收入,如果按照这个数据,着实是华为的重要负担!

在华为的2017年财报中,研发费用是总收入的14.9%,这个数字高不高?我相信已经完全说明了问题,重视研发,是华为近十年的根本路线。

有些人说,华为的研发成为华为软肋!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们可以拿和它几乎同时起步的联想进行对比。

这张图是2013年到2017年联想研发投入和华为研发投入的对比图。我们明显的看到华为的研发投入逐年上升,而且是成百亿的上升,而联想的研发投入,在2017年还没有超过百亿。

那么,高研发是否给华为获得的收入呢?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华为在2017年的净利润为475亿元,如果联想在2017年的净利润超过475亿元。那么,说明它的非高资本研发是对的。然而,2017年联想净利润为50.48亿元,华为是联想收益的近10倍!

同样,我们也看到2013年,华为的净利润为 210亿元。虽然研发的资金在不断投入,但是,华为的净利润也是不断的在增长。

所以,高资本的研发,人员费用高,对于华为来说,不仅不是软肋,反而有助于华为的不断发展。给高科技企业的启示是注重研发,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LeoGo科技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高研发投入、高员工收入,这个是真正的科技企业们共同面对的软肋,是科技企业谁也逃不掉的命运,科技研发就是烧钱,业内公认,历史也不乏大公司由于押宝错了科技的方向,或者因为科研失败而破产倒闭。

看一看全球投入研发最多的公司,高科技公司比比皆是,很多公司都投入了收入的10%以上的资金进行研发。

我们可以在欧盟调查的企业投入研发的排行榜中看到大量的我们熟悉的企业在榜,其中华为以113亿欧元排名第五,位列中国第一。

而且在这个榜单里,我们看到了包括三星(1)、谷歌(2)、华为(5)、因特尔(6)、苹果(7)、思科(25)、诺基亚(27)、高通(28)、爱立信(43)等一系列通信业以及和通信业有关的企业的身影,就榜单而言,通信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多一些,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通信业的竞争是如何的激烈。

通信业本身,是更需要研发投入的行业,也有很多当年的巨头忽视了技术的研发,或者在技术换代的时候押错了宝而实力大损,甚至是破产或者被收购。

通信业就是如此残酷,每一次标准之争,背后都可能是公司的强弱对换,甚至是黯然离场。

每当某个巨头忽略了研发或者是研发方向失败,都可能伴随着公司的衰落甚至是衰亡。

1G巨头摩托罗拉,由于在2G时代研发慢了,强弱对换,才有了诺基亚的崛起。在投入巨资研发铱星计划失败后,又因为试图在中国阻挡3G时代的来临,后来惨遭淘汰,摩托罗拉移动被谷歌收购后又甩卖给了联想。

而3G时代西门子通信的黯然退场,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但是西门子主推的TD-CDMA争夺欧洲标准失败也是让他无力回天的一个重要原因。

诺基亚也是因为手机在智能手机出现的时候,研发进度过慢,塞班被打败,后来不得不结束了他的手机业务。

而当年的全球通信业的扛把子的阿尔卡特,也是因为热心于并购而忽视了研发,最终被诺基亚收购。

而当年的通信业巨头的北电网络,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由于它结束了CDMA2000和WCDMA而错误的押宝Wimax,最后也破产倒闭了。

不过通信业里,投入研发,如果研发转化成了专利,专利转化成了标准,收益也是巨大的。

当年的NOKIA和爱立信,崛起于2G时代,就是依靠他们掌握了大量的GSM专利,而GSM是2G时代的绝对霸主,这才奠定了这两家公司通信业的地位,也因此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高通崛起于2G后期,掌握了CDMA核心专利的高通,甚至称霸整个3G时代,也在3G时代,以一家公司力压全球通信业,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即使高通在4G时代被衰弱,但是依靠3/4/5G的技术专利积累,依然是通信业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这也是和他持续投入巨资研发是分不开的。

