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父母退休工資8000元,兒子買房給十多萬,女兒借的二百元還要還?

巧雲721


有人說,父母這樣做是對子女的不公,沒錯,這就是不公。只是,父母的義務是撫養子女成人,而不是把自己所有財產給成年子女——即便給,也是他們想怎麼給就怎麼給,這不是義務也不是責任。

子女成年後,理當自給自足,而不是父母再包養——連老虎、貓、狗一類動物都知道的事情。而很多生活中的巨嬰,連這點都忘了,還在惦記著父母那點錢。如果沒給自己就怨天尤人,怨自己父母不給力或者不公平。甚至還有人認為,即便父母的積蓄被人騙了也比給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好。

有人說,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父母沒有這樣做,所以你雲淡風輕。我只能說,當我畢業後,我沒向父母要過一分錢,逢年過節父母生日該給的奉獻絕對不會落下。

其實,如果離不開父母,你永遠都沒辦法真正獨立,不要總嫉妒父母把錢給了兄弟姐妹,不要用嫉妒父母幫兄弟姐妹而不是你——他們把你撫育成人已經完成了義務和責任,剩下的是我們贍養和孝敬他們了。


莫事來嗑


我爸在農村,退休金4000多,我借他2000塊錢,都會還3000,有時沒事給他個三百五百的,家裡電器大件都是我買。

也不是他錢不夠花,也不是我錢多的沒地方扔,我就愛給。

就像小時候我爸給我零花錢一樣。

現在他老了我就給他。

他花不了,攢多了就被我哥拿走用去了,我也沒眼紅,我哥在邊上照顧父母,給父母跑腿,省了我多少事?

去年可能攢的太多,還給了我一萬塊,哈哈哈,感覺一下子回到小時候,拿了錢樂滋滋。

一家人,實在不要想太多,說什麼等他們年老了不必盡心伺候。其實你生養一次孩子就知道,養大孩子已經不容易。昨晚上跟我媽一起包餛飩,我說您這笨手也學會了包餛飩,小時候饞粽子,同學家裡都包,就咱家不包,我媽笑著說,那時候咱家裡窮,三個孩子,指望你爸那點工資,買化肥要借錢,交學費都要借,哪有錢買粽子葉和糯米呀。

我這才知道,不是媽媽不會包粽子,是能吃上飯已經不容易。

現在她還是不包粽子,因為我都包了給她送,放冰箱裡倆月吃不完。

好好體諒父母,父母自有父母的缺點,有的偏愛能力差的孩子,有的偏愛年紀小的孩子,有的偏愛在身邊的孩子,他們根本意識不到,人無完人,誰沒有缺點呢?

我父母雖然把錢大都給了我哥,但是我知道他們最愛我,他們單純是覺得,我有男人有婆家,少不了人管。

就像小時候,家裡有點稀奇東西,他們就不讓我哥吃,覺得要給妹妹才對,我也從沒客氣,吃的一點不剩,我哥只有舔嘴唇的份。

我哥從來不計較。

父母有父母的邏輯,未必是對的,但也未必是錯的。

做兒女的,長大成人了,不要去計較父母的錢怎麼支配,盡好自己的孝心,問心無愧就可以了。



霜晨月修行錄


面對這種事心態要好。畢竟是借的,那當然得還。既然不想還,當初就別說借,直接說給200得了。我公公50幾歲,還沒到退休,婆婆退休了,兩個人8000多一個月。老公獨生子,我們每年要給生活費,晚給了直接問我們要。今年我們在裝修房子(跟他們沒1毛錢關係,問都不會問一下),手頭有點緊,我就跟老公講:今年不給了,明年給補上行不行?他就說:你覺得可能嗎?我就講了:一般父母,子女家弄房子,不管有錢沒錢,都會表表心意,你家呢?然後他說:我們家是一般人嗎?我公公是那種:我掙的錢,只能我自己用(寧願賭錢輸掉,或是買彩票做“公益”)。我婆婆用他兩錢,他都心疼的要死。


彼岸花開5481


我老爸走了,他要在世85了,我老媽80了。我小時候也在鄉下住了十五年。

可是我老爸老媽從不重男輕女,我84年

上班,我老爸花了300多,買了一臺新自行車,原來那個舊自行車是28的,永久的,買時是舊的。老爸還給我買個上海寶石花手錶 。

父母非常愛我們,不分男女 。有一口吃的都平均分配。重男輕女?現在這個年代,讓我近60的人都不理解。孩子不指望老人給自己花費多少,只要有愛就可。我給雙方老人付出多少都不為過 。

