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麥迪的“殺手鐗”,“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正如西方諺語所說“你要永遠快樂,只有向痛苦裡去找。”你要想完美,也只有向缺憾中去尋找。不算完美的人生才稱得上完美,或許特雷西-麥克格雷迪的生涯就是如此“不完美”。

1997年的盛夏,多倫多焦急又悸動。因為通過選秀,他們迎來了一個瘦高的大個子。滿臉的青澀,又天賦異稟。沒錯,2米03的身高,奇快的速度,無限量的彈跳和爆發力,開闊的視野……這切都讓人充滿期待。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初入聯盟的麥迪,雖然在比賽的間期他只能從板凳上站起來,但即使在不太長的時間裡,他依舊讓人耳目一新。他的得分籃板、助攻……都給球隊很大幫助,當然在這有限的時間裡他也展示和淬鍊自己。讓自己進步,讓球隊進步,相得益彰的結果是雙贏的發展。全明星期間他還參加了扣籃大賽,沒有冠軍,卻有天才的萌動,讓人們更關注天才的麥迪。

兩年間,他努力帶給了球隊很多,也讓人們在卡特眼花繚亂的表演同時,記住了他是麥迪,而不是卡特的表弟。兩年間,他積累學習,為日後的飛躍奠定了基礎。兩年間,他韜光養晦,在等待,等待一個機會,一鳴驚人。當然,不一定在多倫多。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2000年,也是一個盛夏,奧蘭多忘情歡笑。他們得到了想要的一切。麥迪來了!並且穿上了深藍色的1號球衣,球隊對他的期望已經不言而喻。麥迪也真的拿出了全部。為自己,更為球隊。這座城市自奧尼爾離開後沉寂了好多年,也壓抑了好多年。現在他們渴望激情,而麥迪就是可以點燃激情的那個人,他滿足了所有人的需求和期待,為這座城市奉獻了精彩表演、當然包括勝利和闊別的季後賽。

他揹負著這座城市的榮耀,忍辱負重的拼搏。一次次的幹拔跳投,一次次的殺入禁區,一次次的捨命拼搶,一次次的追身封蓋,是他的表演,也是他的表白:更是他的選擇。奧蘭多。兩屆得分王,是他用全力在支撐這支隊伍,62分,是他為這支球隊的嘔血之作。他已盡其所能。這裡會有他永恆美麗的回和奮鬥的腳印,當然,所有的美麗也可能以不完美結束。

2004年,又是一個盛夏,這次沸騰的是休斯敦,紅色球衣是他的鬥志和慾望。這應該是我們見過最好的麥迪,經過多倫多的涅槃,奧蘭多的淬鍊,這時的麥迪無論是身體、經驗,還是技術和心智都是巔峰。

他對球隊的幫助是不能用各項突出的數據來量化的。他能用自己的技術、意識和視野把球傳進內線,讓姚明這樣的大個子打起球來更容易,也讓球隊更流暢。他用自己的身高,速度和威懾力殺死對方的一、二甚至三號位,讓球隊的防守更有效率,也更接近勝利。他能用遠投、幹拔、突破、扣籃等手段去得分,給球隊以最直接的支持,也給球隊以更大的勇氣和動力。最主要的是,只要他在場,對手就不敢放鬆警惕;隊友就知道進攻打不開時或者在決定生死的時刻,該把球給誰。他就是球隊的靈魂和依靠。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幹拔跳投是麥迪的殺手鐧,“飄逸”是對麥迪幹拔跳投最完美的定義,不急不慢,從容出手,讓對手防不勝防,因為麥迪不僅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而且手感也是一流的。麥迪的動作做出來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彷彿是在欣賞他完成的進球。這也就是麥迪的魅力所在!

幹拔跳投

表迪的跳投可謂飄逸、優美,正如他的人一樣,氣定神閒不溫不火,優雅自然,不像喬丹那樣氣宇軒昂,也不似科比霸氣十足。看麥迪的投籃簡直是一種享受,種對籃球技巧的由衷欣賞。

論及表迪的必殺招,自然是其賴以生存的幹拔跳投。幹拔是一種既需要標準投籃技術,還需要良好身體素質的投籃。它不僅要求投籃者有從腳掌蹬地到膝蓋彎曲、再到突然舉臂等動作的一氣呵成,還要求投籃者在空中擁有高出手點、滯空時間長、後仰幅度大或高飄程度久等特性,我們同樣可以將其稱為麥式幹拔。

以麥迪2米06的身高出任得分後衛一職,自然在同位置中很難防守。生涯末期由於腰部舊傷的關係,麥迪很少強突籃下,而是選擇晃開防守球員,得以輕鬆的幹拔。而麥迪的幹拔往往來得很突然,當其運球攻至前場,或在前場三分線附近時,拔起便投,讓人防不勝防。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麥迪的幹拔跳投出手點極高,故而他的投籃,基本上沒什麼弧度或是說弧度很小,手感絕佳的時候,幹拔便是一球接著一球進。他人看來不可能的事情,麥迪可以一力承擔。當麥迪處於絕佳狀態時,也許只有神才能拉住他的手臂。而麥迪跳起的位置並不固定,也就是說他可以在任何地方發炮,甚至在三分線外,這也讓他的幹拔無從防起。麥迪的幹拔跳投,就好像一個導彈,隨時可能在對手的頭頂飛過,這也正是麥迪的可怕之處。

幹拔跳投是麥迪最常用的攻擊手段,而這種投籃卻需要穩定的命中率來保證。強起幹拔往往以“打鐵”而告終,他的必殺絕技也因此遭人詬病。而七次被阻擋在季後賽第一輪的悲慘經歷,也讓麥迪的命運裡多了一些悲情色彩。