华为之所以可以成为通信制造业排名第一的巨头,也是和华为持续的投入重金研发是分不开的。

华为从通信业里的新丁,经过30的努力,发展成为目前全球第一的通信制造业企业,可以依靠的也就是华为人的研发,通信业里只认技术,而技术的研发就需要巨资投入。

研发本身就是烧钱的行为,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华为的科技研发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是经过了大量的失败才有了今天的华为。

高科技公司,就是高研发投入、高工资、高风险、高毛利润的公司,这是高科技公司不可避免的事情。

研发永远都是走在科技的尖端,就需要更高级别的人才,这些人才全世界都在争抢,工资收入不高,靠画饼很显然是无法吸引他们的,所以高工资也是高科技企业的常态。

正是因为研发的高投入,一旦研发转化为成果,就必须有高额的利润回报才能摊平研发成本,所以在高科技企业里就没有所谓的"性价比"一说,没有高毛利润率,就无法保障高研发投入,高科技企业就是这样。

总而言之,高研发投入、高工资不仅仅是华为的软肋,全球的高科技公司都有一样的软肋,这也是高科技公司谁也无法逃脱的,科技落后就要被淘汰,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高投入″会有高产出,"高收入″会有高付出,这2个高皆有、同等了,就都不可能成负担、是软肋,恰好相反,高投入会成保障、高收入会是动力,华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已经证明了、表明了。

投入是科技研究得以开展进而让科技能力得以具备的前提,持续的投入能让科技能力不断提升。

而进行高投入并且持续高下去,则能让企业科技能力迅速提升并且保持先进以至领先,于是,科技产品的技术含量就大,竞争优势便大,购买的用户群即市场份额就大,也就是营收额和利润额均大,竞争对手轻易抑制不住、取代不了。

也只有不被抑制、取代,高投入才会持续、高产出才会不断,高科技、宏创新、大品牌的推出得以循环不已。

当然,高投入并不必然具有如此这般的高产出效率和高增长效应,也就是说并非天然具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还必须有高收入,用来保障高投入这个保障能有高的产出。

在华为,高投入是针对高科技,高收入则是指向高科技研发队伍。高投入落实在、消耗于研发队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上,这表示出了企业具有高度的积极性,而高收入则能让研发队伍也有高度的积极性。

只要研发队伍有了与高投入同量级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充分释放出显在和潜在的创造性。

企业和队伍两个积极性高度吻合、力度等同,就是上下同心、合力,一大笔又一大笔花出去的研发钱才会花得值,而且,不仅能够收回来,还能多收一大笔,用于接下来的高投入、高收入,并且能让接下来的投入和收入在高位上增长,即高上加高,也就是两个积极性又高涨了。

企业和队伍两个积极性的良性循环成就了高科技、宏创新、优品牌的良性循环,于是,就同时有了科技和高科技企业的基业长青、科技和高科技研发队伍的事业长兴。

仅仅有或者只是舍得高投入是难以有高产出的,高投入也就会真成了企业负担和软肋,还必须有、舍得高收入,2个高才能造就出1个高,进而让2个高得到保持以至增长。在这个关系的处理上,华为贡献了经验。

在另外一些企业那里则有教训,即舍得进行高投入,却不舍得给高收入,于是企业迟迟没有高科技、宏创新、优品牌,更没有进入高产出、高回报、高增长的良性循环。

自然,企业投入和收入都不高,负担倒是都不重,产出一定却也不高,即在科技上一定有软肋、无强项;收入算是高、投入却不算高,则是企业压根就没有想让自己的科技能力提高,明明有软肋甚至有硬伤也挺着,走的一定是以贸为先、为主并在关键核心科技上依赖于人的发展道路,只有通过贸以及组装来减轻收入较高这个负担,但软肋和硬伤却是无论如何也硬不起来、治愈不了的。


肇俊武


华为是注重研发的企业,去年研发支出113亿欧元,位居世界第五。而华为很是全员持股,待遇好工资又高。一些人觉得华为这样做,是不是负担太过沉重,不利于企业发展?甚至成长华为的软肋?