你父親重男輕女,你改變不了。不問他借錢唄。雖說少見,我也是頭一次見 。但是,努力去過好自己的日子,他願意給誰就給誰吧。

你有時間還是常回家看看吧?他們老了,不和他們計較。只要自己盡了女兒的責任,就不會有遺憾……



冰清韻a


這種還是挺多的,一般只要有兒子的就會偏心點。我爸80了,這種思想我能理解。我一個哥三個姐,爸爸和哥哥一起住,我爸看病住院買衣服補品都是我們姐幾個的事,他的退休工資自己只留500,剩下都給我哥。這幾個外孫子外孫女他什麼都沒給買過,每次來我家住也是什麼都不給小孩買,過年能給幾百壓歲錢。不過想想,我嫂子平時給做飯,我哥給打掃打掃屋子,身邊有人我們也不用擔心,也不計較了。

我爸在我這住,我每天都睡不踏實,他打呼嚕我睡不好,不打呼嚕沒動靜了我更睡不好,擔心啊,真的,父母五六十歲沒覺得怎麼著,上了年紀需要人照顧了,離的最近的人是最操心的。


輕舞飛揚VAE


父母把錢給兒子很正常啊,本來就是他們的錢,願意給誰給誰。

我們家我弟弟買房子我爸媽給了不少錢,也跟我說他們給我弟弟錢買房子,我覺得沒什麼,那是我弟弟,我爸媽疼他是肯定的,他們也疼我,可是老一輩的傳統思想,兒子是自己家的,女兒結婚了就是別人家的,父母自然都幫襯兒子,有錢也是給兒子花,出嫁的女兒就跟親戚一樣,哪有親戚借錢不還的?

我出嫁到婆家,婆婆對我們也是這樣的,啥好的都留給兒子,小姑子都說婆婆偏心,婆婆就直接跟她說,那肯定偏心兒子啊,老了要靠著兒子養老送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能一樣。

不管爸媽的錢怎麼用,他們含辛茹苦把我養大,沒有他們就沒有我,我應該好好孝順他們。


有詩想


借錢就應該還,不管借誰的,就是借一分錢也得還,這是原則問題。父母掙的錢願意給誰給誰,這個你別問,你如果不還咋知道你父母對待你的態度呢?我和現在的老公是二婚,他給他前妻病的時候他借他父母兩萬五千元,我們結婚後我替他還的,他父親說三萬,給了他三萬,他父親有錢,他前妻有病欠很多外債他父母都沒有主動幫助他,因為他家是個女孩。我還是給他父母買衣服,不是我心量大,是被缺的太多了,我不說什麼讓他自己去感受,他現在對我一心一意。錢是一面照妖鏡可以照出很多是是非非。還了你父母的錢,如果你的父母心裡沒有你,不要強求,盡到自己的義務,其他免談


慧心無能


您的這個問題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的父母的做法。

兒子是父母的寄託,是父母的希望,是家族的傳承寄託,所謂延續香火就靠兒子。

出嫁的女兒是潑出的水。

父母不能依靠,不能指望。

所以,父母要把從牙縫裡省出來的錢、一輩子積蓄的錢,幫助兒子買個房子安個家,然後就有指望了,有盼頭了,也就是所謂成家立業。

而女兒那是人家人吶,當然要親兄弟明算賬,一是一 二是二。

其實這不是一對父母這樣,這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這樣,特別是傳統意識很強的、年齡相對大的父母,以及農村的父母。

因為我國的社會支持體系、社會福利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並不完善,養兒防老的觀念深入人心。

事實上也是這樣。女兒出嫁了,不跟父母在一起居住,跟父母感情上也慢慢地疏遠了,日常生活起居也無法照顧了。

這種做法在法律上是沒有依據的,無論是哪一部相關的民事法律都規定男女平等、子女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


陳群律師


現在這樣的爹媽真不多了,這麼重男輕女的人我覺得在城市沒有吧,農村可能這種情況還是有的,因為農村的老人,養老還主要是兒子負責,女兒嫁出去了,是外姓人,有錢不給自己兒子,哪能白便宜了姑爺,那不是傻子嗎?

但是本文說的這對爹媽,每個月有八千元的退休金,農民哪有那待遇?既然是個城裡人,那這倆老人腦袋灌鉛了?哪有給兒子買房子,女兒借200元還得還,這一聽就是瞎編的,現在老兩口若是有個女兒,那就掉福坑裡了,因為女兒和爹媽貼心,你看網上那麼多兒媳罵公婆,恨不得離的越遠越好,哪有一個跑網上講究爹媽的女兒?

都說養兒子白養,沒有說養女兒白養的,因為爹媽和兒媳婦搞不好關係,兒子夾在中間兩頭受氣,女兒就不一樣,這並不是說女兒有多好,你家的女兒不就是別人家的媳婦嗎?主要就是女兒不隔心,爹媽對女兒,哪怕你罵一頓,打一頓,過去了,就完了,女兒不會記恨父母,但是兒媳就不行,她和你永遠不可能一條心,這就是老兩口普遍偏疼女兒的原因,至於女兒借200元錢,父母還追著還,這個事咱沒看到也沒聽說過,她媽和她有仇咋的?


老娟子


惦記著父母親錢的兒女沒出息,靠天靠地不如靠己,父母有錢給你是愛心,給不給、給多給少不能生怨心,子孝父心寬,女賢母省心,父母的終將是子女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