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農村的父母已經70-80歲了,又不願意隨兒女在城市生活,該怎麼解決呢?

豫牛兒在川


現在 農村這種現象非常普遍。農村的青年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進城打拼並長期生活在城市裡。而一些農村老年人因老習慣老思想。不想隨子女進城生活。 隨著身體的不斷衰老,需要子女隨身照應,但子女在城裡有家庭,有事業,很難抽出大量時間,回家陪伴父母。從而產生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比較突出。

目前國家也在探索完善有效的解決方法。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去解決。

第一方面,作為子女應該多抽出時間,回家陪伴父母。多打電話多發視頻關心父母生活條件,身體狀況。鼓勵父母在身體狀況允許下多去子女身邊享受天倫之樂。

第二方面。隨著現在國家採取撤村並鎮的政策。建議每一個居民點都要建立一個養老機構。包括老年人的娛樂。醫療。住宿,娛樂等方面配套內容,農村老年人因文化普遍低,提供一些輕體力勞動,傳統手工製作,棋牌,娛樂聊天場所。醫療方面。把現在的村醫療衛生所建立在養老機構裡面,並配備幾個護工。小病在衛生所內就診,費用有新農合解決,大病去大醫院由子女負責一切安排。飲食方面,開辦老年食堂。伙食費一半由個人解決,另一半有各級政府,福利機構出資解決,鼓勵大家募捐,報名參加自願者為其服務。住宿方面。充分利用周邊的空置房,建設一些老年公寓。供老年人居住,房租有老年人子女負擔。充分利用周邊的空置房。稍作改造作為子女來探望父母的臨時旅社。從而解決子女回家探親的後顧之憂。這是本人的一點小想法和小建議,僅供參考。我想隨著國家以後不斷強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肯定會努力去解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解決農村老年人之女工作的後顧之憂。




人貴自知自明


我來講一下我的親身經歷吧,我爺爺去年去世了,我奶奶一個人在老家,我和我父親就想著把我奶奶接過來一起,生活但是他很反對,期間我和我父親好說歹說來我家了,住了七八天就回去了,說不習慣,因為這裡他誰都不認識,也沒有地方溜門,(串門)說在老家還能到處轉轉,有認識的人也習慣了。

她現在七十一了我現在,在外面上班逢年過節我去他家,我父親在我們鎮上,我父親基本上每個星期就回去一趟因為不遠,騎電動車十分鐘就到了,經常買點東西給他,問問她身體有沒有哪裡不舒服,現在就是這樣保持的,我奶奶逢年過節就來我家,過中秋節,吃完飯就回去了,春節也來,這些都是她自己說的,說我逢年過節就去你們家,你們也不要再來叫我去你們家裡面住,真的不習慣,連說話的人都沒有,我在老家,生活習慣了,還有你四奶,等等七大姑八大姨家串串門。

這就是我的經歷,也是答案,我覺得這樣挺好的,老人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不可能跟著你去城裡面的,不要白費心思了,就多關心關心,多回家看看,就行。


鄉村零距離VCR


“故土難離”、“葉落歸根”是老一輩人浸入骨子裡的傳統觀念,70、80歲的老人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那裡的人,那裡的土,一草一木,雞鴨鵝狗,都是他們一輩子的陪伴,讓他們依依不捨的離開,猶如挖了他們的根,動了他們的魂。若非萬不得已,他們都不會選擇離開農村到城裡生活。

有很多跟隨子女來到城市生活的老人,他們就像被關進了籠子,給孩子沒話可談,跟鄰居又素不往來,話變得少了,活動也越來越少了,對老人的心理和健康都有不好的影響。我的母親今年已81歲,20年前到城裡給3個孩子看孫子,孫子都上大學,她也閒了下來,五年前卻患上了老年痴呆,現在誰也不認識,身體狀況越來越差。我懷疑母親從農村來到城裡,雖然吃穿不愁了,但變得孤獨了,沒有了拉呱嘮嗑的對象,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退化,可能就是這樣患上了老年痴呆。我感到很對不起她老人家。

父母70、80歲了,只要身體無大礙,就讓他們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生活吧,別忘了經常回去看看他們。如果身體不好需要照顧,還是接到身邊方便一些。





胖城老周


朋友,這個問題是普遍發生的,和我在一起,有一個農村的:運生叔叔,86了,生前五個孩子,三男兩女,有法院的,有市區委的,有機關的,有學校,住那有不願意和子女在一起,守著老家的兩間草房,不過人家兒子也孝敬,有老大帶頭,每月都來兩三次,春夏送點瓜果梨桃,秋冬,送點肉排骨與山珍海味,老頭每次給我噴起來,摸著鬍子,笑眯眯的;


馬金駒


留守農村的父母,都70、80歲了,又不願意到城市裡去生活,該怎麼辦?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我是農村人,之前我也遇到過這事,也把我的父母接去城市和我生活過,只是沒有細想,認為老人只是在城市待不習慣,就簡單的給予老人足夠的生活費讓他們在農村生活。到現在,我自己也要子女照顧了,才細細的想。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一些反思和子女在城市裡呆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為此問題感到頭疼的人帶來一些啟示。