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华为支出高,但是收益也同样可观。2018年华为实现7000亿元的营收,是苹果三星之后的世界第三家收入过千亿美元的电子公司。而华为的利润是多少?四五百亿元是有的,这已经是中国企业中很高的了。华为堪称富可敌国,而且华为还没有上市,是世界五百强中比较特殊的存在。



华为在全世界约有18万员工,但也并不是每个员工工资都很高,只是说华为的工资在国内企业中普遍高一些。以华为的收入来看,我们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华为还是有钱给工资的。而华为的巨额年终奖,也是比较吸引人的,但这一切其实是为了激励员工,所谓士气也。

就像华为做芯片一样,但是最终结果还是喜人的。芯片一般企业做不来,全世界能做芯片的手机公司出了苹果三星就是华为,研发芯片非常烧钱,投入大,见效慢,而且风险也高。但是中国还处在缺乏芯片的状态下,华为自主研发芯片,大量的投入也取得了应有的回报。

所以这并不是华为的软肋,相反,丰厚的待遇反而能激励员工工作,为企业出力,有利于华为的发展。而巨大的研发支持,也才有了麒麟芯片,有了通信领域的实力,有了世界第三的手机出货量,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iT科技菌


高额的研发投入和高额工资不是企业负担,而是消费者的负担。

研发投入也好,企业员工工资也好,都是成本费用的组成部分,研发投入分期分批摊入成本,员工工资一次性计入成本,最终,构成手机价格的重要部分,在手机销售时,由消费者承担。

企业要发展,肯定要搞科技研发,要想留住人才,就得给高工资,这是企业经营之道。但是,这里面有个“相关性”问题。指的是高额工资需要体现在研发成果中,或者某项科技研发成功后能够体现在产品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消耗,质量更好;与本企业产品没有直接关系,或者不能实现商品化,不能带来收益的科技研发费用越多,产品成本中不合理费用含量就越多,手机价格就越贵,质量却没有提升。

所以说,高额研发投入和高工资不是企业负担,而是消费者的负担。


修道之谓教


1、我觉得首先华为是一个高新技术工公司,是属于技术导向型。就像Intel、苹果、微软这样的公司,需要不断的提高研发投入来实现技术的更新,以保证领先世界。一旦进入研发轨道,这是很令人羡慕的事情,因为你有了这个平台,有了这个机会去做大家都没有做的事情,你研发出来了,你就是标准的制定者,就相当于可以收税了。

2、研发投入良性循环,是拿收入的百分之多少去研发,不是借贷。所以有多少资金做多少事情。也就是说是拿赚的钱,去博取更大的未来。不得不说前期华为的销售能力,还是很厉害的。

3、研发方向不是那种空的或者飘渺的东西,记得任正非说过,要保证研发的东西与商用的产品相结合,也就是说研发的东西是经过一个不太长的时间 就能用的。所以也保证了他的投入产出比。

4、最后员工工资高了,不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吗,也容易留住人才。多好啊!我觉得只要不是大的方向错了,导致战略性失误,像柯达公司那样,看不到数码相机的未来。这种公司就已经建立了行业壁垒了,高研发投入应该是优势吧!


思源Edward


作为科技公司,科研与产品确实经常会成为烧钱的重要支出,但是我个人认为投入与回报是相应的,我们这么多年一个特别传统的观念一致在左右着我们,那就是投机倒把,感觉中间商是最不吃亏和破产的,这样其实不好:

一个国家失去了科研的动力,那么只能被动入侵

讲真,当年儿时的感觉历历在目,一个电饭煲,一个电视机,洗衣机这个只是简简单单的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因为我们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只能选择进口,咬着牙的去买,这样的贫乏的日子是不能快乐幸福的,并且别人给的东西能买到最新最好的吗?



一个企业,就盈利模式需要调整科技比例

华为会不会倒闭?那我可以反向问问谷歌,雅虎,微软公司倒闭了吗?没有,作为手机行业确实有着巨大的被淘汰的风险,但是不断的科研不仅仅能降低风险,其次也是对于自身的产品的成本以及质量的把控都有个可接受的范围,这样才会钱越变越多,总体上是非常合理的


还是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其实一个企业压垮他的还是主要是税收等方面,面对这样的科技企业与国家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息息相关,只有多方的配合才成就了今天的华为,所以对于现在的华为来的,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最好的发展,虽然海外市场拓展艰难,但是我们国内是上下齐心全力配合的!