技術特點

麥迪的動作看上去似乎不像艾弗森或科比那麼炫,卻更飄逸。因為後兩人的動作特點是連續高強度變向運動,全身緊繃,速率高,持續久。體現在具體攻防上,就是他們主要靠連續持球動作,反覆變向突破或左右晃動閃開防守得分。而麥迪往往沒有太多花哨的晃動,經常是直接閃開防守者幹拔或切入籃下。

其攻擊動作的主要特點,是一次性瞬間的突然變向運動。在起動前和起動後,身體都比較放鬆舒展但在起動一剎那高度緊繃,瞬間完成加速。這種動作,就是古語所謂“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境界。其特點就是突然切換運動模式,也許整個持球進攻過程沒有艾弗森或科比的強度那麼大,但是突然性大,可預測性小,而且看起來非常優美。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麥迪的很多突破看起來都很霸道:也不晃動,也不變向,就那麼往邊上一閃,直接衝進去了,這也是當年麥迪引以為豪的“聯盟最快第一步”。很多評論員都曾提到,麥迪的睡眼似乎麻痺了防守隊員,讓對方來不及對他的突然起動做出反應。其實不全是他的眼睛,主要還是他的瞬間起動太快又沒有先兆,而一旦起動後,他的動作又很舒展,看起來不像是很快的樣子。

麥迪的攻擊模式缺點也很明顯

1、對肌肉損耗大。像艾弗森或科比那樣的連續高強度動作,儘管也要求肌肉緊繃,但同時要求保持柔韌性,所以在每一個瞬間,肌肉拉伸強度相對還是比較適中的。而麥迪這種在零點幾秒內突然爆發,對肌肉瞬間拉伸強度要求非常高,完了之後恢復鬆弛,過一會又突然緊繃,一場比賽反覆來個幾百次,對肌肉損耗非常大。這與在城裡比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對發動機的損耗更大是一個道理。

2、對抗性差。麥迪在突破上籃騰空後,身體不像科比那樣緊繃,所以一旦遇到身體接觸就無法保持狀態,容易改變出手動作或倒地受傷,這其實是他的攻擊動作特點造成的。瞬間高度緊繃的肌肉不能持續太久,所以一騰空後就會放鬆,一旦遇到干擾,很難調整姿態或強行保持姿態。

3、由於前面所提到的原因,麥迪的突破路線還是比較有侷限的,這也是其突破方面惟一的弱點。即便這樣,順峰時期的麥迪然沒人防得住。

實戰解析(以皮爾斯防守為例)

1、麥迪在三分線附近側身拿球,把球放在胸前,防止防守者皮爾斯搶斷。(無論是NBA球員,還是普通玩家,在持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球的保護,尤其是面對搶斷高手的時候,絕對不要將球暴露給防守人。)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2、麥迪的右腳向前跨一大步,這時的皮爾斯只能稍微退後一步,防止麥迪突破。注意此時麥造的中軸腳是右腳,對於右手球員來說,以左腳為中軸腳,無論是強側突破或是晃動投籃都是最有利的。

3、由於之前的一個跨步,創造了投籃空間,麥迪迅速收回之前跨出去的左腳,準備投籃。雖然已經做出投籃動作,但皮爾斯並不敢撲得太緊,因為皮爾斯知道,如果自己貿然撲上去封蓋,那麼麥迪很可能由投籃改為突破。皮爾斯的站位,這是當下比較常見的一種防守站位—在防守右手球員的的的候,堵住進攻球員的強測,放掉弱側,這種防守站位較之傳統的正面防守,可謂有利有弊,純憑個人喜好。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4、由於皮爾斯的站位較好,完全擋住了麥迪強側的進攻路線,當然麥迪也可從弱側突破,但麥迪還是選擇幹拔跳投。

5、由於麥迪幹拔跳投的突然性非常大,再加上皮爾斯之前擔心麥迪的突破,並沒有對麥迪進行貼身防守,導致了在麥迪出手的一刻,皮爾斯沒能及時起跳封蓋。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6、麥迪起跳投籃,皮爾斯雖然沒能及時封蓋,但皮爾斯也用了一個比較陰險的防守招式一用身體撞麥迪的下盤。當然他不會真的撞到麥迪的身體、主要起到威懾作用,雖然這樣的防守動作比較招人討厭,不過效果的確很好。不過這樣動作非常容思導致投籃者受傷。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7、麥迪沒有受到任何影響,手起刀落,用他最撞長的幹拔跳投拿下兩分。

麥迪的幹拔跳投絕對是NBA聯盟最頂級的必殺技,巔峰時期的這一招式也是讓無數人羨慕不已。這不僅是他天賦的展示,更是他履行對球隊的責任與承諾的先天條件。

有人說,即使在火箭的巔峰,麥迪也不是成功和成熟的。我知道很多人指的是他從來沒有帶領球隊突破過第輪季後賽。尤其是被小牛和爵士驚天逆轉,讓整支球隊都揹負了“軟蛋”之名。但我們仔細看,在這所有的季後賽比賽中,麥迪幾乎沒有失常或崩滿過,他的各項數據都好於常規賽,他一個人可以幫助球隊但不能代替球隊。

「拆解」麥迪的“殺手鐧”,“幹拔跳投”的技術特點剖析

進入生涯末期的麥迪的傷病多了起來,人們對他的質疑也多了起來。球迷沒有那麼耐心,等他痊癒等他恢復,而把這一切,都歸於他的自私和不思進取。這是不公平的,尤其是經歷了關節鏡手術之後,無論球隊還是球迷,都把他推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無論是當年鳳凰振翅的高做,還是後面的流浪之旅的悽慘,畢竟有一些人和一些事註定出現過,就不會被遺忘。除了感天動地的35秒13分,幹拔跳投無疑已經成為麥迪永恆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