我今年60,在農村呆30年城市呆30年,一半對一半[呲牙]農村老人在城市呆不習慣是真的。這不要說原因,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主要是老人和子女有代溝,這個代溝是來源於年齡,消費觀念,生活習慣等方面。我從前和兒子兒媳在城市裡呆過一段時間,和老伴總覺得在作客,怪怪的,渾身不自在。這個不是兒子兒媳待我們不好,而是我們覺得總給年輕人增加了負擔,把他們的自由空間壓縮了等等。要打消老人這些想法,我想,首先在外的年輕人平時多多回家,回家少玩一點手機,和父母多聊天,聊天儘量聊父母感興趣的話題,在飲食方面儘量照顧父母的口味。再有,看電視儘量不和父母一起看。沒事教父母玩手機,下棋等一些新鮮事物。讓他們不與時代的潮流脫節,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如果有和年輕人在城市呆的機會,儘量允許他們幫你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做得不好也要委婉的解決。老人的心態總覺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反正要儘量打消老人這種心態。這是我的一些感受與反思,是否對你有幫助,歡迎拍磚。


無奈124902148


留守農村的父母70-80歲了,又不願意隨父母到城裡生活,該怎麼解決呢?

首先我本人就因為這些原因而留守在家。一方面我和老人相互有個照應,另一方面我可以在家照顧孩子學習這就是我解決我家老人留守問題的辦法,因為我的經濟能力不能讓我把老人孩子都聚集到城裡生活。但是這種方法也是有弊端、有矛盾的。

我在家沒有收入只能依靠老公一個人在外面工作養活我們一家,公公婆婆也有種地,每年的產出和收入不一定成為正比,就拿今年來說,李子滯銷、獼猴桃銷售困難這讓我和老人在家著實犯難,但是又不能不種地,因為在鄉村我們收入不高,老人不自力更生家庭經濟就會很難,我在村裡也曾經也找份離家近的工作,但卻因為這份工作不能滿足我照顧孩子的要求所以辭掉了,隨後我嘗試過電商銷售,和現在的自媒體都因我本人沒有經驗只能轉為學習。希望我的2020年能把我的電商真正做起來,能讓老人不再為我們的經濟而無可奈何了。

當然我也有和老人相處出現的各種矛盾,生活習慣的不一致,孩子教育上的觀點不統一,老年人的思維模式讓我們的不理解等,但我個人覺得這些都是小事,生活中年輕人大度一些,慢慢的改變和引導老年人和我們意見統一就可以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更多面對這樣問題的年輕人做為參考。





陝西農家大姐


這個問題我是親身經歷過的,我父親就是這樣,我母親去世的早,我早早就出來城市謀生。父親七十多歲了,接父親來城市住都是住不到兩個月他就要回去,怎麼留也留不住,他說在城市住不慣,整天無所事事,感覺在城市裡就像一個犯人一樣,一點都不自由。在農村住的時候左鄰右舍都認識,這裡喝茶,那裡聊天,日子過得輕鬆自在,我父親身體好還經常去地裡種點番薯和青菜,收成時這家送一點那家也送一點,送人東西時他自己就會高興得像小孩子一樣。所以我覺得父母只要開心快樂,身體健康,那就讓他們自己決定在那裡住都可以,然後子女多點時間聯繫他們就可以。




沈長青


說一下我的經歷吧,這種現在我可以說是深有體會了,我是單親家庭,媽媽去世4年多了,媽媽活著的時候老爸一般都是在外打工,農忙的時候再回來,媽媽去時候,老爸就一直在家種地了,地裡不忙的時候也會出去打打零工,本來想著把老爸接過來,願意上班就找個輕快點的工作乾乾,老爸說啥也不來,說來了不習慣,自己在家一個人隨便,沒人管,不習慣住樓,現在也是一個人在家,真不來也不強求了,我能做的就是經常回家看看他,每次回家也挺心疼的,自己一個人在家真不容易,吃飯啥的都是兌付著吃,天冷了也捨不得點暖氣,每次我回家的時候才點,好好孝順吧,沒事多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山村阿飛


我爺爺九十歲以前都是這樣,不願意離開老家,沒辦法,只能我爸和幾個姑姑經常回家看他,保證每週都有人看他。九十歲以後身體不太好了,他雖然不願意離開家但是子女們還各有各的事,有沒退休的,有帶孩子的,誰也沒辦法陪他在老家生活,只能孩子家輪流過。


啥啥的花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壯族小哥,這個問題也是我正在遇到的問題,我是這麼解決的。

買個手機給老人家,有什麼事情可以電話聯繫,在農村每天早上都會有賣豬肉賣菜的,進村子裡面去賣的,交代他兩天送一次豬肉,到家裡面給老人家,有什麼情況也會知道,交代老人家每天白天要著開門,晚上要關門。還要交代隔壁鄰舍,中午之前看不到我家開門的話就去敲一下門,看一下是什麼情況,每天打一個電話給老人家,要時刻了解老人家的身體狀況,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最好還是帶在身邊。

這就是我選擇的辦法,希望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