ICE机智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你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华为是否会因为高研发、员工高工资导致形成企业的负担?

  •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华为研发高投入的目的是什么;

  • 其次,华为研发高投入的同时,给华为带来了什么。

了解了这两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就会了解研发高投入是否会成为企业的负担。


华为研发投入的目的是什么?

华为在研发方面,每年占比营业收入的10%以上,只为了能够更好的活着

华为最初起步阶段是通过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交换机起步。

  • 当时国内程控交换机市场较为复杂,被称为“七国八制”,被国外长期垄断;

  • 1989年,“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我国的程控交换机进行制裁。

当时,使任正非清醒的认识到,依靠代理无法长久的生存,必须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备,当时甚至到了研发不成功就会跳楼的地步。

  • 此举,奠定了华为今后的发展路线,依靠技术实力 引领公司发展;


  • 从而华为打破了国外一些列的技术垄断,使得华为能够更好的生存了下来。

可以说,科技实力是华为的生存之本。


高额的科技投入,给华为带来了什么?

技术上的领先、效率的提升,势必会带来高额的利润。

  • 一方面是专利费用,华为在通讯领域掌握了大量的专利,可以通过专利授权或专利抵消的方式获得盈利;

  • 一方面是设备的销售利润,例如5G网路方面,已经签订三十多个商业订单,5G网络设备发货已达25000+,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地增长;

  • 一方面是高品牌的溢价能力,以手机为例,华为目前的高端旗舰机型定价在六千档,国产机型仅华为一家。

当然,华为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甚至会增加整体的民族自豪感,用户会对华为的产品提供更多的支持。


关于华为在科研方面的高额投入是否正确的问题,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极客谈科技


谢谢您的问题。华为的研发投入、员工高收入是成本,但不是负担,因为有效益。

华为的投入是成本。科研投入是必须的,华为是科技为先的企业,任正非是有很强危机感的企业家,所以华为的科技投入高于BAT,在国内企业处于领先地位。因为巨大的投入,华为才能在技术“无人区”摸索,领先于同行,成为标准的建立者。至于工资,是任何企业的必要的人工成本,不是华为独有,而且华为也未将人工成本作为负担。员工跟着华为,无非是生活更好、前途更好,华为把收入当做负担,和员工就站在对立面,与任正非“以奋斗者为本”是格格不入的,人企共赢、员工狼性是任正非的理念,不上市也是藏富于员工。



华为的投入不是负担。第一,华为作为高科技公司,给人才以高薪,必然会在人才争夺战抢得头筹,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形成有序的人才梯队,服务于华为可持续发展。第二,华为的薪酬体系是员工普遍持股,基于员工的贡献、责任、能力与工作态度,员工将自己发展与华为发展紧密联系,更有积极性为自己和公司奋斗。第三,高薪也减少了员工的跳槽和流动性。第四,面临高薪,不是人才也会努力成为人才,这个动力超乎想象。华为18万员工,年收入超过500万的有1000余人,年收入超过100万的有1万余人,换位思考,我们拿此高薪,不得不人有所值?任正非把薪酬选择主动权交给了员工。
华为的投入要反过来思考。员工努力、员工自愿,华为投入就不是负担,任正非的心血就没白付出。第一,高薪背后,员工的工作压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华为人身体透支是常态。第二,华为有著名的“床垫文化”,就是靠着垫子加班睡觉。据统计,每年华为研发人员达到了2800小时。第三,华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也是一把剑,时刻垂于员工头顶之上,不敢丝毫懈怠,时刻绷紧状态。第四,任正非看重人的作用,员工敢于“士为知己者死”。华为的高薪之下,是高度的责任感,一是天下工作都辛苦。二是来华为就要解决问题,否则拿不到高薪。三是享受华为的荣誉和收入,就必须承担责任和委屈。
华为不是完美的,但是华为看重人是难得的。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